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歷代皇家儀仗的集大成者
——清代皇家儀仗車輿形制研究

2018-10-19 01:39束霞平
藝術(shù)設(shè)計研究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儀仗制式乾隆

束霞平

《中國古代名物大典》一書中分別對車和輿作出定義,車是“指有輪的陸上交通工具,由輪、輿、轅等構(gòu)成”。輿則為:“猶轎子。編竹木為之。由人抬舉以行,故名。”①清代皇家儀仗車輿是指清代帝后及其他皇族、王公百官等在出行時所用的儀仗車輅和儀仗轎輿。儀仗車輅主要是泛指有車輪構(gòu)成的儀車,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用人推(拉)挽、用牛、馬、象等動物進行牽引的車輅。故而清代的儀仗車輅基于這一時期的民族性、時代性等,在儀車拉行方式上泛指以駕馬或駕象的形式進行拉行。儀仗轎輿則與此不同,其主要是指以人力抬扛或抬舉等方式乘載且無車輪構(gòu)成的一種儀仗用出行工具。清代皇家儀仗車輿中,無論是車輅、轎輿及其他等,可謂種類繁多、形制完備,既繼承了清代以前歷朝歷代的各種儀仗鹵簿制式,同時也基于統(tǒng)治階層的民族特點和民族文化,在種類和形制上進行了一些大膽的增設(shè)與創(chuàng)新。這既是對前朝歷代的一種總結(jié)和歸納,同時又是基于傳統(tǒng)進行了一些升華和創(chuàng)造。當然,清代皇家儀仗車輿的形制中也透射出統(tǒng)治階層特殊的民族背景和民族文化,這是兩種文化激情的碰撞,并巧妙的審時度勢、兼收并蓄,形成了滿漢交融的皇家儀仗車輿的新制式、新意向、新格局。

一、清代皇家儀仗車輅制式

清代皇家儀仗車輅主要包括皇帝專用的五輅,皇后、皇太后乘用的鳳車或龍鳳車,皇妃乘坐的翟車,親王以下的夫人、公主等一般乘坐的朱輪車、郡君車,縣君車、鄉(xiāng)君車等等,在清代的典章中均對形狀和制式做了詳實且嚴格的規(guī)定。

1、清代帝用五輅形制

清初車輅之制并非限指清代入關(guān)以前所定制度,而是特指乾隆八年之前所定車制。據(jù)《清史稿》載:“清代初制,有玉輅、大輅、大馬輦、小馬輦之制,與香步輦并稱五輦?!雹谇“四旮塑囕`的名稱和使用,保留了初制中的玉輅,將大輅改為金輅,大馬輦改為象輅,小馬輦改為革輅,香步輦改為木輅,并稱五輅,如乾隆八年乾隆十三年欽定五輅詳細制式。五輅之制最先見于《周禮·春官·巾車》③,但《周禮》中并無明顯的五行學說的色彩,只是通過裝飾上的差別并依據(jù)出行用途而別其豐儉?!抖Y祀·月令》中規(guī)定了天子所乘五輅的時節(jié)、旗色和駕畜,但周代并未實行;秦用金根,漢代受五行學說影響,出現(xiàn)了五時安車、立車,西晉因之;晉代定五時車,亦稱五帝車;南朝以牛車代替五時車。五輅與五行學說相附會,自隋代開始,五輅與五時車相互合并,唐宋襲之。清制亦沿用,如五輅所用飾色和后建旗色:青、黃、黑、紅、泥金色,對應(yīng)五方正色:青、黃、赤、白、黑。五輅名稱各不相同,但形制卻大體相仿,皆為圓頂方軫,圓頂上部用材質(zhì)鑲嵌飾物四件;頂周圍設(shè)有鏤金垂云承之檐,貼鏤金云版三層,緞質(zhì)垂幨三層,系緞帶四;輿中設(shè)金云龍寶座,四面皆門垂朱簾;雙軸轅兩端飾金龍首尾。后建各種旗幟,十有二斿,各繡紋飾等等。

五輅的名稱因其圓蓋上部不同的飾物而得名,如玉輅在車頂?shù)乃闹苡盟膲K玉質(zhì)圓版鑲嵌,金輅用四塊金圓版飾,木輅用花梨圓版,象輅用象牙圓版等。五輅之間除了冠頂顏色和飾物相異外,在裝飾色彩、紋飾、駕輅的象、馬來區(qū)分等級。如玉輅是五輅中最高品位,蓋頂、垂幨、輅后兩旗等均為青色,駕象一,行馬二承轅;金輅僅次于玉輅,冠頂、垂幨、輅后兩旗等均為黃色,駕象一,行馬二承轅;象輅飾以紅色,服馬四匹、驂馬六;木輅飾黑,服馬二,驂馬四;革輅飾泥金,服馬一,驂馬三;后三輅雖均設(shè)游環(huán)和鈴,但從所用駕馬數(shù)量上即可一目了然。五輅的紋飾上從外觀上最顯而易見的區(qū)別就是輅后兩枚旌旗,五輅之旗各有專名:玉輅者名旂,金輅者名旟,象輅者名旌,革輅者名旗,木輅者名旐。清代典章中用“太?!?、“大旂”、“大麾”、“大赤”、“大白”④來命名。五種旗均用緞質(zhì),緞色隨蓋頂色,垂有十二斿,位于旗上端,靠近桿攢處,即旗的正幅為縿,徑六尺六寸,繡日月五星。斿徑四尺七寸五分,繡二十八宿,下垂五彩流蘇。五種旗均有與其方之“德”相應(yīng)的紋章。如《隋志》:“凡旗:太常畫三辰……旃畫青龍,旟畫朱雀,旌畫黃麟,旗畫白獸,旐畫玄武”⑤。而清代定制基本沿用,但稍存差異,如玉輅斿內(nèi)俱繡金龍,金輅為繡交龍,木輅為繡神武,象輅為繡金鳳,革輅為繡金虎。

