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平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有56處提及“表達”,語文教學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讀、寫、聽、說的能力??梢?,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通過課堂有限的時間培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關注兒童語言生長,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是目前小學語文老師面臨的艱巨任務。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言表達
語文是最具有實際應用性的一門學科,而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普遍存在著語言因素不突出、語言文字訓練不扎實、讀與寫訓練不落實的現(xiàn)狀。新課程提出,語文課應該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學科,應加強語文實踐活動,從重理解課文內容轉移到重理解語言文字;從重知識講解轉移到重語言實踐?!墩Z文課程標準》有56處提及“表達”,語文教學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讀、寫、聽、說的能力,而讀、寫、聽、說都和語言表達能力相關。可見,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當重要的。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通過課堂有限的時間培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語言能力的提高促使語文綜合水平的提高,從而真正讓語言生成智慧,促進兒童的語言生長,是目前小學語文老師面臨的艱巨任務。
語言的訓練要滲透在語文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運用多樣的訓練方式,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斷培養(yǎng)、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那如果要增強語文教學中表達能力訓練的實效性,應該怎么樣做呢?
一、營造和諧氣氛,讓兒童敢表達
低年級孩子在課堂上很活躍,到了中年級這種勢頭明顯衰弱,等到了高年級課堂可用沉寂來形容。數(shù)據(jù)表明,學生課堂上敢不敢提問,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是主要因素。
關注兒童的語言生長,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教師要以愛為基礎,以情為先導,營造一種愉悅、寬松、平等、合作的課堂氛圍,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喚醒沉睡的創(chuàng)造潛能,讓學生有積極的情感體驗,暢所欲言,敢疑敢問。其次,教師應該給予兒童適當?shù)墓膭?,精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學生才能敢表達、敢質疑,為語言這顆種子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陽光、水分和適宜的土壤。
二、關注文本思路,感知語言表達
葉圣陶先生認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闭Z文學科則重在教材“怎么說的”。也就是說,要關注文本,引導學生明確作者的思路是非常必要的。它是理解文本的關鍵,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和準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利于引導學生遵循作者的觀點,進入情境,理解情感,這是閱讀能力形成的基礎。教師要認真揣摩教材,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感知作者的表達形式,從中學習如何具體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本領,培養(yǎng)聽說讀寫等語言能力。因此,閱讀教學前,教師在解讀教材時,就應該明確這樣一個教學目標,即:關注言語表達形式,變深挖“寫什么”為探尋“怎么寫”。
例如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秦兵馬俑》第8自然段,從“言語形式”的角度鏈接閱讀與寫作:第一步,以“兵馬俑都有哪些神態(tài)”引導學生畫找,并用一個詞語概括 ;第二步,引導學生比較閱讀,以“這幾個神態(tài)描寫的句子都有什么特點”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都用了“好像”,都是“先寫事物,再寫聯(lián)想”;第三步,引導學生深入感悟體會。
這樣的文本解讀與目標確立,是從關注語言表達方式的角度出發(fā),努力引領學生尋找與發(fā)現(xiàn)語言表達的妙處。從整體入手,到關鍵語句的提取,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厘清文本思路,能夠對課文內容框架一目了然,及時在繁多的信息中提取主干,而且思路清晰,過程流暢,為下一環(huán)節(jié)中分角色朗讀埋下了伏筆。
三、基于文本特點,內化語言積累
關注文本表達是教學出發(fā)點的話,那么,關注學生的表達就是教學的落腳點。要真正內化語言,讓語言從文本成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最根本的還是在于運用、實踐。關注兒童語言生長,要滲透在語文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運用多樣的訓練方式,使兒童在語文學習中不斷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
