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凌家灘文化

2018-08-06 06:28吳衛(wèi)紅
華夏地理 2018年11期
關鍵詞:先民玉器玉石

吳衛(wèi)紅

這是2007年的6月下旬,中國南方地區(qū)已暑氣升騰,即使到夜晚也不見一些涼意,樹葉紋絲不動,發(fā)掘工地上略顯倦怠的考古隊員正在昏暗的燈光下,用手鏟、竹簽輕拔著一座大墓的填土,希望盡快完成當天的工作。陡然間,一種莫名的興奮在隊員中間蔓延,與此同時,壓力感也陡然而升,在我們眼前出現(xiàn)了一大片白花花的玉器——這是一座超乎尋常的大墓。經(jīng)過20余天的細心清理,這座編號為07M23的新石器晚期墓葬才完全展現(xiàn)出來。

距今5300多年前、隨葬玉石器300余件、墓坑達7平方米——成串的數(shù)字表明,這是凌家灘歷年發(fā)掘中規(guī)模最大的墓葬,也是中國史前文化遺址中最重要的墓葬之一。凌家灘,這個坐落在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zhèn)的偏僻小村莊再次震驚了各界。

如果不是1985年一次簡單的村民葬禮,凌家灘也許像中國多數(shù)的村莊一樣普通,但是當葬墳的鋤尖觸碰到堅硬的“石頭”時,一切都改變了,一個沉睡已久的失落文明開始蘇醒。當時,誰都不曾想到,5300多年前,這里是整個長江中下游乃至全國最大的“村落”之一:莊嚴肅穆的祭壇、琳瑯滿目的玉器,連綿不斷的沿河建筑,如星伴月的遠近小村……自1987年以來,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先后在此進行了十次考古發(fā)掘,發(fā)掘總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越來越多的遺跡和文物,讓凌家灘向世人展現(xiàn)一縷中國文明的曙光。

凌家灘遺址環(huán)境宜人,周邊是寬廣的平畈,中間十余米高的山崗似一條長龍從北面太湖山蜿蜒而下,直到裕溪河畔,左右兩側的遠處有山崗環(huán)抱,靜靜的裕溪河水從一望無際的巢湖緩緩流出,穿過凌家灘又匯入浩蕩的長江。這是一個半封閉卻又與外界暢通的地區(qū)。

或許是得益于氣候的變化以及人口的繁衍,距今5800年以后,中國東部和中部的史前文化有了一次飛躍發(fā)展,中原以廟底溝為代表的文化大肆擴張,長江中下游的人群也大規(guī)模流動,而淮河中游的人群則逐漸向南遷移。原本荒無人煙的裕溪河附近,開始出現(xiàn)散布的村莊,雖然人口稀少,各村的面積最大也不過幾萬平方米,但經(jīng)過三四百年的積聚,凌家灘憑借地利之便、環(huán)境之優(yōu)以及其他尚不為人知的原因脫穎而出,形成了一個面積達140萬平方米的區(qū)域中心,這在當時的中國東部地區(qū)當是規(guī)模最大且繁華的一個聚落。

盡管我們對凌家灘先民的穿著所知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飲食一定是比較多樣的,各種炊煮盛食器很多,且功能分類細致。如炊煮的鼎,盛食的碗、豆、盤,儲藏的缸、盆,裝水的杯、壺等。在后期還出現(xiàn)了鬶、觚形杯這類可能與飲酒有關的器物。食譜具有明顯的多樣性,栽培水稻已是常態(tài)的農業(yè)生產(chǎn),但還經(jīng)常采摘蓮藕、薏苡屬、櫟屬等彌補食物的不足,肉類蛋白的獲取主要通過飼養(yǎng)家豬,并通過獵取野豬、鹿等獲得補充。

這件蹲姿玉人頭戴縱梁冠,方臉口闊,兩耳穿孔,神情肅默似祈禱狀,其臂上和腰部的淺浮雕表現(xiàn)手鐲和腰帶等配飾,說明此時古人已具有審美觀念。至今考古人員在凌家灘共發(fā)掘出六件玉人,或站或蹲,姿態(tài)各異。

