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物流信息技術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

2018-09-12 07:34任其俊
中州大學學報 2018年4期
關鍵詞:物流信息技術教學模式

任其俊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 經濟貿易學院,鄭州 450044)

一、物流信息技術課程定位與現狀

(一)課程定位

物流管理專業(yè)主要面向社會市場經濟、滿足商品流通服務和管理需要,培養(yǎng)具有倉儲管理、運輸管理、配送管理、信息處理等崗位群所需的基礎知識及專業(yè)技能,并具備較強的物流服務和管理方面能力的復合型應用人才。物流信息技術指的是現代信息技術在物流各作業(yè)環(huán)節(jié)中的應用,是物流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國家對物流行業(yè)發(fā)展的關注,推動了物流及相關行業(yè)的信息化進程,促進了新技術在物流及相關領域的應用,物流技術創(chuàng)新成為現代物流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支撐。我國的物流產業(yè)近幾年發(fā)展迅速,迫切需要物流專業(yè)方面的人才,特別是復合型和應用性的物流管理專業(yè)人才。對比社會對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國內物流人才的供給量明顯不足,尤其是利用信息技術的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尤為欠缺。

《物流信息技術》是物流管理專業(yè)課程體系的核心課程,以《現代物流概論》《計算機應用基礎》《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為基礎,為進一步學習《物流信息管理系統(tǒng)使用》《物流系統(tǒng)的設計與規(guī)劃》等專門技術課程提供先導知識。國內諸多高校的相關專業(yè)都開設有《物流信息技術》課程,旨在使學生系統(tǒng)地理解物流信息技術的基本原理,熟悉信息技術在物流活動中的操作流程,掌握物流信息技術在具體環(huán)境中的應用。該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數據存儲技術(如數據庫技術)、數據采集技術及自動識別技術(如條碼技術、射頻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輔助揀貨技術(電子標簽揀選技術、語音揀選技術)等。該課程內容基本涵蓋了物流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信息技術,具有內容全面、操作性強等特點。通過本課程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作業(yè)與優(yōu)化能力,使其具備物流信息的識別與收集、合理利用條形碼、GPS、GIS、RF、RFID等物流技術,掌握WMS、TMS、ERP等物流軟件應用,實現物流信息化管理。

(二)課程現狀

1.課堂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參與度低。課程教學仍以PPT為載體,以知識灌輸為主要形式。教師作為中心的講解者,大多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沒有充分確立學生主動參與、發(fā)現、探索和知識建構的主體地位,不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鍛煉。隨著教育教學技術手段的發(fā)展,物流信息技術課程也應當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和現代的互聯(lián)網工具,擴充知識展示內容,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薄弱,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傳統(tǒng)的物流信息技術教學實踐基本上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參觀物流企業(yè)或者在校內完成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基本無法達到物流管理專業(yè)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所應達到的綜合目標。究其原因,一是實踐性練習受場地和經費的限制,很難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訓練;二是指導老師的不足也無法對學生的練習做充分的指導和反饋,導致學生在實踐中只能達到表面的理解而欠缺對技術的深層次把握,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技術應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

3.課程內容偏重知識講解,缺乏技能和思維的培養(yǎng)。物流信息技術課程圍繞技術概念、特點、原理講解居多,但是對技術應用的前提及相關技術、缺陷及實施要點卻鮮有涉及,從而導致了學生片面追求技術先進性,面對實際問題并不能做出最適合的決策,面對實際問題無法設計切實可行的方案、產品。這需要有經驗的教師或企業(yè)技術人員針對實際案例,引導學生完成分析、判斷、決策的整個思考過程,提升思維能力和產品意識。[1]

根據該課程的特點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準確進行課程定位,面對傳統(tǒng)教學中顯現的問題,深入探討新的教學模式尤為必要。結合目前國內慕課平臺的發(fā)展,基于該課程,本文探討如何將傳統(tǒng)課堂教學同慕課教學進行有機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

