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美琪 龔運春
【摘要】本文以新版的人教版歷史七年級的授課內容為例,論述了歷史教師想要打造“有滋味”的歷史課堂,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融入課堂;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充分利用課文輔助,開展多種活動;注重學科知識的聯系,提高學生的跨學科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歷史 學習興趣 “有滋味”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1A-0105-02
《舌尖上的中國》運用傳統(tǒng)的工藝把本土的食材制作成一道道古香古色的美食,而各種現代廚藝則將傳統(tǒng)工藝與當前國內外的烹飪技術相融合,把美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有滋味。作為一線的初中歷史教師,我們也夢想把歷史課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有滋味”。一直以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更多關注知識的灌輸,忽略了課堂的和諧氛圍與學生學科興趣、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這和中考指揮棒導向有關,也和歷史教師本身受傳統(tǒng)教學觀的影響有關?!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力是最佳的成績”,為了讓學生對歷史知識感興趣,擁有較強的歷史學習能力,一線教師應該努力打造“有滋味”的歷史課堂。只有這樣的課堂才能更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增加知識儲備,以更好地應對考試,提高學習成績,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下面筆者以人教版新改版的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的授課內容為例,談談如何讓歷史課變得更加“有滋味”。
一、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融入課堂
適當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相應的教學情境中學習,設身處地地換位,可以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減少學習壓力和降低學習的枯燥感,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請看如下教學片段:
【片段1】第5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
師:今天又到我們《收藏馬未都》欄目時間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收藏到哪些夏、商、西周時期的青銅器。
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師:哪個同學來說一說司母戊鼎的收藏價值?
生A: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重達832.84千克。它是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典型代表,是國之重器,鎮(zhèn)國之寶,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師:(教師評價略)那四羊方尊呢?
生B:四羊方尊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邊邊長為52.4厘米,高58.3厘米,堪稱我國十大傳世國寶之一。
師:(教師評價略)如此珍貴的青銅器是采用哪些材料,通過哪些工序制作而成的?
生:制作材料有銅、錫、鉛;采用“泥范鑄造法”,經過制模、雕刻紋飾、翻制泥范、高溫焙燒、澆注金屬液體、加工修整等工藝制成。
師:(教師評價略)當時制作這些青銅器有什么用途?
生:主要用于飲食、祭祀及軍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發(fā)展到禮器。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思路和意圖是以著名的電視欄目《收藏馬未都》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展開對夏、商、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典型代表、歷史地位、制作材料和工序、用途等方面知識的學習。
二、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系
歷史都是過去的知識,上歷史課有時真的感覺很枯燥、很無味。課堂上,如果教師只限于把歷史知識單純、直觀地再現,那么課堂就會猶如一潭死水,毫無生機;而如果能將歷史與現實聯系起來,則會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比如:
【片段2】第8課 百家爭鳴
在學習“孔子和儒家學說”這一框題內容時,筆者設計了以下活動探究:
〈活動探究〉請你幫助老師為下面的問題學生尋找解決對策。
問題學生:1.星星生性膽小,遇事退縮。2.貝貝思維敏捷,但總愛自以為是。3.盼盼敢作敢為,但不夠穩(wěn)重,易冒失。4.妮妮聰慧,但貪玩,成績難以提高。
解決對策:A.多鼓勵,凡事要抓緊,馬上去做。B.多叮囑,凡事要三思而后行。C.建議溫故而知新。D.強調要謙虛好學,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很快就得出答案:1—A;2—D;3—B;4—C。在學完本課內容后,筆者設計了以下知識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國的各項治國措施都得到不斷的完善。請你利用本課知識將以下措施與理論或主張“對號入座”。
治國措施: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2.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3.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
理論或主張:A.孟子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B.韓非子主張改革,提倡法制。C.墨子主張“兼愛”“非攻”。
同樣的,學生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很快就得出答案:1—C;2—A;3—B。
取得這樣的教學效果,并不是因為練習設計得容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練習貼近學生的生活,與現實緊密結合,學生感興趣,學起來很投入,討論有激情;同時,答案是經過學生自己討論得出的,在討論過程中,他們的各種學習能力都得到了鍛煉,也加深了對具體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可謂“一舉多得”。
三、充分利用課文輔助,開展多種活動
課文輔助是指配合課文學習所設計的有關欄目,它有激發(fā)興趣、拓展知識、提供材料、促進思考、展開活動、鞏固提高等多方面的功能。新教材圍繞課文教學設計了多個欄目,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更多的資源和平臺。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文輔助開展多種活動,豐富課堂。活動可以多種多樣,對于學生而言,有時間較長的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外出旅游觀光,有時間較短的活動,如看一兩部電影或開展一次主題班會、辯論會、知識競賽等,還有時間更短的活動,比如課堂在安排的一些小活動。
【片段3】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tǒng)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在學習“西晉的建立”這一框題內容時,筆者依據課文P78的“相關史事”設計了一個小品《石崇與王凱炫富》,由班長主持并介紹小品背景,由準備好的3名學生表演小品。(小品表演略)
師:欣賞完小品后,同學們想一想小品反映的是西晉時期哪些人怎樣的生活狀況?
