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親子關系認定中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2018-09-05 01:39華洋許俊
黨政干部學刊 2018年11期
關鍵詞:親子鑒定親子關系

華洋 許俊

[摘? 要]近年來,動輒“親子鑒定”的現象在社會中屢見不鮮,而鑒定的對象卻指向了無辜的未成年人,本應享有權利和受到保護,無奈只能承受家長強權的操控,在父母各自主張權利的同時,他們的權益時常被忽視和踐踏。為了全面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原則應運而生,該原則如今已經發(fā)展成為世界大多數國家處理未成年人事務的最高準則。出于對親子鑒定現狀的焦慮和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關心,本文結合理論和實務,剖析司法實踐中對親子關系認定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從而探究可行之法來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

[關鍵詞]親子關系;親子鑒定;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原則

[中圖分類號]D9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18)11-0035-07

一、目前我國親子關系認定中存在的問題

親子關系是家庭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親子關系法是婚姻家庭法的重要內容。所謂親子關系,在法律上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親子關系認定特指自然血親的父母子女關系的認定,這就涉及親子鑒定,親子鑒定即通過法律程序,利用生物學和遺傳學的理論和技術,對可疑的父子或母子關系進行分析判斷,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結論。在我國,普遍采用DNA親子鑒定技術,否定親子關系的準確率接近100%,肯定親子關系的準確率達到99.99%。在民事案件領域,需要涉及親子鑒定的主要有懷疑子女不是親生的離婚糾紛、撫養(yǎng)糾紛、繼承糾紛、嬰兒換錯索賠糾紛等。具有鑒定資質的鑒定機構通過合法程序做出的鑒定意見,才可能被人民法院采信作為認定親子關系是否存在的依據。從2005年鑒定市場放開后,我國親子鑒定機構遍地開花,鑒定數量激增,相關的法律規(guī)范卻呈“空白”狀態(tài),導致其適用極為不規(guī)范,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一)無節(jié)制濫用親子鑒定日漸嚴重

親子鑒定以前主要用于刑事偵察的身份確認與戶籍遷移以及醫(yī)院血液配型領域。我國自1988年開始在法律程序上運用DNA鑒定,從2005年起,親子鑒定如雨后春筍般火了起來,親子鑒定正在悄悄升溫,要求做親子鑒定的人數在逐年穩(wěn)步上升。河南省計劃生育科研院優(yōu)生遺傳研究室主任周世媛列舉了兩個數據:前幾年到計生系統(tǒng)做親子鑒定的有95%以上是單位委托,而現在私人委托已占到業(yè)務總量的70%以上;前幾年私人委托的親子鑒定幾乎全部由男方提出,而現在女方提出親子鑒定的數量也有所上升?,F今社會正在出現一種“一言不合就做親子鑒定”的怪現象,這種動輒“親子鑒定”,使其成為確信親子關系的唯一手段,而對婚姻關系最基本的信任全然喪失。言親子必鑒定,對曾最親密的夫妻和孩子的心靈傷害被忽視變成內傷,有些能自愈有些則是終身帶病,對社會風氣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二)親子鑒定中未成年人權益旁落,立法中未成年人利益保護的相關規(guī)定更是欠缺

親子鑒定的對象直接指向無辜的孩子,并直接關系到未成年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等權益的保障,影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所以,親子鑒定常常又被人稱之為“傷子鑒定”。很多家事案件中父母雙方往往糾纏于“誰是孩子的父親”的問題,而卻忽視了目睹這一切的孩子此時的感受,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承受了多大的傷害和壓力,在法院的裁判中也很少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親子關系問題,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名譽權等合法權益都被忽視。其實,在類似這種親子關系的家事訴訟中,對未成年人產生的負面影響是最大的。如果親子鑒定確認孩子非親生,有的家長會把他們當作“野種”趕出家門,即便家長于心不忍不趕走孩子,但日后這個孩子再也得不到父母原本的愛,日后的日子要承受異樣的眼光別別扭扭的在這個家里生活長大,這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將造成極大的傷害。其實,孩子又有什么錯,他們毫不知情的被帶到這個世界,最無辜的是他們,但承受痛苦和壓力最多的也是他們,小小年紀竟要他們?yōu)榇笕说腻e誤“買單”,原本可以享受父母的愛無憂無慮的長大,突然他們最信賴最愛的那個人視自己為“仇人”“眼中釘”,這種轉變對一個孩子的打擊是有多大,成年人尚且無法承受之重,卻要孩子來扛這不公平。非婚生的孩子在中國這樣歷史傳統(tǒng)和世俗文化所營造的倫理氛圍中名譽權受到嚴重侵害,對其今后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又如在婚姻關系中,因為丈夫懷疑妻子的不忠而提出親子鑒定,即使結果為親生子女,外人也會對孩子的身份產生猜忌和傳言,會在孩子的心靈投下陰影。

