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清仕宦對嶺南吏治文化的建構(gòu):以包公為中心

2018-07-25 01:59:52杜云南
肇慶學(xué)院學(xué)報 2018年4期
關(guān)鍵詞:端州包公包拯

杜云南

(肇慶學(xué)院 旅游與歷史文化學(xué)院,廣東 肇慶 526061)

唐宋以前,整個嶺南地區(qū)雖已納入王朝版圖,無奈地處偏遠(yuǎn),炎熱瘴癘,本地士人文化也較落后,故中原仕宦多不愿到嶺南服官,而被貶流放到嶺南的官員,也多“驕其僻而不舉職,或輕其隘而不為力”,無進取拓展之心[1]。宋代以后,隨著政治中心的南移,王朝開始注重嶺南的開發(fā),嶺南社會經(jīng)濟逐漸崛起,中原南下為官的人員隨之增多,在治理開發(fā)嶺南的宦涯中,留下治行善政并被當(dāng)?shù)匕傩侦霝槊抡叽环θ耍珩T拯、陳堯叟、包拯、陳亞,等等。到了明清時期,廣東已經(jīng)成為王朝重要的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涌現(xiàn)了大量的外來仕宦與本地士人,他們主動參與到地方社會的開發(fā)建設(shè)事業(yè)中去,推動了廣東的發(fā)展。在開發(fā)過程中,仕宦都比較注重改善嶺南吏治風(fēng)尚。他們極力發(fā)掘當(dāng)?shù)乩糁挝幕Y源,展示當(dāng)?shù)亓己玫膫鹘y(tǒng)吏治文化底蘊。包拯就是在這一過程中被塑造成“清官楷模、廉政典范”[2]的吏治文化代言人。通過這一“清官楷模、廉政典范”形象的塑造,明清仕宦為當(dāng)時及后世官員樹立了效法的對象。

一、宋代包公治端史績

包公,即包拯(999—1062),廬州(今安徽合肥)人,字希仁,北宋名臣,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一位清官,百姓敬稱為“包青天”、包公??刀ㄔ辏?040),42歲的包拯,自揚州天長縣知縣,以殿中丞升任地處嶺南粵西之隅的端州知州,端州知州即端州最高行政長官。包拯在端州任知州,是他出仕之后第一次擔(dān)任州級長官。慶歷三年(1043),包拯調(diào)回京城開封,擔(dān)任勾當(dāng)京東排岸司??梢?,包拯治理端州,僅短短三年時間。但這三年,包拯以“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的警言,為增進當(dāng)?shù)匕傩崭l?,做出了不少政績,其留下來的事跡廣為人知?,F(xiàn)將包拯治端史績整理如表1[3]。

表1顯示,包公在端州三年短期的任職內(nèi),勤政為民造福祉的政績頗多,有增建官署、創(chuàng)辦書院、開鑿水井、修建驛站、擴建糧倉、靖化地方、清正斷案,等等,其廉吏風(fēng)儀,赫赫有聲。包拯去世不久,端州官民有感于他的善政,揚播他的清風(fēng),就抓住包拯治端的諸多文化歷史資源,通過繪像立祠的形式向社會傳播其清官形象。南宋包恢,字宏父,江西南城人,以廉吏、政績著稱,曾任廣東轉(zhuǎn)運判官、權(quán)經(jīng)略使,有《肇慶府學(xué)二先生祠堂記》。記中所言:

“天下有盛德之名儒為明師,斯道之所以開明也;國家有尊嚴(yán)之名臣如嚴(yán)師,斯人之所以敬畏也。而名儒名臣俱非常人,非世所以常有者。惟天地立心,為天下國家人道計,則或間生一盛德者,出而為天下之儒,又或間生一尊嚴(yán)者,出而為國家之臣?!珱_和純粹,混無圭角,溫厚之所鐘也;孝肅剛正峭直,儼有廉棱,嚴(yán)凝之所鐘也。是其體皆天地之塞,其性皆天地之帥,而二公之生,其所以關(guān)乎天下國家人之道也大矣?!窆哦丝げ┦繀沃校瑢W(xué)元公之所學(xué),而又自造之深,有所自得者,慨然以他郡學(xué)皆有祠,而此學(xué)獨為缺典,且孝肅雖有祠而未稱也。于是禮以義起,遂合而祠之,使端士知所嚴(yán)事而以時祀?!盵4]

