摘要:
站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高度上,回顧了中國路5 000、170、60、30多年以來,以及2017年10月18日以來各階段的內(nèi)涵與現(xiàn)實意義,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包含了出自5 000多年前的中國路初始階段,并且貫穿整條中國路的特征、特性“生、中、和”;包含了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尋求真理、艱苦奮斗;包含了持續(xù)探索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社會主義性和持續(xù)探索性;包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并且適應了新時代的各種要求,具有令人向往的未來。因而,走在這條道路上,通過對整條中國路歷史、歷史階段及其特點、特性的回顧,中國人民不能不具有道路自信。這也說明,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道路自信可以建立在對中國路歷史及其階段的回顧上。
關鍵詞:
中國路;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特點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5099(2018)04-0001-07
China Road: the Confidence of Road Lasting Five Thousand Years
XIAO Junhe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Guangdong, 528000, China)
Abstract:
Standing in the hei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a new era, the paper reviews the the implication and realistic meaning of China Road since more than 5000 years ago, 170 years ago, 60 years ago, 30 years ago and since October 18th, 2017, holding tha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a new era includes the primary stage of China Road 5000 years ago,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Sheng, Zhong, and He” winding through the whole China Road; includes the hard struggle and searching for truth on the way to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 the socialist nature and exploration embodied in lasting exploration of Chinese socialism development, and one central task, two basic points i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a new era meet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 and is with bright future. Thus, looking back to the history, different stag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Road, Chinese people should build up their confidence on the Road.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the confide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a new ear can be built on the review of China Road in its different stages.
Key words:
China Road; Chinese socialism;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a new era
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diào),要有關于中國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道路自信,又指出:“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囯成立60多年的持續(xù)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170多年中華民族發(fā)展歷程的深刻總結(jié)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xiàn)實基礎?!盵1]筆者擬根據(jù)習近平的這些指示,并結(jié)合進入新時代的新情況,談點對于“道路自信”的看法。
一、5 000多年以來:以“生、中、和”為基本點的中國路
“綜觀中國路,它的基本點是‘以生為道‘致中和。這一基本點或主要內(nèi)涵又可以簡潔地表達為‘生、‘中、‘和(或‘生、中、和)。”[2]現(xiàn)在,我們分別看看“生”“中”“和”的內(nèi)涵與現(xiàn)實意義,從中體會中國路是怎么發(fā)展、延伸的。
( 一 ) 生
1.“生”的內(nèi)涵
