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雨,彭家法
(安徽大學 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漢語數詞及相關應用研究范圍十分廣泛,前人較為重視研究數詞文化的中外差異及漢外互譯,如滕梅[1]、劉法公[2]、陳紱[3]、常敬宇[4](P40)等。朱德熙對漢語數詞結構和數詞特點作了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5]。本文嘗試在前人研究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漢語多位數詞特點并運用系統(tǒng)性原則對相關特點作出解釋。
沈家煊說:“一種語言的特點必須通過跟其他語言的比較才能看出來,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在講漢語的特點的時候,往往是通過跟印歐語、特別是英語的對比?!盵6]所以我們首先來對比著看漢語和英語中的數詞特點。漢語中的數詞和英語中的數詞有很多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漢語數詞采用四位分級制,從個位起,每四個數位為一級。個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個級,表示的是多少個一;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是萬級,表示多少個萬;億位、十億位、百億位、千億位是億級,表示多少個億。英語采用的是三位分級法,從個位起,每三個數為一級,并且用逗號隔開,逗號從右到左依次表示為thousand(1000),million(1000000),billion(1000000000),trillion(1000000000000)。比如數詞“6087900680”在漢語中可以表示為“60/8790/0680”,個級是“680”,萬級是“8790”,億級是“60”;在英語中則可以表示為“687,900,680”,個級是“680”,thousand級是“900”,million級是“687”。
由于讀數分級不同,導致了不同語言計數方法的差異。具體來說,漢語中數詞的計數單位是“個、十、百、千、萬、億”這些單位都是“十”的倍數。朱德熙說“十、百、千、萬、億”是位數詞[5],即計數單位,并且他還認為應該把“兩萬萬”分析為“兩/萬萬”而不是“兩萬/萬”,因為一旦分析為第二種“兩萬/萬”,那么在“兩萬萬兩千萬”里,“兩萬萬”和“兩千萬”的位數都是“萬”,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朱德熙認為“萬萬”也應該算位數[5],也是漢語數詞的計數單位。而在英語的數詞表達中,數詞十對應的是“ten”,百對應的是“hundred”,千對應的是“thousand”。萬則以千的倍數來表示,在英語中對應的是“十個千”即“ten thousand”;十萬也以千的倍數來表示,在英語中對應的是“一百個千”,即“one hundred thousand”。百萬對應的是“million”;千萬用百萬的倍數來表示,在英語中對應的是“十個百萬”即“ten million”;億(萬萬)也用百萬的倍數來表示,在英語中對應的是“一百個百萬”即“one hundred million”。十億和萬億則分別有專門的單詞來表示即“billion”和“trillion”。由此可見,在英語中找不到可以和漢語中的“萬”“億”直接對應的單詞;漢語也沒有million(1000000),billion(1000000000),trillion(1000000000000)對應的語素。用庫藏類型學的術語就是,“萬”“億”是漢語的庫藏,“million”“billion”“trillion”是英語的庫藏,兩者并不對應[7]。
朱德熙說系位構造是由系數和位數兩部分組成的復合數詞,兩部分之間是相乘的關系[8](P45)。幾個系位構造按照位數由大到小順序排列造成的數詞結構叫作系位組合。朱先生特別指出:兩個不連續(xù)的系位構造組合時,當中要補一個“零”,例如“一千零八,五萬零三百零三”。我們就數詞“1808000”為例來說明。如果我們看“萬”和“千”,那么1808000就是由兩個連續(xù)的系位構造組合的,中間不需要補“零”,即讀作“一百八十萬八千”;如果看“百萬”“十萬”“萬”和“千”,那么1808000就是由兩個不連續(xù)的系位構造組合的,就要補“零”即“一百八十萬零八千”。但是上文已經提到,朱德熙[8]所認為的計數單位即位數詞只有“十”“百”“千”“萬”“萬萬(億)”,不含“十萬”“百萬”“千萬”,所以1808000就是由兩個連續(xù)的系位構造組合的,中間不需要補“零”就讀作“一百八十萬八千”。