與凌家灘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相比,這里出土的陶器數(shù)量不多,工藝質樸,但器物形制比較特別,種類也很豐富,除了圖中展現(xiàn)的陶翳外,從鼎、豆、壺、盤、缽、雞形壺、紡輪等,不一而足,并反映出與周邊文化交流的成果。

他們建筑房屋時,一般是先在平地挖基槽,再用碎紅燒土塊作為墊基材料,在基槽內用木棍作墻體支撐柱,然后在兩側敷上較厚的粘泥,一部分還可能用蘆葦桿加固,也就是常說的“木骨泥墻”。房子的具體情況還不清楚,但主要是分布在遺址東部的平地上,鄰近河邊呈長條形分布,頗有些沿河而居的風格。

說起凌家灘,必談玉石器??梢哉f,凌家灘先民掌握了當時玉、石器制作的最高端技術,并成為玉石器生產(chǎn)的龍頭。他們已經(jīng)擁有了后世玉器制作中的絕大多數(shù)技術,如切割、琢磨、鉆孔、拋光,以及掏膛、減地、陰線刻、鏤孔、線鎪、淺浮雕等,把一塊塊玉石料雕刻打磨成精美的禮器。制造玉石器的基本工具——礪石,在凌家灘和外圍的韋崗遺址中都有大量發(fā)現(xiàn),足證當時生產(chǎn)之盛。

先民的琢玉工藝甚至達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考古人員在出土的一件坐姿玉人背后發(fā)現(xiàn)有一隧孔,通過高倍顯微鏡觀察得知,隧孔的制作竟然足足包括七道工序。不知當時的工匠們?yōu)榇烁冻隽嗽鯓拥呐椭腔邸?/p>

處于創(chuàng)新階段的新技術使得凌家灘玉器更多地通過“形”來展現(xiàn),而“紋”的運用還比較簡單,不過一種曲線鏤雕技術開始出現(xiàn),它具有立體且可透視的效果,為后來薛家崗文化、良渚文化的鏤雕工藝打下了基礎。這種被稱為“線鎪”的技術因對曲線的控制具有一定難度,發(fā)展一直緩慢,直到距今4000年左右的后石家河文化才達到高峰。

這些玉器既有肅殺的兵禮器,也有神秘的動物或人物形象配飾,還有數(shù)量眾多的環(huán)、鐲、璜、管、玦等裝飾品,構成了凌家灘文化的精華。我們在很多墓葬中發(fā)現(xiàn),一些制作過程中留下的玉芯、邊角料等也都因不舍得丟棄而隨葬,說明玉在這個時期還是特別珍貴的。

07M23大墓玉石器出土時的情形

在眾多玉器中,最獨特的莫過于人或動物形象的玉器,以及極具神秘性質的玉龜、玉版。

截止目前,考古人員在凌家灘共發(fā)掘出6件玉人,長度僅約10厘米,姿式特別,或站或蹲,兩耳上的穿孔應為配帶玦飾而準備,頭上戴著中間凸起的縱梁冠,小臂上的淺浮雕顯示其戴有鐲環(huán),手臂向上彎曲,十指張開置于頸下,神情肅默似一種特殊的祈禱狀。這些雕刻精細的玉人形象向我們展示出遠古先民的風貌和樸素的審美觀念。

玉鷹和玉龍都只各有1件。玉鷹的兩面紋飾完全相同,顯示了極其高超的制作工藝。鷹的兩翅伸展,兩端各有一個類似豬首的形象,鷹頭則朝向一側凝視,最為突出的是,在它的胸部刻有神秘的圓圈和八角星紋。

這不禁讓人想起另一件更為神秘的器物——長方形刻圖玉版。玉版中部的大小兩個圓圈及八角星紋樣與玉鷹胸部的一樣,四邊各鉆9孔、5孔、5孔、4孔,專家認為它與“元龜銜符”的八卦或天文、方位有關。

無論如何,這兩件器物和其神秘的圖騰讓我們得以一窺遠古先民的圖騰崇拜、宗教信仰和樸素的宇宙觀,讓我們對他們的精神世界的想象有了些許依據(jù)。

玉璜是凌家灘遺址的出土玉器中另一大宗器物,形態(tài)多樣,其中以一種偶合式璜最具特色。這種玉璜可分可合,最精妙之處在于通過側向的穿孔、暗槽,既可以用繩線連接又不顯露繩線。有學者認為這種璜類似于東周時期的“虎符”,與結盟、聯(lián)姻的“合符”有關,倒也是一有趣的解釋。

