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彬彬,王志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飛行器先進設計技術國防重點實驗室,江蘇 南京 210016)
隨著結構設計水平的提高和材料工藝的完善,飛機結構上復合材料的應用不斷擴大,逐步出現(xiàn)了厚復合材料層合結構[1-2]。如某直升機主旋翼翼梁由60層石墨/環(huán)氧材料鋪成[3],F(xiàn)-22機翼采用自動鋪帶技術,蒙皮最厚處達到14.2 mm,水平尾翼轉軸最厚處鋪層數(shù)達450層以上[4]。
為了減少有限元分析模型的規(guī)模,一般采用三維彈性常數(shù)等效理論分析厚復合材料層合結構[5]。Chou等[6]假設材料面外應力和面內應變連續(xù),用控制體積法推導出由不同鋪設方向單層組成的層合板的等效性能。Sun等[7]基于子層概念,針對均衡鋪層的復合材料結構,提出了三維等效彈性常數(shù)理論。張劍等[8]根據(jù)三維等效彈性常數(shù)理論,分析了復合材料大層數(shù)矩形厚截面層壓桿的扭轉問題,給出了剪應力在橫截面內的分布規(guī)律。
目前,對于三維等效彈性常數(shù)理論中子層對計算精度的影響、層間應力的計算等還沒有深入研究。本文基于三維等效彈性常數(shù)理論[7],通過厚復合材料懸臂梁算例,研究了子層厚度比和位移計算精度及計算效率的關系,通過三點彎曲厚復合材料層合板算例,研究了等效模型計算層間應力。
為了避免由固化應力引起結構翹曲,厚復合材料層合板通常由子層循環(huán)鋪設而成,子層采用均衡且對稱的形式,子層內宏觀應力和宏觀應變視為常值:
(1)
(2)
μk=tk/h
(3)
假設單層材料面內應變和面外應力連續(xù),得到:
(4)
第k個單層板的本構關系為:
(5)
記子層的等效剛度矩陣為[c],其本構關系為:
(6)
由于子層采用對稱鋪層方式,因此式(6)可以改寫為:
(7)
根據(jù)式(1)-式(6),可以推導出式(7)中所有的等效剛度系數(shù),得到子層的等效剛度矩陣[c],則等效柔度矩陣為[s]=[c]-1,根據(jù)三維各向異性材料彈性常數(shù)和柔度系數(shù)的關系,可以得出子層的等效彈性模量:
(8)
厚復合材料懸臂梁的尺寸L×B×H為150mm×20mm×30mm,自由端承受均布載荷q=103N/mm,如圖1所示。材料為ZT7H/5429,單層材料厚度為0.125mm,材料彈性常數(shù)和強度參數(shù)分別見表1和表2。厚懸臂梁鋪層總數(shù)為240層,由周期性的基準子層組成,基準子層有3種不同的基準鋪層方式,分別為基準鋪層方式I:[0/90/0],基準鋪層方式II:[45/-45]s,基準鋪層方式III:[90/0/90/0/90]。
圖1 厚復合材料懸臂梁示意圖
E1/GPaE2 ,E3/GPaG12,G13/GPaG23/GPaμ12,μ13μ23131105.453.670.270.36
表2 ZT7H/5429材料強度參數(shù)
分別建立各個子層鋪層方式對應的逐層細分模型和等效模型,兩種模型都采用三維實體單元。逐層細分模型根據(jù)鋪層順序和鋪層角度逐層建立厚層合板的有限元模型,等效模型依據(jù)子層劃分單元層,一個單元層內包含一個子層,賦予模型相應的三維等效彈性模量。為了研究子層劃分對計算精度和效率的影響,對每種子層鋪層方式建立多個等效模型,以子層內鋪層數(shù)N和總子層數(shù)k區(qū)分。厚懸臂梁的總鋪層數(shù)M為:
M=N×k
(9)
其中N、k為正整數(shù),具體參數(shù)見表3。
表3 3種不同鋪層方式下的鋪層參數(shù)統(tǒng)計
定義子層厚度比c為子層厚度與懸臂梁厚度的比值,與子層內鋪層數(shù)N和總鋪層數(shù)M之間的關系為:
(10)
