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思達
中職生由于生理發(fā)育和心理發(fā)展的漸趨成熟,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朦朧的愛情意識,但對愛情的認識還處于較茫然的階段。作為中職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更有必要在引導學生賞讀愛情類文學作品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方法,讓中職生對愛情這一人類高尚美好的情感形成一個全新的認識,并正確感受和理解豐富的愛的感情。但在教學現(xiàn)實中,學校和教師的諸多顧慮,使得對情感類文學作品的教學,只在文學鑒賞或?qū)懽髡n上對親情和友情大下功夫,而對刻骨銘心的愛情和學生中存在的朦朧的愛情意識,卻總是羞答答不愿也不敢撩開那層神秘的面紗。許多語文教師在文學鑒賞課上對愛情文學作品或者回避不講,或者運用隱曲的語言簡單提及。
例如,由倪文錦、于黔勛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guī)劃新教材的《語文》(基礎(chǔ)模塊)上冊的第五單元里,所選課文全部是圍繞愛情這一主題,有表達新時代女性對男女真正平等愛情向往與呼喚的愛情宣言——舒婷的《致橡樹》;有男性為了心愛的女子甘愿奉獻一切,甚至付出生命的愛情表白——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有中學語文課堂上成功的愛情教育課——曾宏燕的《情人節(jié)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有凄美的愛情悲劇——陳啟佑的《永遠的蝴蝶》,還有軍人凄婉悲壯的愛情故事——《雪山上的紅蓋頭》。另外分散在教材里,散文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小說有莫泊桑的《項鏈》、曹雪芹的《林黛玉進賈府》,戲劇有曹禺的《雷雨》等。這些優(yōu)秀的愛情題材作品是“人的生活教科書”,對凈化人的心靈,塑造真善美、和諧統(tǒng)一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作用。語文教師有必要對中職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這些愛情作品的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健康的愛情觀。
如何用文學作品引導中職生認識愛情?針對中職生的生活閱歷和心理特點,筆者認為,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適時適當?shù)貪B透愛情教育,讓學生自然走近“愛情問題”,并在鑒賞愛情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一、把愛情搬到講臺上
十六七歲的中職生正是青春發(fā)育時期,是愛情的朦朧期,對“愛情”這樣的話題特別敏感但他們不敢公開說,更不敢公開去了解談論,而內(nèi)心卻強烈地對異性或愛情的話題產(chǎn)生興趣和好奇。這個時期的中職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不成熟,對性知識缺乏科學理智的認識,性道德觀念尚未形成,是非不清,好壞不分,所以,那些病態(tài)的東西很容易侵蝕學生的心靈,對他們身心造成傷害,早戀現(xiàn)象的頻繁出現(xiàn)就是一個證明。時代已走向開放化的階段,成年人的戀愛已公開化,大街小巷都是年輕人卿卿我我的特寫鏡頭,電影網(wǎng)絡都有為“愛”作宣傳廣告。因此,對中職生實行“禁欲主義”的封閉式教學,顯然只會把學生推到極端。與其讓那些不良的淫穢的垃圾信息乘虛而入,不如大膽公開地利用健康美好的愛情精品來熏陶學生,凈化他們的心靈,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愛情觀與人生觀。如在進行國外文學作品《我愿意是急流》授課時,教師能夠為學生們進行講述:該作品是作者裴多菲送給未婚妻子尤利婭的一首愛情詩篇,作為一首向心愛的姑娘表白的詩篇,詩人自愛情觀進行著手,闡述了自身對于愛情甘愿奉獻的思想。詩人認為:對于愛情就是要保持忘我的投入,擔負起自身的責任,以忠貞的態(tài)度為心愛的人帶來幸福。通過為學生們講授該詩篇中所描繪的愛情理念,使學生能夠在傾聽中,形成對于愛情的個人感知,且教師還能夠為學生們穿插相應的課外小知識,激發(fā)學生對詩人情感態(tài)度的認可度,使學生明白,只有真誠的奉獻,擔負起對愛人的責任,以忠貞的態(tài)度忘我投入,方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愛情。