二、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一)慕課的本質和發(fā)展

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guī)模在線的開放式課程)由加拿大學者Dave Cormier和BryanAlexander率先提出,基于連通主義,借助互聯(lián)網平臺進行針對某一課程或主題知識開展持續(xù)的學習、交流和反饋,形成的新型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慕課教育的本質是基于“在線開放課程”資源的共享,利用數字化學習平臺等現代網絡技術工具,去實現個性化構建的實踐過程。其優(yōu)勢在于網絡技術的開放、教學成本的降低、教學資源的共享,學科資源交叉以及評價的多元,它們共同生成與構建了一個完整而多元的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它秉承“開放教育”的理念,崇尚人類無論種族、收入、地域的差異,接受教育的意愿和請求都應得到最大程度的支持和滿足。因此,慕課概念一經提出,迅速得到各國教育研究者、課程專家的贊賞和支持。大量教育工作者投入到這種課程的設計與探索,并建設了各具特色的慕課學習平臺以及大量優(yōu)質課程,讓全世界的學習者可以通過網絡觀看到最優(yōu)秀的大學課程,推動了慕課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發(fā)展。

目前,根據教學模式不同,慕課的發(fā)展呈現出兩個基本方向:一是提倡研究式學習模式的cMOOCs。它基于建構主義、聯(lián)通主義的學習理論,側重對知識聯(lián)結與學習。它強調創(chuàng)造、自治的學習過程,知識不通過直接傳遞獲得,而是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在教師和學習者以及學習者們之間的交流、協(xié)作,實現意義建構來獲得。二是提倡接受式的學習模式xMOOCs。它基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側重對知識的傳播與復制,接近于強調學習、作業(yè)、測試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基于開放的互聯(lián)網展示平臺,探索比傳統(tǒng)課堂教學更豐富的新型教學內容和形式。它是有助于教育機構根據自身條件和現狀,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和拓展,將網絡資源和本地教學相結合,適應當前的教學要求。[2]

自2008年慕課的概念被提出之后,普利斯頓大學、MIT、斯坦福大學等世界名校先后推出相關慕課課程,引領了慕課在全球范圍的興起。在高等教育領域隨之掀起了一場旨在降低教育成本、促進教育公平、服務終身學習的改革浪潮。近年來,國內的慕課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也相繼出現了諸如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等優(yōu)秀的慕課教學平臺。各平臺在面向社會提供免費課程的同時,也積極和全國各高校展開合作,嘗試提供SPOC(Small Private Oline Course,小規(guī)模專有在線課程)等教學服務探索適合我國的教學模式。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高校建設的在線課程總數已超過1400門,1700多所學校參與,選課人次超過3000萬。[3]同時,對于慕課的應用研究也不斷展開,慕課通過對課程教學內容的模塊化分解、講課視頻短小化處理等手段,使得教學資源能夠進行更加合理化的組合。通過慕課,進一步推動了高校教師之間的教學和科研合作,推動高校聯(lián)盟從學分互認、資源共建到人才培養(yǎng)、合作教研。[4]

(二)混合教學模式

目前,結合傳統(tǒng)課堂和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高校的專業(yè)課多采用混合式教學,即通過線上慕課學習專業(yè)知識,線下師生見面實現知識的內化。根據研究,被動聽講最多只能掌握所學知識的20%,而通過討論、評價和教授等行為能學到90%。在線上,提倡學生有備而學,要求學生在上課前通過視頻學習課程的基本知識,對于碰到的疑點難點做到心中有數。在課堂上,教師不再以知識講授為主,而是模擬企業(yè)項目的方式訓練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教師針對目前所學的知識,設定應用場景、實施條件和最終目標,由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并通過和不同小組以及教師的討論,展示問題分析過程、找出最佳決策?;旌鲜浇虒W的方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促使學生課前主動預習,課上積極討論,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達到主動參與的目的。項目模擬的方式使學生對知識的認知不再局限在課本之中,而是在實際應用中加強對其的理解,預先考慮場景的要求和限制,充分考慮技術的優(yōu)缺點,最終做出最適合的決策,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的功能,對有限的實踐資源進行共享。通過對有限的實踐場景進行操作視頻錄像和展示,利用方針系統(tǒng)對操作流程進行模擬操作等技術手段提高實訓場景的利用率。在課程中,采用教師評價和學生間互評相結合的評分手段,重點考察學習過程的表現,而非僅依賴期末的考試,在不增加師資的情況下,增加對學習效果的反饋,提高學生的積極性。[5]

