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雪,蘭 民,楊怡舟,王麗麗*,孫正昊*,王文文
(1.長春工業(yè)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2.長春工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近年來,稀土摻雜的上轉換晶體由于它們獨特的光學性能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如3D顯示器、固體激光器和太陽能電池[1-4]。與傳統(tǒng)的有機染料和半導體量子點發(fā)光材料等相比,上轉換發(fā)光晶體具有良好的化學穩(wěn)定性、較低的生物損傷、較深的組織穿透深度和低毒性等優(yōu)點[5-7]。因此,它們在生物醫(yī)學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尤其是在生物成像、生物檢測和光動力學療法等方面[8-10]。但是,這些應用由于上轉換發(fā)光效率低而受到限制。目前,許多研究者已經多次嘗試改進這一方面,例如摻雜不同的稀土離子或惰性離子,改變晶體的晶相、制備核殼結構等方法來增強熒光[11-13]。這些努力為其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眾所周知,稀土離子的發(fā)光是基于它們的4f電子在f-f組態(tài)之內或 f-d組態(tài)之間的躍遷[14]。眾多研究已經證明:通過改變稀土發(fā)光離子周圍的晶體場來提高晶體的上轉換發(fā)光效率是非常有效的。通過這種方式,Mn2+、Zn2+、Fe3+等一些惰性金屬離子可以被摻雜到各種上轉換晶體中,進而提高了稀土發(fā)光離子的發(fā)光性能[15-17]。
NaYF4作為最受歡迎的低聲子基質材料之一,在過去幾年引起了研究者們很大的興趣。多年來,許多研究者對稀土離子摻雜的NaYF4上轉換晶體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尤其是在提高它們的上轉換發(fā)光性能方面[18]。Cu2+是一種二價過渡金屬離子,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離子半徑為0.0870 nm,且比 Y3+離子半徑(0.115 9 nm)小。但是,Cu2+離子被摻雜到 NaYF4基質中,目前還少有報道。因此,本文通過簡單的水熱法制備了β-NaYF4上轉換晶體,且向晶體中摻雜了不同濃度的Cu2+離子。結果表明,在Cu2+離子摻雜摩爾分數(shù)為5%時,β-NaYF4上轉換晶體表現(xiàn)出最大的上轉換發(fā)光強度。
所有化學品均為分析純,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使用。硝酸釔 Y(NO3)3·6H2O(99.99%)、硝酸鐿 Yb(NO3)3·6H2O(99.99%)、硝酸鉺Er(NO3)3·6H2O(99.99%)、購自山東魚臺有限公司。氯化銅CuCl2·6H2O(99.99%)、乙二胺四乙酸C10H16N2(EDTA)、氟化鈉(NaF)由北京化工廠提供。所有試劑都直接用于化學反應,未經進一步提純處理。
為了鑒定樣品結晶相,用粉末衍射儀(Rigaku RU-200b)進行X射線衍射(XRD)分析,使用Ni過濾的Cu Kα輻射(λ=0.154 06 nm)。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TEM,Hitachi H-600)研究樣品的尺寸和形態(tài)。使用980 nm半導體激光器(LD)作為激發(fā)源,用Hitachi熒光光譜儀F-4500記錄紫外/紫色和可見的上轉換發(fā)射光譜。所有測試均在室溫下進行。
我們通過簡單的水熱法合成了摻雜有Yb3+、Er3+和 Cu2+離子的 0.5 mmol β-NaYF4晶體。首先,稱取0.146 1 g EDTA溶于8 mL去離子水中,在室溫下充分溶解。然后,向溶液中分別加入一定比例(n(Y3+)∶n(Yb3+)∶n(Er3+)∶n(Cu2+)=(78~x%)∶20∶2∶x%)的稀土硝酸鹽水溶液和Cu2+離子水溶液。在勻速攪拌30 min后,將NaF溶液(NaF/Y3+的量比為8∶1)加入混合物中并攪拌30 min。然后將溶液轉移到25 mL聚四氟乙烯襯里,放入到不銹鋼反應釜中,密封,并在180℃的烘箱中反應12 h。冷卻至室溫后,通過離心分離沉淀物,依次用去離子水和乙醇洗滌,然后在80℃干燥8 h,獲得白色粉末的樣品。
圖1(a)是不同濃度 Cu2+離子摻雜的 β-NaYF4晶體的XRD圖譜。所有衍射峰的位置均與β-NaYF4的標準卡片(JCPDS No.16-0334)一致,表明合成的是純六角相NaYF4晶體。這同時也表明Cu2+離子的摻雜并沒有對β-NaYF4晶相產生影響。如圖1(b)、(c)所示,衍射峰(201)與(100)的峰值隨著Cu2+離子摻雜濃度的升高,逐漸向較大的角度偏移。根據(jù)布拉格定律2dsinθ=nλ(d為晶面間距,λ為X射線的波長,n為衍射級數(shù)),當越來越多Y3+(0.115 9 nm)離子被小半徑的Cu2+(0.087 0 nm)離子取代,相應的晶格常數(shù)略微收縮,晶面間距減小,峰值向θ角度增大的方向偏移,這個結果與Mo3+離子摻雜到β-NaYF4晶體中的報道是一致的[19]。
圖 1 (a)β-NaYF4∶20%Yb3+,2%Er3+,x%Cu(x=0,3,5,7,10,20,30,40)晶體的 XRD 圖譜;(b)摻雜不同濃度Cu2+離子樣品的(100)衍射峰位的偏移程度;(c)摻雜不同濃度Cu2+離子樣品的(201)衍射峰位的偏移程度。Fig.1 (a)XRD patterns of β-NaYF4∶20%Yb3+,2%Er3+,x%Cu(x=0,3,5,7,10,20,30,40).(b)(100)diffraction peak shift of the samples with different Cu2+ion concentration.(c)(201)diffraction peak shift of the samples with different Cu2+ion concentration.
