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業(yè)玲
1829年,牛仔褲的發(fā)明者李維·施特勞斯出生于德國,長大后當了一個職員。在他21歲那年,一則“美國西部發(fā)現(xiàn)了大片金礦”的消息使他前往加利福尼亞州,加入了洶涌的淘金隊伍。
到了那里之后,施特勞斯失望地發(fā)現(xiàn),淘金者多如牛毛,即便努力工作也掙不了幾個錢。難道就這樣灰溜溜地失敗而歸嗎?他有些不甘。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仔細觀察,施特勞斯在眾多淘金者身上看到了一線希望:這么多的淘金者都待在一個地方,居住在帳篷里,再加上離市中心很遠,買東西十分不便,于是他決定開一家日用品百貨店。很快,施特勞斯的成本就賺回來了,還獲得了盈利。
有一天,他又外出采購了許多日用品和一大批搭帳篷用的帆布。那些日用品很快被人們搶購一空,帆布卻沒人理會。就在他不知該怎么處理積壓的帆布時,正好聽見一個在他店里買東西的淘金者抱怨: “棉布衣服太不耐穿,沒幾天就被磨破了。如果能用厚帆布做成褲子,肯定又結(jié)實又耐磨!”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施特勞斯把他帶到裁縫店,用帆布為他免費做了一條褲子。那個淘金者穿上帆布工裝褲很是興奮,逢人就講結(jié)實的“李維氏褲子”,引得淘金者們紛紛前來詢問。施特勞斯當機立斷,把剩余的帳篷布全部加工成了工裝褲,很快被淘金者們搶購一空。
這次成功以后,施特勞斯萌發(fā)了專為礦工生產(chǎn)“李維氏工裝褲”的念頭。他毅然放棄小百貨店,用微薄的資金開辦了“李維·施特勞斯公司”,以淘金者為對象,開始大批量生產(chǎn)和銷售這種既結(jié)實又耐磨的工裝褲。沒想到,銷售量很可觀。經(jīng)觀察,施特勞斯認為,帆布雖結(jié)實耐磨,但不柔軟,穿在身上很不舒服;工裝褲也比較單調(diào)且肥胖不得體。施特勞斯決定改進工裝褲的面料和樣式。
他得知法國人發(fā)明的一種藍白相間的斜紋粗棉布在歐洲很受歡迎,就毫不猶豫地從法國進口這種布料作為工裝褲的專用面料,并決定對這些工裝褲做一次樣式上的改觀。結(jié)果,由新式面料,生產(chǎn)出來的褲子不但結(jié)實耐磨、柔軟貼身,而且樣式也比之前美觀,再次受到淘金者的歡迎。
施特勞斯還緊密結(jié)合淘金者的勞動特點,不斷對工裝褲進行改進。淘金者在勞動過程中,經(jīng)常把認為含有金子的礦石樣品放進褲袋,以致用線縫制的褲袋經(jīng)常因磨損嚴重而斷線裂開。有一次,一位裁縫發(fā)現(xiàn)一個淘金者的褲袋被礦石撐破,就把結(jié)實的鉚釘釘在褲袋上方兩角上,不僅牢固,還能起到修飾作用。為保證褲袋不會從中間斷線,那位裁縫還對褲袋四周進行皮革鑲邊,對褲袋進一步加固,效果十分明顯。施特勞斯很重視那位裁縫的做工,請裁縫把所有工裝褲加上鉚釘。
不久,施特勞斯又和那位裁縫達成合作協(xié)議,把釘有鉚釘?shù)睦罹S氏靛藍工裝褲申請了專利。當淘金者進城休假時,他們身上的工裝褲引起了市民的注意,開始受到普通大眾的喜愛。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西部電影廣受歡迎。李維公司乘機請飾演牛仔的電影明星穿上了工裝褲。于是,李維氏工裝褲的名稱逐漸成為“牛仔褲”。在強大的宣傳攻勢下,牛仔褲很快從美國的西部流行到南部,最后走向了世界,而施特勞斯也被稱為“牛仔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