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紀紅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正式進入學習生涯的初始階段,學生所有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都會在這一階段基本形成,這個階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最佳階段。擔任小學學生班主任就意味著班主任要更全面的關注和管理自己的學生,管理藝術的探討就此展開。
【關鍵詞】管理難點 管理要點 管理意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3.187
談到小學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的藝術策略,部分人會說,小學生很好教育,管理是十分容易的;也有部分人說班主任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管理學生,讓他們穩(wěn)當平淡的過完小學六年,初中班主任會有專門的管理策略。這兩種觀點都是極其錯誤的,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管理,不僅是行為方面的教育和管理,更有精神和意念的引導和促進。這并不容易,存在一定的困難。但作為班主任,就有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帶好自己的學生,才不辜負眾人的期盼。
一、管理難點
正如前文所言,小學階段班主任對于班級的管理,并不容易。這需要班主任展現自身的綜合管理實力,不僅要管理學生的行為,也要管理學生的心理。二者結合,才能稱為對學生進行管理。在小學階段這樣一個特殊的教育階段,擔任學生班主任這一特殊角色,管理難點有三:第一個難點,學生的年齡偏小,接受能力較弱。小學班主任的管理需要較好的管理策略,更需要學生的主動配合。而對于小學學生而言,他們既不能理解班主任枯燥復雜的道理講解,也不具備遵守條理制度的心理和能力。這就造成了教育沖突,班主任認為自己的道理陳述和規(guī)章制度都是為了規(guī)正學生的行為,學生卻不具備理解班主任良苦用心的心理和承受能力。
第二個難點,學生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與銜接不到位。小學階段,班主任會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生活習慣,學習心態(tài)等方面進行引導和規(guī)正。例如教育學生在做作業(yè)時要心無旁騖,一心不能二用。學生在學校學習時能夠保持得很好,回到家里,家長不予重視,學生又會固態(tài)萌發(fā),在玩游戲看電視的同時進行家庭作業(yè)的解答和完成,這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十分不利。班主任盡力的培養(yǎng)和付出都會打回原形,學生的管理和教育也得不到發(fā)展和成長。
第三個難點,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不應該是上級與下級的關系,良師益友的狀態(tài)更有助于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管理,這也是藝術形式管理的重要策略。小學學生的觀念里班主任就是權威,既嚴肅又嚴格,學生有任何疑問或者想法都不太愿意或者說不敢主動與班主任溝通和尋求解決策略。而班主任也會有學生都還不成熟,他們只需要接受班主任的指引,跟隨班主任步伐,就會取得較大進步的想法。但這種關系會造成一系列的溝通障礙,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也不能做到全面有效。
二、管理要點
根據上文提到的部分小學班主任管理難點,該段文字主要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希望通過解析難點的過程得出具體的小學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策略。而且在新時代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班主任的管理措施也應與傳統(tǒng)手段有所差異和創(chuàng)新,這樣的策略可以稱之為管理藝術。
第一個針對性解析,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弱,班主任的管理方法較為官方和單一的問題。由于學生的心理年齡和實際年齡都偏小,班主任正式又官方的道理講解和分析學生都無法接受。班主任可以考慮把各種各樣的人生道理融入到故事中,時常為學生講述故事,故事與哲理相互結合,讓學生能通過這種委婉的方式達到班主任教育的目的。例如講述周恩來總理讀書明志的故事,讓學生明白讀書的意義,上課更能集中精力。例如描述魯迅先生上學遲到被罰的故事,告訴學生守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班主任也可以制定班規(guī)條例,但要用比較創(chuàng)新的方式表達出來,例如把班規(guī)條例制作成新穎的海報,或者讓學生依照班規(guī)條例完成知識接龍,快問快答等游戲,提高學生對班規(guī)條例的注意力和興趣。第二個針對性解析,解決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與銜接問題。如今網絡技術發(fā)達,班主任在教學之初就應該組織家長建立微信聊天群。班主任把每天的教學內容和任務都進行簡練總結,再分享到微信群里,告知所有的家長。這一步能大大的縮短班主任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距離。但是家長的具體做法和意識仍需要加強。教師還要不定期的召集家長進行座談會討論,以分析學生的問題和成長。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方面,班主任的具體做法還有很多,只要班主任用心,學生和家長配合,學生一定會得到最好的教育和發(fā)展。
三、管理意義
小學階段的班主任都不是單獨設立的,往往身兼數職,既是學生的科任教師,又是學生的班主任,甚至還可能是學校某一崗位的領導人物,例如年級主任,在這樣的情況下,班主任的壓力和責任就更大了。科任教師也會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年級主任也會管理學生的行為習慣或者心理狀態(tài),那班主任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呢?該段文字主要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談論在小學階段,班主任的意義以及班主任管理學生的意義何在。
第一點,從學生角度出發(fā)??迫谓處熾m然也會對學生進行某一學科的學科管理,但是畢竟存在局限性,而且除了上課時間,科任教師與學生的接觸還是比較少。班主任則能全面的照顧和觀察到學生的整體學科發(fā)展,學生需要這樣一個角色來引領他們成長和進步。而且在小學階段,無論是學生的學習還是生活,都會更依賴于班主任的管理,相較于科任教師而言,班主任的觀點和行為更具有權威性。
第二點,從學校角度出發(fā)。學校確實存在很多領導人物,小學學校亦是如此,但是每一個領導人物的任務和責任都大不相同,即使作為某一年級的年級主任,也不能對每一個學生都面面俱到。因為他既要管理教師又要管理學生,所以班主任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一點,每一個班主任都單獨對自己的班集體進行管理。對每一個學生都能有一個全面且有效的引導和管理策略,這對學校而言,對學生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
第三點,從長遠角度考慮。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管理,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和成長都是大有幫助的。他們會帶著在小學階段學到和積累的優(yōu)良習慣走進初中高中,走進大學,步入社會,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
雖說小學階段的教育和指引都是從基礎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能力,但是作為小學學生的班主任,對學生開展和實施的管理并不基礎。優(yōu)良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終身受益,高素質的學習習慣能讓學生的人格更為健全和完善,良好積極的心態(tài)也有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所以在小學階段,班主任的管理是尤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