五輅的部件組成相同,但不同部件的尺寸和數(shù)量稍存差異。玉輅和金輅各部位尺寸完全相同,皆為通高一丈二尺一寸,蓋高三尺一分;輿四柱各高六尺四寸五分,相距各五尺六寸繪金龍;門高五尺一寸九分,闊二尺四寸九分,左右門闊二尺二寸五分;座縱八尺五寸,橫八尺四寸;環(huán)以朱閳,飾間金采,其高一尺六寸五分,各闕其中二尺四寸;轅二各長二丈二尺九寸五分,軫長一丈一尺一寸五分,徑八尺四寸。象輅與前兩輅相比,通高短去八寸,蓋高短四寸五分;輿四柱高高出四分,繪金龍的每個間距擴大兩寸;門高短掉一寸,闊窄去四分;座縱擴大一尺五寸五分,橫擴大了七寸;各闕其中短去一寸五分;增加一轅,轅長短去六寸五分,軫長短去一尺一寸,徑擴大了七寸。木輅與玉輅相比,通高短去四寸五分,蓋高短四寸;輿四柱高低了四寸,繪金龍的每間距距離縮短五寸;門高增加一分,闊窄去四分兩寸四分,左右門闊窄去五分;座縱擴大五寸,橫擴大四寸;各闕其中短去兩寸;轅數(shù)與象輅同為三,轅長短去一尺九寸五分,軫長短去二尺一寸五分,徑擴大了四寸。革輅與玉輅相比,通高與象輅同,蓋高短四寸六分;輿四柱各高低了七寸六分;門高低去一寸九分,闊窄去兩寸四分,左右門闊窄去六分;座縱擴大兩尺一寸,橫縮小五分;各闕其中短去一寸;轅數(shù)與玉輅同為二,轅長短去三尺九寸,軫長短去五寸五分,徑短掉五分。

清代五輅為大駕、法駕用之,凡大朝會設(shè)鹵簿,五輅陳列于午門外;大駕巡幸時,五輅與其他鹵簿按照前后順序加以陳列;如遇大陳設(shè),則左右陳于鹵簿之列。

2、清代后、妃及其他皇族、百官儀仗車輅形制

據(jù)《國朝宮史》中載,清前期皇后儀仗車輅有二,一為鳳輿,“通髹以黃,繪金云鳳。頂二層,飾金鳳十二。中安鈒花赤金頂,銜珊瑚、青金、綠松等石。明黃綾重幨,繪金鳳。輪亦黃髹?!被侍篪P輿制式同,惟紋飾為龍鳳;一為儀輿,“通髹以黃,赤金頂。明黃云緞為衣。輪均黃髹”。皇太后儀輿同后制?;寿F妃儀輿、貴妃翟輿,飾金翟,用,除“中安素金頂”外,其余與皇后同;妃嬪翟輿,幨、輪色用金黃,“中安銅質(zhì)涂金頂”。⑥清代乾隆十四年欽定后妃儀仗車輅,將“輿”更名為“車”,如皇太后的儀駕龍鳳車和儀駕儀車,皇后的儀駕鳳車和儀駕儀車,皇貴妃的儀仗翟車和儀仗儀車,貴妃用儀仗儀車,妃嬪用采仗儀車等。從典章來看,后妃儀仗車輅遠不及清代帝用種類之豐富、裝飾之豪華,制式也截然不同,組成構(gòu)件也相差甚遠。但皇太后、皇后以及貴妃、妃嬪等的儀仗車輅皆為木質(zhì),穹蓋二層,為上圓下方形以對應(yīng)天圓地方之意,蓋頂亦為圓形,輿身為四方形,上用帳幨和幃幕;輿身后端左右各設(shè)轅一,輿前設(shè)軫二,用駕馬一。后妃儀仗車輅的名稱以繪飾得名,如帝用車輅繪刻金龍,帝后則多飾以金鳳故名鳳車,皇太后“輿車之制,與皇后同,惟繪繡加龍,故遂異其名曰龍鳳輿、曰龍鳳車”⑦,皇貴妃儀仗用車的蓋飾、輿身左右及后,門和輿內(nèi)的坐具上皆飾繡、鏤以金翟和彩翟,故謂翟車,從其他構(gòu)成和尺寸看,與皇后儀駕鳳車制式完全相同。

