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青
摘要: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不斷促進教育教學的變革,而“未來教室”軟件平臺的推廣使用,意在推動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轉變。作者以魯教版地理六年級上冊《陸地和海洋》單元復習課為例,嘗試探索“未來教室”環(huán)境下初中地理課堂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樂學、會學、學會,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關鍵詞:未來教室;地理課堂;實踐反思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8)15/16-0092-03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基礎教育的目的已不僅僅是將知識教給學生,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新課程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身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轉變是必不可少,而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支撐,更能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轉變。筆者所接觸的未來教室軟件平臺就是其中一個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它是以思維可視化教學理念為指導,實現(xiàn)一對多互動教學、多屏互動、合作學習、高效開展多種教與學活動的智慧課堂環(huán)境。2017年8月,筆者開始接觸未來教室,并初步嘗試運用這個平臺開展教學,大大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下面以筆者執(zhí)教的魯教版地理六年級上冊第二章《陸地和海洋》單元復習課為例,談一談新技術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收獲。
本節(jié)課是在結束第二章《陸地和海洋》新課學習之后的一節(jié)復習課,關于本單元,課標要求是: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海陸分布的特點;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分布;運用實例說明海洋和陸地在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知道板塊構造學說基本觀點,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從學生情況來看,六年級學生心理年齡小,他們活潑好動,樂于表現(xiàn),但是注意力維持時間較短,空間思維能力還相對較弱。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能夠具備基本的讀圖方法,但從地圖中提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設計復習課首先要避免傳統(tǒng)復習課的枯燥性,提高趣味性、互動性,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活動設計要能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結合對課標要求和學情的分析,筆者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運用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位置;能說出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及運用該觀點解釋某些地理現(xiàn)象。其中,教學難點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運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某些地理現(xiàn)象?;谝陨戏治觯瑢⒈竟?jié)課的教學流程設計如下:整體建構,目標導航——趣味讀圖,爭當讀圖能手——明辨觀點,學以致用——達標自測,總結收獲。
1.趣味讀圖,爭當讀圖能手環(huán)節(jié)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本課的重點。為幫助學生達成目標,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筆者設計了系列趣味讀圖訓練。
①對號入座游戲練習。通過未來教室的師生互動平臺向學生推送游戲練習:將大洲、大洋、洲界的名稱拖到世界地圖中相應的位置(兩幅不同角度的世界地圖),學生利用平板電腦下載游戲,根據(jù)自己情況可以自主選擇任一地圖,反復練習鞏固。
效果反饋: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一般是下發(fā)紙質填圖,指導學生訓練,這種形式比較枯燥,學生興趣不高。在有一塊交互電子白板的教室里,雖然教師也可以設計這樣的互動游戲,但是受課堂時間限制,能夠親自動手拖一拖、練一練的學生不會超過3人。在未來教室環(huán)境下,學生端平板電腦的使用,極大地滿足了學生人人參與游戲、挑戰(zhàn)自我的愿望,實現(xiàn)了全員參與學習、個性化學習。
②角色扮演,猜猜我是誰。角色扮演活動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從相對位置方面,進一步掌握各大洲大洋的分布,以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為了保證活動的有效開展,筆者首先給予案例示范,如選擇歐洲,筆者在交互白板上一邊詮注標畫,一邊引導學生模仿描述:我是歐洲,我的北面是北冰洋,西面是大西洋,東面有亞洲,南面隔著地中海與非洲相鄰。然后再給予學生具體的活動指導:自選角色讀圖訓練——組內展示互學(運用合作學習策略中的接力法,3分鐘)——組間PK(檢測方式:聽錄音讀圖答題)。任務指導具體明確,才能保證學生學習活動的高效。在檢測階段(聽錄音讀圖,猜猜我是誰),筆者通過未來教室資源庫中的工具——抽號器,每次隨機抽出兩個小組PK,利用插入的音頻資料隨機出題,開展組間同號競賽。被抽到的學生代表本組回答,回答正確,小組獲得加分;其他同學為大眾評委,負責對答案的正誤進行點評,點評到位,也獲得加分。