在我國的現行立法中,提及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立法原則大多指向《婚姻法》規(guī)定的“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合法權益原則”。作為《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國,我國有學者指出目前我國并沒有在立法中明確規(guī)定“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這與世界大多數國家親子法的發(fā)展趨勢是不相適應的,說明我國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立法的滯后性。我國不僅沒有明文規(guī)定該原則,而且調整親子關系的法律規(guī)定也略顯粗糙,這反映了我國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立法不能順應國際上親子法的發(fā)展趨勢,因此亟待立法完善。

(三)親子鑒定市場“放開”與我國相關立法的滯后不協(xié)調

對于親子鑒定的提起程序,目前只有在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在審判工作中能否采用人類白細胞抗原作親子鑒定問題的批復》(以下簡稱《批復》)中有所涉及:“對于雙方當事人同意作親子鑒定的,一般應予準許;一方當事人要求作親子鑒定的,或者子女已超過三周歲的,應視具體情況,從嚴掌握,對其中必須作親子鑒定的,也要做好當事人及有關人員的思想工作。”《批復》規(guī)定了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委托進行親子鑒定的原則性條件,但是,由于沒有鑒定機構的設置標準,沒有統(tǒng)一的技術標準和質量控制體系,沒有關于親子鑒定的訴訟程序規(guī)定,訴訟中的親子鑒定條件僅存在原則性規(guī)定,訴訟外的親子鑒定更是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完全處于放任狀態(tài)。鑒定門檻的降低與鑒定立法的滯后形成了鮮明的落差,對未成年人的權益保護極其不利,不能不令人擔憂。法律規(guī)范的缺失和嚴重滯后,給未成年人的人身權、財產權、甚至生命權的保障帶來了很大的不利影響。父母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隨意決定或拒絕作親子鑒定,侵害了孩子的隱私權和參與權等,甚至在鑒定中嚴重損害未成年人的人身權。

二、親子關系認定應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原則為前提

未成年人對社會和家庭的意義至關重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文明的進步,未成年人這一特殊群體的權益愈發(fā)受到重視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保護。社會和家庭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未成年子女由于年齡尚小,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和途徑,他們的權利時常被父母踐踏。為了讓未成年人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利益能得到滿足和實現,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應運而生,該原則如今已經發(fā)展成為世界大多數國家在處理未成年人事務時的最高準則。

(一)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概述

1989年11月20日聯(lián)合國第44屆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規(guī)定了保護未成年人的未成年人最佳利益原則,任何事情凡涉及未成年人,必須以未成年人利益為重。我國政府于1990年8月29日正式簽署了這一公約,成為第105個簽字國?!拔闯赡耆俗畲罄嬖瓌t”展示了一種新的權利理念和對個體權利的張揚,該原則主張將未成年人看作是一個具有人格尊嚴的人,是具有能力的、積極主動的權利個體?!秲和瘷嗬s》第三條第一款規(guī)定:關于未成年人的一切行為,無論是由公私社會福利機構、法院、行政當局或立法機構執(zhí)行,均應以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為一種首要考慮。這要求我們在處理有關未成年人的事務時,包括立法、司法以及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首先要考慮到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具體地說,可以從三個視角來理解這一原則:一是最大利益原則應作為處理未成年人事務的最高行為準則;二是最大利益原則是保護未成年人權利的綱領性條款;三是該原則蘊含著將未成年人視為擁有權利的個體的理念。正如澳大利亞學者菲利普·奧斯通所指出的,“最大利益”標準超出了傳統(tǒng)的權利保護的概念,開辟了新的保護未成年人權利的發(fā)展方向和法理解釋。