“生”,就是生存,以及生存下來的發(fā)展。對于遠古時代的世界先民來說,生存就是硬道理。為了生存,世界許多地方的先民選擇向生存環(huán)境條件好的外部遷移、發(fā)展、擴張。中國的遠古時代,中原地帶的生存環(huán)境條件(土地平展、氣候溫和等)比其他地方好,中國先民就從四面八方向中原地帶遷移、擴展,形成巨大的“旋渦”。因此,中國先民走的道路就是在這個巨大“旋渦”中的偏重內(nèi)向的擴展道路,而不是像其他一些民族的向外擴張的道路。這也就是說,“早期中國的四方萬民為了爭奪最大物質(zhì)利益和最大精神資源的博弈活動形成了以中原為核心的‘旋渦動力模式,旋渦一旦形成,就具有無法拒絕的向心力和自身強化的力量,從而使大多數(shù)參與者既難以脫身也不愿意脫身,終于形成一個巨大的旋渦而定義了中國的存在規(guī)模和實質(zhì)概念?!薄盀槭裁垂糯袊⒎菙U張型的帝國卻能夠不斷擴展,其秘密就在于,中國的擴展不是來自向外擴張行為的紅利,而是來自外圍競爭勢力不斷向心卷入旋渦核心的禮物?!盵3]“外圍競爭勢力不斷向心卷入”中原的“旋渦核心”形成了,久而久之就使中國這個以中原為“核心”的巨大實體,能夠穩(wěn)定而不會分裂。顯然,從“生”——生存發(fā)展的角度看問題,中國先民以及后來的中國民眾為著生存發(fā)展,走著一條由巨大“旋渦”決定的偏重內(nèi)向擴展,因而不會四分五裂的道路。這條道路就是不斷延伸,以后又不斷增加內(nèi)涵的中國路。
2.“生”的現(xiàn)實意義
從“生”的含義引伸出來的現(xiàn)實意義至少有:第一,與我國對“生”、生存發(fā)展重視的傳統(tǒng)相聯(lián),中華民族從古至今,一直頑強地為生存發(fā)展而奮斗,“以刻苦耐勞著稱于世”,同時又“酷愛自由、富于革命傳統(tǒng)”(毛澤東);第二,與“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周易·象傳》)相關,中華民族一直“自強不息”、自力更生;第三,為著生存發(fā)展,我國必須對外開放,因為“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任何一個國家要發(fā)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jīng)驗、先進科學技術和資金,是不可能的”[4];第四,作為巨大“旋渦”決定的偏重內(nèi)向擴展的延伸,我國不會走向外擴張的道路,不會去侵略別的國家。
( 二 )中
1.“中”的內(nèi)涵
我國是“中”觀的源頭。在這個“中”觀的發(fā)展過程中,顯現(xiàn)出了它的從“中正”到“中道”的豐富內(nèi)涵。
(1)“中正”。1999年以來,位于今山西臨汾市襄汾縣的陶寺遺址考古發(fā)掘表明,“陶寺文化所代表的邦國成為‘中土之國,開創(chuàng)了‘中國最初始的意義”,舜傳位于禹時諄諄囑托要“‘允執(zhí)其中 ”[5]。這就是中華文明之“中”觀源頭。不過,這個“中”觀主要是“中正”的意思。
(2)“中行”。 從“中正”發(fā)展到“中行”。此“中行”就是“九二,得當于中行”“九五,中行無咎”(《易經(jīng)》)中的“中行”,它具有路線的意思。這“中行”,“并不是直線,也不是分界線”,而“是曲線”?!斑@個曲線無論是向上向下、向內(nèi)向外、或動或靜、或快或慢、或高或低……都是對立的兩種力量,這兩種力量不能平均,有時候‘動的力量大一些,有時候‘靜的力量大一些,在這種牽引游動的情況下,造成了曲折,造成了曲線”,“這個曲線是兩種力量形成的、拉扯的”“是統(tǒng)一的對立、和諧的對立”;“中行”總是在一定的時空里“上下牽引、內(nèi)外協(xié)調(diào)”,“忙忙碌碌,在動和靜、剛和柔、快和慢之間忙忙碌碌,在那里做斡旋的工作”,“所以這個‘中行線非常累,累得不得了”,沒有它“發(fā)展可能就有更多的弊端”[6]。
(3)“中道”。 從“中行”又發(fā)展到“中道”。這“中道”就是孟子所說的“中正大道”:《孟子·盡心下》:“孔子豈不欲中道哉?”(趙岐注:“中道,中正之大道也?!保?/p>
顯而易見,從“中正”到“中行”,再到“中道”,經(jīng)過這么一個歷程,儒家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將“中”與道路聯(lián)系起來,使“中”具有了道路的含義,成為中國路的一個基本點。
2.“中”的現(xiàn)實意義
毛澤東從反“左”右傾的角度,很好地揭示了“中”或“中道”的現(xiàn)實意義。他在這方面有很精彩的論述,我們有必要完整地引下來:“‘過的即是‘左的東西,‘不及的即是右的東西。依照現(xiàn)在我們的觀點說來,過與不及乃指一定事物在時間與空間中運動,當其發(fā)展到一定狀態(tài)時,應從量的關系上找出與確定其一定的質(zhì),這就是‘中或‘中庸,或‘時中。說這個事物已經(jīng)不是這種狀態(tài)而進到別種狀態(tài)了,這就是別一種質(zhì),就是‘過或‘左傾了。說這個事物還停止在原來狀態(tài)并無發(fā)展,這是老的事物,是概念停滯,是守舊頑固,是右傾,是‘不及??鬃拥闹杏褂^念沒有這種發(fā)展的思想,乃是排斥異端樹立己說的意思為多,然而從量上去找出與確定質(zhì)而反對‘左右傾則是無疑的。這個思想的確如伯達所說是孔子的一大發(fā)現(xiàn),一大功績,是哲學的重要范疇,值得很好地解釋一番?!盵7]“中”的現(xiàn)實意義,或“中”在道路、行路上的現(xiàn)實意義,毛澤東講得很清楚了,任何闡述都沒有必要了。
(三 ) 和
1.“和”的內(nèi)涵
史伯曰:“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它平它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保ā秶胝Z·鄭語》)。所以,“和”體現(xiàn)的是“由不同因素購成的事物多樣性的統(tǒng)一”,“和”也因此是“萬物生成發(fā)展的根據(jù),也是事物存在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這也就是史伯提出的‘和實生物這一命題的確切涵義”[8]。“和”本身又具有“和平”“和諧”“和合”等具體的內(nèi)涵。
( 1 )“和平”。“和平”由“溫和”“和解”和“平靜”等結(jié)合而成,既是沒有戰(zhàn)爭的社會狀態(tài),也是與好斗好戰(zhàn)相對立的民族特性。作為前者的延伸,和平是人類為著生存發(fā)展而追求的起碼的社會目標。作為后者的例子,和平是中華民族的特性。古往今來,中國人待人接物講究“和為貴”,講究“人和”。中國對待外國,講究“協(xié)和萬邦”。從唐朝到清朝初期,中國國力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可除了由游牧民族控制中央王朝的個別時期,中國從來沒有對外實行過擴張,更沒有奴役過其他國家。對此,著名哲學家羅素評述過:“中國人統(tǒng)治別人的欲望明顯要比白人弱得多,如果世界上有驕傲做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這個民族就是中國。中國人天生的態(tài)度就是寬容和友好,以禮待人并得到回報?!盵9]
( 2 ) “和諧”?!昂汀弊畛跏侵讣魏讨汀⒑吐曋?、和羹之和?!爸C”是指聲音相諧、人事相諧、政事相諧,二者均含有協(xié)調(diào)、協(xié)同、調(diào)和、應和、和同等意。因此,無論是從詞源意義來看,還是從其哲學本體論上看,“和諧”都是指“多樣性的統(tǒng)一和對立要素的有機結(jié)合”[10]。這種“和諧”來自“矛盾的和諧性”,亦即“矛盾著的各方之間內(nèi)在的、有機的聯(lián)系性,也就是矛盾著的各方相互協(xié)調(diào)、相互妥協(xié)、相互依存的性質(zhì)和趨勢”[11]。和諧還是古往今來人類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美好目標。
