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吉·原野
聽完哈扎布唱的《小黃馬》,思緒還在往前跑。漢族人說余音繞梁,《小黃馬》不繞梁,它被哈扎布送到廣闊無邊的草原上。聽歌的人跟著小黃馬回不未了。
小黃馬一邊吃草一邊走,把聽歌人的思緒帶到它吃草的那個地方。馬兒鬃發(fā)流瀉而下,覆蓋在煙葉色的寬大修長的頸子上。它的馬蹄淹沒在尖尖的草里,身上凸起的筋肉在彈動。吃不完的草在它腳下鋪到天邊。天邊的云腳和草色模糊成一片。草隨地勢起伏變成淺綠、深綠,甚至錫白色,黑鷹俯沖下來捉自己的影子。哈扎布用他的長調(diào)讓我們看到了這一切。
更多時候,我覺得哈扎布是坐在他的故鄉(xiāng)——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達(dá)布希勒圖蘇木的草地上唱的這首《小黃馬》。他還唱《四季》《老雁》等古老的民歌。牧區(qū)的早上,不光青草有香味,露水也有像白樺樹一樣的香味。白云在天邊已經(jīng)站好隊。前面的云藏在地平線的楊樹林里,后面的云還在山后等待。百靈鳥先于哈扎布展開歌喉,羊群從圈里走向草場。哈扎布在自己家的氈房前唱起《小黃馬》。一瞬間,草原比以往更廣闊。羊群、云朵,甚至大片的草場都搭上哈扎布歌聲的飛毯,向遠(yuǎn)處飛升。
《小黃馬》唱了什么,競?cè)绱松衿??它沒唱金戈鐵馬,也沒唱泰山黃河,只唱了牧馬人眼里一匹小黃馬是怎樣的可愛。這是一首很小很小的歌,歌者把它放在無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激起了四面的回聲。
哈扎布唱《小黃馬》近乎贊美自己的戀人。除了長調(diào),我不知還有哪種音樂會以膜拜并歡喜的情感贊美一只動物。哈扎布在唱馬的時候,唱出了蒙古人的生活。他的歌聲真正稱得上響遏行云,真假聲并舉,明亮與喑啞并存。
哈扎布獨自創(chuàng)造出一種節(jié)奏,疾徐開合全由他一人說了算。聽這首《小黃馬》如同仰觀云層變幻,一撥云追趕著另一撥云。云頭在天空站立,繼之瓦解為平川。光線從云間刺入,俄而濃云閉合。哈扎布聲可裂帛。世上大部分的歌聲隨著旋律與節(jié)拍向前走,哈扎布的歌聲卻像花瓣在枝頭攤開手掌,像小鳥繞著松樹飛,似云朵在天空欲進(jìn)又退。這是一團(tuán)一團(tuán)的歌,像云彩。好的歌曲,旋律的感染力一定大于歌詞,演唱的感染力要遠(yuǎn)遠(yuǎn)超過旋律。
蒙古民族為什么要誕生一個哈扎布呢?他用歌聲細(xì)致入微地為我們描繪了蒙古,然后遠(yuǎn)去了。我看到蒼茫牧區(qū)佇立的馬,覺得它們在想念哈扎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