1.品讀語言,自由表達理解的內容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教導學生以表達的角度來進行閱讀,因為某些特定的言語形式所表達的言語意義是特定的,而特定的言語形式生成的是不同的言語內容。文本的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樣的,需要學生認真品讀和揣摩,通過正確的閱讀和思考方式來進行閱讀內容的正確理解,然后用自己的話表達出理解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辨析理解和傳達感情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黃山奇松》,學習迎客松的特點時,筆者緊扣“飽經風霜”一詞,設計了一個表達練習來加深學生對“飽經風霜”的理解。
烈日炎炎,迎客松 。冰天雪地,迎客松 。
狂風暴雨,迎客松 。( ),迎客松 。
…… ……
自然,學生對“飽經風霜”這個詞的理解也就深刻了,并且能用自己的語言傳達詞語所表達的情感。
2.引導想象,自由表達語言的情感
在閱讀學習中,學生能夠理解文本的表達之后,要適當?shù)卣归_想象,通過語言表達的實踐練習來不斷拓寬語文學習的領域。教師通過課本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徹底明白作者表達的意境,然后適當引導,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寫出自己想象的畫面,這樣不僅可以使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
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青海高原一株柳》時,嘗試著讓學生與作者進行對話,讓學生去搜尋作者的足跡,小學生便從先生的多方面感悟到先生筆下的“柳”之感人而又樸實的含義——以頑強毅力與生命抗爭。筆者還以“‘青海高原一株柳我想對你說”為題,讓學生寫出自己的閱讀感悟,進一步起到發(fā)展學生語言的良好效果。
3.體驗情感,自由表達語言的思維
高超的復述能力應在基于文本內容和語言的基礎上,在文本內容、語言以及表達方式上做出適當?shù)恼{整,從而真正提升復述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概括,不僅有利于學生真正理解,而且還能內化生成,從而最終促進語言智慧的發(fā)展。在復述過程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積極推進生生對話、生本對話,通過反復交流,不但能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還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話可說、想說、敢說、樂說的氛圍,以期掀起語文教學的高潮,更好地進行各種形式的語言訓練,從而最終內化文本語言,充實自己的語言積累,為語言智慧創(chuàng)造條件。它在培養(yǎng)學生快速記憶和綜合思維,提高語言表達水平,豐富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的《云雀的心愿》,課的尾聲,積極引導他們聯(lián)系上下文,讓學生有條理地說一說森林的重要性。在復述過程中,有的學生進行延伸,結合平時的課外積累,進行了拓展,非常形象地、有條理地概括了“森林就是一座大水庫”。
四、實踐語言表達,生成語言智慧
語言智慧屬于一種實踐性智慧,是從語言經驗、積累中無數(shù)次運用得以發(fā)展的。教材中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只要老師善于發(fā)現(xiàn),就能找到許多的口語訓練素材。因而,教師要立足課堂,挖掘教材,最終能夠超越教材,善于創(chuàng)造條件,給學生搭建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實踐,從而提升語言能力,形成語言智慧,生成課堂精彩。
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荷花》一課時,文章第二段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荷花三種狀態(tài),將花蕊的顏色,以及花的樣子寫得十分生動形象。教學后,讓學生走進玄武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觀察、發(fā)現(xiàn)來寫寫自己喜歡的花。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教師善于聯(lián)系課內與課外,積極拓展文本,搭建語言運用的橋梁,讓學生在熟悉文本的基礎上,能夠自由重組文本,充分悟得語言表達的智慧。
“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背私滩闹械目谡Z訓練資源,生活中的教學資源更是無窮無盡,只要我們老師善于發(fā)現(xiàn),就能挖掘出源源不斷的教學資源。一位老師在執(zhí)教蘇教版第九冊古詩兩首《所見》時,將寫作進一步延續(xù)到課外,作業(yè)由學生安排,觀察蟬或一種昆蟲并描寫,鼓勵學生注意表情和動作,這是寫作的模仿和創(chuàng)造。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拓展他們的思維和課外活動的視野,為學生搭建立體而豐富的聽說讀寫思的言語實踐平臺,在反復有效的言語實踐中,學生逐漸認識到言語表達的意義,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逐漸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生成智慧語言。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說話訓練要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葉圣陶先生也曾說:“語文方面許多項目都要經過不斷練習,鍥而不舍,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彼?,筆者認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找準切入點,關注兒童的語言發(fā)展,把說話訓練與語文各環(huán)節(jié)教學結合起來,并真正將語言表達能力運用到實踐中,進而不斷促進兒童語言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