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顯華,王 茜,付小京,吳龍茂,徐 霞 (.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何賢紀念醫(yī)院皮膚科,廣東 番禺 5400;.廣東省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廣東 廣州 50000)
單純糠疹又叫白色糠疹,是一種好發(fā)于青少年面部,邊界不清晰,形狀不規(guī)則的鱗屑性白斑,病因不明,近年來發(fā)現(xiàn)與微量元素鋅的缺乏密切相關(guān)。筆者選擇2015年10月~2017年2月來我科就診的128例單純糠疹患者,進行了微量元素鋅的檢查,其中12例給予了補鋅的治療,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128例單純糠疹患者均為2015年10月~2017年2月門診就診患者。診斷標準:參照《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制定的“白色糠疹診斷標準”,即皮損初期為紅斑,邊緣可能稍隆起,然后紅斑完全消退,留下色素減退的蒼白色斑,伴有干燥性細糠狀白色鱗屑。病例入選標準:①有典型的癥狀和體征,符合《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制定的“單純糠疹診斷標準”[1];②年齡6個月 ~16歲,性別不限。排除標準:①對甘草鋅或者尿素乳膏過敏者;②急性或活動性消化道潰瘍者。本研究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經(jīng)家長或法定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選取24例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12例)和對照組(12例)?;举Y料對比:單純糠疹患兒128例,其中男60例,女68例,年齡6個月~14歲。同期健康體檢兒童201例,其中男93例,女108例,年齡8個月~15歲。兩組兒童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鋅值測定:單純糠疹組和健康對照組兒童均抽取50 μl全血,使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zhì)譜儀(ICP-MS),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zhì)譜法,按說明書操作,檢測鋅值。
1.2.2 治療方法:治療組口服甘草鋅顆粒(南京瑞年百思特制藥有限公司)及外用尿素乳膏(福建省三明天泰制藥有限公司),患兒按公斤體重1.5 mg/(kg·d),分3次口服,療程為4周;對照組僅外用尿素乳膏,2次/d,療程為4周。
1.2.3 療效判定標準:白斑面積和色度的改變測定:白斑面積使用ImageJ1.4.367軟件進行測定,開始時皮疹面積被評為0,1個月后再次對皮疹面積進行評分,標準為0~25%為皮疹改善貧乏;26%~50%為皮疹輕度改善;51% ~75%為皮疹改善良好;>75%為皮疹改善顯著。白斑色度的改變使用ImageJ1.4.367軟件進行測定,255分為全白,0分為全黑,D1=治療前皮損處色度-正常皮膚色度,D2=治療后皮損處色度-正常皮膚色度(正常皮膚色度取皮損周圍1厘米處正常皮膚色度)。ΔD%(治療前后差值百分比)=(D2-D1)/D1×100%。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清鋅正常參考值比較:1歲以下為3.80 mg/L,1~2歲為4.10~7.26 mg/L,2~3歲為4.36~7.92 mg/L,3 ~5歲為4.75~8.58 mg/L,5歲以上為5.05~11.22 mg/L。單純糠疹組血鋅低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兒童鋅值對比()
表1 兩組兒童鋅值對比()
年齡(歲)單純糠疹組例數(shù) 鋅(mg/L)健康兒童組例數(shù) 鋅(mg/L ) t值 P值<1 10 3.78±0.69 12 4.51±0.73 -2.404 0.026≥1~2 20 4.88±1.07 38 6.51±2.65 -3.310 0.002≥2~3 17 4.25±0.91 33 4.99±0.50 -3.091 0.005≥3~5 33 5.21±1.07 68 5.64±0.49 -2.230 0.032>5 48 5.50±0.66 50 5.83±0.75 -2.284 0.025
2.2 白斑面積的改變: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面積改變,治療組治療前后面積改善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面積無明顯改善,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皮疹面積改善情況對比()
表2 兩組皮疹面積改善情況對比()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12 25.00±4.75 3.33±4.92 23.24 0.000對照組 12 20.33±15.26 24.67±21.78 -2.11 0.058 t值 1.01 -3.31 P值治療組0.320 0.003
2.3 白斑色度的改變: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色度改變(ΔD%),治療組色度改善程度為(81.2±27.8)%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20.7±3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3.374,P=0.001)。
2.4 單純糠疹患兒補鋅治療前后對比圖,見圖1。
圖1 5歲單純糠疹患兒給予補鋅治療,治療前病灶面積已標出(a);治療4周后,皮疹全部消失(b)
單純糠疹是最常見的色素脫失皮膚病之一,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均有分布,普通人群中發(fā)病率約1%,在兒童中發(fā)病率約9.9%[2]。3~16歲兒童是主要的好發(fā)人群,皮損主要發(fā)生于面部,但手臂,肩膀等部位有時也會被累及[3-4]。目前病因不明,有學者認為環(huán)境因素如溫度的改變、相對空氣濕度、海拔、過度的日曬、皮膚的干燥可能與發(fā)病有關(guān)[5]。有學者認為微生物如糠疹癬菌屬、鏈球菌屬、曲霉屬真菌、葡萄球菌與發(fā)病有關(guān)[6]。以上的病因均未得到證實。
近年來有學者發(fā)現(xiàn)本病病因與微量元素鋅的缺乏有密切聯(lián)系[7],鋅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體中對生物學功能,生理過程扮演重要的角色,參與多種代謝活動,到目前為止,它被證實在超過300種金屬酶,蛋白質(zhì)和2 000種轉(zhuǎn)錄因子中被需要,對人體的生化、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能保護皮膚和毛發(fā)[8-10],缺鋅可影響皮膚、胃腸道、中樞神經(jīng)、免疫、骨骼、生殖等多個器官系統(tǒng)[11]。兒童缺鋅可導致生長發(fā)育遲緩、間發(fā)性感染、腹瀉等。嚴重的兒童缺鋅可導致成人期慢性疾病的發(fā)生[12]。鋅作為微量元素,是抗凋亡因子和抗氧化防御系統(tǒng)的輔助因子。它在黑素合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13]。
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單純糠疹組各年齡段患兒血鋅(3.78~5.05 mg/L)均低于健康對照組(4.51~5.83 mg/L)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單純糠疹的發(fā)病與微量元素鋅的缺乏相關(guān),結(jié)論與國內(nèi)學者張志紅等相一致。筆者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補鋅治療組在皮疹面積的改善和色度的恢復上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揭示補鋅可能將成為治療單純糠疹的一種有效的方法,但需要長期大規(guī)模的臨床試驗進行進一步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