圖 2 是 β-NaYF4∶20%Yb3+,2%Er3+,x%Cu2+(x=0,3,5,7,10,20,30,40)晶體的透射電鏡照片。可以看出,隨著Cu2+離子摻雜濃度的提高,晶體的晶形一直保持六棱柱形態(tài)。
圖2 摻雜不同濃度 Cu2+離子的 β-NaYF4∶20%Yb3+,2%Er3+晶體的透射電鏡照片F(xiàn)ig.2 TEM images of β-NaYF4∶20%Yb3+ ,2%Er3+crystals with Cu2+doping
圖3 為在980 nm激光的激發(fā)下,β-NaYF4∶20%Yb3+,2%Er3+晶體與Cu2+離子共摻雜的上轉換發(fā)光光譜。這些發(fā)射光譜有紫外(~380 nm)、紫色(~408)、綠色(~520 nm)、綠色(~538 nm)和紅色(~650 nm)5個發(fā)射峰,分別來自于Er3+態(tài)4I15/2能級的輻射躍遷??梢钥闯鯟u2+離子的摻雜不會改變Er3+離子的基本發(fā)射峰。從圖3的插圖中可以看出,隨著Cu2+離子摻雜摩爾分數(shù)從0增加到5%,上轉換發(fā)光強度也逐漸提高。其中,綠色和紅色發(fā)光強度比沒有摻雜Cu2+離子的樣品分別提高約為1.6倍和2倍。
圖3 在980 nm激光激發(fā)下,Cu2+離子共摻雜的 β-NaYF4∶20%Yb3+,2%Er3+晶體中上轉換發(fā)光光譜。插圖是紫外、紫色、綠色和紅色光發(fā)射強度與Cu2+離子摻雜摩爾分數(shù)的依賴關系。Fig.3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spectra of β-NaYF4 ∶20%Yb3+,2%Er3+co-doped with the Cu2+under 980 nm laser excitation.The inset is the dependence of the enhancement factors of the UV/violet,green and red emission intensities on the mole fraction of Cu2+ion.
圖4 Yb3+和Er3+離子的能級圖及可能的上轉換發(fā)光機理Fig.4 Energy-level diagram of Yb3+and Er3+ions and possible UC processes under 980 nm excitation
β-NaYF4上轉換晶體發(fā)光強度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晶體內Er3+離子周圍晶體場對稱性的改變。當摻雜少量Cu2+離子進入β-NaYF4晶體的主晶格,Y3+離子可以被Cu2+離子所替代。一方面,較小半徑的Cu2+離子導致β-NaYF4晶體的晶格收縮。另一方面,低價態(tài)的Cu2+離子隨機替換Y3+離子位點,為保持電荷平衡,產生F-空穴。兩者會降低晶體中敏化離子Yb3+和發(fā)光離子Er3+周圍的對稱性。一般來說,低對稱性有利于稀土元素打破自身4f-4f禁阻躍遷,提高發(fā)光離子Er3+的輻射躍遷速率,從而有利于上轉換發(fā)光的增強[20-21]。當Cu2+離子摻雜濃度超過5%,越來越多的Cu2+離子占據(jù)Y3+離子位點或者間隙位置,導致缺陷中心增加,進而導致了上轉換發(fā)光的減弱。
圖4顯示在980 nm激光激發(fā)下,Yb3+和Er3+離子的能級圖,以及有可能的上轉換發(fā)光機制。首先,Yb3+離子在980 nm激光激發(fā)下,從2F7/2能級躍遷到2F5/2能級,然后Yb3+離子將能量傳遞給Er3+離子,使 Er3+離子從4I15/2能級分別躍遷到4I11/2和4F7/2能級,Yb3+離子自身躍遷回2F7/2能級。Er3+處于4F7/2能級不穩(wěn)定,可能無輻射弛豫到2H11/2和4S3/2能級,再分別躍遷回4I15/2基態(tài),發(fā)射520 nm(2H11/2→4I15/2)和538 nm(4S3/2→4I15/2)綠光。紅色650 nm(4F9/2→4I15/2)上轉換發(fā)光是由于Er3+離子處于4S3/2能級時有可能進一步弛豫到4F9/2能級,然后躍遷回基態(tài)4I15/2能級。另外,對于紫色上轉換發(fā)光,在躍遷到2H9/2能級有兩個過程:(1)能量轉移2F5/2→2F7/2(Yb3+):4F9/2→2H9/2(Er3+);(2)能量轉移2F5/2→2F7/2(Yb3+):4S3/2→2G7/2(Er3+),然后快速無輻射弛豫到4G11/2和2H9/2能級,接著分別躍遷至基態(tài)4I15/2能級,從而發(fā)射紫外380 nm(4G11/2→4I15/2)和紫色熒光408 nm(2H9/2→4I15/2)。
本文采用水熱法合成了摻雜不同摩爾分數(shù)Cu2+離子(0 ~40%)的 β-NaYF4∶20%Yb3+,2%Er3+上轉換發(fā)光晶體。通過XRD圖譜與TEM透射照片顯示,所有這些晶體具有相同的結晶相與形貌。在Cu2+離子摩爾分數(shù)為5%時,樣品呈現(xiàn)出最大的上轉換發(fā)光強度,其中,綠色和紅色發(fā)光強度比沒有摻雜Cu2+離子的樣品分別提高約為1.6和2倍。這是由于低價態(tài)、小半徑的Cu2+離子摻雜替換Y3+離子位點,產生了F-空穴以及晶格收縮,從而打破了Er3+離子周圍的晶體場的對稱性,進而提高了上轉換發(fā)光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