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啟英
摘 要:在農(nóng)村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十分重要,其關(guān)系著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但是,在實際的互動中卻存在很多的問題,學生的主體地位沒能體現(xiàn)出來,互動不夠深入,使得師生互動質(zhì)量不高。本文對農(nóng)村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就其解決策略進行探討。
關(guān)鍵詞: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問題;解決對策
在小學語文中高年級課堂教學中,不可避免的會進行一些互動,但傳統(tǒng)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基本采取的是你問我答的形式,沒能將師生互動的價值充分體現(xiàn)出來,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應注意提高課堂互動的有效性。
一、農(nóng)村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在互動中占主導地位,在農(nóng)村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中,教師往往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學生在互動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師生之間缺乏情感交流。比如,在《桃花心木》的教學中,教師會提出“種桃花心木的是什么樣的人?種樹人種樹的樣子像什么?”等問題,并讓學生來回答問題。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很少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而是直接給出正確答案。整個互動過程是由教師控制的,學生只是跟著教師的教學設(shè)計,被動的參與到互動中,使得師生互動缺乏有效性。
(二)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夠深入,師生之間互動的目的應該是要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己主導自己的學習,做學習中的主人,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但是,在實際的師生互動中,一問一答的形式往往比較膚淺,師生之間不會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學生仍然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很容易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從而影響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比如,教師在與學生互動時,常常在學生回答問題前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思路,而學生則會跟著教師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而不是通過自己的分析去獲得答案。這樣以來,學生的思維容易受到限制,對問題的理解也會不夠深入,從而降低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三)師生互動形式太過單一,農(nóng)村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互動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但是,在互動過程中所采用的形式卻十分單一,會使學生的互動積極性大受影響,從而降低課堂教學質(zhì)量。比如,在《中華少年》的教學中,教師或者提出問題,請一兩名學生來回答;或者教師布置探究性任務,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并對學生的討論結(jié)果進行評價。通過這樣教師與學生個體,或者與全班學生的互動,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但長期采用這樣的互動方式,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反感心理,不利于學生真正的成長。
(四)學生缺乏互動的積極性。低年級學生自我表現(xiàn)欲望強,課堂互動時,學生總是“你一言我一語”,參與的積極性很高。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高年級的學生發(fā)生了一些生理變化,逐漸產(chǎn)生自我封閉的心理,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他們就算是知道也不愿回答,課堂顯得比較沉寂,跟老師、學生互動的積極性大大減少。
二、農(nóng)村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師生互動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構(gòu)建平等合作的互動課堂,師生互動是農(nóng)村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就需要構(gòu)建一個平等、合作的互動課堂,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比如,在《童年的發(fā)現(xiàn)》的教學中,在學生閱讀完課文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疑問提出來,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對其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然后,再對課文進行深入的分析,在分析過程中解答學生的問題。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作者圍繞著童年的發(fā)現(xiàn)先講了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從作者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現(xiàn)過程,你覺得作者是一個怎樣的孩子?”等。提出問題以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請學生來回答,然后與全班學生共同探討答案,以此來增強師生課堂互動的有效性。
(二)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主要起引導作用,其關(guān)系著學生的學習以及其在未來的發(fā)展。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占據(jù)主導地位,而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體。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促使學生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主動與教師和同學交流溝通,盡量不在課堂上留下疑問,在互動中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唯一的聽眾》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nèi)容制作成PPT課件,讓學生提前利用課件對課文進行預習,并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一條一條的記錄下來。在課堂上,教師可將大部分學生遇到的問題篩選出來,并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出來,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再由教師一一的解答問題。在這樣的互動方式下,學生能主動、大膽的提出自己的疑問,還能使自己的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
(三)適當?shù)臄U大課堂互動空間。在以往的課堂師生互動中,教師提出的問題答案通常具有唯一性,學生也習慣從課文中去尋找問題答案。這樣的互動空間比較局限,會限制學生的思維,也會影響師生之間的互動質(zhì)量。所以,在實際的互動過程中,教師應適當?shù)臄U大互動空間,讓學生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開國大典》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開國大典的整個壯觀場景,讓學生設(shè)想自己如果在現(xiàn)場的心情,或者是如果開國大典不按照課文中的流程進行,而是先進行閱兵式和群眾游行,再舉行相應的典禮、宣讀政府公告等,是否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在自己的腦海中想象不一樣的開國大典場面,并說出自己在新流程中的感受等。而教師也可以將自己的理解說出來,與學生的感受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哪種形式更好,好在哪里等。這樣既能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夠達到更好的課堂互動效果。
(四)掌握課堂互動的技巧,在農(nóng)村小學中高年級課堂教學中,要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就需要教師和學生掌握相關(guān)的互動技巧。作為教師,尤其是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雖然學生有很多想法,但卻因為羞于表現(xiàn)自己而不敢將這些想法說出來,導致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得不到有效的鍛煉,思維能力還會減弱,進而影響到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所以,互動技巧在師生互動中格外重要。比如,在《鹿和狼的故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上課前,通過口述的方式將故事先告訴學生,在講完故事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鹿、狼的看法,以及本故事告訴大家什么樣的道理。然后,教師再說說自己的看法,但不對學生的看法作具體的評價。接下來再分析課文,讓學生自己去課文中領(lǐng)悟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確,這樣既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又能提高互動有效性,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陳許梅.用心靈說話構(gòu)建小學語文學習共同體[J].科學咨詢,2015,(48):106-107.
[2]孟憲軍,曹雪真.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探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4):212.
[3]朱娟.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師生有效互動研究[J].中外交流,2016,(5):245-245.
[4]謝堂春.探討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增強師生互動有效性的方法途徑[J].新課程·小學,2015,(9):118-118,119.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上林縣大豐鎮(zhèn)大豐街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