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慧
中古音是中古漢語的組成部分。相對于中古漢語語法和詞匯而言,中古音研究的歷史更為悠久,成果也更為豐碩。因此,中古音展示的中古漢語的發(fā)展脈絡,比語法和詞匯的更清晰、更有條理。中古漢語的分期,建立在中古漢語語音、語法和詞匯分期的基礎之上。解決中古音分期的問題,是解決中古漢語分期問題的一個前提。時至今日,還沒有人對中古音分期及其存在的問題,來一個徹底的梳理,討論問題時難免各說各話。為此,我們有必要對清代以來的有影響、有代表性的中古音分期意見進行評述和總結,希望能把中古音分期的討論引向深入。
一、諸家分期概說
1.段玉裁的分期
清儒已有古音分期的觀念,段玉裁最有代表性。段氏根據(jù)古詩文用韻的情況,把《切韻》以前的語音分作三期。他說:“音韻之不同,必論其世,約而言之,唐虞夏商周秦漢初為一時,漢武后洎漢末為一時,魏晉宋齊梁陳隋為一時,古人之文具在,凡音轉、音變、四聲,其遷移之時代皆可尋究?!保ㄗⅲ骸读鶗艟怼ひ繇嶋S時代遷移說》,段玉裁(1775:P816)。)
段氏沒有專門研究兩漢音,但是他敏銳地覺察到兩漢音既不同于《詩經》音,又不同于魏晉宋齊梁陳隋音,他分出的魏晉宋齊梁陳隋時期即相當于中古期。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發(fā)現(xiàn)先秦聲調系統(tǒng)不同于魏晉聲調系統(tǒng):“考周秦漢初之文,有平上入而無去,洎乎魏晉,上入聲多轉而為去聲,平聲多轉為仄聲,于是乎四聲大備,而與古不侔?!下晜溆凇度倨罚ヂ晜溆谖簳x?!比ヂ暤挠袩o,清以來各家看法不同。去聲的變化,是上古音轉變?yōu)橹泄乓舻囊粋€本質特征。段氏據(jù)此把上古音和中古音的分水嶺定在魏晉,實在是清儒古音分期最有價值的貢獻。
2.錢玄同、林尹等的分期
1918年北京大學出版組出版的《文字學音篇》,是錢玄同在北大講授音韻學的講義,也是中國高等學校最早的音韻學教科書,首次提出完整的漢語語音史分期方案:
第一期:紀元前11世紀——前3世紀(周秦);
第二期:前2世紀——2世紀(兩漢);
第三期:3世紀——6世紀(魏晉南北期);
第四期:7世紀——13世紀(隋唐宋);
第五期:14世紀——19世紀(元明清);
第六期:20世紀初年(現(xiàn)代)。
六期又可總括為三期,以韻書為準,第三期韻書初期和第四期韻書全盛時期合為一期,相當于后來的中古音期。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錢氏分期處于語音史研究的初始階段,當時真正的兩漢音研究還沒有開展;魏晉南北朝音,知之更少;元明清語音的研究剛剛起步,已經開始認識到北音著作的重要性。
3.馬伯樂、高本漢等的分期
馬伯樂(1920)提出了漢語語音史分期的看法:
上古音 前期 上古期
后期 漢三國期
中古音 前期 六朝唐代
后期 唐末宋代
現(xiàn)代音(官話) 前期 金元明初
后期 明末清
馬氏的分期很有見地,他看到了《切韻》所代表的六朝以來的長安音跟唐末宋代語音的不同特點,將中古音分為兩期。把中古音以后的語音看作官話,金元明初為官話前期,也就是后來有些學者所分的近代音或早期官話。
高本漢(1915-1926)的中古漢語及其相關分期如下:
上古漢語:《詩經》以后到東漢;
中古漢語:六朝到唐;
近古漢語:宋代;
老官話:元明。
高氏的中古期,相當于馬氏的中古前期,不同的是高氏分出近古期。高氏利用《切韻指掌圖》等較晚的韻圖構擬《切韻》音系,他的中古音“基本上是韻圖的音類”,(注:羅杰瑞說:“《切韻》本身可作為中古音的主要資料,是其他各種資料的核心。盡管有人不同意,我想高氏的構擬基本上是韻圖的音類?!币娏_杰瑞(1995:P37)。)但是他的分期卻表明,韻圖時代的音系跟《切韻》有差異。
4.王力(1936)對南北朝的分期
