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權
摘 要:課堂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語文課堂教學要回歸生活,觀照生命,凸顯生命教育特色,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設民主對話平臺,賦予學生生命的關懷與尊重;聯(lián)系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使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富有生命的意義;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幸福快樂地成長和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改視界;語文課堂;生命觀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1-062-2
課堂是師生教與學的活動場所,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課堂教學質量決定著師生生命成長的質量。關注課堂,改進課堂是教師的責任和使命。作為人文學科的語文教學更是和每節(jié)課堂的溫馨記憶有關,和質樸細膩的生命體驗有關。語文課堂的實質是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掘師生的生命價值,賦予課堂教學以生命的意義。
一、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學生自主探究,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第斯多惠說:“誰要享有發(fā)展,必須用自己內部的活動和努力來獲得”。而與此相適應,作為主體的學生學習發(fā)展過程,實際上也就是一個自主建構的過程。因此,重要的不是告知學生什么,而是真正將課堂教學建設成一種學生主動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活動,使學生在對知識的理解、對活動過程的體驗中獲得主體性的提升,體驗成長的意義。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親身參與到解決問題的真實或模擬情境活動中,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而且還能夠體驗到獲得知識的樂趣,進而形成學習內驅力和主動學習的興趣。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以此建立新的知識生長點,使課堂充滿想象力、探索性與體驗性,從而煥發(fā)出生命活力。如在學習《品質》這篇課文時,學生會疑惑格拉斯為什么不懂得變通?他只要轉變自己的經(jīng)營方式就可以做到既能謀生,又能做自己喜歡的靴子。通過探究:格拉斯這個人物代表了哪類人?大公司又代表了什么?這些問題,學生了解了小說的寫作背景,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主張“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此,語文課堂教學既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從教師的素養(yǎng)上優(yōu)化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習著、體驗著、快樂著、收獲著;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放飛思想、張揚個性、形成能力;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一些能剌激學生積極思維的疑問,引導學生去閱讀、思考。美國教學講求“五W一H”(who誰,which哪個,when哪時,where哪里,why為何,how怎樣),即主人公是誰,指向的目標是哪個,故事在何時何地發(fā)生,原因是什么,主人公怎樣達到目的,別人怎樣阻止實現(xiàn)目的。帶著疑問去教學,能逐步形成快速攝取教材內容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在民主、平等的對話中共創(chuàng)共享,賦予生命以關懷與尊重
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尊重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埽x予學生生命的關懷,是生命課堂的基本訴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際上充滿著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教師與情境、文本的對話、學生與情境、文本的對話以及師生與自我的對話。對話性已成為新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特征。享受對話人生,將是生命課堂的重要使命和追求。
特級教師魏書生提出“真正的民主從商量開始”。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整合好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資源,選擇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熟悉的生活場景創(chuàng)設情境,對話平臺便自然構筑成功。學生有話可說豈能不說?如一位老師執(zhí)教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從小說集《吶喊》書名“吶喊”一詞導入,緊扣“悲哀——隔絕——希望”這一主線,在“隔”字上做文章,引領學生反復咀嚼文本,生成獨特發(fā)現(xiàn)。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中達成了教學目標。老師妙語連珠,課堂對話精彩迭出,思維碰撞出的智慧火花,亮點頻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以自己的解讀代替學生的解讀,而是通過巧妙的問題設計激起課堂的波瀾,激發(fā)師生、生生、生本之間的對話。在這樣的課堂中,師生將共同面對精彩的現(xiàn)實生活。民主、平等、尊重的課堂,會使學生在學習中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自主獲取知識的同時,個性得到張揚,能力得到發(fā)展,素質得到提高,新教育所倡導的學生培養(yǎng)目標也一定會從理想走向現(xiàn)實。
三、聯(lián)系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使課堂教學活動富有生命的意義
教師應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閱歷和知識,對生成性的內容巧妙把握,因勢利導,把思維引向深入,把課堂引向生活,把情感引向生命的更高境界。語文課堂教學的感動和每節(jié)課堂的溫馨記憶有關,和質樸真誠的生命體貼有關;靈性的升華需要閑適,心靈的舒展,世界的敞亮也需要閑適、創(chuàng)意,生命的情趣也每每在閑適從容中一展風采。如一位老師在教學《邊城》時一改常規(guī)小說教學梳理情節(jié)的設計思路,抓住“品味小說語言的味道”這一關鍵,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細致體會沈從文盛年時那每一句都“飽滿,充滿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籃新摘的煙臺瑪瑙櫻桃般的語言”,沿著語言的河流上溯,重回至沈從文先生所營造的清新宜人,帶著鄉(xiāng)間的水汽、草木的香味、無邊的蟲鳴、黃昏時變幻的云彩,承載著翠翠悲喜莫名的心事的邊城。品味若干詞句,達到對文本的品讀。學生既感受了語言的魅力,又獲得了愉悅的生命情感體驗。
四、充分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充滿幸福的生命體驗
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興趣”,這給我們教學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啟示。毫無疑問,一旦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就 會對學習產生一種熱愛之情,就會不由自主地去學習、去鉆研、去體驗、去創(chuàng)造,而這些活動又必然會反過來促進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這種相互促進將會形成一種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huán)。語文特級教師錢夢龍曾深有感觸地總結說:“優(yōu)秀的教師無不都是優(yōu)秀的心理學家,他們不約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從激發(fā)興趣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和熱情?!笔聦嵣希磐駚碓S多優(yōu)秀的教師都是這樣做的。圣人孔子曾根據(jù)自己的多年實踐經(jīng)驗總結出“寓教于樂”的教法。教者要以最簡捷、最有效的方法,選擇學生最感興趣又符合學生實際知識水平的問題,組織教學。
總之,新課改視界下的語文課堂應該是陽光的、微笑的、體驗的、探究的、合作的、交流的、對話的課堂,更是關照生命的課堂。課堂教學活動是為了促進每個學生潛能的最大發(fā)展,使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涌動,智慧的探險,激情的碰撞和心靈的感悟,使語文課堂成為一種師生共享的美好生活和幸福體驗。這既是對生命的叩問,更應是深度的語文課堂改革所應該的追求。
[參考文獻]
[1](法)盧梭著.李平漚譯.愛彌爾.商務印書館,1978.
[2](德)第斯多惠著.袁一安譯.德國教師培養(yǎng)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