( 3 )“和合”。 所謂“和合”是指“自然、社會、人際、心靈、文明中諸多形相、無形相相互沖突、融合,與在沖突、融合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中諸多形相、無形相和合為新結(jié)構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總和”。 在這個“和合”定義中,“沖突”“融合”是關鍵詞,因為“和合包含了沖突與融合,作為沖突融合的和合體,是一種提升,使原來的沖突融合進入一個新的領城或境界;沖突也只有在新的和合體中,才能繼續(xù)發(fā)展和獲得價值”[12]。
“和合”在中華民族發(fā)展歷史上起過很大的積極作用:第一,促成了三次民族大融合。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經(jīng)歷過三次民族大融合,即周秦時期中原華夏和夷蠻戎狄的融合、南北朝時期漢族與“五胡”(匈奴、烏桓、鮮卑、氐、羌)等少數(shù)民族的融合、五代十國時期漢族與契丹、黨項、女真等少數(shù)民族的進一步融合。在這三次民族大融合中,“和合”起了很大的作用。因為民族大融合之前,華夏族,以及后來的漢族與各少數(shù)民族之間,發(fā)生著各種各樣的沖突,可后來還是經(jīng)由“沖突融合的和合體”而融合為新的結(jié)構形式;第二,使“中囯”的觀念得以長期維持,中國作為統(tǒng)一的國家能夠保存下來。雖然中國廣土眾民,又大體上居住在同一地區(qū),但相對于西南亞、東北非、歐洲等巨大共同體,因為有“和合”的作用,“中囯內(nèi)部區(qū)間的人口流動,使得不同的人群有混合的機會”,并“促使文化產(chǎn)生了共同性,經(jīng)過不斷地融合,在總體相上,中囯文化只有逐漸的變化,而沒有突然的斷裂,這才使‘中國的觀念,可以長期維持”。甚至,蒙元“是一個征服王朝,而且蒙古的征服也造成許多災害,改變了中國的社會結(jié)構”,然而,這一段時期,尤其是忽必烈之后,蒙元也“不能不轉(zhuǎn)變?yōu)橐灾袊霝橹黧w的國家”[13]。
2.“和”的現(xiàn)實意義
對于我國來說,“和”的現(xiàn)實意義非常突出:第一 ,“和”有助于我國人民的團結(jié)和世界人民的團結(jié)。毛澤東在著名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中,提出了著名的辨別香花和毒草的六條政治標準。其中的“(一)有利于團結(jié)全國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二)有利于社會主義的國際團結(jié)和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國際團結(jié),而不是有損于這些團結(jié)”[14]393,就是以“和”為基礎的。道理很簡單,沒有“和”的思想愿望,以及“和”的客觀條件,團結(jié)是不可能搞好的;第二,“和”有助于我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國務院新聞辦2005年12月22日發(fā)表的《中國的和平發(fā)展道路》白皮書指出,中國的和平發(fā)展道路是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鄭重選擇和莊嚴承諾。這里的“鄭重選擇和莊嚴承諾”,就建立在重視“和”、愛好和平的思想基礎上,有了這個“思想基礎”,和平發(fā)展才能穩(wěn)步進行;第三,“和”有助于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2005年2月1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錦濤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基本任務”,又指出我囯歷史上產(chǎn)生過許多包括孔子的“和為貴”、墨子的“兼相愛”等在內(nèi)的有關社會和諧的思想[15],這些思想作為思想資源可以成為和諧社會構建的借鑒,這就有助于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第四,“和”有助于和諧世界的建設。2005年9月15日,胡錦濤以我國國家主席的身份在聯(lián)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fā)表題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重要講話,認為雖然世界上仍存在諸多不穩(wěn)定不確定的因素,人類還面臨許多嚴峻挑戰(zhàn),但機遇大于挑戰(zhàn),只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就能夠逐步實現(xiàn)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目標。與“構建和諧社會”一樣,建設和諧世界也需要“和為貴”“兼相愛”之類思想資源來促進,因此,作為中國路基本點之一的“和”,也有助于和諧世界的建設。
二、170多年以來:尋求真理、艱苦奮斗的中華民族復興之路
170多年以來就是鴉片戰(zhàn)爭以來,或者說,我國進入近代史以來。對于中華民族來說,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開始了屈辱苦難的歷程,也開啟了誓死復興并付諸行動的歷程。
(一)170多年以來的歷程的主要內(nèi)涵
這種主要內(nèi)涵有二:一曰尋求真理;二曰艱苦奮斗。
1.尋求真理
怎么掙脫屈辱苦難?怎么進行民族復興?首先得尋求能夠指引掙脫屈辱苦難、進行民族復興的真理。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里敘述過尋求真理的過程,指出這個過程有兩個階段:
( 1 )向西方國家尋求真理。毛澤東指出:“自從一八四0年鴉片戰(zhàn)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jīng)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边@個向西方尋求真理的階段,伴隨著艱難的奮斗??墒?,最后失敗了,因為“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
