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73000)王娟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屬于糖尿病大血管病變中出現的一類嚴重并發(fā)癥,所以做好護理干預對于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對我院10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多樣性護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1.1 基礎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依據接受護理的具體方式分為兩組,各50例。觀察組包括27例男,23例女,年齡平均(60.28±836)歲,病程(11.32±3.29)年;對照組包括25例男,25例女,年齡平均(60.59±8.14)歲,病程(11.50±3.34)年。兩組年齡、性別、病程各項基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接受基礎護理干預,主要實施病情觀察、體征監(jiān)測、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等干預。觀察組則在護理中應用多樣化護理方式,具體內容包括:①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按照患者的接受能力通過不同方式進行健康宣教,先采取大班集體宣教方法,對于接受力差、年齡偏大的患者進一步開展一對一的宣教,通過圖片、視頻、病例介紹多種方式結合進行,保證所有患者都能正確理解宣教內容。②科學控制體質量。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體質量計算的正確方法,根據患者體質情況為其制訂運動減肥方案,每頓飯保持七八分飽,禁止通過節(jié)食方法控制體重。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飲食替代方法,對每天的飲食合理進行安排,每天飲食不能少于三餐,每餐飲食不能超過2兩主食。③生活方式指導。勸導患者戒煙限酒,鼓勵多進行健身氣功、太極拳散步等有氧運動,不要進行劇烈活動或者重體力活動,每個星期應該保持超過5次的運動,每次運動時間保持在半小時以上。
1.3 評價指標 兩組患者均以三個月為觀察時間,在干預開始前、干預結束后3個月分別測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比較兩組干預前后冠心病心絞痛發(fā)生頻率,即每月發(fā)作次數。
1.4 統(tǒng)計方法 對獲取數據利用SPSS22.0實施分析,(±s)表示血糖測定結果、心絞痛發(fā)生情況,t檢驗,P<0.05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1 血糖控制 兩組干預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差異不大,P>0.05,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1。
2.2 冠心病心絞痛發(fā)生頻率 干預前兩組心絞痛發(fā)生頻率差異不明顯,P>0.05,干預后觀察組心絞痛發(fā)生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2。
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較多發(fā)的一類并發(fā)癥,兩種疾病會相互影響,導致病情進展更快,使得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可能性更大,因而可能增加病死率[1]。臨床有效護理干預對于患者病情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以往僅注重對患者實施基礎干預,重點做好疾病本身的干預,包括飲食、日常生活指導以及病情監(jiān)測等。
附表1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控制效果(±s,mmol/l)
附表1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控制效果(±s,mmol/l)
分組 時間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觀察組(n=50)干預前 8.97±2.14 13.22±3.76干預后 6.37±1.76 9.13±2.47對照組(n=50)干預前 9.09±2.26 12.83±2.29干預后 7.68±2.35 10.82±3.86
附表2 兩組干預前后冠心病心絞痛發(fā)生頻率比較(±s,次/月)
附表2 兩組干預前后冠心病心絞痛發(fā)生頻率比較(±s,次/月)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0 13.05±2.71 6.25±1.51對照組 50 13.24±2.59 10.34±2.01
多樣化護理方式屬于綜合護理模式的具體體現,強調以患者病情狀況為著力點,開展針對身心各個方面的護理干預,保證護理的全面性和整體性[2]。本研究觀察組在護理中應用多樣化護理方式,首先注重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導,增加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認識到配合醫(yī)療護理的重要性,提升配合度。此外,注重對患者體質量控制的指導以及生活方式的指導,幫助患者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將體重控制的穩(wěn)定水平,從而實現對病情的控制。本研究觀察組干預3個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同時冠心病心絞痛每月發(fā)作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證實多樣性護理方式的實施對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干預效果更為明顯。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實施多樣性護理方式,有助于血糖水平、冠心病癥狀得到更有效控制,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