但《公約》對該原則的內涵并沒有作出具體的規(guī)定,有學者認為該原則是指在處理有關未成年人的父母職責、居住地點、聯(lián)系交往權、子女姓氏選擇、教育的形式和醫(yī)療咨詢等問題時,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應當被給予優(yōu)先考慮。筆者認為,“最大”意味著首要、優(yōu)先,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是指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和社會各界在處理一切親子關系或社會關系中涉及未成年人利益的問題時,應當給予未成年人利益首要的優(yōu)先考慮。即涉及未成年人的所有行為均應以“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為首要考慮,“而且把這種考慮宜宣布為未成年人的一項權利”。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在國際上擁有非凡的影響力,使得在所有涉及到未成年人的事務中,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都作為一項基本的國際準則而被遵守。它主張未成年人是有人格尊嚴的人,應認可未成年人獨立完整的權利主體地位而不是將其作為一個家庭或群體的成員來加以保護或者當作某種權利的客體來保護,并且保護未成年人的責任主體不再僅局限于父母或監(jiān)護人,而是將責任的重點擴大到向家庭以外,客觀上這有助于打破未成年人是家庭的附屬這一觀念。這不僅是對個體權利的張揚,還展示了一種新的權利理念,使得對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的認可和保護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確定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的價值和意義

未成年人承載著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是家庭的未來、民族的未來、更是世界的未來,保護未成年人當今的權益就是保護我們未來的發(fā)展,是一國乃至全人類得以繁衍生息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儲備力量。遵守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保護未成年人利益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在追求社會最大利益中共同關注的問題,未來世界的發(fā)展和國與國的競爭,首先是人的發(fā)展和人的競爭,關注、關愛和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必然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是針對未成年人這一特殊群體的特殊保護,反映了各國制定法律的價值取向,它是由未成年人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未成年人在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決定的。

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是當今世界保護未成年人利益的重要指導性準則,具有綱領性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國的立法實踐中必須考慮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精神的貫徹和執(zhí)行,把我國未成年人權利保護落到實處。我國應順應國際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潮流,履行國際公約義務,將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引入國內,確立在未成年人權益保護中其首要原則的法律地位,并完善相關法律制度,這樣才能使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發(fā)揮其應有的功能,實現未成年人利益的最大保護。

(三)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在我國親子法中的確立及利益平衡

1.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在我國親子法中的確立。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已逐漸將親子法的立法本位指向未成年子女,確定了未成年子女在家庭中獨立的主體地位,強調父母對未成年子女具有照顧、保護和教育的義務,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原則,已成為世界各國立法中的共識。由此看來,我國也該順應時代精神和親子法的發(fā)展趨勢明確確立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在有關親子關系制度的設計上應以未成年人最大利益為中心。首先,由于《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任何法律的制定都以《憲法》為依據,且不能與《憲法》相抵觸。因此,筆者建議應當將“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寫入《憲法》,可以描述為:“有關未成年人的一切事務,應當以有利于保護未成年人最大利益為首要原則”。該原則入憲是對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的最高肯定,任何違背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的法律都將被否決,從而為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立法和司法實踐指明了方向,使得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社會組織或父母在處理未成年人事務時都不得不以未成年人最大利益為裁量標準,從而實現未成年人利益的最大化與優(yōu)先性。其次,作為與親子法相關聯(lián)的《婚姻法》,也應當在總則中明確規(guī)定:“處理家事案件時,涉及未成年子女的一切事務,都應當遵循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法官在處理涉及未成年人利益的糾紛時,可綜合考慮以下因素:(1)子女的年齡、性別、生活背景及其他客觀因素;(2)子女的意愿和情感(應考慮其年齡和認知能力);(3)子女的各項需要;(4)環(huán)境變化可能給子女帶來的影響以及子女的適應情況;(5)父母及其他親屬的意愿;(6)父母滿足子女需要的能力;(7)可能損害子女利益的父母言行;(8)法官認為與子女利益相關的其他因素。