( 2 ) 向俄國學習,找到了馬克思主義。關于這個階段,毛澤東激情地寫道:“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chǎn)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jié)論?!盵16]找到馬克思主義真理后,就在這個真理的指引下,開始了艱苦的奮斗。
2. 艱苦奮斗
這個艱苦奮斗也可分為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分界線的兩個階段。
( 1 )“五四”運動前的艱苦奮斗。這個階段的艱苦奮斗,包括了平英團運動、太平天國運動及以劉永福、馮子材、鄧世昌等人為代表的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戊戌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
( 2 )“五四”運動后的艱苦奮斗。這個階段包括了“五四”運動、中囯共產(chǎn)黨成立、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艱苦奮斗。中共領導下的艱苦卓絕的奮斗又包括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北伐戰(zhàn)爭、土地革命及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抗日戰(zhàn)爭、人民解放戰(zhàn)爭等。
我們需要強調(diào)的是,從鴉片戰(zhàn)爭失敗以來,中國的先進分子及其代表的廣大的中國人民群眾所做的一切艱巨的斗爭,不論是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地尋求真理,還是敢于并且付諸實踐的拋頭顱灑鮮血的艱苦奮斗,都為著復興偉大的中國、偉大的中華民族。
(二 ) 170多年歷程深刻總結(jié)中蘊涵的現(xiàn)實意義
這種意義很多,但主要的是四點:第一,堅持和促進從對鴉片戰(zhàn)爭失敗的反思中逐步形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二,堅持對真理的尋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過程中會出現(xiàn)許多新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新的問題,需要有新的真理光芒的照耀,因此,依然要有尋求真理的決心和行動;第三,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170多年的歷程中,1921年7月1日以前,中國人民大眾的無數(shù)斗爭都失敗了。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因為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中國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復興中華民族的斗爭,才一步步走向勝利?!皼]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真理,應該堅持;第四,堅持艱苦奮斗的精神和行動。170多年以來,特別是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囯取得的各個方面的成就,都是中國人民大眾頑強干出來的,艱苦奮斗出來的。“歷史的經(jīng)驗值得注意”,因此,艱苦奮斗應該永遠堅持下去。
三、60多年以來:持續(xù)探索的社會主義道路
60年以來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這60多年以來,我國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極其偉大的。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60多年的前32年取得的成就做了總結(jié),這里就不贅述了。但是,筆者要說,從道路選擇的角度看問題,這60多年以來所取得的最大的成就是確立了持續(xù)探索的社會主義道路。
(一 ) “持續(xù)探索的社會主義道路”的主要內(nèi)涵
主要內(nèi)涵有二:社會主義道路的確立和社會主義道路上的持續(xù)探索。
1.社會主義道路的確立
新中國建立以來,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經(jīng)過國民經(jīng)濟的恢復、對生產(chǎn)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道路得以在我國確立。雖然外有帝國主義和一些國家的反動派以及蔣介石集團的包圍和破壞,內(nèi)有“反擊右派進攻”“反對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文化大革命”之類“斗爭”“運動”的干擾和破壞,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還是不斷取得成就,社會主義道路還是作為一條康莊大道而不斷向前延伸。
2.社會主義道路上的持續(xù)探索
社會主義道路確立后,在怎么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怎么完善社會主義道路、怎么走好社會主義道路等問題上,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群眾做了許多持續(xù)不斷的探索?!翱偮肪€、大躍進、人民公社”是這類探索的產(chǎn)物,大興調(diào)查研究之風、大搞社會主義教育也是這類探索的產(chǎn)物。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領袖去世后,這種探索在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得以繼續(xù)進行。
(二 ) “持續(xù)探索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現(xiàn)實意義
毛澤東在本文前面講過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中強調(diào)道“六條標準中,最重要的是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兩條”[14]393,可見確立“社會主義道路”是何等的重要!這種重要表現(xiàn),迄今仍有兩個方面的現(xiàn)實意義:
1.我國的前進有了正確的道路
道路一錯,什么都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亞洲、非洲許多國家獨立了,解放了,可是因為沒有選好前進道路,走上彎路歧路,發(fā)展相當慢,甚或沒有發(fā)展。相比之下,我們國家雖然受到過“反右”“反右傾機會主義”“文革”之類的干擾破壞,可總的來說還是發(fā)展得好,發(fā)展得快,就是因為新中國成立初期選對了正確的道路——社會主義道路。
