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星
(江蘇省徐州市腫瘤醫(y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進行宮頸癌手術的患者一種嚴重的并發(fā)癥。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可嚴重影響宮頸癌患者下肢的運動功能及其術后康復的速度[1]。研究發(fā)現(xiàn),在對進行手術的宮頸癌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時,護理人員可對其基本情況進行綜合性的評估,根據(jù)評估的結果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從而降低其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2]。為了進一步探討預見性護理在預防進行手術的宮頸癌患者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價值,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在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58例宮頸癌患者。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患者的年齡為39~54歲,平均年齡為(42.35±4.56)歲;其體重為51~72 Kg,平均體重為(62.35±0.56)Kg。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40~54歲,平均年齡為(43.14±3.62)歲;其體重為52~72 Kg,平均體重為(63.35±0.26)K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在進行宮頸癌手術期間,對其進行常規(guī)護理。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方法是: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遵醫(yī)囑用藥,為其打掃病房,調節(jié)其病房的溫度和濕度,為其講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根據(jù)其心理狀況對其進行適當?shù)男睦硎鑼?,嚴密監(jiān)測其各項生命體征。在患者出院期間如果出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yī)生。
1.2.2 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方法 對試驗組患者在進行宮頸癌手術和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方法與對照組患者相同),對其進行預見性護理。進行預見性護理的方法是:1)成立預見性護理小組?;颊呷朐汉螅〗M成員使用下肢深靜脈血栓危險因素評估量表評估其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2)小組成員根據(jù)評估的結果為患者制定相應的預見性護理方案[3]。對于低風險的患者,對其進行基礎性護理;對于中等風險的患者,對其進行基礎性護理及理療;對于高風險的患者,對其進行基礎性護理、理療及藥物治療。進行基礎性護理的方法是:進行手術后,護理人員將患者的下肢適當?shù)靥Ц?,指導其進行踝泵訓練[4]。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患者的腘窩或小腿下單獨墊上軟枕。告知患者要多飲水,以防其發(fā)生脫水、便秘。告知患者要戒煙、戒酒,控制其血糖、血脂的水平,指導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的動作,要盡早下床活動。告知患者要多吃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保證睡眠的充足[5]。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不應經(jīng)其下肢的主要靜脈進行輸液,而要經(jīng)其下肢靜脈的分支為其輸液。在對患者下肢的靜脈分支進行穿刺的過程中,要選擇較細的針頭及確保一次性穿刺成功。輸液結束后,告知患者按壓穿刺部位的時間不應過長,以防此處出現(xiàn)血栓。進行理療的方法是:護理人員每3 h為患者翻身1次。為患者翻身后,為其按摩下肢,每次按摩下肢的時間應超過15 min,以促使其下肢靜脈血液的流動。對于病情較為穩(wěn)定的患者,可讓其用熱水泡腳,每次泡腳15 min,每日泡腳1次。或對患者的下肢進行溫敷,以防其下肢的血液高度凝集。同時,在患者的下肢纏上彈力繃帶,以使其下肢的靜脈壓升高,促使其下肢靜脈的血液回流。進行藥物治療的方法是:護理人員遵醫(yī)囑為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華法林進行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治療。需要注意的是,對于近期有活動性出血史、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禁止為其使用上述藥物進行治療。對于既往有顱內出血史、胃腸道出血史、血小板減少史的患者,酌情為其使用上述藥物進行治療。3)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根據(jù)其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告知其病情的康復情況、宮頸癌手術后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危害性、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方法,以提高其對治療的配合度。4)宮頸癌患者擔心手術的效果及治療的費用過高,其心理負擔較重,可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多與其進行溝通,為其營造一個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多傾聽患者的訴說,多鼓勵、安慰患者,以緩解其負面情緒。
1)統(tǒng)計兩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2)在兩組患者出院當日,均為其發(fā)放調查問卷,以調查其對護理的滿意度。該調查問卷中包括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個選項??倽M意率=(總例數(shù)-不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使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接受治護后,在試驗組患者中,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有1例,所占的比例為3.4%;未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有28例,所占的比例為96.6%。在對照組患者中,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有9例,所占的比例為31.0%;未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有20例,所占的比例為69.0%。試驗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調查的結果顯示,在試驗組患者中,對護理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的患者分別有17例(占58.6%)、11例(占37.9%)、1例(占3.4%),該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為96.6%。在對照組患者中,對護理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的患者分別有10例(占34.5%)、9例(占31.0%)、10例(占34.5%),該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為65.5%。試驗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的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宮頸癌是婦科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此病可分為宮頸鱗癌、宮頸腺癌和宮頸腺鱗癌三種類型。陰道出血、排液及尿頻、尿急、便秘、貧血是宮頸癌患者主要的臨床癥狀。此病患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進行手術的宮頸癌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較高[6]。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下肢腫脹、麻木。
靜脈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和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是誘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重要原因??梢痨o脈血流滯緩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長時間制動、因病臥床、久坐及出現(xiàn)靜脈曲張。研究發(fā)現(xiàn),宮頸癌患者在手術中接受全身麻醉后,其周圍靜脈可出現(xiàn)擴張,其靜脈血液的流速可減慢。接受全身麻醉后,可使宮頸癌患者下肢的肌肉完全麻痹,其下肢的靜脈會失去收縮功能。在手術后,患者需要臥床休息,其下肢的肌肉處于松弛的狀態(tài),可導致其下肢靜脈的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主要分為化學性損傷、機械系損傷及感染性損傷三種類型。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是引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主要原因。發(fā)生創(chuàng)傷、休克、進行手術、患有腫瘤、長期使用雌激素進行治療等均可導致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研究發(fā)現(xiàn),進行手術的宮頸癌患者體內血小板的粘聚能力增強,其纖維蛋白的溶解量減少,從而使其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另外,宮頸癌患者體內癌細胞在破壞正常組織的同時,可釋放大量的粘蛋白凝血活素,使其體內的某些酶的活性增強,使其體內抗凝血酶Ⅲ的水平降低,從而增加其血液的凝固度。
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進行手術的宮頸癌患者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是十分必要的[7]。在本次研究中,對進行手術的宮頸癌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在對進行手術的宮頸癌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前,護理人員對其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進行評估,根據(jù)評估的結果為其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可有效地降低其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8-9]。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將預見性護理應用于預防進行手術的宮頸癌患者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