可見,地方官紳有意通過對前代名儒名臣之周敦頤、包拯形象的塑建,激勵后人以先賢大德為榜樣,做一個“為天下國家人之道”的好臣民,從而收到百世之下學(xué)術(shù)德行、節(jié)操政事俱為昌盛的社會效果,體現(xiàn)自宋以來嶺南優(yōu)良的吏治文化傳統(tǒng)。

表1 包公治端史績

二、明清仕宦塑造包公形象

宋明以來,嶺南開發(fā)進程不斷加速,王朝對嶺南的控制也逐漸強化,仕宦重視通過發(fā)掘名宦政績,塑造鄉(xiāng)賢人物的忠孝雙全形象以整合民眾,推動廣東民眾對王朝的認(rèn)同感。其中,肇慶地區(qū)的官紳矢力挖掘、塑造名宦包拯的形象,蘊含的都是勤政為民、造福一方的吏治目的。包拯是北宋王朝有名的清官,又曾服官端州三年,政績顯著。對其形象的塑造與普及,不僅體現(xiàn)了中原文化在嶺南社會中的滲透,也顯示了地方社會對中原文化強烈的認(rèn)同感。

端州官民對包公的祭奠,始于包公去世不久。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郡守蔣績于州署內(nèi)儀門之左建端州第一座包公祠[5],以春秋祭祀。后南宋黃公度(1109—1156),紹興十九年(1149)曾任肇慶通判,攝知南恩州。他到肇慶后,便拜謁官署儀門的包公祠,時有詩云:“華堂傳繪事,昭代得儀型。跡與莓苔古,名爭蘭芷馨。清風(fēng)無遠(yuǎn)近,喬木未調(diào)零。今日斫坭手,依然瘦鶴形!”[5]詩歌頌揚了包公清廉的光輝形象。到南宋淳祐七年(1247),肇慶府學(xué)教授呂中又在肇慶府學(xué)修建祠堂,合祭周敦頤和包拯。仕宦包恢的《肇慶府學(xué)二先生祠堂記》也云:“且獨聞孝肅時,州歲貢硯,前守緣貢率數(shù)十倍以遺權(quán)貴,公命制者才足,歲滿不持一硯歸,此其律己之義,凜乎嚴(yán)凝,蓋有肅于秋霜,而寒于冬雪者?!盵6]1186端州盛產(chǎn)端硯,唐代以來,端硯一直被列為貢品。由于端硯名貴,地方官為巴結(jié)權(quán)貴,假公謀私,往往濫采。包拯任職三年,下令嚴(yán)格按照貢額征收,禁止多采、濫采。任期屆滿不持一硯歸,深得端民敬重。元末至正三年(1343),由丞相脫脫主持修撰的《宋史》中的包公傳也有類似描述:“端土產(chǎn)硯,前守緣貢,率取數(shù)十倍以遺權(quán)貴?!盵7]可見,宋元仕宦皆在凸顯包公清正廉潔、執(zhí)法嚴(yán)明的良吏形象,這成為后人塑造包公形象的重要基礎(chǔ)。

元末明初,地方文獻記載粵西地區(qū)瑤亂時有發(fā)生,瑤亂成了地方不安定的主要因素,中央王朝對粵西瑤亂尤為關(guān)注。元朝仕宦在樹立前代良吏形象、教化地方官民的行政中,開始塑造包公向化“水疍山瑤”的形象。有江西人王揆《包孝肅公祠記》:

……公在宋康定初,由殿中丞出守于端,以清心直道為治本。地方千里,不識賊盜,吏無叫囂,水疍山瑤,熟化奔走,恩威并著,歲乃太和。歸之日,一硯不持。獨恨方志不能傳公行事,而海隅之民,戶誦人詠,至于今稱之。君子謂有功于民則祀之,孝肅公之食其土地,宜矣。嗟夫,公之精忠粹德,于昭炳耀,載于史冊,稱為神明之政,聞?wù)吣慌d起?!璠8]1001-1003

王揆認(rèn)為,包公執(zhí)政期間向化疍瑤族群,保障地方安穩(wěn),是為“神明之政”,也使聞?wù)呙C然起敬。明正統(tǒng)至成化年間,粵西瑤亂愈演愈烈,朝廷特意在粵西設(shè)置了兩廣總督府,以靖化地方動亂[9]。在地方動蕩的社會背景下,仕宦凸顯包公向化“水疍山瑤”歷史功績越來越頻繁,以教化后任官吏以保境安民為己任,如陶魯、張瑄、黃瑜等名宦。其中,黃瑜天順七年(1463)知肇慶府。黃瑜最為傾慕包公“坐是地方千里,民樂耕桑,水疍山瑤,趨庭向化”的治端政績,他到任后,多次修繕城池,以抵御瑤亂。又仿效包公修建驛站和糧倉,還建慈善機構(gòu)、筑府城堤圍。除此之外,黃瑜非常重視包公事跡的教化作用,他常去包公祠拜祭,于成化元年(1465)上疏朝廷請祭包公,其疏文如下:

……宋孝肅公包拯,康定初,由殿中丞出守端州,以清心直道為治本。地方千里,不識賊盜。水疍山瑤,熟化奔走,恩威并著,歲乃太和,稱為神明之政。官滿歸之日,不持一硯。其有功于端民者固多,至今非獨端民稱頌,普天之下,雖婦人孺子,無不知包待制之名。夫有功于民,則祀之?!璠6]661

疏文顯示,知府黃瑜重在凸顯包公因保境安民而“有功于民則祀之”。其后,嶺南番禺人,成化甲辰(1484)進士張詡,官至南京通政司左參議,有《宋包孝肅公新祠記》[6]917-918,也強化了包公這一保境安民的執(zhí)政形象。

聚焦思維結(jié)構(gòu)智力理論的核心是思維的心理結(jié)構(gòu)模型。它提出思維是智力與能力的核心,思維結(jié)構(gòu)是個多側(cè)面多形態(tài)的多元結(jié)構(gòu),主要包括思維目的、思維過程、思維的材料、思維的品質(zhì)以及非智力因素等。思維結(jié)構(gòu)是靜態(tài)結(jié)構(gòu)與動態(tài)結(jié)構(gòu)的統(tǒng)一,而動態(tài)性是思維結(jié)構(gòu)的精髓。

明中葉以后,廣東仕宦對包公形象的發(fā)掘與利用,較前代有過之而無不及,廣東仕宦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強化包公的歷史事跡。萬歷十七年(1589),州人為了紀(jì)念包公,士紳余定所和傅蒙山二人開始重刻包公疏文,時肇慶知府朱天應(yīng)為之作《包孝肅奏議跋》,跋中高度贊揚:“公事跡在集中,不具論,論其指則惟不通關(guān)節(jié),不茍言笑,以法律提衡天下,此今日治郡第一義也?!盵10]朱氏認(rèn)為,包公事跡最為重要的一面是其鐵面無私的“不通關(guān)節(jié),不茍言笑,以法律提衡天下”。其后,萬歷四十年(1612)知肇慶府的戴熺、崇禎二年(1629)知肇慶府的陸鏊,因慕包公清風(fēng)亮節(jié),又遍尋古善本,重刻包公奏疏,以型范后人。在這些仕宦的干預(yù)下,包公疏文得以流傳至今,這為我們了解包公、認(rèn)識嶺南社會提供了一個窗口。