2.為道路的探索、完善提供了堅實牢固的基礎
任何道路都會經(jīng)歷改進、完善的過程,然而,任何改進、完善都要有好的基礎才行。沒有好的基礎,你再怎么改進,再怎么完善都無用。具體到我國,如果當初沒有選定社會主義道路,沒有以社會主義道路為基礎,以后就不可能經(jīng)過以鄧小平、陳云、胡耀邦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人民群眾的探索,而改進、完善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不可能在2017年10月以后,迎來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四、30多年以來:實踐證明為正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從1978年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我國人民群眾遵循持續(xù)探索的軌道和慣性,逐步將社會主義道路拓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很多內(nèi)涵,但如同鄧小平所指出的,最重要的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一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主要內(nèi)涵
1.一個中心:經(jīng)濟建設
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zhì)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chǎn)之間的矛盾,因為為社會主要矛盾所決定的社會主義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力,所以,黨確定以經(jīng)濟建設為工作中心。30多年以來的實踐證明,這個“工作中心”的確立是正確的。須知30多年以來,我國社會出現(xiàn)過“價格闖關”“六四”風波之類來自“左”、右兩方面的干擾。然而,因為緊緊抓住經(jīng)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不管面對什么樣的干擾都大搞經(jīng)濟建設,所以我國的經(jīng)濟建設一直順利進行,經(jīng)濟實力、綜合實力一直在壯大著。
2.兩個基本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 1 )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四項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chǎn)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30多年的實踐證明,這四項基本原則是必須堅持的,它們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有了它們,社會主義建設才能順利進行。以“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為例,如果不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不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不保衛(wèi)各種廠礦企業(yè),而任由各種犯罪分子橫行、破壞,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就要受到威脅、損害,社會主義建設就要受到破壞而不可能正常進行。
( 2 ) 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強國之道,此“道”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另外一半內(nèi)涵,當然得堅持。況且,3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改革開放的確是強國之道。有了它,我國的經(jīng)濟體制才發(fā)生了巨變,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才得以確立,“萬科”“萬達”“碧桂園”“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民營企業(yè)才頂了社會主義經(jīng)濟的“半邊天”,我國的經(jīng)濟才一直快速發(fā)展著;有了它,我國的其他領域也發(fā)生了巨變,欣欣向榮的局面真正到來了;有了它,我國走到了世界各國的前列,國際威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提高??偠灾?,有了改革開放,我國才有了翻天覆地的欣欣向榮的大變化。既然如此,我們當然要堅持它。
(二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現(xiàn)實意義
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主要內(nèi)涵、主要構成成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創(chuàng)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使得“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17]的康莊大道,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現(xiàn)實意義。就因為有了這一至關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我們便要堅持它。
五、2017年10月18日以來:令人向往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去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以下簡稱“十九大報告”)。在報告中,習近平宣布:“經(jīng)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盵17]這也就意味著,我國人民群眾從去年10月18日開始,走上了令人向往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一 ) 令人向往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主要內(nèi)涵