2.我國親子法中確立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的利益平衡。如今,對未成年人的權利進行如此優(yōu)先的保護是以往任何權利所不能超越的,很多情況下,一種權利的擴張就意味著另一種權利的收縮,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的確立過程也是各種利益平衡的過程,經過了對個體權利與社會權利、成人權利與未成年人權利的再分配的過程。我國《民法》第7條規(guī)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這意味著堅持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是長者為尊、長幼有序的傳統(tǒng)風氣。在將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移植到我國憲法、親子法及其他相關法律中的過程中,會不會與我國長久以來形成的大家普遍認同的道德相悖,這個問題必須理清。事實上,任何制度的移植都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如何順利將其吸收到我國固有的法律制度中,同時可以為我國社會道德所認同,這就面臨著其與我國公序良俗的沖突與平衡。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盡管要求在處理關于未成年人的一切事務時,都應當遵循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并不意味著對未成年人利益無限制無原則的包容與滿足,這也是有一定合理限度的,同時需要在監(jiān)護人的協(xié)助下來實現,眾所周知,監(jiān)護人都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的言行都有清晰的判斷,因此不會濫用該原則賦予的權利,倘若不然,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jiān)護人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同時這也符合我國監(jiān)護制度的規(guī)定。而且,我國《民法》第7條的規(guī)定,已是對權利濫用的限制。另外,強調未成年人利益的“最大”,并不意味著未成年人就不承擔一定的義務,例如《婚姻法》第4條規(guī)定的“敬老”等。其實,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是對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從無到有的確認,并不是過度拔高。我國社會應改變以往把未成年人當作成人的附屬、父母的財產的舊觀念,而應正確看待未成年人這一群體,他們具有獨立的法律主體地位,全社會都有義務一起來保障他們的權益,給予他們應有的保護才是真正的符合善良風俗。

三、從司法實踐中尋求對未成年人的保護

(一)嚴格控制親子鑒定的啟動程序

1.親子鑒定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必須嚴格控制。在我國,親子鑒定的普遍適用的歷史也就最近這一二十年,但是它帶給全社會的震蕩卻有很大的顛覆意義。大量的事實證明,在被鑒定的案例中只有10%屬于非親生子女,但因親子鑒定而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直至離婚的卻遠遠超過10%。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否是相互的,親子鑒定的啟動不僅破壞了一個家庭的穩(wěn)定,更傷害了無辜的孩子,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以不成熟的身心被動經受著一場親子風暴,這種沖擊和打擊讓他們年幼的心靈蒙上了陰霾,往往會讓這些無辜的孩子產生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針對親子鑒定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筆者曾專門與國內心理學家進行了探討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很多做過親子鑒定的孩子經常會出現自閉自卑心理,在要求做親子鑒定的家庭里,孩子首先最明顯的感受就是家里環(huán)境變了,自己仿佛是多余的。父親總是以不確定的眼神看自己,母親在這種情勢下,一般脾氣也好不到哪里。在這種陰影下,孩子只好小心翼翼的生活,有什么要求也不敢向父母提。長此以往,孩子做什么都會有畏懼心理,這樣會導致他們的自我封閉。同時外界的流言也會讓其他孩子帶著好奇、甚至鄙視的表情去觀察評價他們,他們自己也會懷疑自己,常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覺得低人一等。

筆者在處理此類案件中經常發(fā)現,在經歷親子風波后,內向的孩子會把自己承受的痛苦和壓力向內攻擊,一些比較膽小內向的孩子還會產生嚴重的自責感和不安全感,不管鑒定結果如何,鑒定前后家庭氣氛的不和諧甚至由此導致家庭的變故,孩子們一般會認為是自己造成了父母的分開,“野種”的陰影一般很難驅散,再加上聽來的一些流言,他們就會產生自己不是好孩子的想法,并且出現深深自責,從而出現自戕、自卑孤獨的癥狀,此時的父母往往都忽視了孩子的變化,等到孩子癥狀明顯嚴重時,再后悔去治療孩子已經過了最佳干預期,有的孩子患上嚴重抑郁癥,有的患上孤獨癥,其實心理疾病要比身體疾病難治的多,患了類似疾病的孩子很難再治愈,人生也許就此葬送。有的孩子是外向的性格,這種孩子在經歷親子風波后,會把自己承受的痛苦和壓力向外攻擊,他們恨自己的出生,恨父母把自己生出來。特別是鑒定結果自己確實不是那個天天喊著的那個爸爸的孩子,孩子就會產生原來一切都是假的,大人們都是騙人的想法,而因為這個原因父母離異,孩子會產生被拋棄的感覺,內心的寂寞孤獨因為家庭原因一時又不能得到很好的排解,便想在其他地方尋找安慰,但往往由于輕率無知很容易受到傷害,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后對社會也會有強烈的不信任感。有的甚至會從仇恨父母發(fā)展到對社會的仇恨,甚至發(fā)展為反社會的病態(tài)人格,嚴重的孩子長大后會參與到反社會反人類的群體中,來報復社會。從而出現打擊報復親人、社會的行為,很多恐怖分子的成員都是來自這樣的家庭的孩子,在他們眼里自己最親最愛的父母都不愛他們,都憎恨他們,這個社會還有什么愛,所以他們報復社會。這兩種孩子長大后會給身邊人乃至整個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也加重了社會的負擔。

