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琴
【摘? ? 要】舞蹈是幼兒園教師的必備基本技能之一,這是因為幼師要有效利用自身的資源,讓幼兒接受最初的審美教育。其實不僅是在藝術活動中,也不僅限于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在幼兒園的生活游戲中,肢體語言的運用無處不在。
【關鍵詞】幼兒? 肢體語言? 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194
有一年,我在學期中途接手一個中班,剛到班級的前幾天,孩子們因為我是“插班生”,又因為我還不能叫出所有幼兒的姓名,所以組織活動時,經常發(fā)生我在前面努力地說,孩子們在下面照樣忙自己的事。于是,在一次晨間談話時,我將自己的規(guī)則要求以肢體動作的形式明確地告訴幼兒,如我將大椅子搬到活動室中間,坐端正身體拍拍膝蓋,孩子們要趕快圍坐在我身邊準備上課;我在唇上豎起一根手指,做一個“噓”的動作表示應該安靜;我指指自己的眼睛,伸直手臂劃出一個平行的半圓,表示我在找孩子們的小眼睛,要集中注意力看老師;外出活動排隊時我面朝幼兒伸直一支胳膊,表示要注意整齊排隊,站成一條線;兩腳并攏,跺一下腳后跟同時雙手并攏緊貼褲縫,表示身體站直等等。
幼兒的模仿性很強,對幼兒來說,生活活動最好的教育方法莫過于耳濡目染言傳身教。我曾經在我的孩子上大班時偶然發(fā)現,他洗手總是將手指虛地在水龍頭下晃晃,就完事了,有時吃過飯居然還會在碗邊上留下黑黑的小指??!我下了很大的功夫才將他這個壞毛病糾正過來,后來經過觀察,原來他們班上的保育老師竟然不懂得正確的洗手方法!而老師帶幼兒洗手時總是注重強調不能擁擠、不準玩水,而忽視了觀察幼兒的洗手程序;還有一個教訓,就是我的孩子在小學一年級未能形成正確的握筆習慣,他握筆時手腕突出,拳頭內彎,手指一直頂到筆尖,因為在校時間遠遠多于在家,所以造成的惡果就是,在家注意了改正,到了學校又恢復原樣,直到現在都無法糾正。這個壞習慣非常容易引起孩子身體姿勢的扭曲以及眼睛的受損,為孩子的身體發(fā)展埋下隱患!
在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如正確的洗手方法、穿衣脫褲、扣紐扣系鞋帶,甚至寫字、拿勺子等等,老師正確的、持久的肢體語言的示范運用就顯得舉足輕重!
手勢動作一直都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的重要媒介,如很多政界人士在演講時就非常注重手勢的運用以提高語言的感染力,而幼兒園活動中,教師的手掌和手指則可以做出更多種不同含義的動作。
我們進行教學活動,經常會有意無意地使用手勢,如講故事時小動物的外形特征就可以用手勢來表達。將大拇指緊貼耳朵,其余四指張開做蒲扇狀是小豬;豎起兩根手指,其余手指并攏貼在頭頂表示小兔;雙手平疊,手指并攏上下打開代表扁嘴小鴨;五指張開在腮邊向外打開代表小貓;雙手成爪狀代表老虎;一根手指放在唇前配合聲音是老鼠;兩根食指合并放在唇前配合聲音是小雞;雙手合并伸平,大拇指一前一后,食指中指與其余四指分成上下兩塊,就是小狗或大灰狼;雙手交叉合攏,胳膊伸直在胸前左右擺動代表大象。這些手勢非常簡便直觀,并且生動有趣,幾乎讓幼兒過目不忘。
游戲活動中手勢的運用也比較廣泛,如運動時為幼兒加油鼓勁會單手捏緊拳頭用力下壓;幼兒取得榮譽或進步打出V形勝利手勢;帶領幼兒參與游戲可以揮動一只胳膊;體育活動需要安靜或靜止不動時可以雙手伸平下壓;最常用的還有拍掌,揮手等等。
在每天的游戲與生活中,幼兒與老師培養(yǎng)了深厚的感情,而“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很多時候,往往不需要語言,幼兒與老師就能互相從眼神和面部表情中判斷出對方的反應。
在不同的年齡段,合理的肢體接觸可以極大地拉近師幼關系。如一次我在對小班幼兒進行的公開教學活動《鉆山洞》前,帶了一些幼兒喜歡的小玩具和食品,與她們一起游戲,雖然幼兒表現出了對玩具和食品的熱情,也對我的友好做出了一些回應,但仍然存在著一種疏離。于是,我借著游戲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化身為“猴子媽媽”將幼兒召集到身邊,對一個小女孩說:“寶寶的頭發(fā)松下來了,媽媽給你整理好!”一邊快速的給她整理頭發(fā),一邊將另一個個頭較小的“猴寶寶”拉進懷里,喃喃地低語:“你是媽媽最小的孩子,趕快到媽媽懷里來,不然媽媽不放心!”接著又拉住另一幼兒的小手,問他:“寶寶,剛才摘到果子了嗎?”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立刻摟住他的肩膀,緊緊地貼一下他的面頰,然后撫摸著他的頭,開心地笑著面朝所有的幼兒驕傲的宣布:“看,我就知道,我家的寶寶最棒了!”這時,在我身邊的幼兒明顯流露出了親昵依賴之意,而周圍的其他幼兒也更多消除了陌生情緒,很快地融入到游戲情節(jié)中。由此可見,肢體接觸對促進師幼關系的作用是很明顯的,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幼兒,更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對幼兒園及教師的感情。
大班的幼兒各方面能力發(fā)展較快,對老師的依賴性也明顯少于小班幼兒,但在適當的時機,肢體接觸同樣對幼兒有著重要的作用。上學期結束前,我?guī)У拇蟀嗝刻炖脴I(yè)余時間進行畢業(yè)匯報演出的排練,這臺匯演,不僅是對幼兒在園三年學習生活的一個精華版演繹,也是幼兒即將踏上新征途的宣告,師生們都很興奮,但當這一天終于到來時,一直掩藏在忙碌背后的濃濃的離情卻突然間爆發(fā)出來,匯演前,不少幼兒顯得情緒煩躁,注意力分散,有的紅著眼眶說:“老師,我舍不得你!”有的一臉的不開心,有的甚至坐立不安,欣喜夾雜著傷感的情緒也同樣彌漫在我和另兩位老師心里,于是我們及時調整情緒,將所有幼兒召集到身邊,我們行走在幼兒隊伍中間,一邊給這個幼兒整理一下服裝,再拍拍那個幼兒的雙肩,或者撫摸幼兒的小臉和頭發(fā),一邊微笑著殷殷地安撫幼兒,很快幼兒們都安靜了下來,我們抓住機會,大聲鼓勵幼兒,要讓所有的家長看到我們最精彩的演出,幼兒們跟著我們使勁鼓掌,信心倍增,一起伸出小手作出“V”形的勝利手勢,接下來幼兒果然情緒昂揚,圓滿地完成了畢業(yè)匯報演出。
在我們表達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盡可能的選擇合適的措辭,還會自覺不自覺的加上肢體語言,肢體語言就像是人的另一張嘴,可以真實生動地表達人的心理活動。有研究表明,一個人要向外界傳達完整的信息,單純的語言成分只占7%,聲調占38%,另外55%的信息都需要由非語言的體態(tài)來傳達。作為幼兒園教師,面對著幼兒這樣一個特殊群體,應當善加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并且應當更多運用正面教育意向的肢體語言,以便為幼兒的發(fā)展起到一個積極的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