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傳宏
茼蒿為菊科植物茼蒿的嫩莖葉,有蒿之清氣,菊之甘香。茼蒿,為菊科菊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別名蓬蒿、蓬蒿菜、春菊、蒿子桿、菊花菜等。
茼蒿,原產(chǎn)于地中海沿岸,在歐洲是花壇的花卉之一。據(jù)《嘉祐本草》記載,茼蒿在我國已有900余年的栽培歷史。茼蒿作為蔬菜,其嫩莖葉為食用部分,有香味。茼蒿在抽薹開花期莖高可達60~90厘米,最高者可達1米,開黃色、深黃色或白色小花,狀如單瓣菊花,被人們稱為“菜中菊花”。
茼蒿品種不多,在市場上有尖葉和圓葉兩個類型。尖葉茼蒿又叫小葉茼蒿或花葉茼蒿,葉片小,缺刻多,吃口粳性,但香味濃;圓葉茼蒿又叫大葉茼蒿或板葉茼蒿,葉寬大,缺刻淺,吃口軟糯。據(jù)菜農(nóng)介紹,因茼蒿具有一種特殊的天然香氣,故病蟲害較少,為此農(nóng)藥污染輕。每年的春天(3~4月)和秋天(10~11月)是茼蒿的最佳消費期。
茼蒿營養(yǎng)成分豐富,尤其以胡蘿卜素含量豐富,每百克含2.54毫克(為茄子、黃瓜含量的15~30倍),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還含一種揮發(fā)性的精油,以及膽堿等物質(zhì),具有降壓、補腦的作用。常食茼蒿對提高機體適應(yīng)力和防止記憶力減退大有好處。
唐代《千金要方》記載,那時茼蒿只收入菜類之列。到宋朝時,人們才進一步認識其藥用價值。茼蒿入藥始于宋朝,載于《嘉祐本草》。
中醫(yī)認為,茼蒿味辛、甘,性平,入脾、胃兩經(jīng)。功效溫脾養(yǎng)胃、化痰利氣。主治脾胃虛弱、氣脹食滯、口臭痰多、二便不暢等。清代醫(yī)學家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茼蒿能“清心養(yǎng)胃,利腑化痰,葷素咸宜”。
目前,一般人們?nèi)粤晳T將茼蒿當作蔬菜食用,其實,它是藥食兩宜的。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茼蒿所含營養(yǎng)成分十分豐富,尤其是鐵、鈣的含量較多,經(jīng)常食用對兒童生長發(fā)育及貧血患者有一定幫助。
茼蒿的民間食療驗方頗多,現(xiàn)介紹幾則供讀者試用。
1.鮮茼蒿250克,去雜、洗凈,入沸水焯過,切細,加適量麻油、食鹽、味精等拌勻,佐餐食用。功能溫脾養(yǎng)胃,適用于脾胃不和、食少納呆、脘腹脹悶。
2.鮮茼蒿250克,去雜,洗凈,炒熟佐餐食用。功能溫脾利水,適用于小便不利。
3.鮮茼蒿100克,菊花嫩苗100克,加水同煎,分2次代茶飲。功能清熱明目,適用于煩熱、頭暈、睡眠不安。
4.鮮茼蒿120克,去雜,洗凈,切碎加水煎湯取汁,溶入蜂蜜30克,分2次飲服。功能化痰理氣,適用于肺熱或肺燥咳嗽、痰液黏稠。
5.鮮茼蒿150克,去雜,洗凈,煎湯,去渣,加適量冰糖,溶化后分2次飲服。功能化痰理氣,適用于咳嗽痰多。
6.鮮茼蒿250克,去雜,洗凈,每天煮食。功能補脾胃,助消化,適用于口臭、便秘。
7.鮮茼蒿一把,去雜、洗凈,榨汁,溫開水沖服,每天2次,每次1酒杯。功能利小便,適用于高血壓性頭暈。
茼蒿性滑利,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腹瀉者暫時不宜食用。陰虛發(fā)熱者也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