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科核心素養(yǎng)向來是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點所在,更是新課改背景下的學科發(fā)展的核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涵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顯然成為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者所需關注的一大課題。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健康生活”又明確提出要“珍愛生命”這一重要內容,生命教育可謂是貫穿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始終。文章將立足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先從道德與法治課滲透生命教育的意義出發(fā),進一步提出幾點生命教育策略。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初中;道德與法治;生命教育
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可歸納為“一心三點”,“一心”指的是培養(yǎng)負責任的公民,“三點”則包含道德品質、健康生活與法治觀念。其中,健康生活中強調人的生命自覺性,即強調人的內在驅動力與自主推進促進了人的生命發(fā)展。生命自覺教育旨在幫助受教育者實現(xiàn)自我意識的成長,使其能夠運用正確的世界觀和道德觀來做出抉擇判斷。生命自覺可以說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來對初中生進行生命教育顯然值得探究。
一、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命教育意義
第一,初中階段正是青少年性格、道德品質發(fā)展的關鍵期,亦是獨立意識愈發(fā)強烈的一個時期,因此,處于該階段的學生不僅對社會現(xiàn)象有了一定的自我判斷能力,對于國家的一些政策方針、法律制度也產(chǎn)生了好奇心理與自我見解,此時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若是在課堂能夠充分展開生命教育,科學引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幫助學生學會分辨社會上,自身周圍存在的一些不良信息,將有利于學生以更為健全的思想觀點來對待自己的生命發(fā)展,并以正確三觀來促進自己的成長。
第二,中學生學習壓力愈發(fā)的大,且小升初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心理過渡也需一個階段,在這階段中學生容易因為學習上的落差而產(chǎn)生厭學情緒,滋生各種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特別是近些年來時常發(fā)生的校園施暴,殘害同學生命的現(xiàn)象。這實際上反映出了初中生在心理健康上的一個問題,也反映出初中生對于生命的意義,法制法規(guī)的認知還不夠充足。因此,將生命教育滲透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通過生命教育,來疏導學生心理,幫助學生緩解各方面壓力,提高學生對于道德法律的認知,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
二、 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命教育策略
(一) 反思中,喚醒學生生命自覺
所謂的反思并非是對過去的某一事件的單純“回顧”,而是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成長過程作為思索對象,進一步思索、審視自己成長過程中經(jīng)歷的思想,做出的行為、行為產(chǎn)生的后果,經(jīng)歷深刻分析后,使學生能更好地認識自我。道德與法治課便是在學生不斷成長、體驗生活的基礎上,更好地指引學生認識生活美好的“助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過科學引導學生反思生命歷程,從而激發(fā)學生生命自覺。
例如教學“崇尚法治精神”時可設置以下問題來進行生命的探訪
設問1:你認為自己的生命是自由的嗎?自由的生命應該是什么色彩的?
學生或許會回答:我的生命是自由的,正如那象征著生命的綠色小草,朝氣勃勃。亦或許是:我的生命似乎是不自由的,正如那象征著憂郁的藍色……
設問2:十幾歲的你,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平等或不平等現(xiàn)象?你是否會因為受到不平等對待,而陷入生命無意義狀態(tài)中?
設問3:若你受到不公正、不平等對待,要如何解決自己生命無意義論問題,好讓生命過得更加充盈?
從對生命色彩的探究,到為自己的成長提供建議,實際上便是讓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反思自我的一個過程,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總會存在一些或好或壞的現(xiàn)象,但最重要的仍是要自己學會調適,明白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維護有賴于自己對生命所持有的飽滿熱情,若是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愛,自暴自棄,那所謂的平等自由也將不復存在。
(二) 體驗中,激發(fā)他人生命自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進行體驗,使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到生命的意義,不斷成長。
如教師可設置一個經(jīng)典話題“校園凌霸”,近些年來校園欺凌暴力事件可謂頻繁發(fā)生,黨和政府也是高度重視對未成年的保護工作。在課堂上,教師能直視這一現(xiàn)實問題,并與學生探究討論,實際上也正凸顯著對學生生命的尊重。教師讓學生想象一下自己便是受欺負的對象,自己該如何利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呢?許多學生紛紛直言,自己的生命健康權遭受侵犯,即使對方是未成年人,也應受到懲罰。教師再進一步引導,若是自己就是那欺凌者,自己又該承擔怎樣的后果?而政府權力機關又應如何發(fā)揮自己的職能去保護未成年的生命健康?校園欺凌事件在諸多學校均有發(fā)生,許多學生雖未參與其中卻也能真正感受到來自校園欺凌的“可惡”,而教師通過讓學生以事件主人公的身份帶入,去思索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道德的判斷,對于激發(fā)學生對生命的自覺感悟,尊重和敬畏他人的生命和自我責任感意義重大。
(三)實踐中,引導學生生命自我審察
實踐鍛煉法也是道德法治教育的一個基礎方法,主要使教育者積極為受教育者提供一個參與實踐,感受生命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志愿者活動或是其他社區(qū)實踐活動等,讓受教育者在參與客觀世界的改造活動中也能逐漸轉變自己的思想道德觀念,深化自己對于生命的認知與感悟。實踐活動乃是培養(yǎng)人們科學思想道德觀念的必經(jīng)之路,其重要性極為顯著。因此,生命教育的開展不應當只停留于課堂之上的理論學習,更多的還要讓學生去親自體驗和感受,讓學生在具體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來實現(xiàn)強化自我生命教育意識,真正地懂得生命的難能可貴,并慢慢掌握生存技能,能夠巧妙應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三、 結束語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也愈發(fā)受到重視,為了積極響應核心素養(yǎng)中所倡導的“健康生活”理念,教育工作者理應立足學生身心發(fā)展特質,積極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活動,將生命教育真正融入道德與法治教育之中,讓學生學會珍惜生命,領悟生命存在的價值意義,在彰顯學科價值的同時,真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日后的幸福生活,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陸曉明.道德與法治課涵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路徑探索——以“生命的思考”教學為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26):18-20.
[2]李礪.生命是一個旅程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生命教育實踐思考[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2):80-81.
作者簡介:余麗芬,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