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方
老子不怕非豁達,我心敬畏是升華
又是清明節(jié),郊游踏青,追懷故人,也勾起一些平時不曾細想的人生母題,人為什么不能長生不死?現(xiàn)代醫(yī)學為何無法抵達永生的境地?在財富和技術飆升的今天,難道就沒有超越生死的解決方案嗎?
永生社區(qū)的暢想
這些年來,危重醫(yī)學的ICU生存境遇、器官移植技術、再生醫(yī)學、克隆技術、低溫技術、電子技術與人工智能各顯神通,各種高技術應對不老不死的解決方案可謂捷報頻傳,衰敗器官的修復與人工替代已經(jīng)覆蓋每一個系統(tǒng),在實驗室里,海拉(一種腫瘤)細胞可以有條件地不間斷連續(xù)繁衍,細胞已經(jīng)先于生命抵達永生。2009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的貢獻就是發(fā)現(xiàn)了細胞自我修復的端粒酶,延緩衰老已經(jīng)不是夢想。如果克隆技術不受倫理羈絆,人人都可以在同一個世界里有一個克隆備份(誕生雙/多重主體),既可以從中獲得可替代器官,也可作為整體頂替原來(早天)的生命主體,或者將其思維、情感、人格模式變成認知算法移植到智能機器人的電腦芯片之蠅長期保存,定期復制,也就實現(xiàn)了所謂的“電子化永生”,此外,人機混合(生物+賽博)器官的研發(fā)可獲得數(shù)倍于自然器官的疾苦、死亡的抵御能力,如果將這些技術疊加、組合,難保不會在不遠的將來出現(xiàn)“永生社區(qū)”。
2017年5月,中國出現(xiàn)首個人體冷凍保存病體的案例,肺癌晚期患者展文蓮在呼吸、心跳停止后,由于丈夫杜軍民的堅持,沉睡在-196℃的極低溫環(huán)境下,等待未來其所患疾病可以治愈時,被喚醒、復活。據(jù)了解,實施人體冷凍手術價格不菲,需要千萬級的資本,每年維護費大概50萬元。這顯然是富人們的專利。資助展文蓮進行冷凍手術的山東省銀豐生命科學公益基金會負責人賈森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富人選擇這樣的方式。
如同戰(zhàn)斗機航母起降既需要彈射器,又需要攔阻繩,制止技術與財富沖動的是哲學家與倫理學家,因為長生不死對于這個新陳代謝、代際更迭的世界來說,某一個體或群體進入不老不死境地是不道德的,其破壞了世界進化的秩序,哲學家更沒有隨著技術、財富起舞,他們堅定地認定死亡的合理性,永生不在軀體層面,而在靈魂層面,所謂靈魂的飛揚,人類精神延續(xù)比肉身不滅更有價值。于是,生死豁達成為一份人生智慧。
什么是豁達,怎樣才算活得豁達?
僅字面上解讀,“豁”為眼界豁然,視野放大到生前死后,乃至人類進化的全程,來度量人與自然的演進關系,滋生出神圣與崇高、敬畏感與悲憫感,“達”為心靈通達、達觀,能悟透人生的真諦,坦然面對并欣然接納痛苦與死亡,無論遭逢怎樣“無?!钡纳喜∷谰秤?,都能找到命運顛簸的合理性,都能找到心靈的降落傘。
生活中,豁達有許多同義詞,譬如解放、覺悟、撒手/放手、不執(zhí)。但絕不是愣頭青嘴里的“老子不怕”,它是由“害怕”到“不怕”,再到“敬畏”的心靈升華過程,如同高僧心中的“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心路歷程。
在死亡面前,人人都會發(fā)抖,即使是見慣了生死的醫(yī)生,趙可式在《醫(yī)生與死亡》一書中記述了這樣一位“體驗顛倒”的醫(yī)生故事。
他是一位德術皆優(yōu)的大夫,50歲時例行體檢時查出胰腺癌,系統(tǒng)接受放化療,痛苦不堪,但病情稍有好轉(zhuǎn)就回到病房為病人服務……穿越惡疾,體驗完全顛倒,心緒十分矛盾。一方面他自知來日無多,希望多與親友聯(lián)系,更重視親情友情的牽掛。另一方面,他希望以最有尊嚴的面目示人,當他被疾苦與治療折磨時,他拒絕親友的訪問,以免讓他們目睹自己虛弱與憔悴的病容。一方面他覺得身為醫(yī)師,要始終保持職業(yè)的榮耀,時刻堅守在醫(yī)療崗位上,一直到生命的終點,如同戰(zhàn)士死在戰(zhàn)場上;另一方面,他又深感行醫(yī)是一項高強度的勞作,會加重病情,而且自己的病容會被病人窺探,知道自己身患絕癥,會降低病人對自己的信任感。一方面他告誡病人要順從、配合醫(yī)生的治療,嚴格遵醫(yī)。另一方面,他自己卻是一位不嚴格遵醫(yī)的病人,對于主治大夫的治療方案常常私自更改,并瞞著主治大夫。一方面他拒絕病人的安樂死請求,常以不合法來制止病人的思緒。另一方面,他在自己遭逢巨大痛苦時,希望有人來幫助他解脫,打一針就睡過去。一方面他以院為家,認定病后就應該住到醫(yī)院接受正規(guī)系統(tǒng)的治療。另一方面,他患病后害怕住進醫(yī)院,一直要求回家治療,并認為家才是天堂,醫(yī)院太冷。一方面他常常鼓勵病人要鼓起斗志與病魔抗爭,自己一度也表現(xiàn)出不屈不撓的勁頭。另一方面,他常常感到贏弱,希望與命運求和,向死神投降(被死神帶走)。