二、讓學生在愛情藝術(shù)的領(lǐng)域中享受美
愛情是個敏感的話題,對教材的處理不當,就會變成低俗無聊的談論,不但不能讓學生得到健康的教育,反而使課堂變成真正談情說愛的場所,老師成為早戀學生的教唆者,其后果不堪設(shè)想。筆者認為,對于教材中的愛情作品,課堂上可以拋棄講經(jīng)布道的分析,而創(chuàng)設(shè)特定的教學情景,讓情感的氣氛涵蓋課堂,使審美的發(fā)現(xiàn)的喜悅閃耀眉間。講授《雨霖鈴》一課教學時,配樂朗讀全詩,讓學生在聲情并茂中感受“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難分難舍的戀情,品味婉惻動人的離情美。比如講授詩歌《致橡樹》時配樂朗讀,13網(wǎng)管班的曾嘉敏同學推薦配音《一生只愛一人》,非常吻合詩歌主題,被采用后并叫她朗誦,同時安排學生用手機錄像,然后當場回放,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通過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shè)濃情境界,使學生進入純美的氛圍,感受愛情的美好,這對學生和老師都是一種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三 、引導學生分清愛情美與丑
法國教育學家盧梭指出:“教授的藝術(shù)就是如何懂得引導?!敝新毶b賞力差,模仿性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是愛情題材作品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中職生對美的感受能力有高低強弱差異,有家庭、文化、道德的差異,對美的評判截然不同,特別需要老師的指導。例如,《項鏈》一課,看似不寫愛情,可實際上它是一篇愛情贊歌,可引導學生認識到:瑪?shù)贍柕卤M管花十年的青春去賠償一條項鏈,可她是幸福的。理由是在這艱辛的十年中,她的丈夫始終支持她、關(guān)心她、愛她,她的艱辛始終有愛的陪伴。借助這種觀念使學生懂得愛情不是建立在金錢之上的交易,而是患難中的扶持,挫折中的安慰。在語文教學中進滲透愛情教育,首先要對教材中的愛情篇目進行合理的整編。大部分篇目大都分散在教材的各冊中,都受制于不同的知識點、不同體裁或訓練目的,愛情主題不明顯、不突出。因此,有必要對它們進行合理的整編,突出其愛情主線,明確其思想內(nèi)容。其次,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認識愛情的本質(zhì),領(lǐng)會愛情的真諦。教材告訴我們,愛情具有如下幾方面的本質(zhì)。
1.愛情的精神本質(zhì)。愛情作為異性之間特有的一種感情,是人類最崇高圣潔的精神活動,是人類感情的升華,是異性間心靈碰撞、感情交融而綻放出的絢麗的光芒。例如,《荷花淀》中水生嫂對水生的愛情。要做到這點,雙方必須在自尊、自愛、自信、自立的基礎(chǔ)上,相親、相愛、相扶、相持。只有這樣,才能幸福、才能長久。又如,詩歌《致橡樹》就告訴我們,像凌霄花那樣攀附式的愛情,不是真正的愛情,像癡情的鳥兒那樣,“夫唱婦隨”,由于缺乏個性,也不是真正的愛情,至于“像泉流”“險峰”“日光”“春雨”那樣的愛情,盡管它可以給情侶帶來慰藉和“襯托他的威儀”,可是由于女性始終處于陪襯的地位,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情。真正的愛情應該是橡樹之于木棉,“你有你的銅枝鐵干”“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兩人“分擔寒潮、風雷、霹靂”,“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各自獨立,“又終身相依”。
2.愛情的物質(zhì)基礎(chǔ)。愛情不是幻想,而是一種很現(xiàn)實的情感生活,它必須依托一定的物質(zhì)基礎(chǔ)才能散發(fā)出誘人的馨香。愛情的物質(zhì)基礎(chǔ)首先是心理基礎(chǔ),它必須是兩個人格成熟、心理穩(wěn)定的異性,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彼此有了深入的了解,從而建立起來的親密關(guān)系。一見鐘情或純粹是滿足生理需求的欲望,不能說是愛情。其次是經(jīng)濟基礎(chǔ),也就是愛情賴以存在并為之發(fā)展的物質(zhì)生活基礎(chǔ)。缺少了物質(zhì)基礎(chǔ),愛情就無以為繼。