皇后儀駕鳳車與儀駕儀車相比而言,部件的構(gòu)成及其色彩大體相同,但前者穹頂為二重,特別是穹頂部分紋飾較為繁多,其上繪八寶,八角各飾金鳳,下繪云紋,四隅飾同之。冠金圓頂,鏤云,銜以雜寶。而后者穹頂為一重,高度低前者八寸,素蓋無飾,冠銀圓頂,涂金。前者檐縱四尺九寸,橫四尺;后者檐縱長增加六寸,橫長增加一寸。前者垂檐分上深三寸,下深一尺一寸,后者則部分,總深為一尺二寸。前者四柱各高三尺三寸,縱四尺八寸,橫二尺一寸, 后者柱高降低五寸,縱窄一寸,橫寬出一尺一寸;前者四柱左右及后皆繪金鳳,而后者則無紋飾,柱里涂以淺紅;前者幃幕左右各設(shè)啟欞,用青色紃帶網(wǎng)之,而后者幃幕外為明黃,里為黃色,左右兩側(cè)為封閉型,而無啟欞;前者設(shè)門高三尺,闊一尺八寸五分,后者則不設(shè);其內(nèi)坐具顏色和紋飾相同,輪徑皆為十八幅,轅兩端皆鉆以鐵鋄金。但前者輪徑各四尺九寸,后者窄九寸;前者轅長一丈七尺五寸,后者短二尺五寸;軫長六尺二寸,闊三尺三寸,后者長度短四寸,闊寬出一寸。

后妃儀車尊卑等級分明,雖儀車之制完全相同,但在用料、色彩、紋飾上有嚴格的區(qū)別。如皇后儀車色用明黃,繡金鳳,皇貴妃儀車色同,但繡采翟;貴妃、妃嬪儀車色、坐具色用金黃,飾多以翟,但冠頂材質(zhì)有所相異,為銅質(zhì)圓頂涂金。儀駕鳳車、翟車大多為陳設(shè)之用,后、妃一般很少乘用。如清代帝后大婚行冊立禮當天,皇太后的儀駕陳設(shè)在慈寧宮外,太和門至午門陳設(shè)皇后儀駕。當日在皇后府邸,外堂階下左、右皆陳列著皇后的儀駕。儀車一般為后、妃雖皇帝外出祭祀日、月時所用??梢?,儀駕鳳車、儀仗翟車,儀駕或儀駕儀車的造勢功能大于其實用功能。

從表1其他皇族和命婦的儀仗用車制式來看,其等級區(qū)分主要是以蓋、幨、幃的不同色彩以及蓋角有無飾緣、緣色加以區(qū)分等級。乾隆十三年的其他皇族和命婦儀仗用車定制,主要是基于初制作了制式增補和用色的調(diào)整。

表1:清代其他皇族、百官儀仗用車(引自《清史稿》卷一百二志第七十七《輿服一》,第3027-3032頁。)

二、與歷代車輅制式之比較

據(jù)乾隆十三年(1735年)時定制:“五輅酌仿周官及唐宋遺制,金玉象革各如其儀乘用,亦自今歲南郊始?!雹嗫芍宕J定車輅制式是依據(jù)和參照了周及唐宋車制的基礎(chǔ)上,繼承并創(chuàng)新出了一種有別于明代的車輅制式。

1、與宋元之前車輅制式之比較

圖1:洛神賦圖中的車輅圖,晉(圖片來源:余輝主編:《晉唐兩宋繪畫·人物風俗》,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商務(wù)印書館(香港),2005年5月,第20頁。)

圖2:莫高窟420窟壁畫中的車輅圖式,隋(孫機:《中國古輿服論叢》,文物出版社,1993年6月,第71頁。)

《后漢書·輿服志》劉注引服虔曰:“大路,總名也,如今駕駟高車矣。尊卑俱乘之,其采飾有差?!雹彷`本無特定的等級界定,因出行之需而產(chǎn)生,但在封建統(tǒng)治者刻意追求車輅樣式結(jié)構(gòu)的變化和裝飾同時,也賦予了車輅權(quán)利與威嚴的象征?!栋谆⑼x》載:“路者何謂也?路、大也,道也,正也。君至尊制度大,所以行道德之正也。路者君車也。天子大路,諸侯路車,大夫軒車,士飾車。”⑩并在大駕中設(shè)玉輅。五輅之制直至晉時一直沿用,如《晉書·輿服志》中載:“玉、金、象、革、木等路,是為五路,并天子之法車”,且“玉路最尊”。[11]雖未見晉代帝用玉輅,但可從《洛神賦圖》中所繪曹植所乘駕的車輅中,管中見豹,可見一斑。從圖1和圖2中的車輅圖式比較來看,隋代和晉代的車輅形制較為相似,皆為兩重圓頂青蓋、黃里,蓋上裝飾較為繁多,頂重蓋中插雉尾,“馬并以黃金為文髦,插以翟尾”[12];隋代輅蓋上則“繡游帶,金博山,綴以鏡子,下垂八佩”,馬頭“插翟尾五隼”[13]等,圖3中所繪隋代車輅的裝飾較史籍記載中簡化些。一重蓋的車輅可從圖4唐代懿德太子墓葬壁畫中的儀仗圖可見,蓋頂部分較為簡單,但蓋上卻裝有三層耀葉。南宋(圖4、5)及明清輅蓋皆為三層,且每層均飾有精致的耀葉。

圖3:懿德太子墓墓道東壁儀仗出行圖中的車輅圖式,唐(陜西歷史博物館編:《懿德太子墓壁畫》,文物出版社,2002年9月,第27頁。)