效果反饋:從課堂實效看,由于轉換了一種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手、眼、耳、腦、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既增強了課堂學習的趣味性、互動性,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樂學、愿學,又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提高了讀圖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逐步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2.明辨觀點,學以致用環(huán)節(jié)
①明辨觀點。在本單元學生學習了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學說。因為是復習課,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所以對于這部分內容的復習,筆者通過未來教室的師生互動平臺向學生推送測試題:判斷關于兩種學說觀點的說法哪些不正確。學生判斷選擇完成后一鍵提交,筆者則通過平臺的反饋系統(tǒng)收集學生答題數(shù)據(jù),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能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做到以學定教。
②學以致用。板塊構造學說觀點的運用是本課的重難點,筆者選取了生活中一系列典型的地理現(xiàn)象,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探究分析。遵循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設計學習活動如下:自主復習,梳理思路——組內互學釋疑(運用合作學習策略中的坐莊法)——全班展示交流。為了重點強調某一地圖,筆者使用了平臺的縮放功能,展示的學生可選擇相應的地圖進行放大,結合問題邊標畫邊講解,與臺下的同學分享學習成果,臺下的同學也能如在講臺上一樣看得清晰。學生通過同學之間的互學互評、教師點評,對該知識進一步理解、運用,提高了從地圖中獲取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達標自評環(huán)節(jié)
為了檢測學習效果,筆者設計了分層測試題。A層題目是選擇題,筆者通過師生互動平臺向學生推送,學生答完后一鍵提交,筆者分析數(shù)據(jù),根據(jù)學生答題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反饋點撥。B層題目是《地理同步訓練》中的讀圖分析題,在這個過程中,筆者隨時捕捉學生中做得好的以及做得不規(guī)范的進行拍照,并利用教師助手上傳至大屏幕,使用裁剪、縮放功能,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清晰地看到,并引導學生評議優(yōu)點,完善不足,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首先,本節(jié)課打破了以往常規(guī)的PPT線性教學思路,在未來教室環(huán)境下,通過觸發(fā)、小白板等功能實現(xiàn)了樹狀、網狀教學,改變了以往課堂上學生跟著教師聽、教師跟著課件講的教學弊端,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情況隨時調控課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質疑、互相學習,增強了課堂互動,真正實現(xiàn)角色的轉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其次,在本節(jié)課中筆者兩次利用師生互動平臺向學生發(fā)送題測試,利用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針對性的點撥反饋。學生的答題結果可以實時反饋,并以數(shù)據(jù)圖表方式呈現(xiàn),教師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針對某個知識點的達成度,更加具體地了解到某位學生錯了哪道題,節(jié)省了教師書面批閱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反饋矯正的及時性、針對性,做到“以學定教”。
最后,縮放與無限復制功能為地理課堂地圖教學助力。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可以說沒有地圖的課不能稱其為地理課。在傳統(tǒng)課堂中,一張幻燈片上最多呈現(xiàn)兩幅地圖,多了學生就看不清楚了,而在未來教室環(huán)境下,筆者對地圖都采用了縮放、無限復制功能設置,教師、學生可以根據(jù)學習需要隨時調用,非常直觀、清晰。地圖的合理使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讀圖能力、分析能力、空間思維能力。
本節(jié)課只是筆者基于未來教室環(huán)境開展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一次嘗試,借助未來教室這一平臺初步實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個性化,增強了師生交互,提升了學生的地理思維品質和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未來教室軟件平臺還有許多強大功能需要筆者繼續(xù)學習與嘗試,如建立不同的學生群組實現(xiàn)分層教學、使用云教育平臺實現(xiàn)翻轉課堂等。
總之,未來教室為教育教學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技術平臺,初中地理教師應努力借助這一平臺,推動初中地理課堂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打造富有生命力的地理課堂。
參考文獻:
李華.依托信息技術推動學校整體改革[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2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