慕課平臺一般都具有學習情況分析及督促、單元測試(客觀題)自動批改、消息推送、線上論壇交互、學生評分等功能。教師可以掌握每一位同學的學習狀態(tài)并能通過平臺發(fā)布信息督促其及時學習,隨時掌握學生整體學習狀態(tài)及時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和進度進行調整,保證教學效果。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加快或重復觀看教學視頻,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平臺的交互功能也能給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提供很好的交流平臺,相互間的評價能激發(fā)出師生雙方極大的教學熱情,提高教學參與度。

三、混合式教學的課程設計

(一)教學模式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慕課教學平臺、實驗實訓基地等多種教學環(huán)境,采用“在線視頻學習+線下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師以知識點為單位錄制教學視頻及相關課程資料,上傳至課程平臺。學生在上課前通過觀看視頻學習基礎知識,完成平臺設置的自測題目。教師通過平臺的數據分析把握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普遍出現錯誤的地方,在課堂教學中重點講解或加以引導。在基礎知識基本掌握后,教師將根據所學的內容設置虛擬的物流信息項目,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將學生分成若干項目小組,由學生進行組內討論、協(xié)作并最終完成項目任務。對于同一類項目,通過設置不同初始環(huán)境和條件限制,促使學生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做出不同的決策。每個小組指定一名代表闡述和解釋本組的解決方案,并由其他小組學生提問和建議,展示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負責組織工作,對學生的思路和方案進行恰當的點評和引導,保證項目的完成進度。對于某些需要實踐操作的章節(jié),采用“實踐視頻學習+實際操作”的方式。教師預先錄制好實驗室標準操作的視頻,由學生提前學習。在實驗室,學生兩人為一組進行實際動手操作,其中一人輪換使用手機進行操作錄像,并將最終的操作過程視頻發(fā)送給教師。教師將較典型的錯誤視頻發(fā)布在平臺,豐富學生對比參考的課程資源。對于流程管理部分的內容,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使用仿真系統(tǒng)對整個物流過程進行模擬,讓學生進行實際動手操作,了解物流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教學內容

將物流管理專業(yè)面向的八個崗位中,涉及到信息作業(yè)與管理的工作轉化為典型工作任務,得出在《物流信息技術》課程中應培養(yǎng)以下職業(yè)能力:

1.面向倉儲管理,應學會使用倉儲管理信息系統(tǒng)來進行貨物入庫、出庫、盤庫、移庫等操作,能使用RFID、條碼等信息采集技術促進倉庫管理的規(guī)范化,加快倉儲管理的處理效率。

2.面向配送管理,應學會使用配送管理信息系統(tǒng)來進行貨物出入庫、訂單管理、庫存檢索等操作,能使用RFID、條碼等信息采集技術促進配送管理的規(guī)范化,加快配送管理的處理效率。

3.面向運輸管理,學會使用運輸管理信息系統(tǒng)進行車輛管理、駕駛員管理、運單生成等,能使用GIS、GPS等信息跟蹤技術對車輛、貨物進行跟蹤定位。

4.面向貨運代理,學會使用EDI貨運系統(tǒng)進行訂單生成、管理等,能使用GIS、GPS等信息跟蹤技術對車輛、貨物進行跟蹤定位。

5.面向客戶服務、采購管理、貨物報關,能夠使用相關軟件進行業(yè)務流程的操作。

6.面向系統(tǒng)規(guī)劃與開發(fā),了解物流企業(yè)的實際需求和各種物流管理軟件的基礎功能模塊,能夠對物流管理系統(tǒng)進行合理規(guī)劃和設計。

結合上述職業(yè)能力需求,按照物流信息作業(yè)的操作流程,將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出六個項目,包括“采集物流信息→使用物流信息(存儲、加工等)→交換物流信息→跟蹤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綜合應用”,以及業(yè)務運作的支持平臺“計算機網絡和數據庫技術”等部分。在此基礎上,設計每個項目的子任務。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并通過調研相關物流企業(yè)生產管理案例,將項目中相關知識點分散到各個子任務中,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物流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明細

其中,采集物流信息:運用條碼技術、射頻技術,能夠對貨物信息進行編碼和設計,并快速有效收集相關信息。

使用物流信息:通過收集信息能夠對物流企業(yè)的相關決策提供支持,利用倉儲管理信息系統(tǒng)、運輸管理信息系統(tǒng)來存儲、加工采集到的物流信息,并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

動態(tài)跟蹤物流信息:用GIS 和GPS 技術跟蹤運輸車輛,從而及時得到貨物的在途情況。

交換物流信息:用企業(yè)生產實踐中使用的信息系統(tǒng)集成平臺或自行編寫XML文件在不同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tǒng)之間交換物流信息。

