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華
(大連市普蘭店區(qū)中醫(yī)院外科,遼寧 大連 116200)
乳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乳房疾病之一,患者會出現(xiàn)患側腋窩淋巴結腫大、上肢水腫等癥狀,病情嚴重的患者會出現(xiàn)腫瘤轉移,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據(jù)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1-5],但絕大多數(shù)的患者采取手術的方法治療疾病,然而在術后放療的過程中患者因自身形象的改變,會出現(xiàn)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影響術后治療效果[3],因此,從我院選出治療乳腺癌根治術的患者150例,為患者提供不同的護理措施,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從我院選出治療乳腺癌術后的患者150例,本次研究是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后實施的。其中對照組年齡39~57歲,平均年齡(46.6±2.7)歲,乳腺癌Ⅰ期患者有24例,Ⅱ期患者有28例,Ⅲ期患者有23例,小學學歷有12例,初中學歷有29例,高中及大學學歷有34例,觀察組年齡36~59歲,平均年齡(46.3±2.9)歲,乳腺癌Ⅰ期患者有20例,Ⅱ期患者有31例,Ⅲ期患者有24例,小學學歷有19例,初中學歷有21例,高中及大學學歷有35例,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上進行比較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在治療前后為兩組患者發(fā)放生存質量問卷調查表,在答卷結束后,當場回收問卷。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主要有:護士應每天定時為患者更換床單被罩,保持病房環(huán)境干凈整潔,指導患者遵醫(yī)囑按時用藥,預防患者出現(xiàn)漏服或忘服情況,保證患者治療的效果,護士應根據(jù)患者的對食物的喜好不同,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增強機體抵抗力,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2.1 成立護理干預小組:應根據(jù)從事腫瘤護士的工作年限、職稱結構的分布,以小組的形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其中組長均由職稱較高及工作年限較長的護師擔任,組員均由從事腫瘤工作5年護士擔任,在患者治療期間提供全方面的護理措施,制定完善的康復治療計劃,加快患者康復,有助于提高整體護理水平。
1.2.2 心理干預:由于絕大多數(shù)的術后患者受自身形象的改變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的心理狀態(tài),影響術后治療的效果,延緩康復時間,因此護士應根據(jù)不同患者的表現(xiàn)狀態(tài),為患者提供不同的心理護理,指導患者正確的對待疾病,用鼓勵的言語安慰患者的同時講解臨床上成功的案例,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1.2.3 電話回訪和隨訪:護士應對出院的患者采取每周兩次電話回訪和隨訪的護理,詢問患者身體康復情況及藥品使用情況,解決患者提出的問題,指導患者在業(yè)余時間多參加娛樂項目及社區(qū)集體活動,有利于豐富患者的日常生活,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使患者更加樂觀的面對生活,促進患者康復。
1.2.4 專人指導康復訓練:在患者住院期間,護士根據(jù)患者的身體狀況,為患者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針對身體素質較好的患者,為患者提供散步及慢跑的方法來進行鍛煉,針對身體素質較差的患者,為患者提供相應的肢體功能鍛煉,促進身體康復。在患者出院后,護士應采取定期隨訪護理,檢查患者身體康復情況,向患者講解相關疾病知識的同時叮囑患者每天要按時進行功能鍛煉,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鍛煉習慣,健康患者康復時間,有助于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1.2.5 鼓勵患者社會活動:由于乳腺癌術后最佳的恢復時間是6個月以后,因此為住院患者提供有效的鍛煉計劃顯得極為重要,護士應指導患者多參加醫(yī)院組織的交友活動,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通過分享術后內心感受及日常注意事項的方法,有助于增強老患者與新患者之間溝通,減少患者住院時間。
1.3 評價標準:本文將兩組患者術后生存質量量表評分情況作為評價指標,其中生存質量量表包括患側肢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適應能力。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對所有的數(shù)據(jù)都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組間資料使用t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則采用χ2進行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生存質量量表評分情況,觀察組在各項分數(shù)上,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生存質量量表分數(shù)(分,±s)
表1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生存質量量表分數(shù)(分,±s)
組別 患側肢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適應能力對照組(n=75) 58.49±10.31 50.41±7.48 59.23±8.16觀察組(n=75) 77.38±8.19 75.58±6.54 80.89±5.91 t值 2.1201 2.458 2.184 P值 0.044 0.039 0.041
乳腺癌是一種極為普遍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機體的正常功能,在臨床上,通常為患者提供手術切除的方法來治療疾病[4],避免腫瘤出現(xiàn)轉移情況,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由于絕大多數(shù)的患者在術后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的心理狀態(tài)[2],從而影響整體治療的效果,加重疾病的發(fā)展。本文通過為患者提供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護理干預措施,患者康復效果較好,主要原因是:為患者提供小組護理干預方法,通過組長和組員的協(xié)調配合,為患者在治療期間提供全方面的護理措施,制定完善的護理計劃,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復時間。為患者提供心理干預,根據(jù)不同患者日常生活狀態(tài),指導患者正確的對待疾病,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從而使患者更好接受下一步的治療,提高治療效果。為患者提供電話回訪和隨訪護理,針對患者的恢復情況,為患者提供合理的建議,指導患者對參與社區(qū)活動,有助于豐富患者的業(yè)余生活,激發(fā)患者對生活的信心,避免患者受自身疾病因素的影響,有利于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患者提供康復訓練,護士根據(jù)患者的身體狀態(tài),為患者制定符合自身條件的鍛煉計劃,通過簡單的運動來鍛煉患側肢體功能,有助于增加肢體抵抗力[1],加快患者康復時間。在患者住院期間,醫(yī)院通過開展交友活動的方法,來鼓勵患者參加社會活動,消除患者對醫(yī)院的陌生感,有助于增強患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綜上所述,為乳腺癌患者提供護理干預措施,患者康復效果較好,有效的緩解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