圖4:鹵簿中的玉輅圖式,南宋(圖片來源:中國美術(shù)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美術(shù)全集·兩宋繪畫》(上下冊),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77頁。)

圖5:馬和之作《宋高宗書孝敬圖》中的車輅圖式,南宋(圖片來源:劉永華編著:《中國古代車輿馬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1月,第166頁。)

歷朝各代的輅皆“輿方法地,蓋圓象天”[14],圓頂方輿的制被賦予了神圣的含義,一直沿用清代。但輿身部分卻出現(xiàn)了明顯的變化。如圖1~5所示,南宋以前的車輅輿部均設(shè)四柱,但輿四周為開放型,顯得較為通透;而明清車輅輿部則用幃緞圍以四周,為封閉型,輿部設(shè)門,輿中亦設(shè)龍座,顯得肅穆而有神秘。輿車其后皆設(shè)兩旗,晉至唐時兩旗一大一小。孫機先生在《輅》一文中將之認定為是車輅的一大特點。[15]緣由于《晉書·輿服志》中載:“斜注旂旗于車之左,又加棨戟于車之右,皆橐而施之。棨戟韜以黻繡,上為亞字,系大蛙蟆幡?!贝笃旒磾?,旂中飾交龍、設(shè)鈴[16],小旗代表棨戟。對于旂旗和棨戟一左一右的制式,且僅見于輅,孫機先生認為這是源于“我國古代的戎車本有在車后斜插長兵器的傳統(tǒng)”。[17]據(jù)圖1~5中圖式來看,南宋至清代輿身后側(cè)左右用以“同大小,均輕重”的兩面大旗,其樣式均與晉代左側(cè)大旗相仿。按照清代乾隆十三年定制,旂旗分為三段,上端即穿桿部分稱為“縿”,繡日月五星;中部為十二“斿”,對應(yīng)天之大數(shù),繡二十八宿和金龍,底部為五彩“流蘇”;朱桿“左加闟戟,右飾龍首,并綴朱旄五,垂青緌”[18]之制式。

2、與明代車輅制式之比較

玉輅一直備受歷朝歷代皇家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宋代,車體營造得越大越能展現(xiàn)排場之宏大,車身裝飾愈繁縟愈能代表皇帝極高的尊嚴和權(quán)威,所以從圖4、5的儀仗車輅制式來看,南宋玉輅顯得比其他朝代都要顯得龐大與笨重。朱熹《朱子語類》卷一百二十八中《本朝二·法制》所載:“仁宗、神宗兩朝造玉輅,皆以重大致壓壞?!盵19]車體重量遠遠超出輪軸所能承受的重量,不僅容易導致車身遭到破壞外,同時也使得車輅重心很難保持平衡,因此圖中玉輅采用前曳后壓的方式,輅不僅采用眾多人力拉行,后面亦安排人力在輅后拉著繩子,以調(diào)節(jié)均衡。因此,五輅在明清時期,很少供皇帝乘坐,更多的只是為皇家造勢之用。

基于此,明代車輅之制則顯得簡潔與質(zhì)樸了很多。這一風格的轉(zhuǎn)變,與明代當朝統(tǒng)治者主觀意愿緊密相關(guān)。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以馬背得天下,深知奢靡腐化必將敗國,堅持以儉治國,以身示法。據(jù)《明史·輿服志》載,明太祖朱元璋認為“玉輅太侈”,應(yīng)可用木輅替代;為尊祭禮,可用玉輅,如若玉輅未備,也可乘用木輅,“祀在誠敬,豈泥儀文”。洪武元年,太祖詔用銅取代輿中金飾,“非身先無以率下”,以身示效,以儉治國。洪武六年,定木輅二乘,一為木輅上涂上丹漆,同于祭祀;一為鞔以皮革,行幸之用。二十六年定鹵簿大駕之制:“玉輅一,大輅一,九龍車一,步輦一?!庇罉啡旮?,大輅、玉輅、大馬輦、小馬輦、步輦、大涼步輦、板轎各一。[20]嘉靖十年,仿效晉制添耕根車,以示皇帝親耕之意。在皇帝親攝下,明代車輅制度日趨簡樸。同時,明代深受理學影響,無論是服裝、建筑還是家具等,皆崇尚和追求便捷與實用,這一主體意識形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和影響了明代車輅追求外在裝飾的發(fā)展空間。

清代統(tǒng)治階層是由漢族易為滿族,從努爾哈赤到康熙帝,一直努力把持著本民族文化與漢族文化之間的平衡,力求推行本民族的舊俗和特性,但又潛移默化的信仰和吸收著中原文化的精髓,而乾隆又是一個敢于突破舊俗,大膽改革與創(chuàng)新,能夠因時變制的皇帝。他主張承襲周典和仿效唐宋遺制,不囿于明代輅制,力求在恢復和調(diào)整五輅制式、名稱和使用等基礎(chǔ)之上,建立規(guī)章謹細,精美華麗的車輅制式。在乾隆帝的推動下,后代繼任皇帝的繼承與沿用下,清代車體外形不僅不改外觀,而且還保持了車輅裝飾的華貴之感,同時又避免了南宋時的笨重之感和易失衡的弊病。輅后的兩面大旗,由原先的“均輕重”的后插式,改為由民尉扛行的方式。可見,清代帝用五輅的實用功能漸失,車輅僅成為代表強國興邦之威儀的物化載體形式之一。

