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儒林外史》作為我國古代世情小說的優(yōu)秀代表,素來追求思想上的“秉持公心,指擿時弊”,其所獲得的藝術成就毋庸置疑。本文基于對晚清諷刺小說的概述,在對《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與價值做出分析的同時,就《儒林外史》對晚清諷刺小說的影響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儒林外史》 晚清諷刺小說 黑暗現(xiàn)實 傳承創(chuàng)新 影響
晚清作為中國封建歷史王朝的終結,官場腐朽現(xiàn)象嚴重,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尷尬局面,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諸多困苦,激發(fā)了文人墨客的嚴重不滿。在此過程中,知識分子獲得了言論上的自由,其意識覺醒越發(fā)強烈,并以小說的形式抒發(fā)思想情感,真實地反映了清政府的腐朽無能?!度辶滞馐贰纷鳛橹袊≌f歷史上的優(yōu)秀代表作,在結構藝術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探索,對于人物形象的刻畫有著獨到見解,成就了其藝術價值,并對晚清諷刺小說的形成與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一、晚清諷刺小說的相關概述
縱觀中國發(fā)展史,晚清作為封建王朝的終結,處在一個十分特殊的時期,小說界出現(xiàn)了一批反映社會形態(tài)的寫實小說,如《官場現(xiàn)形記》《老殘游記》《文明小史》等,表達了民眾對清末政治腐敗現(xiàn)象的厭惡心理,承載著知識分子對國家情懷的思想轉變。魯迅先生曾就此評述:“似與諷刺小說同倫,而辭氣浮露,筆無藏鋒,甚且過甚其辭,以合時人嗜好,則其度量技術之相去亦遠矣,故別謂之譴責小說?!蓖瑫r,其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指出,《儒林外史》是諷刺,而晚清諷刺小說的基調則是“謾罵”,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有過于武斷之嫌,但關于兩者的聯(lián)系這一認知是十分有見地的。晚清諷刺小說的發(fā)展始于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主要圍繞官場展開敘述,以諷刺的抒情手法,從不同維度反映清政府腐敗混亂之現(xiàn)象。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面對清政府的無能表現(xiàn),民眾激憤之情溢于言表,廣大知識分子的批判意識便體現(xiàn)在小說中。從某種意義上說,晚清小說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意識覺醒革命,使得知識分子的話語權得到釋放。晚清諷刺小說的出現(xiàn)并非偶然,它受到當時社會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正如魯迅所述:“光緒庚子后,譴責小說之出特盛?!蓖砬逯S刺小說是對傳統(tǒng)美學的一種顛覆,亦是憂郁憤怒情緒的爆發(fā)。
二、《儒林外史》中的諷刺藝術及價值
《儒林外史》作為一部揭露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和腐化官場的寫實文學作品,其諷刺藝術手法可謂獨樹一幟,并在文學領域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黑格爾曾經(jīng)說過,一種高尚的精神和道德情操無法在一個罪惡和愚蠢的世界里實現(xiàn)它的自覺理想,于是,帶著一腔火熱的憤怒,以微妙的巧智和冷酷辛辣的語調去反對當前的事物。吳敬梓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波瀾,其本身孤傲的性格,加之家道衰落、理想破碎等因素,使之更偏向于用深刻的諷刺藝術來反映社會黑暗現(xiàn)實,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鮮明且富有特色。細細品味《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得益于對“無我之境”手法的巧妙運用,小說形象地呈現(xiàn)了封建社會科舉八股制度下不同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對其言行舉止的刻畫描述,最大限度地開拓了各種人物形象內心世界的深度和廣度,對于晚清時期的時代風貌展示得淋漓盡致。例如,胡三公子以學士的假身份,騙吃騙喝,“到人家里聚會后,把吃剩下的骨頭渣子、果核,最后剩下的一些米也都帶走”。簡短的幾句文字,就將一個俗不可耐、心理陰暗的丑陋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此外,《儒林外史》還融合了多種藝術處理手法,包括對比、夸張等,極具客觀性的諷刺特色?!度辶滞馐贰返乃囆g價值不僅在于創(chuàng)新敘事模式,更重要的是促進了諷刺藝術的發(fā)展,對于思想情感的表達有了更加廣闊的通道。
三、《儒林外史》與晚清諷刺小說的關聯(lián)
魯迅認為,晚清諷刺小說與《儒林外史》略同,其“雖命意在于匡世,似與諷刺小說同倫,而辭氣浮露,筆無藏鋒,甚且過甚其辭,以合時人嗜好”,富有鮮明的“學者”味道。綜合來講,《儒林外史》與晚清諷刺小說之間存在著莫大的關聯(lián),其相互間既傳承又變異。
(一)敘事模式
在中國古代,由于特殊歷史因素的影響,作家們始終堅持傳世文學的創(chuàng)作方式,以求最大限度地展現(xiàn)作品的文化底蘊。但是,事實上,中國古代小說受制于空間化的敘事結構模式,放棄了歷史時間,所傳導的信息內容是當下社會正在經(jīng)歷或發(fā)生的,與特定的社會背景緊密相連。晚清時期,封建社會日益腐朽,面臨著重重內憂外患,作家們常常記錄當下所發(fā)生的事情,表達了對封建社會的批判,亦是通過小說的形式描繪這個世界。因此,晚清諷刺小說更多以實際生活為基礎,加以作家的語言描繪,成就了當下所看到的作品,并在當時的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從敘述結構上來講,晚清諷刺小說受到了很多人的抨擊,被認為缺乏整一性,松散雜亂。直至近些年來,晚清諷刺小說的敘事結構才得以被肯定,其并非以情節(jié)之間的因果關系排列,而是隨著整個事件的發(fā)展變化,呈現(xiàn)出地域空間的變化,只能限定于特有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去寫。上述敘事結構是對中國傳統(tǒng)章回體小說的繼承,通過故事的連續(xù)性來吸引讀者,與《儒林外史》屬于同類。