總體看來,凌家灘玉石制造的快速發(fā)展,應該與當時整個長江中下游的農業(yè)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以及對玉石器需求的快速增加有關。在這個時期,社群之間可能并沒有出現(xiàn)太多的爭戰(zhàn),但是社群內部的等級分化、社會分工卻越來越明顯。

為了維系社會的穩(wěn)定和祈求愿望的實現(xiàn),神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凌家灘的先民選擇在山崗的最高處,用黃土、石子、石塊分層堆筑了一處數(shù)百平方米的大型祭壇,借以溝通天、地、神。

當貴族、匠人和少數(shù)特殊的平民死亡之后,他們將被按照一定的秩序埋葬在祭壇上或者祭壇周邊,但南側位置一定是級別很高的權貴或巫師一類人物才能夠享有的,著名的玉人、玉龍、玉鷹、玉龜、玉版等均出于此處,那座07M23也位于南側的中間位置。一些地位較高的工匠則較集中擁有祭壇西側的一片區(qū)域。

這座大墓是凌家灘遺址歷年發(fā)掘中規(guī)模最大的墓葬,隨葬玉石器多達300余件,足見墓主身份高貴,高權在握,墓中出土的玉龜形器

由玉簽和玉龜組合而成,原位于墓主腰部位置,通體打磨光滑,有專家猜測此器為占卜用具。凌家灘出土的玉璜形態(tài)多樣,其中以偶合式璜最具特色。這件雙虎頭玉璜

寥寥數(shù)條陰刻線條已將動物形態(tài)表達得淋漓盡致。除玉鉞石鉞外,瑪瑙鉞極為少見,更顯珍貴。

凌家灘玉器有別于良渚文化和紅山文化,不僅早于兩者,也彰顯出強烈的地域特色。這件玉鷹兩面完全相同的紋飾顯示了極高超的制作工藝,胸部刻有神秘的圓圈和八角星紋,反映了當時的圖騰崇拜、宗教信仰和樸素的宇宙觀。

這片溝通天、地、神和逝者獨享的區(qū)域是相對獨立的,它們與活人的生活區(qū)被一條長達2000余米的人工壕溝隔離開來,只在北側留存一個缺口可以進出。

長長的壕溝成環(huán)狀圍繞著主要生活區(qū),顯然是為了保護活人的生命和財產(chǎn)。根據(jù)初步估算,這個工程的土方量大約為10萬立方米,如此巨大的工程顯示,當時已有一定的社會組織協(xié)調能力。

玉石器成為身份的重要象征,并隨葬于墓葬之中,極大地強化了等級觀念。從此,社會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文明的因素也日趨明顯了。這些玉器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性,更體現(xiàn)出凌家灘的文化內涵,它對此后的良渚文化玉器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中華文明崇尚玉器的傳統(tǒng),源遠流長,而溯其源頭,其中當然少不了凌家灘。縱觀中國史前時期的三大玉文化中心的另二者——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灘的玉文化不僅興盛的時間更早,而且具有強烈的個性和地域特征。

在 5000 多年前中華文明起源的關鍵節(jié)點上,凌家灘在社會組織、貧富分化、玉石器制造等方面都是同時期文化中表現(xiàn)最為突出的,可以說是中國史前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

相對廣袤的凌家灘,目前的考古發(fā)掘還不足其總面積的1/300。對考古和研究人員來講,這仍是一個充滿了謎團的遠古遺址:凌家灘的先民到底是誰?他們生活及生產(chǎn)方式的細節(jié)如何?社會結構分布與演化過程怎樣?是否存在貿易?……諸多疑問都還有待考古人員的進一步工作才能得到解答。

猜你喜歡
先民玉器玉石
玉,石之美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鑒賞與收藏之間的關系
賽加城址先民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方式
奇妙的博物館
將先民們的寶貴財富留給后代子孫——記浙東千年古鎮(zhèn)崇仁鎮(zhèn)消防安全工作
搖擺的玉石 律動的心
世界上最會搖擺的天然玉石
淺析玉器的收藏及保養(yǎng)
春秋時期玉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