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夢怡
【摘 要】目的:分析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MR診斷價值以及治療方法。方法:2014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間科室收集的12例具有圍產期窒息史、頭顱診斷為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對患者進行MR診斷,并給以相關的治療方法,觀察診斷結果以及治療效果。結果:輕度患兒皮層以及皮層深部具有點狀以及條狀高信號,中度患兒除了具有以上表現外兩側額葉深部白質內對稱性的點狀的高信號,重度還具有基低節(jié)區(qū)以及丘腦高信號等,對12例患者隨訪中,10例患者恢復良好,2例出現腦癱。結論:MR可以比較明顯的觀察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具體表現,采取早期的治療后可以提升治療效果。
【關鍵詞】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MR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5-018-01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為一種發(fā)生在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疾病,也是導致新生兒致殘以及致死幾率較大的疾病,嚴重威脅新生兒的健康。對于HIE的治療至今沒有比較滿意的方法,一般采取藥物的保守資料[1]。而早期的診斷和治療是保證治療效果的最佳方法,隨著醫(yī)學檢驗技術的發(fā)展,MR等檢測技術在HIE診斷中獲得廣泛的發(fā)展,根據以上情況本次我們討論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MR診斷價值以及治療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2014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間科室收集的12例具有圍產期窒息史、頭顱診斷為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男性患兒7例,女性患兒5例,足月患兒10例,早產2例,剖宮產4例,順產8例,年齡4-25d,平均(12.2±0.5)d。臨床主要表現:過度興奮、暗色蒼白、反應遲鈍。驚厥等,主要的體征為肌張力減退或者肌肉松弛。
1.2 方法
病情分型:病情分為輕度、中度以及重度。輕度:患兒面色蒼白、過度興奮,發(fā)紺、容易激惹,輕度患兒為5例;中度:患兒反應遲鈍、嗜睡、原始反應減弱,具有中樞神經衰弱,其中患兒為4例;重度:肌張力松弛,原始反射消失,中樞性呼吸衰竭,驚厥,該類患者3例。
MRI檢查方法:0.38T全身MR機,全部患者采用自旋回波(SE)矢狀面成像作為定位相,標準線圈作為橫斷面的T1加權以及T2加權,矢狀面T1加權成像。層厚設置為5-8mm,256*256矩陣,視野設定為18-20cm。在進行掃描前的半小時,肌肉注射0.1g魯米那或者使用10%水合氯醛1ml/kg灌腸,使得患兒處于睡眠的狀態(tài)。
診斷:12例患兒中7例患兒曾經誤診為腦積水改變以及產后腦水腫。通過臨床的觀察以及相關文獻的研究,采用腦細胞代謝與藥物代謝治療一周后癥狀明顯好轉。
1.3 圖像診斷標準 圖像由兩名經驗豐富的影像學醫(yī)師診斷,觀察患兒的圖像采用隨機的方式,避免記憶偏依,患兒的分度診斷參考2005年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會制定的新生兒HIE診斷標準[2]。
2 結果
2.1 MR診斷結果 輕度患兒:皮層以及皮層深部有點狀或者條形狀的高信號,伴有或者不伴有蛛網膜下腔出血。3例蛛網膜下出血,占比1/4;中度:患兒除了具有輕度患兒具有的圖像之外,還具有兩側額葉深部白質內對稱性的點狀高信號,4例患兒伴有局部的腦水腫,硬膜下腔出血患兒3例重度:重度的患兒除了具有中度的表現外,還具有下列其中的一項:基底節(jié)區(qū)以及丘腦的高信號并伴有內囊后肢相對的低信號,皮層下囊低信號壞死區(qū)域,腦室內出血并有病側的腦室擴張。1例9d的患兒為重度的HIE,MR顯示雙側的額葉深部白質,右側腦室三角旁白質可見斑點狀的T1高信號以及T2的低信號,并且邊界清晰,具體見圖1。
2.2 治療效果 12例換責任經過5-12個月的隨訪,4例患兒在隨訪中發(fā)現病灶消失,腦室形態(tài)恢復正常;6例患兒表現為外部性的腦積水,臨床檢查顯示其他正常,沒有神經系統(tǒng)癥狀,2例患兒局局限性的腦軟化以及腦萎縮,經過MR檢查發(fā)現皮層下具有廣泛的囊狀長T1以及T2信號,患兒的臨床表現為腦癱,不能直立行走。
3 討論
腦部的能量主要來源于葡萄糖的代謝,葡萄糖的代謝等需要的能量均來自于血液的供應,出現腦缺血缺氧后,葡萄糖就會出現無氧酵解最后導致腦細胞的缺血壞死,因此腦缺血缺氧病容易導致患兒死亡以及致殘。
因早產兒以及低體重的患兒腦部發(fā)育不成熟,但是新陳代謝比較旺盛,耗氧量比較大,因此容易發(fā)生腦部缺血缺氧。缺血缺氧的病變主要發(fā)生在腦室管膜周圍,但是該周圍的白質動脈末梢的供血比較少,因此容易導致疾病的發(fā)生[3,4]。所以早產兒容易發(fā)生腦室管膜下的出血情況,該類患者后期的并發(fā)癥主要為抽搐以及發(fā)育滯后。足月的嬰兒顳頂部為大腦前、中、后腦末梢的交界區(qū),該部位的供血比較少,是缺血缺氧敏感的部位。因此對于足月為容易發(fā)生大腦皮層層狀出血、壞死以及液化,該類患兒的后遺癥主要為智力低下四肢癱瘓以及局部的腦萎縮,本次3例重度的患兒中有2例為足月兒,患者均發(fā)生腦癱情況。本次的研究結果與前人報道的情況基本一致[5],均說明MR在診斷HIE中的價值。結合本次的研究結果并參考前人的報道我們一致認為:MR可以比較明顯的觀察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具體表現,采取早期的治療后可以提升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鐘煒,周利,孟麗娟,等.促紅細胞生成素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6,22(19):54-55.
[2]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標準[J].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5,7:97-98.
[3] 任文,姜興岳,謝慶芝,等.SWI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中出血性病灶的診斷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5,30(5):630-633.
[4] 韓傳映神經生長因子聯合腦活素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2:(35):143-144.
[5] 郭大慶,吳煥卿,任明麗,等.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MR應用研究[J].醫(yī)學研究通訊,2010,34(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