(二)描寫手法
晚清小說對于人物形象的刻畫,大量運用夸張手法,將其性格特征展示得淋漓盡致。例如,晚清時期的《孽?;ā罚瑢Σ┎试迫宋镄蜗蟮拿枥L簡直妙不可言,無論是其出國時的無比得意,還是其與德國軍官戀愛時的忐忑不安。晚清小說的描繪手法,在藝術處理上,充分吸收了傳統(tǒng)文化精髓,并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對于中國文學發(fā)展的貢獻毋庸置疑。另外,《儒林外史》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在其整個篇章構成中,共有大大小小幾百個人物,盡管采用片段化的敘事方式,但每個人物形象都深深地刻畫在讀者心中,可謂呼之欲出。相比之下,晚清諷刺小說更注重突出主人公,其余人物如同過眼云煙,千篇一律的類型很難使人記憶深刻,卑鄙無恥的疊加,充斥的是人世間的丑惡、社會的腐朽。因此,晚清諷刺小說中的人物刻畫之所以能夠深入讀者心底,究其根本在于其既繼承了傳統(tǒng)小說的文化底蘊,又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發(fā)展。從諷刺藝術的維度上講,《儒林外史》對于晚清小說有著極大的影響作用,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是對中國古典小說諷刺藝術的終結與開拓。
四、《儒林外史》對晚清諷刺小說的影響
《儒林外史》與晚清小說之間存在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是對社會現(xiàn)實的真實寫照,在整個文學藝術領域占有重要地位。筆者結合上述分析,從以下兩個維度,闡述了《儒林外史》對晚清諷刺小說的影響,以供參考和借鑒。
(一)結構組成
在中國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中,或多或少地都透露著文人墨客的自我寫照。而《儒林外史》則別出心裁,以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物作為描畫對象,突破了傳統(tǒng)小說的固有套路,真實地再現(xiàn)了平凡人生,同時用極其精湛的白描藝術,真實地反映了清政府統(tǒng)治時期廣大知識分子的坎坷命運,深刻暴露了其中的腐朽與黑暗。晚清諷刺小說在結構成篇時,多采用連綴方法,人物、情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看似脆弱,實則緊密相關。例如,《官場現(xiàn)形記》充分借鑒了《儒林外史》的外部情節(jié)結構形態(tài),沒有設置獨立的情節(jié),完全依靠一段段的短篇小說連綴起來,其中故事獨立成篇,綜合反映了晚清黑暗的現(xiàn)實。因此,《儒林外史》中描繪的眾多士人、儒士,在一定程度上對晚清諷刺小說產(chǎn)生了影響。同樣以《官場現(xiàn)形記》為例,其為了進一步提升故事深度,在主題設計上共同揭露官場,另從形式上采用譴責的基調,與《儒林外史》相類似,表面上看似松散無序,實際上有一條清晰的脈絡主線將諸多故事串聯(lián)成篇。
(二)內容編制
以晚清時期的社會形態(tài)來看,黑暗的現(xiàn)實飽受詬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苦難和怨言,因此,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官場題材的諷刺小說備受推崇。從書寫內容上,晚清諷刺小說與《儒林外史》所描寫的眾生百態(tài)相吻合。晚清小說逐步從注重情節(jié)的傳統(tǒng)中解脫出來,轉向弱化故事情節(jié),這種現(xiàn)象在小說中的具體表現(xiàn)是,沒有貫穿全文的中心人物。一定維度上,《儒林外史》與晚清諷刺小說的發(fā)展,使得連環(huán)短篇小說結構形式勃然興起,并成為學術創(chuàng)作的一種潮流。在信息化科技不斷革新的今天,傳播媒介的轉變,使得小說家不得不進行技巧上的調整,于是忽略了整體性。因此,長篇小說很容易變成短篇小說,內容布局越發(fā)緊湊?!度辶滞馐贰芬騾蔷磋鞯拿鑼懜凰囆g性,有意識地探索出了一種新的結構模式,不僅對晚清諷刺小說,也對現(xiàn)代小說產(chǎn)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
從某種意義上說,《儒林外史》可謂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一朵奇葩”,其極富開創(chuàng)性的結構布局,對晚清諷刺小說產(chǎn)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度辶滞馐贰穼τ谏鐣榫车拿璁嬊〉胶锰?,并以此警醒世人,批判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端,追求高尚的思想。正如包天笑所述:“當時寫小說的人,最崇奉《儒林外史》,因此人人都模仿《儒林外史》?!贝送猓斞赶壬矊Α度辶滞馐贰方o予高度評價。即使以現(xiàn)代文學的視角來看,《儒林外史》所產(chǎn)生的影響也是意義深遠,對晚清諷刺小說的形成與發(fā)展極具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 朱萬曙.尷尬的婚禮:《儒林外史》的“隱喻”筆墨[J].明清小說研究,2015(4).
[2] 商偉.《儒林外史》敘述形態(tài)考論[J].文學遺產(chǎn),2014(5).
[3] 徐小婷.晚清譴責小說稱謂詞語的語用形式和功能分析[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3(6).
[4] 陸楠楠.歷史定位與新時期轉向:晚清譴責小說研究綜述[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2).
[5] 張蕊青.論清代學術文化對《儒林外史》的影響[J].明清小說研究,2010(3).
作 者:武珺,碩士,山西戲劇職業(yè)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文學。
編 輯:趙 斌 E-mail:9487465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