除此之外,國內各版本小學數學教材中對多位數讀法的規(guī)定基本一致。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指出:計數單位按照一定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占的位置叫作“數位”,分別是: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億位……[9](P14)。按照我國的計數習慣,從右邊起,每四個數位是一級,稱為“數級”,個位、十位、百位、千位為個級,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為萬級,億位、十億位、百億位、千億位為億級。含有兩級的數先讀個級,再讀萬級;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0,其他數位上有一個0或連續(xù)幾個0,都讀一個0。又如《小學生學習實用詞典(數學)》中規(guī)定:萬以上數的讀法:先從右往左,每四位分為一級,再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往下讀;讀億級或萬級的數,先按照個級數的讀法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億”或“萬”字;級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xù)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10](P85)。但是,也有些圖書里面多位數的讀法稍有差異。比如在《鍛煉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智力游戲策劃與項目》這本書里有這樣一段話“唐僧又寫出:130567。孫悟空馬上說:‘這太容易了,讀作十三萬零千五百六十七。’唐僧又搖了搖頭,說:‘遇到0,要特別注意,當一串數中間有0時,只要讀零就可以了,它后面的數位不要讀出來。所以這個數應該讀作十三萬零五百六十七?!盵11](P55)也就是說,這些書里并沒有提到“分級”這個概念,只要是數詞中的“0”,不管有幾個,都要讀出一個。但總的來說,漢語數詞中間的“0”是要讀出一個的,每一級末尾的“0”是不需要讀出來的。那么英語數詞中間的“0”如何表達呢?我們據搜集的相關資料做一番考察。
英語中數詞的讀法與漢語有很大區(qū)別。章振邦《新編英語語法教程》中對數詞的讀法作了詳細的說明并且給出了例子[12](P65),我們主要來看下列例子:
230,000,032 two hundred and thirty million and thirty-two
689,000,001 six hundred and eight-nine million and one
111,654,400 one hundred and eleven million six hundred and fifty-four thousand four hundred
8,000,000,000 eight thousand million/eight billion
從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英語中不管是數詞中間的“0”或者是數詞末尾的“0”都不用讀出,這與漢語確實有很大不同,漢語數詞某些位置的“0”必須讀出。
在漢語中,位數是否省略有以下幾種情況:1)數詞個位上的單位“個”可以省略,如“三萬零八”;2)兩個連續(xù)的系位構造組合時,靠后的系數位數可以省略不讀,如“三萬八千”可以讀為“三萬八”;3)兩個不連續(xù)的系位構造組合時,靠后的系數單位(位數)不可以省略,如“三萬零八百”不能讀為“*三萬零八”。朱德熙特別指出:連續(xù)的系位構造的末一項的位數可以略去不說[8]。例如“五百二(十),一萬三千六(百)”。
而在英語中也有很大區(qū)別,仍用上述例子來說明:
230,000,032 two hundred and thirty million and thirty-two
689,000,001 six hundred and eight-nine million and one
分析例子我們發(fā)現,英語數詞的位數跟漢語相比,除了沒有個位上的單位“個”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不同,即英語中只要是存在的位數都要讀出來,無論是否出現在末尾。
綜上所述,漢語中的數詞與英語中的數詞主要有三點不同:數詞分級不同、是否讀“0”存在差異和是否省略單位存在差異。這三個特點是相關的,體現出語言的系統(tǒng)性:由于漢語允許某些位置讀“0”,所以允許省略單位;由于允許省略單位,所以允許某些位置讀“0”;哪些位置讀“0”,是由漢語數詞四位分級的特點決定的。
這樣,我們可以把漢語和英語數詞的差異用下面的方式表示:
60 / 8709 / 0680
↓ ↓
億 萬
讀作:六十億八千七百零九萬零六百八。
6 , 087 , 090 , 680
↓ ↓ ↓
billion million thousand
讀作:six billion eighty-seven million ninety thousand six hundred and eighty.