此后,包公的清廉風(fēng)儀一直是肇慶地區(qū)仕宦關(guān)注的焦點,而在民間甚至演化為傳說。明代的吳尚質(zhì),高要城廂人,以貢歲授戈陽訓(xùn)導(dǎo),有七律詩《羚羊峽》云:“羚羊西接古端城,遠(yuǎn)出長亭廿里程。溪滸尚涵包拯硯,石崖曾渡馬援兵。青山夾岸雙羅秀,綠水中流一派平。莫問前朝江上事,月明深夜有潮聲。”[6]1213詩句“溪滸尚涵包拯硯”,指的就是包公“不持一硯歸”,在羚羊峽擲硯的傳說。這些前任仕宦和地方士紳的人物評價,也為后來地方官紳所接納。萬歷以后,地方官紳所編纂的肇慶府地方志大多在“宦跡”“古跡”“祠廟”“藝文”等欄目中收錄包公事跡,彰顯了包公事跡的不同層面。

迨及清朝,官方祭拜包公已成慣例,將其視若做官的榜樣。而民間的包公傳說也愈演愈豐富,包公甚至成了地方神靈,能庇佑地方,逢兇化吉。據(jù)清代文獻記載,在州署包公井后有石樓三間,俗傳為包公烏臺[11]。據(jù)民間傳說,烏臺樓可通陰陽,是包公審判妖魔鬼怪的地方。乾嘉時期,著名詩人袁枚的筆記小說《子不語》中,詳細(xì)記載了包公烏臺判案的傳說,亦收錄了當(dāng)?shù)亓鱾鞯摹鞍毡R放馬成湖”的傳說:

粵東肇慶府,即古端州,包孝肅舊治也。大堂暖閣后有黑井,覆以鐵板,為出入所必經(jīng),相傳包公納妖于井。俗有“包收盧放馬成湖”之謠,謂太守遇盧姓則妖出,遇馬姓則井溢也。然千百年來,亦從無此二姓為守者。署東有高樓,號曰“烏臺”,俗謂包公聽斷妖鬼皆坐此臺。四面磚石封固,啟則為祟。凡太守履任,必祀以少牢,無敢啟視者。

前任安守有管廚人某,酒醉登樓巔,揭瓦窺之,見臺中有三土堆,品字排列,如小墳狀,中間小樹一株,枝青葉綠,此外一無他物。方瞪視間,有黑氣沖起,廚人自樓巔滾跌于地,顫汗交作,僅能言所見。至夕,狂叫而死。越日,安公暴染瘋狂,鞭撲其妻,竟至身死;又手刃其愛妾,以此落職獲譴。[12]

袁枚,浙江錢塘人,字子才,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乾隆四年(1739)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袁枚書中提及包公傳說,是從堂弟袁樹獲知。袁樹于乾隆年間任肇慶知府,他收集了肇慶地區(qū)的包公傳說,然后寫信告知了袁枚。之后袁枚也應(yīng)堂弟之邀,一度游歷肇慶??梢姡宕P(guān)于包公顯靈、能通鬼神、鎮(zhèn)壓妖魔的傳說在肇慶府地區(qū)應(yīng)該很流行,所以被來往的文人們記載了下來。這些傳說的真假無關(guān)緊要,但卻顯示了明清士人塑造包公形象的神化情結(jié)。這些神話傳說也被地方官紳接納,收錄到地方志中。很顯然,所有這些活動都是當(dāng)?shù)厥嘶峦诰蜷_發(fā)包公歷史文化資源的一種手段。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要將士大夫塑造的包公形象,刻畫到民眾的集體記憶之中。