業(yè)務運作支持平臺:通過計算網絡和數據庫技術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針對不同類型的物流企業(yè)構建內部網絡體系,并在企業(yè)的物流管理系統(tǒng)中實現數據的合理組織。

綜合使用物流信息:綜合使用條碼技術、射頻技術、倉儲管理系統(tǒng)、運輸管理系統(tǒng)、GIS 和GPS 技術、EDI 和XML 技術來為物流企業(yè)形成綜合的物流信息技術解決方案。

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應注重對學生職業(yè)意識的培養(yǎng),強調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知識、技術的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三)考核方式

本課程考核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的水平和能力,著重測試學生運用物流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能力。課程考核不再以期末考試作為唯一評價標準,而是把考核分階段的貫穿于整個培養(yǎng)過程,通過任務的完成情況、展示和講解的表現,重點考察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以及思維和表達能力。課堂教學和線上問題回答中學生間的點評的分數作為平時成績的參考,而學生互評的活躍度也作為平常積極進行教學活動的表現有所獎勵。學生的最終成績也是在項目完成中的表現、同學評價和期末考試等多個因素綜合評定,從而避免臨考前突擊復習,讓學生把功夫花在平時。因此,課程考核分值可以進行如下分配:

總分(100%)=期末考試分(50%)+項目完成分(45%)+學生互評活躍度獎勵(5%)。

其中,期末考試綜合考察學生對本門課程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靈活運用能力,考試題型在設計上力求全面而多樣化,題型包括單向選擇、多項選擇、論述題、實踐應用題等。

(四)課堂反思

本課程采用混合教學模式后,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總體滿意度達到85%以上,說明該模式受到學生的認可,教學效果有所提升,同時還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問題。

1.學習目的更加明確。通過課前視頻學習,可以更充分的做好預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帶著問題進教室,學習目的更為明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對未吸收知識的消化吸收。

2.學習進度更加靈活。線上視頻對基礎知識的講授,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進度。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更快更多的學習不必拘泥于老師的進度;而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防止出現跟不上講課進度的情況。

3.課堂教學更具深度。課堂教學不再以知識灌輸為主,著重于引導學生展開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對于重難點設置的情景和問題,能夠及時發(fā)揮引導作用,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加強知識內化程度。

4.師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有待提高,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國內師生的成長過程基本都是以教師講授、學生傾聽的模式完成,在初期對主動學習會出現不適應和抵觸的現象,需要教師自身進行調整并對學生進行引導,這是目前最大的難點。

5.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有待提高。由于教師習慣于過去的教學模式,課堂組織能力有所忽視。面對課堂交流人數多,老師常常不能及時留意到每位同學的討論交流情況并展開引導。開展研討式、項目式教學的效果有待進一步提高。

6.教學效果的監(jiān)察和反饋有待改進。由于在線學習主要依賴學習的個人自覺性,個別主動性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如果課堂講授知識沒有理解,則達不到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課前和課后學習情況進行檢查和反饋,這需要教師投入較多的精力,同時對平臺的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結束語

針對物流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和培養(yǎng)要求,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較好的解決目前教學中出現的學生參與度低和知識理解運用能力差的問題。該模式能夠減少教師大量簡單的重復勞動,以便抽出更多時間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進行學生們最感興趣也最有價值的活動: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反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用于合作解決問題。與此同時,對項目式的學習也讓學生更充分的了解各類信息技術的優(yōu)缺點,通過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驗證方案的學習過程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項目中的討論和改進讓學生經歷從0到1,從1到n的創(chuàng)新過程,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而課堂和平臺則變成了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老師的角色也發(fā)生了變化,更多責任是去理解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和引導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和運用所學知識,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化。優(yōu)質慕課平臺提供的便捷的教學功能也能讓教師和學生更了解整個教學的實際情況,從而能及時的進行教學反饋和調整。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認識到,要想在課程中達到理想的培養(yǎng)效果,還需要教師和學生更多的投入,包括自我激勵、自我約束、高效的自我控制與管理時間、在線學習與協(xié)作能力等方面,這些在此后的教學活動中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踐和探討。

猜你喜歡
物流信息技術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本刊重點關注的物流展會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智”造更長物流生態(tài)鏈
企業(yè)該怎么選擇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