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毓
摘 要 對學生在基因工程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幾個概念誤區(qū)進行分析討論,并對有關知識進行補充,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概念。
關鍵詞 限制酶 DNA聚合酶 篩選基因 解旋酶
中圖分類號 Q-49 文獻標志碼 E
人教版高中生物選修3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態(tài)工程四個專題,基因工程是其他三個專題的基礎,同時也是近年高考選考部分必會出現(xiàn)的內(nèi)容,考查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由于基因工程是從分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對一些知識點的理解感覺很困難,做題時屢屢出現(xiàn)問題。筆者通過查閱資料,對教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幾個誤區(qū)進行分析。
1 限制酶只能切割一種核苷酸序列
人教版高中生物選修3第一節(jié)“DNA重組技術的基本工具”對限制酶的專一性是這樣描述的,“它們能夠識別雙鏈DNA的某種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條鏈中特定部位的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斷開”。很多學生認為限制酶只能識別一種核苷酸序列。
表1展示了在歷年考試中出現(xiàn)的部分限制酶及其識別序列。大部分限制酶僅識別一種核苷酸序列,比如BamH I只識別G↓GATCC。但是還有少數(shù)限制酶識別的序列不止一種,比如Hind II識別的序列一共有四種:GTT↓AAC、GTT↓GAC、GTC↓AAC、GTC↓ GAC。這四種序列并不是四種核苷酸的隨機組合,而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即符合GT(T/C)↓(A/G)AC這樣一種模式。所以,對于書中“限制酶能夠識別雙鏈DNA的某種特定核苷酸序列”,筆者認為還需要教科書編寫者用更精確的語言來描述。
2 DNA復制時,DNA聚合酶不需要引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三節(jié)“DNA的復制”的教材,圖3-13展示了DNA分子的復制過程。這個圖可以幫助學生理解DNA復制的基本過程,但同時也給部分學生一種誤導:DNA聚合酶結合到模板DNA后,可以將游離的脫氧核苷酸連接起來,形成與模板DNA互補的DNA單鏈。由于這種理解上的偏差,導致學生在理解PCR技術時很困惑:如果DNA聚合酶可以將單個脫氧核苷酸連接成DNA單鏈,為什么還要在PCR反應體系中再添加引物呢?
事實上,無論在體外還是體內(nèi),DNA復制都只能沿著已存在的核苷酸鏈延伸,不能從頭合成DNA鏈。在體內(nèi)進行DNA復制時,RNA聚合酶先與DNA模板結合,合成一小段RNA鏈,作為引物;接著DNA聚合酶再以RNA引物3′端作為起始端,合成新的DNA鏈;當DNA復制完成后,RNA引物會被DNA聚合酶I或者核糖核酸酶切掉。在體外進行DNA復制時,直接以人工合成的一段DNA片段作為引物,在復制結束時,不需要再將引物切掉。
3 運載體上的標記基因都是抗性基因
重組DNA構建后,緊接著就是導入到受體細胞。在實際操作中,并不能保證所有的重組DNA都能進入到受體細胞,也不能保證導入到受體細胞中的質(zhì)粒都是重組DNA,也可能含有空載體。所以在技術上要求重組DNA上必須有標記基因來鑒定生物是否成功轉(zhuǎn)化。在平時教學時,筆者習慣于以抗性基因用作標記基因,比如青霉素抗性基因、氯霉素抗性基因等。這就給學生造成一種誤解,認為只有抗性基因才能作為標記基因。
事實上,在實驗過程中,能夠使用的標記基因的種類有很多,除了抗性基因,還有顏色反應基因、代謝缺陷型互補基因等。比如,藍白斑篩選法(圖1),其原理是載體中含有LacZ基因,外源DNA克隆位點位于在LacZ基因內(nèi)部。若無外源DNA分子插入,LacZ基因在IPTG(異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誘導下,表達的β-半乳糖苷酶能將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切割成半乳糖和深藍色的物質(zhì)5-溴-4-靛藍。5-溴-4-靛藍可使整個菌落顯藍色。若外源DNA分子插入運載體中,LacZ基因失活,因而不能表達出β-半乳糖苷酶,在X-gal的培養(yǎng)基上菌落顯白色。根據(jù)菌落藍白顏色的不同,篩選出需要的轉(zhuǎn)化子。在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補充其他的質(zhì)粒的一些標記基因,開拓學生的視野。學生在碰到類似的信息題時,就不會感覺手足無措。
4 轉(zhuǎn)錄過程需要解旋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三節(jié)“DNA的復制”教材的,圖3-13展示了DNA分子的復制過程。DNA復制開始時,在解旋酶的作用下,DNA雙螺旋結構被打開,DNA聚合酶以一條鏈為模板合成DNA單鏈。自然地,學生會形成一種定勢,即只要是DNA雙鏈解旋的過程,就必定需要解旋酶。因此學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在DNA轉(zhuǎn)錄形成mRNA的時候,也需要解旋酶。事實上,并非如此。
原核細胞內(nèi)只有一種RNA聚合酶,它負責所有mRNA、rRNA、tRNA的合成。此RNA聚合酶由α、β、β′、ω、σ亞基聚而成的全酶。其中α亞基具有解開前方DNA雙螺旋以及恢復后面DNA雙螺旋的作用。因此,原核細胞中的RNA聚合酶具有解旋酶的活性,能夠打開DNA雙鏈。而真核細胞的RNA聚合酶有三種,三種RNA聚合酶都無解旋作用。只有RNA聚合酶II可以轉(zhuǎn)錄形成mRNA。RNA聚合酶II要實現(xiàn)轉(zhuǎn)錄形成mRNA,需要至少7種輔助因子參與(表2)。真核細胞轉(zhuǎn)錄時,輔助因子與模板DNA上的TATA框結合,形成轉(zhuǎn)錄起始復合物。該復合物具有依賴于ATP供能的DNA解旋酶活性,在轉(zhuǎn)錄鏈延伸中發(fā)揮作用??傊?,原核細胞中RNA聚合酶起解旋作用,真核細胞中RNA聚合酶無解旋作用,它依靠某些輔助因子將DNA雙鏈打開。
參考文獻:
[1] 王鏡巖等.生物化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24.
[2] 李興玉.簡明分子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1.
[3] 朱玉賢.分子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