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思想政治課教學迎來了春天。作為職高思想政治教師應當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積極投身教育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探尋適合時代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提升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注意力和興趣,為培養(yǎng)和健全學生必備的政治素質而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職高政治;趣味教學;初探
傳統(tǒng)的職高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五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yǎng)成教育;重群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征。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改革職高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所以,我認為,職高政治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一、 進行新穎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敝v好課的開頭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課一開始學生就注意聽講,有興趣,他們就有可能連續(xù)認真地聽下去。否則,他們的注意就不易穩(wěn)定,掌握的知識也不全面,學習效果自然受到影響。教學中要努力設計出能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導語”:或通過講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故事、成語導入新課;或在課的開頭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造成懸念等。這樣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心,同時,在課堂教學做到語言生動、條理清楚,并聯系實際講好每節(jié)課的學習目的和意義,使學生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巧設教學疑問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平鋪直敘,一講到底,不想方設法去設置一些好的疑問,就不可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思考,就會出現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無動于衷的場面。因此,在備課時必須注意到:有意識地設置一些疑問,撥動學生求知的心弦,引發(fā)探索問題的熱情,為了讓所有學生都積極思維,可以把學生在課堂上能否回答問題,作為學生成績考核內容之一,平時記錄在案,期末計入總評成績。這種方法既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聽課的質量,又使教師能及時從學生那里得到反饋,針對學生認識上的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例如。在講“矛盾的特殊性”這一內容時,就可向學生提出“你在職高階段與初中階段有什么不同的特點?”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在課堂上盡情地說,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三、 運用寓言、典故
思想政治課的許多觀點深奧抽象,而寓言典故則具有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特點。因此,在剖析觀點時,適當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樂。例如,用“拔苗助長”的寓言說明客觀規(guī)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關系;用“塞翁失馬”的典故說明矛盾雙方相互轉化的原理;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唇亡齒寒”說明普遍聯系的原理;用“荊人襲宋”說明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餅”說明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原理等等,這樣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課堂教學生動有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在尊重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的前提下,還從社會生活和文字資料中搜集授課的素材,注意積累。把積累到的材料分類分條標號記載,并裝檔存放,建立“教學資料檔案”,需要時從中提取,方便快捷。利用資料,逐步使教學做到有理、有據、有趣,使學生對政治課愿學、樂學。
四、 注重教師主導
注重教師主導作用,忽視學生主體作用,教與學之間互動性不夠。教學應是一種達到和諧的雙邊活動。但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大搞“注入式”“滿堂灌”等,只管自己完成任務,不管學生的學習效果。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師生間的合作,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趣味性。心理學告訴我們,動機和興趣是人行為的兩大內在動力,首先取決于這一主體是否有學習的愿望和動力。明確的學習目的、強烈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的動力系統(tǒng)。
五、 進行課堂實驗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借助于自然科學的實驗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運用能力,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述“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時,可以做一個這樣的實驗:在放滿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放一根竹筷,讓學生觀察竹筷是直的還是曲的,學生觀察到此時的竹筷是曲的。老師從杯中取出竹筷,讓學生再觀察,原來竹筷是直的,然后老師結合學生所學的物理學知識進行分析,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意識是物質的反映這一哲學觀點,同時使學生對學哲學也產生濃厚的興趣。
六、 運用“分類”育趣
同一班學生政治課學習興趣是不同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有三百名學生就會有三百種不同的興趣和愛好?!痹诮虒W實踐中,教師可依據幾次單元測驗的平均成績,分為優(yōu)、良、中、劣、差五類。測驗次數越多對類的反映越準確。85分以上為“優(yōu)”,70~84分為“良,”60~69為中(及格),50~59為“劣”,50分以下為“差”。每類學生應有不同的教育措施。優(yōu)秀生學習興趣最大,即使不督促他們也學得很起勁。應鼓勵他們在更大的范圍內(縣、市)拔尖。“良”這一類興趣也較濃,但不及優(yōu)等生,應鼓勵他們在稍低的范圍內拔尖。中等生人數最多,興趣一般化,要求達到良或優(yōu)的水平,既要鼓勵又要緊抓不放?!傲印鳖惿d趣較差,每班不到10人,主要是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培養(yǎng)自信心,要求達到及格的水平。“差”等生人數最少,興趣也最差,要花大力氣扶植他們,使其上升到“劣”以至“及格”的水平。每類學生循序上臺階,都實現“跳摘”桃子的夢。由于思想政治課教師所教學生人數多,個別形式的因材施教難以辦到,分類施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使用150分試卷時要進行換算,思想政治道德覺悟亦可以質為主進行“等級”分類,盡量不要搞機械量化,“分類施教”要和個別形式的因材施教結合使用。
七、 開展媒體教學
多媒體能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信息等眾多信息集于一體,能在視覺、聽覺上產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靜態(tài)的知識形象化,無序的內容系統(tǒng)化,使枯燥的哲學理論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記憶。
總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課堂藝術很多,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一定能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的目的。
作者簡介:
夏濤容,貴州省仁懷市,仁懷市中等職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