1.“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主要內(nèi)涵
由于“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xù)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時代”[17],因此,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等特點都不會改變;另一方面,由于標志著進入新時代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zhuǎn)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所以,我國要在繼續(xù)推動發(fā)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大力提升發(fā)展的質(zhì)量和效益,滿足人民群眾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2.“令人向往”的主要內(nèi)涵
十九大報告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為題,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具體內(nèi)容、戰(zhàn)略目標昭示天下,中國人民群眾知悉后,當然歡欣鼓舞向往之。
(二 ) 令人向往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現(xiàn)實意義
令人向往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連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與當今現(xiàn)實的橋梁,通過這座橋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成為現(xiàn)實。這就是令人向往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現(xiàn)實意義。
六、道路自信建立在對道路歷史的回顧上
列寧指出,“在高級階段重復低級階段的某些特征、特性等等,并且仿佛是向舊東西的復歸(否定的否定)”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要素[18]。這里所說的“重復”,實際上就是“包含”。根據(jù)這一辯證法要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為中國路的高級階段,必然重復(包含)中國路低級階段的某些特征、特性。具體來說,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重復(包含)了出自5 000多年前的中國路初始階段,并且貫穿整條中國路的特征、特性“生、中、和”;重復(包含)了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尋求真理、艱苦奮斗;重復(包含)了持續(xù)探索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社會主義性和持續(xù)探索性;重復(包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并且適應了新時代的各種要求,具有令人向往的未來。因而,走在這條道路上,通過對整條中國路歷史、歷史階段及其特點、特性的回顧,中國人民不能不具有道路自信。換言之,對于作為中國路高級階段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道路自信,可以建立在對于整條中國路的歷史的回顧上。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14:39-40.
[2]肖君和.關于中囯路基本點“生、中、和”的思考[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
[3]趙汀陽.惠此中囯[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6:15.
[4]中共中央宣傳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1995:45.
[5]何駑.陶寺文化:中華文明之“中正”觀緣起[N].中囯社會科學報,2014-11-05.
[6]殷旵.中和之道[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6:23-24.
[7]毛澤東.毛澤東書信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46-147.
[8]李中華.“和”論[N].光明日報,2008-09-22.
[9]戢斗勇,劉洪文.中國和平發(fā)展與中華文化復興[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29.
[10]左亞文.“和諧”與“矛盾”的辯證關系辨析[N].光明日報,2007-03-20.
[11]舒煉.矛盾的和諧性與競爭性[N].學習時報,2006-11-20.
[12]張立文.中國和合文化導論[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26-27.
[13]許倬云.說中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53.
[14]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5]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N].人民政協(xié)報,2005-06-27.
[16]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 471.
[17]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J].新華月報,2017(22).
[18]列寧.列寧全集:第五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90-191.
(責任編輯:鐘昭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