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學利
[摘 要]初中電學學習是學生首次系統(tǒng)學習電學知識,電學知識的學習,可使學生從定量角度認知電路中各物理量的關系,但要使學生深刻理解并有效運用相關知識規(guī)律,還需要有效復習。文章從明確主題、優(yōu)化結構、把握生成等角度,反思電學實驗復習課教學的得失,旨在引發(fā)更多一線教師探討復習策略,以便提高復習教學實效。
[關鍵詞]初中電學;實驗復習;反思
[中圖分類號] G633.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11-0044-02
電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電學實驗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以蘇科版九年級物理教材為例,電學主要分布在第13章至第15章,從初識電路結構,到歐姆定律,繼而是電功和電功率。其中考綱羅列的20個必做學生實驗中,電學實驗就占了五個:(1)用電流表測電流;(2)用電壓表測電壓;(3)連接簡單的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4)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5)測小燈泡電功率。由此可見,重溫電學主要實驗,強化重要物理規(guī)律的探究方法與過程,對學生系統(tǒng)掌握電學知識,發(fā)展物理思維能力是極為重要的。
一、明確復習主題,濃縮教學精華
本文探討的電學復習是針對期末復習階段而言的,并非單個章節(jié)或初三一輪復習,所以對復習的定位是鞏固新知識,加深對重點實驗步驟以及結論的理解記憶,
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從整體角度看來,作為一節(jié)復習課,需要提煉一個主題,比如以燈泡為例,熟悉燈泡規(guī)格參數(shù),引出測燈泡電阻和電功率的實驗,并擴展到探究影響電流做功大小的因素,練習相關物理量的計算。又或者以滑動變阻器為線索,回憶需用滑動變阻器的各種電學實驗,從電路圖的變化引申出不同的探究過程,討論滑動變阻器的選擇,以及多次實驗的目的,最后從實驗演變到生活中的應用,如油量表、稱重儀等。在反復思考比對后,覺得以燈泡或定值電阻作為復習內容的線索比較片面,而滑動變阻器又并非實驗中的主要元件,總覺得這樣的復習忽略了重點,最終確定了“基于一張基本電路圖(如圖1)的電學實驗”復習主題。
二、優(yōu)化課堂結構,沉淀實驗本質
復習課不是簡單的知識再現(xiàn),平鋪直敘的堆砌。簡單的知識再現(xiàn),僅能停留在知識淺層,無法深入到方法與技能的層面,更無法實現(xiàn)過程與能力的提升。因此,復習課的課堂教學,教師應注意導向把握。復習課不能由教師包講,更不能成為教師展示自己解題技能的表演課,而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探索活動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突破。以本節(jié)課為例,從一張基本電路圖出發(fā),主題明確,從該主題拓展到不同的電學實驗,筆者用如下概念圖呈現(xiàn)(如圖2),但在復習過程中,如何有效整合素材,優(yōu)化課堂結構,筆者經歷了數(shù)次嘗試與改進。
第一,一版初試“問題教學法”,意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梳理歸納相關實驗。提問立足于各實驗的目的、步驟、結論、注意點等。然而大量的提問看似面面俱到,實則缺乏重點,復習課變成了濃縮的新課,如同流水賬。實驗環(huán)節(jié)的重新羅列,看似什么都講到了,卻又什么都沒有講到位,無法幫助學生站在復習的高層次上沉淀實驗本質。這個過程的經歷,讓筆者同樣體會到,教師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把握脫離實際,復習方式停留在理論知識教學的推進,實踐起來效果很不理想,過度的提問影響了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
第二,二版嘗試運用“焦點訪談”法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所謂“焦點訪談法”就是指在連續(xù)探究的過程中,在某一點或某幾點上擱淺受阻,這些點被稱為“焦點”,其余的則被稱為“外圍”。筆者從一張基本電路圖出發(fā),回顧電路的連接,接著選擇重要的一兩個實驗著重剖析,讓重點問題突出,讓難點問題暴露。與其在“外圍”花精力進行淺表性的啟發(fā)誘導,不如在“焦點”處發(fā)動學生探尋突破口。學生初學電學實驗,大部分學生對實驗過程的描述是不完整的,“熟悉的老師講,陌生的學生講,困難的討論講”,通過問題的訪談,集中學生的智慧,讓學生的思維在關鍵處閃光,能力在要害處增長,弱點在隱蔽處暴露,意志在細微處磨礪。通過訪談實現(xiàn)學生間、師生間智慧和能力的互補,促進師生的心靈和感情溝通。二版的改進突出實驗重難點,但不同實驗的關聯(lián)認知仍然不緊密,繼而推出了改進三版。
第三,三版在基礎實驗引入環(huán)節(jié),運用電學仿真實驗室,既溫習回顧實物連線部分和電表的量程選擇,又能將現(xiàn)象明顯呈現(xiàn),用以檢驗理論分析結果的正確性,提升了課堂教學實效。此外,初中電學實驗是中考的重點和難點,圍繞歐姆定律、伏安法測電阻、測小燈泡電功率三個重要實驗,三版融入“比較法”將相似實驗的不同之處進行整合,從實驗目的方法、器材選擇的微調、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的作用、結論圖像等多角度比較,幫助學生理解重點知識,這樣的復習教學知識框架清晰,線索分明,課堂參與度大。歐姆定律的實驗對比圖表,如圖3所示。
三、把握課堂生成,融入思維對話
復習課堂需要預設,以考綱為本,以學生認知為本,以課堂目標為本,反復斟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問題、每一道例題。如果教學過程完全在教師的掌握之中,就毫無動態(tài)生成可言?!吧尚越虒W”是指在彈性預設的前提下,在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和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教學情境自主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當學生生成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時,由于大部分學生經驗有限,認識事物往往停留在表面現(xiàn)象。此時,教師可借助課堂中生成的問題,推波助瀾,把問題深化,以引起學生更大的關注,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有價值問題的探究。預設與實時生成的交互,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融合。
比如,講到滑動變阻器的移動方向時,考慮到學生的掌握難度,筆者已預設該點,借助某一實驗情境將問題拋出。然而,課堂提問發(fā)現(xiàn),連續(xù)幾名學生對動態(tài)電路的變化分析都存在困難。這一問題是否需要深入探究,需要進一步分析判斷,筆者嘗試“投石問路”的策略,緊跟學生的問題,設計追問,看學生到底了解多少,多少學生感興趣,然后再靈活采取應對措施,將其中有價值的生成及時納入課堂。智慧課堂正是用這種對話與協(xié)商的模式,在師生間、生生間激起思維碰撞。
總之,復習課對學生學習物理課程是非常重要的。筆者以一節(jié)電學實驗復習課為例,從明確主題、優(yōu)化結構、把握生成等多個角度,反思教學得失,并借此拋磚引玉,意在引發(fā)更多一線教師探討復習策略。實驗復習不是簡單重復教材內容,應遵循“新中有舊,舊中有新”的基本原則,啟發(f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已學知識、規(guī)律重新審視,再現(xiàn)理論指導下的實驗,有重點地選取一兩個細節(jié)問題進行剖析,使學生產生新異感,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火花。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