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瑛 鐘永江
現(xiàn)存問題
《搭配中的學問》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好玩》中的內容。它主要呈現(xiàn)的是排列組合的問題,在原有的教學中,學生只能用教材中的素材卡片進行操作、觀察,無法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作品,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互動,學生不能提出質疑,因此課堂上不能呈現(xiàn)解決問題的狀態(tài)。同時,由于小學生具有好動的性格,關注力都在素材卡片上,并未真正理解排列組合的意義,學習興趣也不夠濃厚,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充分、不成功。
解決辦法
筆者認為,若在課堂中合理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現(xiàn)存的教學問題可迎刃而解。在教學中,可以利用的信息資源有:Pad、無線網(wǎng)絡、交互平臺(前海智慧平臺),與教材相符的微課資源,一起作業(yè)網(wǎng),101教育PPT,掃描寶、曉黑板。
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自己在計算機上的操作,并將操作畫面同步到每個學生的Pad上面,促進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會有順序、更全面地思考問題。
《搭配中的學問》教學設計
筆者將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分成四部曲——爭、分、奪、秒(如圖1),教學設計如下。
爭取時間
(1)發(fā)布《搭配中的學問》微課視頻,學生觀看微課。
(2)學生認真完成導學案“預習卡”內容。
設計意圖:傳統(tǒng)教學是教師傳授新課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現(xiàn)在將學習方式翻轉,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能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分組合作
活動一:搭配服裝。
(1)布置小組合作任務:馬戲團的小丑有兩頂帽子和三條褲子,請你們幫忙選一頂帽子和一條褲子,可以怎樣搭配?
(2)學生用自己準備的學具圖片動手擺一擺,并與小組成員互相交流。
(3)集體反饋交流,運用101教育PPT展示自己的搭配過程和結果。
(4)教師提問:怎樣把你想的過程記錄下來和大家交流呢?學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搭配方法。
設計意圖:利用拍照上傳功能,并且同步到全班學生的Pad上,學生參與的過程一目了然,這樣能引發(fā)每個學生的積極回應或質疑,能取得不錯的課堂效果。
活動二:搭配午餐。
今日午餐
主食:米飯、饅頭。
炒菜:雞蛋西紅柿、土豆片、青椒肉絲、燒茄子。
教師提出問題:一種主食搭配一種炒菜,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配餐方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來。
(1)學生獨立嘗試表示出所有的搭配方法。
(2)集體交流,展示思考過程和表示方法。
活動三:去動物園的路線。
教師提問:從學校到動物園一共有多少條路線可以走(如圖2)?
(1)學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所有路線。
(2)學生反饋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奪冠高手
學生課堂上完成一起作業(yè)的有關練習,爭奪班級答題高手。
設計意圖:新課結束后,利用一起作業(yè)網(wǎng)布置相關習題讓學生鞏固,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學生掌握的情況教師也能通過平臺打分及時得知。
秒殺遺漏
師:你們喜歡今天的數(shù)學活動嗎?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能用到今天學到的搭配的知識?
學生總結、質疑,課后出現(xiàn)的問題發(fā)在曉黑板的討論組中。
設計意圖:學生在課堂上存有疑問的地方,課下仍然可以借助各類平臺與教師交流、討論,將知識真正內化,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智慧反思
1.教學目標達成度較好
筆者選擇了三個生動有趣的現(xiàn)實素材,分層次、有步驟地開展教學。學生通過自己嘗試、動手操作、實踐、展示、交流,有效地融入課堂,體會到了數(shù)學的樂趣。
2.信息技術起到了關鍵作用
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了解了本課的重難點,對知識有了初步的印象。課堂上,學生利用大屏幕操作,方便明了,所有學生同步觀看,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習題反饋不再是沉悶的書本練習題,而是通過一起作業(yè)網(wǎng),使學生接觸到更豐富的題型。
課后,學生可以使用APP軟件向教師提出有關本節(jié)課中的一些疑問,教師在線答疑,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質疑能力,使其能更高效地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