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莎
《為學之道——中國先賢的核心學養(yǎng)》日前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作者是江西高校出版社的總經(jīng)理萬明華先生,讀此書之前,我只知萬總是位有文化底蘊的知識分子,是懂教育的老師,是敦厚可敬的長輩,繁忙工作之余,還常以民主人士身份為政府建言獻策,且多被采納,卻未曾想到他的學養(yǎng)竟有如此深厚,攢點滴時間,耗費五年有余的時光,寫下這五十五萬字的巨著。
這是一本關于中國往圣先賢治學、修身的思想史,結合時代背景,從百家爭鳴的先秦到大家云集的近現(xiàn)代,分七個階段,梳理了一條清晰的中國往圣先賢治學、為學、修身的思想脈絡,展現(xiàn)了古往今來中國49位往圣先賢的核心學養(yǎng)。通過對往圣先賢的人生經(jīng)歷展現(xiàn),非常生動立體地讓我們對中國文化歷史有了深入的了解,澄清了自己原來既有印象中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
對于年輕人而言,這本書的作用一是求知,二是勵行。中國古圣先賢的核心學養(yǎng),有內(nèi)外兩個向度,正所謂“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些往圣先賢不光是思想上對我們有啟示指導作用,還有就是他們的個人修養(yǎng),他們整個的人生經(jīng)歷,包括在中國整個文明發(fā)展脈絡當中的歷史定位,當時他們的作為,他們與當時歷史的互動,對我們來說也有著極大的激勵作用。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我們?yōu)閷W日益,學習古圣先賢的思想是為了返回文明的源頭,返本開新,只有搞清楚自己從哪里來,才知道自己將要到哪里去。本書中講了七個歷史階段,有先秦思想百花齊放時期,有兩漢的儒家文化大一統(tǒng)時代,有魏晉南北朝這種大分裂時期,有隋唐第二次統(tǒng)一鼎盛時期,還有宋明理學開創(chuàng)儒家思想新時期,清朝考據(jù)學高度發(fā)展時期,開啟古今之變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民國時期。中華文明一路發(fā)展下來,無論在哪一個時期,先賢們的思想都要回應當時的現(xiàn)實問題,這是對內(nèi)的,對外來說他們的思想要解決外部挑戰(zhàn)。中國歷史上有兩次大的外部挑戰(zhàn),一次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學的沖擊,實際上佛學是從兩漢時期就輸入中國的,但在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時期影響日益擴大,隋唐時期一直是對應這個外來文化沖擊,直到宋明程朱理學才算徹底回應了佛學,才能在抽象的價值層面回應佛學包括道家的一些挑戰(zhàn),儒釋道三家相處相對和諧。第二次在近代以來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過程中,從中西文明的對撞,古今之變,看傳統(tǒng)士大夫如何對內(nèi)回應現(xiàn)實、對外應對世界文化的挑戰(zhàn),開啟中國現(xiàn)代文明。嚴復、胡適都是典型的代表人物。每一種思想只有回應當時當?shù)氐默F(xiàn)實挑戰(zhàn)才能進入到人類文明當中,凡是不能回應現(xiàn)實思想的都被歷史所淘汰,凡是能進入我們觀念世界里的思想,在當時都是解決了問題的,才能夠在文明當中有一席之地。如此,我們要從先賢的為學、治學中理解他們的經(jīng)典思想,來照見我們的現(xiàn)實,解決問題。
為道日損是把不好的東西都去除掉,比如我們當下有些年輕人身上的浮躁、懶惰、非理性、偏執(zhí)與狹隘。往圣先賢的個人修養(yǎng)是我們的標桿,通過往圣先賢身體力行的啟示,我們了解到個人的命運與時代休戚相關,但他們成就的取得都是艱苦奮斗的結果,沒有捷徑可以走。他們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除了個人的天賦因素以外,個人的主觀努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萬總撰寫此書的過程,我們也可以了解到他翻閱諸多資料,數(shù)易其稿,歷時五年有余,最終成書的艱辛;從前言與后記中我們也可以了解到萬總的人生經(jīng)歷,怎樣克服困難一步一步走到現(xiàn)在,這對我們年輕人來說都是激勵。成功之途,沒有捷徑,唯有問道先賢,從先賢處汲取力量,篤行其道。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使命,浩瀚歷史中,我們雖是塵埃一般的普通人,但先賢的璀璨光輝依舊在歷史長河里照耀著我們,他們的為學之道讓我們明白怎樣求知、怎樣治學、怎樣修身,怎樣讓短暫的生命綻放出光彩。
(作者單位:江西高校出版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