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里莉
【摘要】教師在閱讀課堂運用“三測”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可有效減輕學生閱讀課業(yè)的負擔?!扒皽y”設置關鍵項,落實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中測”常用快速檢測、精準檢測和大數(shù)據(jù)檢測的方法統(tǒng)計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后測”通過統(tǒng)計布置作業(yè)量,達到減輕課業(yè)負擔的目的。
【關鍵詞】“三測” 閱讀課業(yè) 負擔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6A-0116-02
在MS-EEPO有效教育的操作體系中,有一個監(jiān)測工具叫“三測”,即前測、中測和后測,它是流程性評價中的主要檢測指標?!扒皽y”就是課堂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對相關學科內容在此前的進展程度進行檢測;“中測”是對本節(jié)課關鍵內容把握狀況的檢測;“后測”則是對課的后半部分以強化次數(shù)為主的統(tǒng)計,以及對課后作業(yè)數(shù)量的估計或部署的把控。教師運用好“三測”的監(jiān)測方法調控課堂,真正落實了教學目標,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下面,筆者結合“三測”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談談教學策略。
一、“前測”短、平、快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般一堂課的教學設計有一到三個關鍵項,關鍵項就是本節(jié)課主要落實的教學內容。課堂教學中,圍繞關鍵項展開教學,教師采用“三測”進行自我監(jiān)測,有助于實時監(jiān)控課堂,并做好自我管理。上新課之前,教師需要快速檢測學生對本節(jié)課應有知識儲備的情況,如果學生已經掌握了相應的知識點,教師就可以按照備課教案授課。因此,教師在課前要對學生進行“摸底”,這就是“前測”。當“前測”檢查結果達到95%,即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時,是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前測”因本節(jié)課的關鍵項不同而設置不同的測試內容。從知識點方面看,可以是上一節(jié)課學習過的知識點,也可以是學生以前的生活積累,還可以是學生的閱讀積累和知識積累等;從學習能力方面看,可以對學生已有的學習方式進行檢測,因為師生的學習方式相一致,就能有效快速地展開課堂??梢?,前測是為了更順利地開講新課。
前測的形式多種多樣,一般是問答式,及各種形式的讀、寫,也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拓寬思維,或是學生組成小組進行互評等。用什么的形式進行檢測,取決于本節(jié)課授課的內容以及想要達到的目標。以高年級段的閱讀教學為例,在教學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竊讀記》第二課時,筆者設計了本節(jié)課的兩個關鍵項,一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竊讀”的復雜滋味,感受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并獲得情感體驗;二是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為了在課堂上達成這兩個關鍵項,筆者設計了兩個“前測”內容:一是本課的生字詞是否掌握;另一個是能否用自己的話說出本課的主要內容。確定了檢測內容,筆者是這樣檢測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的:課件出示有關詞語讓學生齊讀、個別讀。用多種形式的讀,就可以知道學生掌握的大致情況了。檢測學生對本課主要內容的了解情況,用的是隨機提問學生的方法,如提問兩到三個學生,兼顧不同層次學生進行提問,同時讓全班學生來評議,就可以檢測到大致情況了。這個檢測的過程時間不長,配合學習方式進行,能快速有效地掌握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
二、“中測”適、精、準
“前測”只是前奏,課堂教學效率高不高,主要看課堂是否做到師生互動,并在互動中產生思維碰撞,促進課堂的生成,這才是課堂的精彩所在,也是目標落實的過程。對此,教師可以采用“中測”進行自我檢測。在實施“中測”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適、精、準幾個問題?!斑m”即“中測”要選擇適當?shù)臅r機,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的狀況適當檢測,不是隨便想測就測,而是看關鍵點適時進行,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來判斷,本著檢測一個點是為下一個點做鋪墊的思路來進行?!熬焙汀皽省笔钦f教師在中途的檢測要精細、目標要準確,由于涉及大多數(shù)學生,采用的方法要針對問題要害,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助推課堂的有效開展。那么,中測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呢?
(一)快速檢測:舉手檢測法、巡堂檢測法、小組統(tǒng)計檢測法
一般來說,難度不大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舉手、教師巡堂、小組統(tǒng)計等方法進行快速檢測,這樣耗時短,又有助于教師迅速掌握“課情”。仍以《竊讀記》一課教學為例,筆者在新授課文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理解課文,并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一句最能表達作者竊讀滋味的句子,用“——”畫出來。筆者先是提問一名學生,發(fā)現(xiàn)這名學生找到了一個中肯的句子:“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為了了解班級里有多少學生知道這個答案,筆者采用快速檢測的方法:贊同這位同學的觀點,同時也找到這句話的請舉手!這樣,筆者就知道了學生的認知情況,不必再來解釋為什么是這一句話,而直接推進授課內容。有時候也結合教師的巡堂,大概知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或是讓小組快速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通過組長匯報掌握學情。
(二)精準檢測:小組代表匯報檢測法、組際互評檢測法
一般來說,難度較大的問題需要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后才得出結論,這時教師就要安排學生進行互動檢測。針對課堂生成的最佳時機,教師需要精準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快速準確做出反應,這樣的課堂才真正體現(xiàn)思維張力,展現(xiàn)學生的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一步步落實教學目標關鍵項。這時的檢測是通過組長匯報來考察小組的學習成果,而后通過組際互評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在與學生互動中快速了解學生的理解情況,適時點撥和引申,教師的聆聽和判斷就是檢測的過程,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探究知識的情況,這也是精準檢測帶給課堂的精彩。
(三)大數(shù)據(jù)檢測:互聯(lián)網+智能檢測法
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檢測,更加輕松、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只要在課前通過軟件系統(tǒng)把需檢測的題目設計好,然后講課時適時拋出問題,讓學生用搶答器來做題,這樣很快就能在教師的一體機上顯示學生答題的準確率,迅速統(tǒng)計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對教學效果也能夠了如指掌。
三、“后測”快、好、省
“快、好、省”就是在“后測”階段快速幫助教師找出布置課外作業(yè)的量,有助于教師自我判斷課堂的質量,省去或減少學生沉重的課外作業(yè)負擔。在這個階段,檢測的方法也略有不同,除了使用“前測”“中測”的一些方法外,還要用上“統(tǒng)計”這一檢測法。比如《竊讀記》的第二個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用動作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情感。為了檢測這個關鍵項是否已達成,筆者設計了寫的環(huán)節(jié),“運用抓住心理和動作描寫的方法寫一段話”。寫完以后,筆者采用個別匯報加點評的方法,先讓發(fā)言的學生講一講自己寫的句子,然后請其他同學點評。在點評的過程中,筆者知道有幾個同學已經掌握了;然后擴大檢測范圍,讓寫得好的同學評改其他同學寫的句子,這樣很快就知道大概有多少學生掌握了這一寫作要求。在此基礎上,教師迅速地回憶自己是否對關鍵項的強化次數(shù)達到了一定的量,這要求教師熟悉自己的上課流程,分別對應強化了哪個知識點,如果達到就可以不布置作業(yè)或少布置作業(yè)。一節(jié)課假如95%的學生掌握了關鍵項,教師就可以少布置課外作業(yè),具體情況則要看各年級段的學生而定。
總之,“三測”是利用人力資源、肢體語言、板卡、表達呈現(xiàn)、觀測等手段,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教師需要對關鍵項進行調控,布署課堂教學任務,從而達到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