三、包公祠文化元素的放大

明清官府每年還遣人致祭包公祠。知府黃瑜感念包公任職端州期間因保境安民而有功于民,奏請朝廷,要求官方恢復(fù)對包公的春秋祭奠,“乞勑該部每歲于春秋仲月,支官錢買牲醴擇日致祭。仍乞儀注祭文刻石,永為令典”[6]661。黃瑜的上疏獲得了批準(zhǔn),后歷代官員都十分重視對包公祠的祭祀活動。正是在祭祀過程中,官府出于各種原因不斷遷建包公祠,據(jù)番禺士人張詡《宋包孝肅公新祠記》記載:弘治十七年(1504),都憲潘蕃因州署儀門內(nèi)的包公祠在署衙之內(nèi),不便于市民祭祀與瞻仰,委托郡守黃颙將署內(nèi)包公祠遷建至府衙之西,城內(nèi)西北角處[6]917-918。其后,該祠也屢屢重修,如萬歷十四年(1612)知府戴熺因少慕包拯為人,在肇慶府任職期間,修其祠宇,又收集包拯奏議編輯成冊。清康熙九年(1670)知府史樹駿、康熙五十五年(1716)知府宋志益、嘉慶六年(1801)知府楊有源和道光十一年(1831)知府珠爾杭阿等人也修繕過包公祠。

其實,明清時期,肇慶地區(qū)仕宦不僅頻繁修繕州署內(nèi)的包公祠,還營建了多座包公祠。在鼎湖硯洲島之東有包公祠,該祠建于何時不詳。據(jù)民國《高要縣志》記載:明尚書蕭云舉為硯洲羅貞門人,其任兩廣總督時,面囑羅貞之子羅萬程、羅萬象在硯洲島建包公祠;清道光十四年(1834)硯洲舉人羅本元重修該祠,又筑樓三層;時有地方學(xué)者彭泰來為硯洲島包公祠撰聯(lián),“蹇誰留此中洲,看峽外孤帆,千春人遠(yuǎn);羌美人兮茲土,想河清一笑,百尺寒流?!盵13]彭泰來對包公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明清官府頻繁致祭、修繕包公祠,也會擴大包公在民間社會的影響,以致包公美名遠(yuǎn)播,曾劃歸端州管轄的四會縣也有三座包公祠。據(jù)康熙《肇慶府志》記載四會縣包公祠:“舊在縣儀門左,嘉靖二年知縣蕭樟以縣東一里今齡觀改建,三十七年知縣張文光遷于縣治之左。”[14]蕭樟,正德十四年(1519)任四會知縣[15]。也就是說,在正德嘉靖年間四會縣就有了包公祠,這與明初高要縣仕宦頻繁推動祭祀、修繕包公祠的活動幾乎是同步的。清朝仕宦亦多次修葺該祠。四會仕宦除了營建包公祠以外,還開鑿包公井。民間也流傳著包公于四會破案的傳說。很顯然,包公的美名在肇慶地區(qū)廣泛流傳。

包公祠修成后,成為地方官民祭拜包公的場所,有些地方官員遇到疑難案件難以決斷時,還將公堂設(shè)在包公祠中,希望借助包公的神靈斷案。道光《肇慶府志》記載了一則嘉慶年間地方仕宦斷案的雜聞怪談:

嘉慶二十四年二月,高要縣有姑孀婦謝何氏,訴其媳陳氏毒殺夫謝熙煥,縣令韓公際飛不能決,乃夜訊于包孝肅廟。時吳中金公蘭原權(quán)郡守。凌晨,韓來謁,公曰:“觀君神悴,昨夜得無有公事耶?”韓以實對。公曰:“其情若何?”韓曰:“彼婦已承與私者十人也。”公曰:“得無可疑,即午再訊,我且為汝聽之?!笔菚r,以事阻,將不往適,左右報羅都府誕辰,宜往壽,公冠服,至其門閽者曰:“訛言也。”方回車,望高要縣門外洶洶,集犯聽訊,公遂往觀之,閱其牘,疑益甚。集鄰人,反復(fù)核之,皆云不知,而婦所承如。故公乃叱退左右,靜叩婦以毒殺情狀,婦不能言,縷詢之,乃知某實陰癥死,向者所承,縣役謝昌教之也,覆檢驗,果無傷。是日,即在尸場堂斷,觀者數(shù)千人。公謂陳氏曰:“若此,汝家固清白,如昔所承,則如身死名污,與私者皆得罪矣。”婦大哭失聲,數(shù)千人莫不嘆息垂淚,婦年十九,一子方兩月,家貧甚,饗食不自給。公曰:“汝年少將她適乎?”婦益大哭曰:“一夫死冤幾不可白,倘再適,不幸而夫又死,安得青天重如公者?”公乃命其隨姑歸,曰:“不能也,昨日縣來相驗,與從須十金費,已將破屋典償,此安歸耶?”又大哭。公乃罰前教承役出金贖之,府縣復(fù)以金五十授陳姑媳為生產(chǎn),邑人咸稱公之明,而公以為孝肅之靈云。[16]