魏晉南北朝是中古音的關鍵時期。清人王念孫、洪亮吉和胡元玉做過漢魏押韻材料的纂錄和排比工作,但是沒有什么大的貢獻。(注:參見羅常培、周祖謨(1958:P2-3)。)20世紀30年代以前,這一段的研究基本上還是空白。1933年,王越發(fā)表了三篇論文,大體上承襲清人舊說,發(fā)明不多,頗有可議之處。他主要的缺點在于分析的方法,他把一切押韻的字歸納在一部里,不管何者為正則,何者為例外,從他的韻字表上既看不出各部分分類的界限,也無法找到音韻演變的路向,更談不上與《切韻》音系的比較。對南北朝語音進行科學的、較系統(tǒng)的研究,王力先生堪稱第一人。
5.羅常培、周祖謨(1958)對漢魏晉南北朝的分期
羅常培、周祖謨(1958)將漢初到隋末(公元前206—公元617年)八百多年間韻部的演變分作三個時期:
(1)兩漢時期(公元前206—公元207年),兩漢音接近于周秦音;
(2)魏晉宋時期(公元208—478年),韻部類別既不同于兩漢,也不同于齊梁,是承前啟后的時期;
(3)齊梁陳隋時期(公元479—617年),接近《切韻》的分類系統(tǒng)。
羅、周兩位先生的《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原計劃出版三個分冊,1958年9月只出了第一分冊,詳密描寫分析了兩漢的韻部及特點,是兩漢語音研究里程碑式的著作,好評如潮。1982年起,周先生陸續(xù)發(fā)表了《魏晉音和齊梁音》、《魏晉宋時期詩文韻部的演變》和《齊梁陳隋時期詩文韻部研究》等,(注:這幾篇文章收入《周祖謨語言文史論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這些成果匯聚在他的《魏晉南北朝韻部之演變》(1996)鉅冊中,分上篇《魏晉宋之部》和下篇《齊梁陳隋之部》,詳盡描寫了魏晉宋和齊梁陳兩個時期的韻部演變,對第一分冊提出的每個分期的音韻特點做了全面總結。其中魏晉韻部分合的結論跟丁邦新(1975)大致相同。
二、諸家的分歧和存在的問題
不難看出,諸家的分期意見,隨著中古音和近代音研究的深入而逐漸深化,并存在著很大的分歧,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四點:
1.漢魏是否分開?兩漢歸上古期還是中古期?
2.魏晉包括不包括在中古期內?
3.隋唐是否屬于中古期?
4.宋屬于中古期還是近代期或近古期?
為什么會有這些分歧?從大處和深層著眼,主要涉及六個問題:
1.分期是否要兼顧語音、語法和詞匯標準?須知標準不同,分期不同,即依據(jù)語音標準的分期跟按照語法標準、詞匯標準的分期并不一致。
2.分期要不要考慮方言的差異和標準語基礎方言的轉變?
3.《切韻》音系能否代表中古音?如果能夠作為中古音的代表,它所涵蓋的時代的上限和下限如何?如果取消了《切韻》在分期中的樞紐地位,又怎樣看待中古和近代南北方音跟《切韻》的源流關系?
4.分期的區(qū)別特征是否具有代表性和穩(wěn)定性?各期特征是否都有可對比性?
5.分期是不必過細、但求反映語音演變的大勢好呢,還是越分越細好?
6.分期是否考慮音變的漸變性?上古到中古,中古至近代,其間各自是否需要一個過渡期?
我們的結論是:所謂中古音,指魏晉南北朝隋初唐中唐時期(3-9世紀)的漢語語音。劉宋以后,形成南北對立的兩派方言,這些方言特征都為《切韻》音系所涵括。中古漢語的上限,以漢語音節(jié)結構的改變?yōu)橹饕罁?jù),如東漢以前有復聲母,魏晉以來沒有復聲母等等。下限則以北方話音系的巨變和標準音的轉變?yōu)橹饕鶕?jù),既然齊梁以來南北方言對立的均衡局面到了晚唐被打破,而且,標準音基礎由6世紀以來洛陽、金陵士人的讀書音轉變?yōu)殚L安標準音,我們就有理由把中古音的下限定在公元9世紀。10世紀開始的近代漢語語音史,是以早期北方話語音演變?yōu)橹髁鞯臍v史。
【參考文獻】
[1]坂井健一.魏晉南北朝字音研究[M].日本汲古書院,1975.
[2]丁邦新.重建漢語中古音系的一些想法[J].中國語文,1995(6).
[3]段玉裁.六書音均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M].趙元任,李方桂,羅常培,譯.商務印書館,1995.
[5]耿振生.音韻通講[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