我們還把漢語數詞和韓語、日語數詞作了對比。韓語讀法如下:
三萬八千
三萬零八
日語讀法如下:
38000: さんまんはっせん
san man ha sei
三萬八千
三萬八千
30008: さんまんはち
三萬零八
經過比較,本文發(fā)現在韓語日語中也是存在著“萬”這個計數單位的。但是韓語日語與漢語也有很大區(qū)別,第一,韓語日語的數詞中所有的“0”都不會讀出來;第二,在位數的省略方面,韓語日語中除了個位上的單位“個”可以省略之外,其余位數都不可以省略。而漢語某些位置需要讀“0”,同時存在位數省略規(guī)則。
除此之外,筆者還對其他語言數詞的讀法做了一些調查,調查發(fā)現除了英語之外,西班牙語、俄語和蒙古語的數詞里都是沒有“萬”這個單位的:
西班牙語讀法如下:
38000:
三十連接詞八千
三萬八千
30008:
三十千 八
三萬零八
俄語讀法如下:
38000: тридцать восемьтысяч
tritzad vosem tisach
三十八千
三萬八千
30008: тридцать тысяч восемь
tritzad tisach vosem
三十千八
三萬零八
蒙古語讀法如下:
38000:
三十八千
三萬八千
30008:
三十 千 八
三萬零八
調查發(fā)現,韓語、日語、蒙古語、俄語、西班牙語的數詞和英語數詞是一樣的,不會讀出數字中間的“0”,并且不會像漢語一樣省略最末尾的位數,比如在日語和韓語的數詞中,“三萬八”和“三萬八千”是不一樣的。但漢語數詞除了跟韓語日語相同采用四位分級之外,還具有兩個特點:第一,必須讀出數字中間某些位置的“0”(級中間而不是級末尾有一個或連續(xù)幾個0都讀一個“零”);第二,可以省略最末尾位數,所以“三萬八”就是“三萬八千”。
上文已經粗略地提到了漢語中大數詞讀法的相關規(guī)則,但是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fā)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即便都是中國人,都受過類似的中國式教育,可是在大數詞的讀法上面仍然存在著一個很大的差異,那便是關于數詞“0”在大數詞中的讀法。仍然用上文中的例子“1808000”來說明,我們發(fā)現,一部分人讀作“一百八十萬八千”,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讀作“一百八十萬零八千”。為了更深入研究,我們做了一份針對以漢語為母語的人群的調查問卷,問卷如下:
漢語含“0”多位數讀法調查
選擇題(可多選)
1.18000讀作( )
A.一萬八千 B.一萬八
2.10800讀作( )
A.一萬八百 B.一萬零八百
3.108000讀作( )
A.十萬八千 B.十萬零八千
4.1008000讀作( )
A.一百萬八千 B.一百萬零八千
5.10008000讀作( )
A.一千萬八千 B.一千萬零八千
本次問卷的有效填寫人次共計59人。我們用SPSS卡方獨立性檢驗將五道題的統(tǒng)計結果進行獨立性檢驗,首先我們給出零假設H0:漢語含“0”多位數的讀法習慣與學生的專業(yè)年級無關。
根據統(tǒng)計得到最后數據,我們得到五道題的X2的統(tǒng)計量均小于自由度df為4的X2的臨界值,所以我們接受零假設:漢語含“0”多位數的讀法習慣與學生的專業(yè)年級無關。
其中,第3題統(tǒng)計結果顯示只選擇A選項的人數和只選擇B選項的人數以及同時選擇A和B的人數都比較接近只得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結果。第4題和第5題的統(tǒng)計結果和第3題的統(tǒng)計結果相似,但是選B的頻次有所增加。
這是什么原因呢?訪談發(fā)現實際上有兩個規(guī)則,上文已經提到漢語關于數詞“0”在多位數中的讀法有兩個規(guī)則在起作用,即:漢語數詞四位一級,每級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xù)幾個0都只讀一個0,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我們把它命名為“規(guī)則一”。不管分級,一個數詞中間只要有0就要讀出來。我們把它命名為“規(guī)則二”。
我們認為漢語數詞的兩個規(guī)則存在一種“優(yōu)選”的過程,需要用“優(yōu)選論”(Optimality Theory)來解釋說明。
優(yōu)選論是90 年代出現的一種新的音系學理論。最初系統(tǒng)地提出這一理論的是McCarthy &Prince[13](P451)。之后優(yōu)選論被大量運用于生成句法學。Grimshaw把優(yōu)選論的核心歸納為以下四點[14]:
(1)制約條件是普遍的(universal)。
(2)制約條件可以違反。
(3)不同語法是制約條件的不同排列的結果。
(4)優(yōu)選項是合句法的,其他的都是不合句法的。
根據McCarthy & Prince的假設[13](P451),衍生模也就是生成裝置(generator,簡稱Gen.)是普遍語法的組成部分,固定在每一種語言里,它的作用是為特定的輸入項(input)制造在數量上無限的表層表達形式,優(yōu)選論把它們稱為候選項集合(set of candidates),所有的候選項必須經過制約條件層級體系的評估(evaluation)和選擇(selection),看哪一個候選項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制約條件體系的要求和限制。經過評估,最大限度地滿足制約條件的候選項就被確定為優(yōu)選項(optimal candidate, optimal output, optimal form),也就是符合語法的那一項被輸出。所以,制約條件和制約條件的層級排列是優(yōu)選論的核心概念。