這則案例記載的是,高要縣寡婦謝何氏訴其媳婦陳氏毒殺兒子,知縣韓際飛覺得案件蹊蹺,一時不能決斷,于是“乃夜訊于包孝肅廟”,求助包公。第二天,審訊案件后真相大白。當(dāng)時的郡守金蘭原就以為是包公顯靈。

表2 宋至清代肇慶地區(qū)的包公祠

四、結(jié)語

宋明以來,廣東仕宦通過修建祠廟或包公井,重刻包公文獻,對包公生前死后的事跡附加神化色彩,凸顯了宋代嶺南社會開發(fā)過程中涌現(xiàn)的良吏形象。宋以前,嶺南煙瘴荒蠻,官員多貪贓枉法,無所作為。包公作為造福一方的官員代表,對其形象的塑造,自然有教化人心、革風(fēng)易俗,使人見賢思齊,造福社會的功效。明朝嘉靖年間以后,嶺南鄉(xiāng)村社會宗族文化日漸正統(tǒng)化,士大夫的關(guān)注點已轉(zhuǎn)向家廟建設(shè),但人們對包公祠的建設(shè)依然熱情未減,廣東官府不斷修繕擴建包公祠,顯示了地方官對吏治文化資源開發(fā)的重視。廣東仕宦對包公的形塑到后來已上升為地方官員任期的生活范式。清代胡永亨,康熙九年(1670)進士,為戶部郎中,康熙二十六年(1687)任廣東分巡肇高廉羅道按察使司僉事,他在后來所撰的《拜辭孝肅包公》中記述,他在任職期間,經(jīng)常祭拜包公,以包公為楷模,離任之前,還將其盡職盡責(zé)的工作向包公稟明[8]1102-1103??梢?,由宋至明清,地方仕宦不斷按照官方正統(tǒng)的標(biāo)準(zhǔn)來挖掘本地吏治文化資源,推出為世人所熟悉并共同仰慕的良官包公,以之作為本地吏治文化的代言人,通過包公形象的塑造,構(gòu)建包公文化,藉此以教化人心,型范后人,也向世人展示肇慶地區(qū)勤政為民、廉潔奉公的吏治傳統(tǒng)。

猜你喜歡
端州包公包拯
包公斷案故事之審石頭
包拯造福嶺南
清風(fēng)(2022年5期)2022-04-15 03:58:16
包拯造福嶺南
清風(fēng)(2022年3期)2022-03-19 00:57:30
送《包公家宴》,享德育大餐
包拯智擒偷鍋賊
包拯:我的好名聲多虧了歐陽修
百家講壇(2018年2期)2018-09-04 04:11:46
“包公”坐堂
鐵面無私
——包拯
加強思維訓(xùn)練 讓作文閃耀思辨光芒
包拯的人生哲學(xué)
新龙县| 深圳市| 安平县| 鸡西市| 阜宁县| 博乐市| 耒阳市| 白城市| 余庆县| 河津市| 娄底市| 扬中市| 洪湖市| 二手房| 岳阳县| 瓮安县| 南涧| 清水河县| 沙坪坝区| 高雄县| 长岭县| 昌邑市| 武夷山市| 越西县| 凤凰县| 峡江县| 镇沅| 通江县| 安阳市| 太仓市| 疏附县| 白朗县| 广安市| 睢宁县| 灵山县| 集贤县| 叙永县| 武安市| 华安县| 平阴县| 林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