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成
因中美關系已由競合為主轉向競爭,雙方在經貿等領域的結構性矛盾難以調和,在我國發(fā)展關鍵階段,中美經貿領域修昔底德博弈已然開始。
一、美國優(yōu)先的貿易保護政策或成為繼美元之后的又一利器
特朗普及其核心團隊成員普遍認為美國在全球化中自身利益受到了損害,希望通過貿易保護來實現美國優(yōu)先戰(zhàn)略。與美元指數周期性變化具備一定程度的可預見性不同,特朗普的貿易保護政策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與反復性,這一點在中美經貿摩擦等問題上已有充分表現。其不僅嚴重擾亂現有的正常國際經貿秩序,干擾和破壞主要貿易伙伴國既定的改革與發(fā)展進程。而且,若與美元加息周期結合,將會產生更強的殺傷力。
二、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虛”
所謂修昔底德陷阱本質上是零和博弈或完全取代,而在全球化及綜合國力比拼大背景下的中美兩國關系,只可能是競合而非零和,更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與歷史上大國間的修昔底德博弈明顯不同,這是修昔底德陷阱“虛”的一面。即使有觀點認為2050年前后中國能夠全面超越美國,但屆時印度等國也已崛起,全球仍不可能出現中國獨大的格局。
在金融領域,未來最可能的情景是美元、人民幣、歐元三足鼎立,區(qū)別僅在于是美元略占上風或人民幣略占上風而已,不存在像美元取代英鎊那樣的人民幣獨霸天下的可能。
科技領域,盡管從綜合實力上看目前是“一超多強”格局,但如果僅看某個產業(yè)技術領域,則基本上是多強并存局面,在經濟全球化如此深入、全球產業(yè)鏈條關系如此緊密的今天,一國完全壟斷某個技術領域的現象已很難再現。未來最可能的情景是總體上“兩大多強”,各主要產業(yè)技術領域,多極化或多強并存,美方與我方也只是多極中的兩極或幾極而已。
三、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實”
對比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美日貿易戰(zhàn),美國內都是一邊倒的聲音,而來自我國的經貿及其它領域威脅肯定比當年的日本更大更強。
經濟總量方面。2017年我國GDP總量為美國的63.2%,與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類似,達到美國2/3的水平即被視作巨大威脅。但當時廣場協(xié)議后的日本人均GDP已超過美國,已不具備明顯的增長空間,而我國2017年人均GDP僅為9480美元,相較于美國6萬美元的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貿易方面。相較于上世紀80年代日本為美國的2/3左右的出口高峰規(guī)模,我國當前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國,也是世界上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同時還是全球第二大服務貿易出口國,且仍在較快增長,未來全球三大貿易中心的權重將進一步向我國傾斜。
科技投入方面。日本高峰時期的研發(fā)經費僅為美國的4成多,而2017年我國的研發(fā)經費為1.75萬億元,占GDP的2.12%,總量已達到美國的50%左右,且仍隨GDP總量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在快速增長之中。2017年專利申請量369.78萬件,已成為全球第一,整體質量也在提高。
金融方面。雖然2016年10月人民幣成功加入SDR,但在國際體系中的使用程度與我國大國經濟地位仍很不相稱。環(huán)球銀行金融電信協(xié)會(SWIFT)統(tǒng)計顯示,到2017年11月末,人民幣是全球第六大支付貨幣,市場占有率為1.75%。IMF公布的國際官方外匯儲備幣種構成調查顯示,截至2017年9月底,人民幣占全球外匯儲備的比重約為1.12%。在全球外匯交易總量中,按可比口徑調整后,人民幣的交易量也僅約2%。金融領域目前是我國最大短板,但也最具發(fā)展?jié)摿Α?/p>
四、中美經貿摩擦的長期化
自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在首份《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中將我國定義為主要戰(zhàn)略競爭對手后,特朗普政府對我國的核心政策方向就已定型,由過去的“競爭+遏制”轉向全面遏制。特朗普政府能在TPP、北美自貿協(xié)定,大型洗衣機、鋼鋁產品、進口汽車等領域對盟國采取強硬的貿易保護政策,既非美國盟國、又占美方統(tǒng)計的對外貿易逆差近一半的我國,又怎能幸免?只不過在特朗普先易后難、先近期利益后長遠利益等戰(zhàn)略設計中的先后次序不同罷了。
按正常發(fā)展情景測算,我國的GDP總量能夠在2025—2030年間超過美國,但在科技、軍事、金融等重要領域的追趕和超越時間會更長,此次中美貿易摩擦中,美國就打出了科技牌,并已從法律層面為打金融牌做好了準備。而金融與軍事領域的博弈,總量與實力并不能起決定性作用,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占有率和影響力,對全球主要地區(qū)和交通線的掌控力、全球高端軍火市場份額,以及對主要國家的尖端武器輸出能力等才是最終的決定因素,中美在這些方面的差距則更大,且受意識形態(tài)、不結盟政策等影響,我國追趕起來也更為困難。
如果排除美國頁巖油氣革命這一偶發(fā)事件影響,此次中美經貿摩擦的結果將更難預料?雖然全球化及跨國產業(yè)鏈的形成與發(fā)展,使得中美之間在投資、經貿等領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相互依存關系,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美方通過貿易、科技、軍事、金融等手段對我國實施全面遏制戰(zhàn)略的企圖,只能使美方在開展相關博弈時有所顧忌而已,中美在經貿領域的博弈將長期持續(xù)。
五、政策建議
一是打造對外宣傳新名片。以客觀公正的視角分析看待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虛”與“實”,以及開展中美全方位對話、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對維護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性。既要防止對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跟風炒作,又要防止民粹主義的夸大宣傳,避免雙方出現戰(zhàn)略誤解與誤判,不給美方全面遏制中國以口實。
二是打造國際合作新名片。加強國際合作機制建設與規(guī)范化管理,在對外合作中要更好地運用國際通用規(guī)則和行為規(guī)范,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杜絕國內的一些不良習慣影響,以實際行動回應西方社會對我國“一帶一路”、亞投行等的質疑。這也是不斷擴大自身朋友圈、防范美國聯合其盟友對我國實施共同遏制的重要舉措。
三是打造自身發(fā)展新名片。經歷了40年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已步入新的發(fā)展階段,通過充分借助外部壓力,加快國內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盡快補齊科技、金融等領域短板,最終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高質量發(fā)展,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是對“中國模式”質疑最好的回答,也是避免中美修昔底德陷阱風險的必要保障。
四是打造全球治理新名片。在西方國家民粹主義與貿易保護盛行,全球化及多邊貿易體系面臨巨大沖擊的情況下,我國應充分借助G20等平臺,與其他國家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將全球多邊治理體系建設推上新的高度,繼續(xù)推進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發(fā)展及經濟全球化、多元化進程。
五是打造中美經貿合作新名片。在堅守我國能源與糧食安全底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中美在能源、農業(yè)等領域的互補性優(yōu)勢,擴大美國能源與農產品進口,縮減貿易逆差。進一步加強與美國地方政府、企業(yè)在節(jié)能環(huán)保、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等領域的合作,推動形成與美地方政府及企業(yè)合作的新格局。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