根據優(yōu)選論的假設,制約條件在不同的語言中有不同的排列模式。沒有明確規(guī)定層級之分的制約條件在同一種語言中的不同使用者的語感中也存在不同的排列模式。熊仲儒在研究漢語主語選擇時曾經指出:“母語說話者的語感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像不同的語言之間可以存在差異一樣?!盵15]
為何在同是中國人又接受過相似的義務教育的前提下,漢語多位數的讀法還是會有差異?本文認為這一現象可以在優(yōu)選論的理論框架下來進行解釋。我們仍然以1808000為例來說明。上文我們已經描述過規(guī)則一和規(guī)則二,現在我們就將規(guī)則一與規(guī)則二看作兩個制約條件,將其放入評選模中,下表反映了兩種結果。表中的符號是借鑒國外已經發(fā)表的相關優(yōu)選論的論文,“*”表示對規(guī)則的違反,“”表示優(yōu)選項。
表1 將規(guī)則一排列在規(guī)則二之上的使用者
表1中,使用者認為規(guī)則一高于規(guī)則二,所以對規(guī)則一的違反比對規(guī)則二的違反更加致命,即認為分級更重要,從而得出優(yōu)選項“一百八十萬八千”。
表2 將規(guī)則二排列在規(guī)則一之上的使用者
表2中,使用者認為規(guī)則二高于規(guī)則一,所以對規(guī)則二的違反比對規(guī)則一的違反更加致命,即認為讀零更重要,從而得出優(yōu)選項“一百八十萬零八千”。
在漢語多位數的讀法中,規(guī)則一和規(guī)則二一直以來都有著很大的競爭,在義務教育階段,由于老師授課方式的不同,生活中與多位數接觸頻率的不同,導致了不同使用者的語感也有所區(qū)別,最終決定了多位數不同的讀法。
本研究在多方面具有應用價值。漢語數詞相關規(guī)范、中小學教育、對外漢語教學、辭書編寫等方面應該反映漢語數詞特點。
國家標準《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guī)定》指出“非科技出版物中的數值一般可以‘萬’‘億’作單位。示例:三億四千五百萬可寫成34500萬或3.45億?!薄皵抵稻薮蟮木_數字,為了便于定位讀數或移行,作為特例可以同時使用‘萬’‘億’作單位。示例:我國1982年人口普查人數為10億817萬5288人?!边@種規(guī)定就充分注意到漢語特點,體現了區(qū)分適用場合和使用人群的規(guī)范原則。科技文獻、用于國際交流可以采用“每三位數字一組”的寫法。非科技出版物、面向漢語人群則應該使用“萬”“億”漢語單位而不采用“每三位數字一組”的寫法,比如寫成“34500萬”“3.45億”或“3億4500萬”;不宜寫成“345,000,000”,這樣寫不僅不便于理解,不便于“定位”,還給漢語使用者理解帶來障礙。
我們注意到目前中小學教育中已經停止采用“每三位數字一組”的寫法,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很多教材中介紹了漢語每四個數位是一級的“數級”概念,這種處理對漢語兒童學習多位數詞讀寫無疑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我們也注意到由于師資力量不足,很多學生還沒有得到很好指導,不能充分漢語“數級”特點,有待漢語研究和中小學教育工作者進一步努力。
外國留學生初學漢語時常常會出現“*十千”這樣的偏誤。有首歌叫作《一萬個傷心的理由》,留學生會說成《*十千個傷心的理由》,待老師講解留學生了解了“萬”的使用方法之后,他們才能正確使用。無疑這種偏誤是由于留學生沒有掌握漢語多位數詞四位分級這一特點,將母語三位分級遷移到中介語中造成的。再觀察韓國留學生使用漢語數詞的偏誤(以下偏誤均來自于安徽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中級二班的韓國留學生):
10800:*一萬八百(應該為“一萬零八百”)
1080: *一千八十(應該為“一千零八十”)
10080:*一萬八十(應該為“一萬零八十”)
很顯然,韓國留學生在讀數詞的時候正確掌握了漢語四位分級的特點,可是在是否讀“0”這一方面出現了偏誤,這也是學習者未能掌握漢語數詞特點(某些位置的“0”必須讀出)導致的。漢語教師要充分認識漢語多位數詞特點,采取必要措施糾正這種偏誤,幫助學習者盡快習得漢語特點。
通過與其他語言的對比,我們不僅發(fā)現數詞在各國語言中的庫藏有所差異,也發(fā)現了世界語言在系統(tǒng)性方面表現出的共性。劉丹青提出應該研究語言庫藏類型學[16]。句法制圖理論認為雖然不同語言的功能語類是顯性還是隱性實現可能存在不同,同時不同語言可能會存在不同的“移動”(movement)從而導致語言成分顯性位置的差異,但是不同語言也存在共性(Cinque and Rizzi[17],彭家法[18])。本文漢語多位數詞研究顯示,語言研究不能只局限于狹隘的個別語言個別現象研究,需要有一定的系統(tǒng)觀念和宏觀視野,進一步分析語言庫藏和相關結構句法制圖中的共性和差異,這樣才有可能真正發(fā)現語言機制和漢語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