在相同的計算機配置下,計算各個模型的自由端位移,將等效模型結果和逐層細分模型結果進行對比。以逐層細分模型結果為基準,計算等效模型的位移計算誤差和計算時間比。圖2給出了位移計算誤差、計算時間比與子層厚度比c之間的關系。
分析圖2可知,3種鋪層方式等效模型的位移計算誤差都<10%,處在工程中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基準鋪層方式不變時,當子層厚度比<0.1,隨著子層厚度比的增加,等效模型的計算效率提高,但計算誤差隨之增大;當子層厚度比>0.1,隨著子層厚度比的增加,等效模型計算效率不再顯著提高,而計算誤差明顯增大。說明采用等效模型進行厚層合板的位移分析是合理的,并且具有較高的計算精度。
綜合分析可以認為,對于子層厚度比<0.2的厚層合板,可以采用等效模型進行數(shù)值分析,位移計算誤差<5%,同時具有較高的計算效率。
圖2 厚復合材料懸臂梁等效模型位移計算誤差和計算時間比曲線
如圖3所示,三點彎曲厚復合材料層合板的幾何尺寸L×B×H為144mm×60mm×15mm,跨距為120mm,上表面中央處承受均布載荷q=60N/mm。材料為ZT7H/5429,子層鋪層方式為[0/±45/90]s,層合板共有15個子層,以oxy平面為基準,沿z軸正向從1-15對子層進行編號。
取厚層合板左半部分建立模型,分別采用逐層細分模型和等效模型對其進行層間應力分析。
圖3 三點彎曲厚復合材料層合板示意圖
圖4-圖5是逐層細分模型和等效模型的層間應力云圖。
圖4 三點彎曲厚復合材料層合板兩種模型剪應力τzx云圖
圖5 三點彎曲厚復合材料層合板兩種模型正應力σz云圖
根據(jù)圖4-圖5,兩種模型中的層間應力分布規(guī)律相同,由于局部應力集中,在簡支處和載荷施加處的剪應力τzx和正應力σz較大。圖6是在相同位置處(x=48mm,y=30mm),兩種模型計算的層間應力τzx和σz沿厚度的分布曲線,厚度坐標進行歸一化處理。
圖6 兩種模型層間應力沿厚度分布對比曲線
由圖6(a)可以看出,兩種模型的剪應力τzx和正應力σz都在中面處達到最大值。在逐層細分模型中剪應力τzx沿厚度呈鋸齒狀分布,因為逐層細分模型是按每個單層材料劃分網(wǎng)格,每層鋪設角度不同,引起剪應力τzx沿厚度方向產生波動變化;等效模型的剪應力τzx沿厚度方向呈階梯狀分布,每個子層內的剪應力τzx是常值,因為等效模型采用的彈性常數(shù)是基于子層得到的,反映了子層內的整體應力水平。等效模型的剪應力τzx水平比逐層細分模型的剪應力τzx高,在每個子層內,等效模型剪應力τzx和逐層細分模型最大應力水平相當。由圖6(b)可以看出,等效模型正應力σz反映了逐層細分模型正應力σz的平均水平。
分析表明,采用等效模型分析厚層合板層間應力時精度較高,在厚層合板設計中,以等效模型計算的層間應力作為約束時,厚層合板的設計是偏安全的。
在編號為7-9的子層內,以逐層細分模型中各層剪應力τzx的最大值為基準,計算等效模型剪應力τzx與其的相對差值;以逐層細分模型中各層正應力σz的平均值為基準,計算等效模型正應力σz與其的相對差值,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等效模型剪應力和正應力與逐層細分模型的相對差值較小,滿足精度要求。
表4 三點彎曲厚層合板兩種模型層間應力相對差值(x=48 mm,y=30 mm)
對于子層厚度比<0.2的厚層合板,可以采用等效模型進行數(shù)值分析,計算誤差<5%,同時具有較高的計算效率。分析厚層合板層間應力時,等效模型的剪應力τzx比逐層細分模型高,與逐層細分模型應力最大值水平相當,而等效模型正應力σz反映了逐層細分模型的平均水平,等效模型層間應力的計算精度滿足要求。在復合材料厚層合板設計中,當以等效模型的層間應力為約束時,厚層合板的設計是偏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