圖6:康熙南巡出發(fā)時陳列的車輅(圖片來源:聶崇正主編:《清代宮廷繪畫》,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商務(wù)印書館(香港),2007年1月,第12頁。

圖7:大駕鹵簿圖中的玉輅(圖片來源:2009年10月29日自攝于中國軍事博物館“和諧中華海峽兩岸”書畫藝術(shù)家交流活動作品展,著名青年畫家李大成繪制。)

三、清代皇家儀仗轎輿

清初皇家儀仗轎輿種類和制式亦沿用明制,有大馬輦、小馬輦和香步輿。大朝日時陳設(shè)于太和門東側(cè)。冬至大祀、夏至祭方澤,則并乘用涼步輦;乾隆七年,定大祀親詣行禮,則乘坐輿出宮,至太和殿乘坐輦等。乾隆十三年欽定,皇帝儀仗專用兩輦,帝后儀仗用輿,帝后皇族及百官儀仗用轎制等。

1、清代皇帝儀仗用輦

輦,從字體構(gòu)成來看,是由兩夫并行,夫在前,而車在后。劉熙《釋名》云:“輦,人所輦也?!薄妒挛锛o原》卷二《大輦》載:“宋朝會要曰:周官巾車氏有輦車,以人組挽之,宮中從容所乘?!盵21]輦為依靠人力推、挽或是以人舁方式出行的一種有輪的交通工具?!端鍟ざY儀志》載:“輦,制象軺車,而不施輪…用人荷之?!庇州d:“今輿,制如輦而但小耳”。[22]由此推斷,隋代的輦逐漸演變成一種無輪制式,呈現(xiàn)出由車變?yōu)轸ǖ囊环N發(fā)展態(tài)勢。至唐代,以人舁輦已成定制。據(jù)《唐六典》載,“輦有七:一曰大鳳輦、二曰大芳輦、三曰仙游輦、四曰小輕輦、五曰芳亭輦、六曰大玉輦、七曰小玉輦?!盵23]宋代的輦制和數(shù)量有所更易。然至明代輦的出行方式又出現(xiàn)了兩種類型[24],一為馬輦,顧名思義,即用馬進行拉行的一種方式;一為步輦,即保留人力推挽的方式。清初沿用大馬輦、小馬輦和香步輦的明制,乾隆十三年更定為兩輦,一為皇帝大駕鹵簿玉輦,“冬至大祀、孟春祈縠、孟夏常雩、詣壇皆御之”;一種為法駕鹵簿金輦,“夏至祀方澤、四孟時享、歲暮袷祭,春秋二仲祀、太社、太稷,躬詣皆御之”[25];大朝會時,兩輦均為陳設(shè)于太和門外。

圖8:《萬壽點景圖》中崇慶太后所乘用的金輦(圖片來源:萬依、王樹卿、陸燕貞主編:《清代宮廷生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年3月,第249頁。)

圖9:《康熙帝南巡圖》(第十二卷)中的便輿(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編,朱誠如主編:《清史圖典》第三冊,康熙朝上,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1月,第88頁。)

圖10:《平定兩金川戰(zhàn)圖冊》(十六頁)中的輕步輿(圖片來源:聶崇正主編:《清代宮廷繪畫》,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商務(wù)印書館(香港),2007年1月,第267頁。)

玉輦、金輦以飾物為名,前者飾銜玉版四,后者飾銜金圓版四。兩輦外觀制式非常相近,為圓蓋方座(軫),冠金圓頂,緞質(zhì)重幨,冬垂氈質(zhì)門幃,夏易以朱簾,黑緞緣,四面各三;幨、柱和寶座皆以云龍紋飾之,四面各三座,環(huán)以朱闌,四轅,外用朱闌納陛五級,皆以人舁之。但在顏色、尺寸和所舁人數(shù)上,略有差異,從而區(qū)分高低等級。玉輦主體飾色為青色,如輦蓋、幨和冬用幃為青色;金輦飾色則為黃色;玉輦通高為一丈一尺一寸,蓋高二尺,圓頂高七寸;檐徑六尺二寸,重幨深五寸五分;四柱高五尺三寸,相距各五尺;門高四尺八寸,闊二尺三寸五分;座下方七尺七寸,上方七尺六寸;闌高一尺六寸八分,各闕其中二尺一寸;金輦與此相比,通高低六寸,蓋高低一寸,圓頂高出三寸;檐徑寬出九寸,重幨窄五分;柱高低三寸,相距各窄一寸;門高五分,闊窄一寸;座下方窄兩寸,上方窄三寸;闌高低三寸八分,各闕其中相差兩寸;玉輦、金輦因所舁人數(shù)不同,而導致內(nèi)外轅長不等。因玉輦舁以三十六人,故而內(nèi)二轅長三丈八寸五分,外長二丈九尺;金輦舁以二十八人,內(nèi)轅長短二尺七寸五分,外轅長短二尺九寸。

