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
【摘 要】激勵策略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運用。合理且科學的激勵策略不僅有利于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有利于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在班級管理中應該遵循多種激勵策略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班級管理目標。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激勵策略;競爭激勵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226-01
一、現階段小學班級管理現狀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師生配合是很關鍵的一個要素。老師各項活動的實施都需要學生的配合,而學生在進行活動時,也需要老師的適當指導。低年級的學生,普遍規(guī)劃意識、人文意識和責任意識都不強,在學習以及集體活動中顯得很被動,這不利于教師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第一,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學生共同參與班級管理,在管理的過程中養(yǎng)成各種好的品質和意識。第二,學生在參與班級管理的同時,可以相互交流,共同合作,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情感和應對能力方面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滿足,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些意識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師通過一些方式及策略進行積極引導,而在這些策略中,激勵策略的成效較好。二、激勵策略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1.什么是激勵策略。
這里所說的激勵策略就是激發(fā)鼓勵人的行為動機,讓學生做出努力積極的行為,從而有效的完成預定目標的過程,也就是激發(fā)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管理方面的積極性。激勵策略在班級管理中應用的基本內涵是小學班級管理者為了達到自身的管理目標,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利用學生的積極上進的心理,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和行動,有效地促進班級成員奮發(fā)向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繼而高效的完成班級管理工作。激勵策略分為正向激勵策略與負向激勵策略。
2.激勵策略的實踐運用及成果。
教育家陶行知說:“最好的教育是教學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班級管理的關鍵是使學生形成主人翁意識,具有責任感。
對于小學生來說,班級管理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作為老師須將這一概念具體化,分門別類變成不同的任務讓學生去完成,在伴隨著被激勵的心態(tài)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鍛煉自我,提高自身積極性,學會與他人合作。這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具有非常大的積極意義。在小學班級管理中要積極發(fā)現學生的需求,把握他們的心理動機,積極運用激勵策略進行管理,對激勵對象進行有選擇的激勵,只有這樣,激勵的作用才會充分釋放,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實現班級管理目標。
在管理本班時,我使用的激勵策略主要是口頭激勵,評價激勵以及競爭激勵。
綜觀現今的課堂教學,很多教師在學習“新課標”以后,在“平等對話”精神的感召下,激勵用語貫穿始終,處處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課堂上洋溢著活力和魅力。但同時我們也不難發(fā)現,失當的課堂評價俯拾皆是,不利于課程目標的達成。
(1)口頭激勵。口頭激勵在教學以及班級管理中運用的很廣泛,如果要加大其成效,則需要在語言上創(chuàng)新,“你非常聰明”、“你的做法是最好的”這類獎勵用語過分注重形式,如使用過多會導致學生沾沾自喜,對新鮮事物的追求容易淺嘗輒止,不在進行探究。使用口頭評價激勵語時要有針對性,如:學生做的端正,認真傾聽,我會鼓勵他“傾聽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xx同學正在分享著大家的快樂和成功,我相信他已經有了很多收獲”。再例如:某位同學出色完成了任務,我會說“你很像大家的小老師,不僅管理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組也管理的很好”。老師的用心夸獎學生都能感受的到,只有認真觀察,并給予學生正確客觀的肯定,他們才能更加樂意去完善自己。
(2)評價激勵。評價激勵的方式有很多,教師的評價應體現教育性、激勵興和發(fā)展性。正確的評價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低年級的學生需要滿足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學生完成所布置的任務時,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正面評價,也可讓學生之間互評,還可加入自評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評價給予學生被肯定的歸屬感,同學的鼓勵和積極評價讓被評價對象產生自信,也有利于增加集體榮譽感,最后的自我評價能再一次幫助學生自己總結經驗和收獲,從而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提升主動性,明白主動學習是一種寶貴的品質。
(3)競爭激勵。競爭激勵是班級管理中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在管理中,讓學生承擔一些事務,到一定階段進行評比,學生為了獲得較好的評價就會努力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從而提高了自身能力。為了提高班級管理效率,例如:我在班級管理中除了讓幾位同學擔任主要班委之外,對小組長也有要求。小組長的職責除了日常幫助老師收發(fā)作業(yè)以及監(jiān)督組員作業(yè)完成情況之外,還需要管理整組同學的日常行為紀律。幾個小組進行評比,利用每周的班隊課對成效較好的小組組員進行獎勵。同時我也要求每個小組的所有成員在班隊課時推薦一名他們認為表現最好的同學,這樣個人的利益和整組的利益相結合,能使學生學會主動規(guī)范自我行為,增強集體榮譽感,進而提升整個班級的班風班紀。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無論運用何種方式,教師都應該始終銘記身為教師應以身作則。“以心發(fā)現心,以愛博得愛”。在運用每一種管理方式時靈活變通,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改進,有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精神生命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張衛(wèi)群.論激勵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3).
[2]田衛(wèi)麗.關于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的思考[J].新教育時代,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