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杰
摘 要:四川盆地的大部分農區(qū)在六月份以后大多為陰雨天氣,這嚴重影響了梨的生長,而且梨園長期處于濕熱的環(huán)境不僅極易爆發(fā)病蟲害,并大大降低了藥劑防效。本文針對四川盆地的環(huán)境特點,總結形成了梨園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及梨園的管理手段。
關鍵詞:四川盆地;梨園;病蟲害;管理
一、梨園管理
北方地區(qū)是傳統(tǒng)的產梨基地,已經具有了相當成熟的管理措施,但是南方的環(huán)境和北方相比有很大的差異,梨園的管理措施不完全一樣。筆者通過10余年的梨種植,總結形成了四川盆地梨園的管理方法。
1.施肥科學
梨樹生長在四川盆地常出現生長過旺的現象,梨樹枝葉長勢較旺,過多的消耗了梨樹提供的營養(yǎng),使果實個體變小質量下降,還容易抽發(fā)新枝,這浪費了梨樹大部分的營養(yǎng),也不利于噴灑農藥,因此梨樹枝葉過旺也不是一種很好的現象。需將梨樹的枝葉茂盛程度控制在合適水平,以葉片大而厚、顏色深為基準,需要通過調整梨園土壤肥力來達成這種條件。
梨園中要多施有機肥,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最好控制在量2-3%左右。有機肥的施入量要按照“斤果斤肥”的原則,有機肥中N元素含量很多,但是P、K元素含量相對較少,僅僅依靠有機肥很難滿足梨樹生長的需要??梢栽诜柿现袚诫sP、K元素來調整肥料中的元素比例,最好做到N、P、N的比例為1:0.8:1。在施用大量元素肥料的同時,還要注意Ca、Mg等微量元素的補充。
四川盆地的土壤大多缺乏Zn、Ca、Mg、B等元素 ,在進行梨樹種植時要注意考查土地肥力的情況,按實際情況補充各類微量元素。
2.采果后的管理
四川盆地的梨在采果后很長一段時間梨樹的枝葉仍舊不會脫落,這時的果樹主要進行花芽的發(fā)育和進行養(yǎng)分的積累。這段期間不能因采果后而懈怠管理,不能過量澆水施肥,否則會促進梨樹秋梢的發(fā)育,白白浪費果樹積累的養(yǎng)分。同時還要繼續(xù)進行病蟲害和害草的防治。
3.注重樹體管理
梨樹是一種喜光樹種,在種植時要注意保持好間距。如蒼溪雪梨,樹型大,枝繁葉茂,以3m*4m為佳;翠冠、黃金梨等早、中熟品種,適合矮化密植,以1m*2m為好。同時對每株樹也要進行合理的修繕,梨樹的樹冠不能太密,要進行合適的修剪,以開心樹形為好。采果后為了減少枝葉對營養(yǎng)的消耗可以多減掉一些枝和花芽,冬季修剪時可以適當的稍重些。
二、病蟲害防治
目前梨在四川盆地已經有了大范圍的種植面積。由于四川盆地一般4-6月雨量很大,而這時梨樹正處于枝葉生長的階段,新生的枝葉稚嫩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很弱,這個階段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否者會造成梨樹的大規(guī)模減產,使梨的品相很差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1.種植抗病品種
除種植現有品種外,如要引進新品種,必須要進行引種實驗。如果引種的品種能夠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沒有表現出病征才可以進一步擴大種植,否則進行盲目的引種會造成許多意想不到的損失。目前已知的能適應南方氣候的品種有:翠冠、黃金梨、金水二號和龍泉系列等。這些品種都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
2.病蟲防治
四川盆地梨區(qū)病蟲害較多,主要是梨黑星病、食心蟲、梨木虱、梨莖蜂、星毛蟲等多種病蟲害。近年來還發(fā)生了二斑葉螨(白蜘蛛)、黑斑病、梨銹病等病蟲害,簡要介紹如后。
(1)二斑葉螨。是對梨樹危害性較大的一種害蟲,在夏秋相間的季節(jié)容易爆發(fā)螨蟲的蟲害,這些為害的螨蟲具有體型小身體透明的特點,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它們附著在葉片的背面吸食養(yǎng)分,會使葉片變得瘦小扭曲,葉面向背面反卷,嚴重時會使葉片發(fā)白脫落,這嚴重降低了梨樹的光合作用能力。因此果農要注意對螨蟲的防治,在5月的時候就應該定期噴灑阿維菌素、螺螨酯、四螨嗪等藥劑噴霧防治,間隔最好保持20天左右,在噴灑農藥時要重點噴灑在葉片的背面。
(2)黑斑病。這是在南方梨園中最常見的病癥??梢栽诶鏄渫耆淙~之后噴灑兩次防治黑斑病的藥物,在春秋梨樹生長的季節(jié)也好持續(xù)進行防治,尤其是每次雨后都要噴灑一次藥劑,對黑斑病有效果的農藥有多菌靈、苯醚甲環(huán)唑、氟環(huán)唑等。
(3)梨銹病。大多在3月下旬發(fā)病,可以提前使用三唑酮、氟環(huán)唑、戊唑醇等農藥來進行防治。在噴灑農藥時也可以在藥液中摻雜一些富含P、K等微量元素的葉面肥,來提高葉片的抗病能力。
三、結語
四川梨區(qū)作為新興的梨樹種植區(qū),在病蟲害的防治和日常管理中還面臨著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影響了果農的經濟收入,相關的農業(yè)工作者需要花費精力研究出符合南方氣候特點的梨樹生產經驗,才能更快的擴大梨區(qū)種植面積,帶來更客觀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袁鳳榮,李興春,魏曉東,張信. 旱地梨園樹盤深松覆草、穴施肥水的效果[J]. 北方果樹. 2006(02):53-54.
[2] 劉學平. 南方梨高接換種技術[J]. 果農之友. 200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