清代的玉輦和玉輅、金輦和金輅形制相比,均以飾物得名,且圓蓋、冠頂、重幨緞色等亦相同,但在制式上尚存較大差異。除了因出行方式而導致轅的形制有所不一外,最為直觀的當屬輦的蓋頂和輅頂?shù)妮喞庑?。輦雖與輅同呈圓形冠頂,但至重幨角隅處則自圓漸方,設(shè)曲梁四垂,蓋底部(即重幨處)被曲梁明顯地劃分為四塊檐面;而輅頂部則為近似半圓形的穹窿頂(圖6),且無梁設(shè),蓋底亦稱圓形,周飾三層鏤金云版。而明代輦、輅的制式則大體相仿,如《明史·輿服志》載:大輅“以青飾輅蓋,亭內(nèi)貼金斗拱,承紅髹匡寶蓋,斗以八頂,冒以黃綺,謂之黃屋;中并四周繡五彩云龍九。天輪三層,皆紅髹,上安雕木貼金邊耀葉板八十一片,內(nèi)綠地雕木貼金云龍文三層,間繪五彩云襯板八十一片。”大馬輦“黃屋及天輪、輦亭,制悉與大輅同”;小馬輦的高度、廣度和轅長較大馬輦稍小外,“馀同大馬輦”。步輦和大涼步輦大小、裝飾和轅數(shù)等有所相異,制式大致“俱與馬輦同”[26]。圖7為康熙出巡所用玉輅,外觀制式尚存明代大輅之痕跡。乾隆十三年所定輦制則效仿唐宋制“赤質(zhì),正方”[27]的大玉輦和小玉輦。

按照典章制度規(guī)定,金輦和玉輦本當為皇帝專用,但在乾隆十六年亦出現(xiàn)越制現(xiàn)象。圖8為乾隆帝生母崇慶皇太后六十壽辰時,皇太后乘用金輦自清漪園至西華門的途中?;侍蟮慕疠傊剖脚c乾隆帝用金輦同,亦舁以二十八人,惟用明黃緞幃,繡“壽”字篆文,以祝福長命百歲之意?;侍笃哐桶搜蹠r,“并御是輦,自暢春園入宮。定名曰萬壽輦?!盵28]

2、清代皇家儀仗用輿

乾隆十三年定帝用“三輿”,分別為法駕鹵簿禮輿、鑾駕鹵簿步輿、騎駕鹵簿輕步輿。輿與輅相比,較為輕便,皇帝在朝會、巡視等場合乘用次數(shù)較多。如在太和殿舉行朝會,皇帝則坐禮輿從乾清門至中和殿,下輿稍事休息后,再由太和殿后門進,登寶座臨朝。朝日、夕月祭,文廟、耕耤諸中祀時,皇帝躬詣皆乘用,舁以十六人。到皇城外巡狩、巡視,皇帝則乘輕步輿,如圖9~12所示,乾隆南巡、筵宴等圖中均乘坐由十六名民尉抬行的輕步輿?;实垩残?、巡視時,除備用步輿、輕步輿外,亦備便輿,如《康熙帝南巡圖》中所繪制康熙帝所乘用的,直轅比步輿、輕步輿短,由八人抬行。

從制式來看,禮輿較玉輦簡單,但較步輿復雜,呈半封閉型。禮輿的三面圍以明黃“各惟其時”的云緞紗氈,內(nèi)設(shè)金龍寶座;左右設(shè)藍紗或玻璃啟欞,以便觀瞻;輿上為兩層飾與金行龍的穹蓋,蓋底圍以明黃緞重幨,制式與輦頗為相似;而步輿、輕步輿、便輿皆為開放型,由御座(即椅)、踏子、轅和大小橫桿等組成。步輿扶手椅背為涂金的木質(zhì),輕步輿為象牙質(zhì),前者紋飾較為復雜,如椅背鏤花紋,中為蟠龍;四足為“螭首虎爪,承以圓珠,周繪云龍”[29]等。此外,禮輿、步輿、輕步輿的等級亦可從轅桿紋飾加以區(qū)分。禮輿肩桿繪有金云龍紋飾,大小橫桿鉆以銅,縱加金龍首尾;步輿的大橫桿中為相對的雙龍首;輕步輿轅加銅龍首尾。

圖11:《乾隆南巡圖卷》(第十二卷)中的輕步輿(圖片來源:聶崇正主編:《清代宮廷繪畫》,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商務(wù)印書館(香港),2007年1月,第253頁。)

圖12:《萬樹園賜宴圖》中的輕步輿(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編,朱誠如主編:《清史圖典》第六冊,乾隆朝上,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1月,第64頁。)

后妃亦用鳳(翟)輿和儀輿,其形制與皇帝禮輿較為相似,皆為二重穹蓋,冠金圓頂,垂幨,設(shè)啟欞,中設(shè)朱座,設(shè)直轅和大小橫桿,舁以十六人。鳳輿與翟輿因繪飾、彩繡為鳳和翟而得名,如穹蓋頂飾、幨飾、柱飾、轅桿飾等。與鳳(翟)車、儀車同,皇太后、皇后、皇貴妃輿色用明黃,貴妃、妃嬪用金黃?;侍?、皇后鳳輿舁以十六人,而皇貴妃、妃嬪舁以八人;妃嬪以上儀輿舁以八人,妃嬪儀輿為四人,肩桿數(shù)因此由四減少為二,以此區(qū)分等級高低。