3.愛情的道德本質(zhì)。愛情是一種精神生活,也是一種行為表現(xiàn),因此,愛情還必須受到社會道德的規(guī)范。誠實守信、忠貞專一是愛情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它要求不管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遭受多大的挫折,也不能改變自己的初衷。例如,《項鏈》中的瑪?shù)贍柕?,因貪圖一時的虛榮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是他們并沒有“夫妻似鳥同林宿,大難來臨各自飛”,而是咬緊牙關(guān),同心協(xié)力,一起分擔巨額債務而毫無怨言,這也是女主人公雖有缺點,但還不令人討厭的原因之一。
4.愛情的責任與義務。要使愛情花之開不敗,彌久益醇,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愛情的責任與義務。愛情的責任具體地說,就是對對方負責、對家庭負責,進而對社會負責,因為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基本成分。戀愛畢竟是兩個毫不相干的個體的組合,因此,愛情的義務,就是雙方為了愛情都應該有所付出、有所奉獻,甚至做出犧牲。例如,《荷花淀》里的水生嫂等一群婦女,毅然承擔了全部農(nóng)活和照顧老小的家務,全力支持丈夫參軍。那種不想負任何責任、不想盡任何義務的自私自利的人,不可能體會到愛情的幸福。對中職生進行愛情教育,還應該引導學生走出情愛的迷宮,邁上健康向上的發(fā)展之路。要引導學生閱讀古今中外一些描寫愛情的文學作品,擴大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對愛情有一個更全面、深刻的了解。《荷花淀》中的水生嫂等一群婦女也是這樣一種典型,她們能夠把愛丈夫和愛國家結(jié)合起來,個人的情愛服從國家和民族的需要,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對中職生進行愛情教育,并非要教學生去戀愛,而是教育他們認識愛情的本質(zhì)而成為懂得情愛的人,明確愛情的責任和義務而成為有責任的人,堅持愛情的道德標準而成為品德高尚的人。一句話,對學生進行愛情教育,也就是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這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四、讓學生暢談對愛情的看法
教師的責任是引導學生朝著美好的方向發(fā)展,不能一味地讓學生接受自己觀點,在授課中,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談自己的感想,老師盡可能做到以朋友的身份平視學生,用贊賞的眼光注視學生,這樣可以消除學生緊張的心理,讓學生大膽地暢談“愛情”這個敏感的話題。對學生的言論,教師絕不能歧視,若學生談的是真實的體會,更應該以鼓勵為主,即使有偏見,也要友善地引導。可以通過辯論或其他方式讓學生評價婚戀作品或說出自己的看法。例如,《雷雨》一課內(nèi)容分析后,便把學生分成正方反方兩組,辯論“周樸園是否愛魯侍萍”,學生便在辯論中閃爍著理性的光芒。只要我們教師更新觀念,帶著一顆平常的心態(tài),正確看待婚戀作品,引導學生在愛情作品中感受美感受善,教材中的婚戀作品就能真正發(fā)揮美化學生心靈的作用。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作為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要本著教師職業(yè)所賦予我們的職責,懷著“師者,父母之心”,始終站在時代前沿,時刻關(guān)注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洞察當代青少年存在的思想問題,并充分利用語文這塊充滿生機的土地,辛勤播種,努力耕耘,適時適當?shù)貪B透愛情教育,收獲中職生知識水平與道德情操的雙贏。
責任編輯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