利弊權衡一目了然,親子鑒定帶來的弊遠大于利,即便說限制做親子鑒定有可能無法得到真相讓一方家長利益受損,但筆者認為在與孩子利益沖突時更應該保護孩子的利益,因為他們是未成年人,他們的利益應當得到優(yōu)先保護。也許被侵害權益的一方家長覺得自己也很無辜和委屈,其實客觀點說,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戀愛時沒有考察好對方品性難道不是自己的疏忽嗎,無論如何家長也算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相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理應承擔更多。正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一定要嚴格控制親子鑒定的啟動程序。

2.以完善立法的方式來代替親子鑒定。關于親子鑒定問題,我們國家目前尚無任何法律來規(guī)范其程序及效力,司法實踐中又出現了一些必須以親子鑒定為依據的各種訴訟,所以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以此來規(guī)范親子鑒定的啟動程序勢在必行。筆者認為可以考慮引進親子關系推定制度,親子關系推定是指在具備法定條件的情形下,某子女被法律推定為某夫婦子女的法律制度,從而使子女的法律身份處于穩(wěn)定的狀態(tài),有效地維護子女的利益。法律推定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護親子關系的穩(wěn)定性。否認親子關系的前提是先確立親子關系推定制度:首先,親子身份的確立是親子間權利義務發(fā)生的前提。母親和子女間的親子關系可以根據子女出生的事實加以確定,不必經過法律手續(xù),而父子關系的確定則相對復雜,因為會存在生物性父親與社會性父親不相符的事實。但是不可能人人都靠鑒定DNA來認定父親的身份。所以,就必須靠法律的認定來確定?!斑@就使得婚姻內不穩(wěn)定的父子關系處于一種相對的穩(wěn)定,維護了子女的利益,鞏固了因合法婚姻而建立起來的家庭,從而控制社會大眾一味追求以親子鑒定的方法來確定親子關系,很大程度上減少親子鑒定的啟動程序。

3.采取其他救濟方式為非親生家長維權,應在家事法中設有“罰金”或“違約金”條款?;橐黾礊椤捌跫s”,子女作為“契約”條款的一項,屬于雙方享有的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一方有欺詐或者違約行為,理應承擔巨額“違約金”和“罰金”。在離婚案件中同時存在親子關系糾紛時,疑似非一方親生的子女,在判決撫養(yǎng)權時可以將孩子判歸另一方,撫養(yǎng)費雖要支付,但截止到孩子年滿18周歲時,疑似非親生家長有權申請親子鑒定,要求返還撫養(yǎng)費及利息,同時設定違約金或罰金條款,支付撫養(yǎng)費年限越長違約金越高,以此警示侵權一方家長謹慎領取撫養(yǎng)費,因為風險很高將來有可能承擔巨額罰金,這就類似于欺詐合同,甚者構成詐騙罪。而對于支付方這種支付行為也消除了其后顧之憂,待到18周歲真相大白,孩子是親生那么交撫養(yǎng)費也不白交天經地義,如果非親生自己也不虧,就當買了份長期保險或者說是長期投資,對方代您攢著錢,18年后您可向侵權人拿受益。即便是非離婚案件,對于非親生一方家長認可設定“罰金”條款,讓其得到應有的補償,此措施可將保護孩子的期限延長到其成年,待到孩子成年時有足夠承受力時再去面對問題,同時也平衡了家長雙方的利益。

4.嚴格控制親子鑒定的啟動流程,筆者提出以下參考措施:(1)親子鑒定禁止當事人私自委托,鑒定機構只接受有關司法機關的委托;(2)提出主體要嚴格限制,僅為孩子的父母。(3)親子鑒定的提出要符合法定條件,有關機關必須嚴格審查其必要性和正當性。