人們不禁要問,這位大夫豁達了嗎?在我看來,他豁達了,沒有在診療上死磕,沒有情感、意志、行為上的虛韜,每一個舉動都是穿越事實真相的意向(熱愛生命),穿越意向(敬惜生命)的事實,直面真相,心系真諦,是一份沒有科學(技術)主義的科學觀,沒有生理主義的生理(形神)觀,沒有神靈主義的靈性眷顧。實現(xiàn)了哲學上的正反合,便是大通透,大徹悟。
財富無法抵近豁達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這雖然有些邪乎,但也不無道理。但在生死面前,錢能改變命運嗎?
當人擁有了財富、享受科技進步的成果與福利時,會慣性地認為很多東西都可以駕馭、超越,甚至包括死亡這個人生大坎。如果死亡就像一條巨大的溝壑,大多數(shù)人會因為無法跨越而被動墜下去,但有了金錢和科技(滑翔機)的介入,一些人便不甘心這份宿命,而想要跨越。
的確,如今金錢可以買來各種生命替代與延續(xù)的技術,人們可以讓垂死的生命延長,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大限,最終還是無法超越,甚至付出延長痛苦的代價。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交易是有條件的,還存在宿命的成分,譬如人類死亡有快死(幾分鐘的猝死)和慢死(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衰竭死)兩個方式,如果是前者,有錢也幫不上忙,后者能花錢買時光,但基本是沒有生命品質(zhì)和尊嚴的時光,而不是青春時光,值得嗎?應該細細掂量。
現(xiàn)實生活中,企業(yè)家和普通人一樣,一方面恐懼、拒絕死亡,一方面又肆意揮霍生命,疏于健康管理,豈不矛盾。死亡和苦難一旦降臨,不惜一切辦法想要延長生命,這是一種非理性的死亡觀。錢或許能買來生命一部分的長度,但它買不來幸福,也買不來真正有品質(zhì)的生命。
人體冷凍技術的出現(xiàn)給生命帶來了各種可能性,但我們是否真的想透了要做這件事呢,是否想清楚面對各種因為時空錯亂而產(chǎn)生的情況?假設展文蓮在幾十年后真的被治愈復活了,但那時她周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與她分享財富和快樂的愛人及親人們,以及她的社會關系已經(jīng)消失。到那個時候誰又認識她呢?她的兒子、孫子們可能比她還更老。這樣的復活有意義嗎?而如果有一天所有的人都冰凍著了,這個世界會怎么樣呢?
就如電影《返老還童》講述的劇情一樣,男主人公違反了大自然的規(guī)律,以老人形象降生人世,之后越活越年輕倒著成長,最后活成了一個小寶寶。而他的愛人卻從一個美麗的少女變成了老奶奶。導演想通過這樣一個荒誕的故事告訴人們生命是無法超越的,有錢能買來滑翔機,但仍然飛越不了死亡的溝壑,誰又能保證滑翔機不會在空中遭遇亂流而墜落呢?
這些都是生命倫理問題,人生就像底片,不能二次曝光,不然就會失色失真。人生多傲慢,有人恃才傲物,有人恃財傲物,在企業(yè)永續(xù)駕馭方面,也有不少人傲慢,認為自己可以指揮千軍萬馬,影響股市升降,可以促使產(chǎn)品更新迭代,改變世界。但死亡是人生唯一的清醒劑,在死亡面前,回歸凡人,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它是每個人無法改變的宿命,無論是國王還是乞丐,商界大鱷還是打工仔。所以,企業(yè)家們應該活在當下,面對死亡時,選擇順應、接納。當直面死亡溝壑時,選擇順應,向死而生,尋求生命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