3、清代皇家儀仗用轎

轎是由輦變化而來,即將輦的車輪去掉,借助于人力肩荷方式加以前行的一種出行用具。清初因明定制,設(shè)大儀轎、大轎、明轎和折合明轎,由左所掌管。據(jù)《國朝宮史》載,乾隆七年前,后妃用轎子制式有鳳(翟)轎和儀轎兩種,鳳(翟)轎與鳳(翟)輿,儀轎與儀輿制式相同,僅有所不同的是出行方式,轎子以人舁而行,輿設(shè)車輪。鳳轎,舁以十六人,儀轎用八人;皇貴妃、貴妃翟轎、儀轎均用八人;妃、嬪翟轎用八人,儀轎均用四人;乾隆十三年將帝用大儀轎、大轎和折合明轎改為帝用三輿。清代后期,基本沿用乾隆朝欽定儀仗用轎的制式。如據(jù)《清稗類鈔·宮闈類》載,慈禧皇太后乘輿出行,光緒帝不論天氣多么炎熱,或是刮風下雨,必扈從其后。“孝欽轎過宮門時,后妃以下皆跪送,轎過乃起,各上轎隨行。孝欽轎前導以兵,左右有親王四人騎馬夾護,太監(jiān)四五十人騎而從于后。帝后轎輿太后轎均正黃色,妃嬪轎暗黃色,余為紅色。”[30]

其他皇族儀仗用轎大體有明轎和暖轎兩種,如表2所示。清初定制與乾隆十三年欽定制式最大的差異就是,初制轎子設(shè)帷幔,呈封閉狀;而乾隆定制轎式呈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通透性。親王至輔國公,公主至夫人的轎式差異主要是根據(jù)蓋、幨、幃的用色,有無蓋角緣邊和垂幨以及其用色加以區(qū)分。

清代典章中,并未有王公百官的轎子定制。據(jù)乾隆十五年諭,文武大臣、滿漢百官,在朝會時皆騎馬,而不坐轎。滿洲大臣中曾出現(xiàn)過有坐轎者,曾被皇帝降旨加以制止?!敖衤勎拇蟪純?nèi)務(wù)求安逸,于京師至近之地,亦皆坐轎。若謂在部院行走應(yīng)當坐轎,則國初部院大臣未嘗坐轎?!盵31]除了年邁六旬不能騎馬者,可以坐轎,其余皆禁止,以促保留本民族之騎射舊俗。

表2:清代其他皇族儀仗用轎(引自《清史稿》卷一百二志七十七《輿服一》)

此外尚存未列入典章的轎式,如《大婚典禮紅檔》中載帝后諸多婚轎,“皇帝用十六人禮轎一乘、八人孔雀頂轎一乘,十六人亮禮轎一乘、八人花桿亮轎一乘;皇后用八人孔雀頂轎一乘、八人尋常暖轎一乘、四人孔雀頂轎一乘、四人尋常暖轎一乘、四人亮轎一乘;嬪位用四人杏黃暖轎三乘,共十二乘。”[32]清宮亦保存著光緒大婚時皇后所乘用的喜轎,雖時過境遷,但從其制式中亦可看出其制式與典章所定相差無幾,從重幨四角所懸掛的“囍”字流蘇和四周啟欞上所飾大大的“囍”字,亦可感覺出皇后尊貴的地位和大婚時喜慶且隆重的氣氛。

清代皇家車輿制度國力強盛與衰微的晴雨表,政治、經(jīng)濟、文化蒸蒸日上的乾隆王朝不受舊俗之囿,將儀仗車輿制度一改定制,敢于打破常規(guī)、大膽創(chuàng)新,達到了極為豐富、健全和嚴格的歷史高峰,不僅展示出車輿制度因時而變,因俗而定的特點和精美華麗的風格,而且也反映出這一時期繁榮鼎盛的綜合國力。然當清朝國力逐漸衰微,車輿制度雖繼續(xù)毫無變動的沿用乾隆制式,然時過境遷,伴隨著大朝會、祭典、出巡臨幸等活動的日益減少,車輿使用場合和次數(shù)的日趨減少;伴隨著朝廷經(jīng)濟的日漸窘迫,已無法維持和支撐車輿的管理與修繕費用,更無從經(jīng)費去營造新的車輿了。咸豐年間,對于飼養(yǎng)大象已無能無力,但為了追求五輅陳設(shè)表面形式的統(tǒng)一,不得不將玉輅和金輅中真實的駕象改為僅具擺設(shè)之用的木質(zhì)象。同治、光緒特別是宣統(tǒng)年間,車輿制度名存實亡,昔日光芒四射、絢麗多彩的儀仗車輿已黯然失色地被封存于鑾儀衛(wèi)的庫房中,僅能成為后世見證曾經(jīng)輝煌歷史的一堆舊物。

注釋:

①華夫總編:《中國古代名物大典》(上冊),濟南出版社,1993年10月,第943、969頁。

②[民國]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卷一百二志七十七《輿服一》,中華書局,2008年6月,第3014頁。

③注:《周禮·春官·巾車》載:“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錫,樊纓,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路,鉤,樊纓九就,建大斿,以賓,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纓七就,建大赤,以朝,異姓以封;革路,龍勒,條纓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衛(wèi);木路,前樊鵠纓,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國?!盵清]孫詒讓撰,王文錦、陳玉霞點校:《周禮正義》卷五十二,中華書局,1987年12月,第2142-2158頁。