(二)親子關系的認定,必須強化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父母是子女第一守護者,對未成年子女的生存與發(fā)展承擔首要責任。當代國際社會,在《兒童權利公約》標準的指引下,以父母履行責任與義務,保障子女最大利益為特征的子女本位立法已成為各國親子關系立法的主流。我國應在婚姻家庭法中單獨設立親子關系章,將“父母責任”作為上位法律術語,涵括父母對于子女在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方面所有的權利義務,全面、系統(tǒng)、具體地規(guī)范父母責任。對不履行或不當履行父母責任者,應當明確規(guī)定父母責任喪失、轉移和恢復的條件和程序,由國家公權力介入,對未成年子女實行國家監(jiān)護,親子關系的認定,必須強化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1.在啟動親子關系認定的程序時,作為孩子守護者的父母必須承諾在整個過程中保護孩子心理及身體不受傷害。筆者建議在程序啟動前讓父母簽署《承諾書》《責任狀》或《保密協(xié)議》,承諾按規(guī)定要求在整個過程中保護孩子情緒,出現孩子異常情緒,以孩子權益為主,隨時終止程序,父母及時自行或與專業(yè)人士一起呵護好孩子的情緒,使孩子心理不受到任何傷害。同時父母承諾針對被認可的親子鑒定結論,不能簡單的認定了事,要妥善處理好親子鑒定前后相關撫養(yǎng)、贍養(yǎng)、繼承、侵權等糾紛,并配合相關機構完成認領制度,不能造成孩子無人管無人養(yǎng)的殘局,《保密協(xié)議》中父母要承諾對親子鑒定的程序及結果保密,違背上述任何約定,父母都要承擔具體的法律責任。

2.確定生父母對非婚生子女的認領制度,明確親生父母的領養(yǎng)義務。受中國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非婚生子女歷來社會地位很低,備受歧視。我國《婚姻法》雖然規(guī)定了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但由于我國目前并無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法律規(guī)定過于原則與抽象,現實中非婚生子女的權利難以得到切實保護。為了更好的確保非婚生子女的權利和利益,應本著充分保護非婚生子女利益的原則、尊重客觀事實的原則以及男女平等和保障婦女權益原則,建立完善的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對認領的主體、需具備的條件、認領的方式與程序以及認領的效力等等作出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親子鑒定只是一個手段,真正的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它的實現還要靠完善的制度來支撐。

(三)完善全社會的監(jiān)護制度

為減少親子鑒定對未成年人權利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防范扶養(yǎng)人對未成年人照顧不利,非常有必要完善社會監(jiān)護制度。具體要完善監(jiān)護機關,包括監(jiān)護人、監(jiān)護監(jiān)督人、其他監(jiān)護主管行政機關等,監(jiān)護制度中應當包括對監(jiān)護人和監(jiān)督人的條件、監(jiān)護人的范圍以及監(jiān)護順序作出明確規(guī)定。對監(jiān)護的職責及其終止,都應有所明確。

加大政府對家庭監(jiān)護的引導職責和干預力度。未成年人處于成長過程中,自身能力有限,缺乏必要的經濟基礎,權利的實現只能依賴于自身之外父母,但如果父母不履行義務,那么國家、社會就要行使監(jiān)管義務了。在歐美一些國家,公共權力對公民的家庭事務很少干預,但是在涉及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時,這些國家的政府部門往往一反常態(tài),其干預的力度令我們感到驚訝,相反我國在對未成年的保護就顯得有些不足,筆者建議政府設立專門的職能部門來監(jiān)管非婚生子女的生活狀況,監(jiān)督父母及其他撫養(yǎng)人是否很好的履行了撫養(yǎng)義務,可以安排社區(qū)相關工作人員定期回訪。

參考文獻:

[1]陳葦,謝京杰.論“兒童最大利益優(yōu)先原則”在我國的確立[J].法商研究,2005,(5).

[2]王祖?zhèn)b,鄭燕.單親家庭學生心理特點分析與健康教育措施[J].科學教育論壇,2005,(17).

[3]吳漢霞.親子鑒定中的兒童保護[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9,(5).

[4]夏吟蘭.比較法視野下的“父母責任”[J].北方法學,2016,(1).

[5]趙軍,齊霽.確立我國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的立法研究[J].行政與法,2007,(12).

[6]王新新.論親子法中的兒童最大利益原則[D].西南政法大學,2009.

責任編輯? 宋桂祝

猜你喜歡
親子鑒定親子關系
拒做親子鑒定,承擔不利后果
日本做親子鑒定的夫妻增多
解讀你不知道的親子鑒定
微信朋友圈中大學生屏蔽父母現象探析
《誰害怕弗吉尼亞·伍爾夫》中親子關系解讀
親子舞蹈特定價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親子規(guī)則認定
親子關系,可以推定
論我國親子鑒定存在問題及完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