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涵
遠處游動的煙云,朦朧地勾勒出灰青色的山岡,山巔上,傳來寺廟的陣陣鐘聲。似是一首古老的歌謠,唱醒了塵封已久的村落。
曬干的老竹葉編成的竹簍,陪伴了他幾十年的光陰,布滿蒼苔的石板路上,印著他的布鞋留下的足跡,而這青山隱隱,則藏著他歷經滄桑的年華。
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醫(yī),也是大山里的采藥人。而這山,便是他的根,他的源。
“治之無名,使之無形,至功之成,其下謂之自然?!辈菟庒t(yī)人,至高境界為防患于未然。故而本草中的珍品,多是滋補良藥。而靈芝,一個傳奇的名字,因其形似祥云,人謂之天賜瑰寶,以一種神秘的模樣出現(xiàn)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讓玲玲從小便引以為傲的是,爺爺便是擅采靈芝的采藥人。
初融的日光褪去大山的面紗,喝一大碗濃郁的米粥,玲玲抹了一把臉上的米汁,便跌跌撞撞地湊上前去,和爺爺一起裝干糧,叮囑他早早回來。
爺爺背著竹簍,緩步上山。光影幽映,青苔斑駁,他在這山里,一呆就是一天。終于,在一棵倒樹上,一朵如云的靈芝堅挺地立著,吮吸著山中精華,集天地之氣。
人心至誠,本草有情。
爺爺展眉一笑,小心翼翼采下靈芝,放在竹簍中。
從山路下來,遠遠地看到玲玲踮著腳尖站在石臺上眺望,一看到爺爺,便輕快地向他跑來,拉著他粗糙的大手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爺爺用樹枝捅了一下煙袋,緊皺眉頭道:“這山上的靈芝啊,是越來越少了!”
本草有靈性,尋的人多了,這良藥便也難求了。爺爺放下竹簍,將靈芝切成片,與野雞一同熬湯。待數(shù)十年的靈芝化作入口醇香時,只覺歲月溫柔。
不知不覺,祖孫二人相伴了七個冬春變換,四季輪回。一個雨夜,氣溫驟降,玲玲病倒了,爺爺焦慮地守在玲玲身邊,用力摩挲著她的手,似在苦苦哀求。
爺爺背起竹簍替玲玲采藥,但如今的他步伐早不似曾經的穩(wěn)健,天公不作美,連天陰雨,爺爺心焦如焚,終于頂著晦暗入山。
一日、兩日、三日……最終傳來的竟是他的噩耗。聽鄉(xiāng)里人說,老人被埋在落石之下,而粗糙的手中,緊緊握著一株靈芝,滿足地微笑著,像睡著一樣。
玲玲握著手中的靈芝,哭著要找爺爺,卻再也尋不到他的蹤跡。門口的竹簍寂寞地立著,古舊的口琴形單影只,再沒人吹響。野生的靈芝萬里難尋,正如斷崖絕壁之上,再無采藥人。
時光荏苒,幻化因果。幾十年過去了,曾經濕滑的蒼苔小徑,如今已砌成石階,上山的人不會輕易摔倒了。曾經的小木屋,如今已翻新蓋成了樓房。昔日依賴著爺爺?shù)男∨?,如今已是學有所成。玲玲通過科研的力量,成功培育了傳說中可遇而不可求的靈芝。經過提取配制,靈芝藥效更好,品質上佳。
一朵朵山間本草,成為最佳的藥品,惠及世界上更多的人。
自然,山中也極少再有采藥人的足跡了,玲玲亦如那山間本草,褪卻了幼時的稚嫩,成就了屬于自己的年華。爺爺,九泉之下,您也會欣慰吧!
手工采藥的時代漸漸消逝了,本草的顏色,不但沒有隨時間褪去,反而綻放出自身的精華。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本草的價值,了解本草的文化,嗅著本草的清香,尋覓本草的歲月,成就本草重生的年華。
(編輯:彭宇)
善于描摹往往是一篇文章富有文采的重要原因。文章開篇即是對清晨山村“蘇醒”畫面的描繪,顏色的搭配,加上視聽觸嗅諸多感官感覺的配合,寧靜、優(yōu)美的山村場景由此展現(xiàn)。人心至誠,所以本草有情,在巍峨的大山之間,一株靈芝,承載著祖孫的情,是濟世的藥,也讓歲月從容而靜好。光陰流轉,草藥從湮滅到重生,正如人經歷殘酷的離別后不斷成長,在祖孫之間的傳承中,草藥的價值、人生的意義得以彰顯。
文章情節(jié)騰挪變化,加上文筆優(yōu)美,讀來頗富詩意,略有不足的是,情節(jié)安排有些簡單化,如果波瀾起伏的強度再大一些,還會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