④[清]允祿等編撰,牧東點校:《皇朝禮器圖式》卷十一《鹵簿二》,廣陵書社,2004年1月,第537-541頁。

⑤[唐]魏征、令狐德棻撰:《隋書》卷十志第五《禮儀五》,中華書局,1973年8月,第198-199頁。

⑥[清]鄂爾泰、張廷玉等編纂:《國朝宮史》,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第171-175頁。

⑦[民國]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卷一百二志七十七《輿服一》,中華書局,2008年6月,第3025頁。

⑧[清]高宗敕撰:《清朝通典》卷四十一《禮吉一》,商務(wù)印書館,1935年9月,第2244頁。

⑨[晉]司馬彪撰,[梁]劉昭注補:《后漢書志》志第二十九《輿服上》,中華書局,1965年,第3644頁。

⑩[漢]班固撰:《白虎通義》卷十二《厥文·車旂》,王云五主編:《萬有文庫》,商務(wù)印書館,1937年12月,第492-493頁。

[11][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卷二十五志第十五《輿服志》,中華書局,1974年11月,第753頁。

[12][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卷二十五志第十五《輿服志》,中華書局,1974年11月,第753頁。

[13][唐]魏征,令狐德棻撰:《隋書》卷十志第五《禮儀五》,中華書局,1973年8月,第201頁。

[14][晉]司馬彪撰,[梁]劉昭注補:《后漢書志》志第二十九《輿服上》,中華書局,1965年,第3642頁。

[15]參考《輅》,轉(zhuǎn)引孫機著:《中國古代輿服論叢》,文物出版社,1993年6月,第69-77頁。

[16]注:《周禮·春官·司常》曰:“交龍為旂”。[清]孫詒讓撰,王文錦、陳玉霞點校:《周禮正義》卷五十三,中華書局,1987年12月,第2200頁。

[17]孫機:《中國古輿服論叢》,文物出版社,1993年6月,第69頁。

[18]轉(zhuǎn)引《清史稿》卷一百五志八十《輿服四》,中華書局,2008年6月,第3015頁。

[19][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共八冊),中華書局,1986年3月,第3067頁。

[20][清]張廷玉撰:《明史》卷六十五志第四十一《輿服一》,中華書局,2000年1月,第1068頁。

[21][宋]高承,[明]李果撰,金圓、許沛藻點校:《事物紀原》,中華書局,1989年4月,第110頁。

[22][唐]魏征,令狐德棻撰:《隋書》卷十志第五《禮儀五》,中華書局,1973年8月,第210頁。

[23][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卷一一“尚乘局·奉輦”,中華書局,1992年1月,第332頁。

[24]注:《明史》卷六十五志第四十一《輿服一》:“明諸輦有輪者駕以馬,以別于步輦焉?!盵清]張廷玉撰:《明史》,中華書局,2000年1月,第1070頁。

[25]轉(zhuǎn)引[清]允祿等奉敕撰,福隆安等校補:《皇朝禮器圖式》卷十、卷十一“鹵簿一、二”,《四庫全書》第65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第537、645頁。

[26][清]張廷玉撰:《明史》卷六十五志第四十一《輿服一》,中華書局,2000年1月,第1069-1070頁。

[27][元]脫脫等撰:《宋史》卷一百四十九志第一百二《輿服一》,中華書局,1975年4月,第3486頁。

[28][民國]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卷一百二志七十七《輿服一》,中華書局,2008年6月,第3025頁。

[29][清]允祿等編撰,牧東點校:《皇朝禮器圖式》卷十一《鹵簿二》,廣陵書社,2004年1月,第548頁。

[30]注:“孝欽后出行之鹵簿及后妃之轎色”,轉(zhuǎn)引徐珂編撰:《清稗類鈔》第一冊,中華書局,1984年12月,第385頁。

[31][民國]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卷一百二志七十七《輿服一》,中華書局,2008年6月,第3031頁。

[32]《大婚典禮紅檔》卷二、卷二十《冊立、迎奉禮備辦器物》。

猜你喜歡
儀仗制式乾隆
拉卜楞寺“道得爾”儀仗音樂的歷史梳理①
朝鮮時代鹵簿制度與儀仗軍服飾
滁州至南京城際鐵路交直流制式比選研究
市域(郊)鐵路功能定位與系統(tǒng)制式選擇分析
某平臺生活樓配電系統(tǒng)接地制式改造試驗
乾隆眼中的木魚石
藝術(shù)品鑒(2019年9期)2019-10-16
此去不經(jīng)年,后會終有期
乾隆為何對香妃一往情深
閑話大屏幕電視的有用功能和無用功能(下)
桐城市| 金沙县| 台安县| 上虞市| 乌鲁木齐市| 塔河县| 炉霍县| 固安县| 南通市| 聂拉木县| 五指山市| 磴口县| 孟州市| 岳阳县| 榆中县| 中卫市| 南投县| 蒙自县| 成都市| 顺昌县| 台安县| 灵寿县| 高台县| 阿克| 色达县| 南安市| 雅安市| 江陵县| 牙克石市| 博白县| 峨边| 封开县| 错那县| 塘沽区| 饶阳县| 锦州市| 嘉定区| 车险| 隆林| 汉沽区| 两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