生:小品反映的是西晉時期大地主、大貴族出身的皇室及大臣的生活狀況,他們過著豪華奢侈、追求享樂的生活。
師:這些大地主、大貴族出身的皇室及大臣可以說是西晉的統(tǒng)治集團,他們的生活如此豪華奢侈,說明西晉統(tǒng)治腐朽。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思路和意圖是以小品《石崇與王凱炫富》表演活動來豐富課堂(這也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之一),加深學生對教材P78“相關史事”的了解,同時也為后面分析“西晉迅速滅亡的原因”做鋪墊。
再比如教學第16課《三國鼎立》前,筆者安排時間給學生看了電影《赤壁之戰(zhàn)》,學生很激動、很活躍,等到筆者教學這篇課文時,自己感覺得心應手,學生表現也很出色,整個課堂和諧融洽、氛圍濃郁。
四、注重學科知識的聯系,提高學生跨學科學習能力
在基礎教育階段,各個學科的知識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聯系,拓展和加強各學科知識的聯系,有助于學生整體知識的完善和鞏固,也有助于學生對單科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有意識地挖掘學生在這方面的潛能,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習慣,慢慢提高他們的跨學科學習能力。
【片段4】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tǒng)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接片段3)為解答課文P79的“材料研讀”,筆者的教學過程如下:
師:欣賞了小品,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P79的“材料研讀”。這是西晉時魯褒寫的一篇文言文《錢神論》,下面請一位同學為我們翻譯材料中節(jié)選的內容。
(學生不懂翻譯,好幾個學生都是如此)
師:文言文難度大,大家說不出來也不要緊。好,老師就助大家一臂之力,請看——
(課件展示《錢神論》的譯文:錢被奉為“神物”。它沒有地位卻受人尊敬,沒有勢力卻那么紅火,它能夠推開富貴官宦之家的朱門、紫闥。有錢的地方,可以化危機為平安,可以讓死的重新復活;可要是沒錢了,那貴的就要變成賤的,活的也得把它殺咯。……如今,世人的一切都是為了錢而已。錢是世上的神寶,人們視它為親兄弟,稱它“孔方兄”。)
(學生默讀譯文)
師:好,我們再看看問題:“材料說明了當時什么樣的社會風氣?”(教學生如何看題、審題)
生:問的是“當時什么樣的社會風氣”。
師:題目既然是問“社會風氣”,那就不單單指哪個人的問題;題目涉及的是“當時”,那就說明時間是西晉時期。好,我們再來看看譯文,誰能從中找到關鍵信息或中心句?
生:錢被奉為“神物”。如今,世人的一切都是為了錢而已。
師:對了,同學們的眼睛很犀利。那我們就依據這些關鍵信息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風氣。誰來說說?
生:唯利是圖,追求享樂。
師:對了,不過,結合上面的小品,老師把它概括為:當時社會道德淪喪、唯利是圖、享樂之風盛行。(課件展示)這體現了當時“拜金主義”思想盛行。我們中學生應如何正確看待金錢?
生1:不能把錢看得那么重,不能亂花錢。
生2:錢不是萬能的。
師:很好,大家都說得很不錯。中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看待金錢,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所值”,切勿為了金錢而違法犯法。
以上片段的設計首先通過“助你一臂之力”環(huán)節(jié)向學生展示《錢神論》的譯文,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的材料;接著教學生看題、審題;然后教學生解題方法,在譯文中找出關鍵信息、中心句,學會概括表達。待學生思考后,最后教師概括、總結。為了拓展知識,又設計了“我們中學生應如何正確看待金錢?”的問題,這不僅是歷史和政治學科上的跨越,還體現了歷史與現實的聯系。整個教學過程將歷史、語文、政治、現實貫穿起來,形成一體?!安牧涎凶x”是新版教材的一個亮點,也是難點。它的設置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歷史素養(yǎng),因此,需要教師多花心思備課,才能讓學生深刻理解。
總之,歷史教師要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備課,設計好課堂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之環(huán)環(huán)相扣又別出心裁,讓我們的歷史課變得更“有滋味”,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