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秀梅[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南京 210097]
在《玩偶之家》這部經(jīng)典戲劇中,林丹太太——閨名克里斯蒂娜,是一個千年老二的角色。主角娜拉本身很有藝術(shù)魅力,又是主要戲劇沖突的焦點人物,因此觀眾和讀者通常都很難注意到女二號的存在,但林丹太太其實是劇中一個非常值得玩味的人物。
在劇中,林丹太太承擔著重要的戲劇功能。在敘事策略上,劇作家借助她的來訪交代了娜拉八年前借貸救夫這一重要情節(jié),引出了全劇最大的懸念。在人物關(guān)系上,林丹太太是娜拉的閨蜜,知道她所有可怕的秘密、過日子的苦楚和快樂。由此,她也成了劇中通盤掌握各色人物和各路關(guān)系的知情人。在個性形象上,林丹太太是個相當成熟而聰明的女性,但這個人物最重要的特質(zhì)乃在于她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愛的獨特性。要了解這個問題,需要先結(jié)合人物的背景特點。
根據(jù)林丹太太與娜拉的對話可知,林丹太太結(jié)婚前與寡母和兩個弟弟生活在一起,她母親身體不好??傊?,這個家庭缺少一個頂梁柱的角色。這種狀況我們在文學經(jīng)驗中常常遇到,例如魯迅的家庭,父親的去世使得他很早就擔負起家庭責任;歌德名作《少年維特之煩惱》里的綠蒂則是母親早逝,弟妹眾多,綠蒂小小年紀就助父持家育雛。這種境況通常會造成一個家庭里長兄的角色類似于父親,長姐的角色類似于母親。長姐承擔了許多母親的工作,例如幫助養(yǎng)育弟弟妹妹,處理人際往來,因此相當于半個管家,深受長輩的信任,在弟兄姐妹間頗有權(quán)威。同時,做晚輩的身份又使她不像父母親那么威嚴,她又極容易在同輩中成為一個知心姐姐的角色。在劇中,對于娜拉來說,林丹太太確實如一個知心姐姐。固然是娜拉幫她找到了工作,但她惠于娜拉的也實在不少:她是一個忠心的傾聽者,一個可以交托秘密的閨蜜,一個幫助修補跳舞禮服的好裁縫,一個危急時刻站出來“拆炸藥包”(找柯洛克斯泰請他收手)的鐵桿姐們兒。
當然,如果家庭遭遇經(jīng)濟變故,第一個應該承擔難處的也通常是長兄長姐,例如,自動退學減少家庭開支,在婚姻中考量家庭整體的利益。在第一次選擇婚姻的時候,克里斯蒂娜沒有選擇自己愛的柯洛克斯泰,而是帶著一家老弱婦孺嫁給了雖非中意但經(jīng)濟基礎(chǔ)較好的林丹先生。當丈夫死后,林丹太太失去經(jīng)濟支柱,就通過自己的勤勉勞動照顧家庭,直到母親去世,兩個弟弟也有了事情做。她最好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親人,自己卻孑然一身。但她并不以為苦,卻為沒有誰需要她而苦惱了??梢哉f,林丹太太非常典型地體現(xiàn)了付出之愛的美善。
我們的文化通常樂于鼓勵無私奉獻的做法,因此時常給予道德性的旌表,將其樹立為楷模。但易卜生是一位非常忠實于生活的作家,他在創(chuàng)作中,很少塑造完人,反而揭示了種種人性之廢、人心之偏。他對每一種人生都帶著省察的意識,所塑造的人物往往引起讀者的深思。例如林丹太太,她的奉獻犧牲是不是純?nèi)焕敛焕海?/p>
她表示愿意嫁給柯洛克斯泰的時候,后者很警覺地說:“我不信你這一套話。這不過是女人一股自我犧牲的浪漫熱情?!比缓筇拐\自己的劣跡,問:“難道你這么有膽量?”林丹太太回答:“我想弄個孩子來照顧,恰好你的孩子需要人照顧,你缺少一個我,我也缺少一個你?!绷值ぬ龃藳Q定的原因就是這么簡單!跟奉獻犧牲無關(guān),也談不上勇敢,僅僅是出于自我的主觀愿望,而且這個愿望非常強烈:
林丹太太:你說你像翻了船、死抓住一塊破船板的人。
柯洛克斯泰:我這話沒說錯。
林丹太太:我也是翻了船、死抓住一塊破船板的人。沒有人需要我紀念,沒有人需要我照應。不被需要的感受跟渴望被愛是一樣強烈的。
所以,林丹太太的愛表面看起來純?nèi)皇欠瞰I和犧牲,其實仍然出于自利和自足的初衷,也就是說,出于渴望被需要的主觀意愿。
渴望被愛,是等待別人的愛。被人需要,是預備好了供給別人。相對于被別人愛,被別人需要是一種我們較為陌生的愛的方式。英國作家C.S.路易斯在《四種愛》里寫道:“嬰兒的需求和需求之愛是顯而易見的,母親的給予之愛也是如此,她分娩、哺乳、為嬰兒提供保護。但是,從另一方面說,她必須分娩,否則就會死去;她必須哺乳,否則就會疼痛。從這個角度說,母愛也是一種需求之愛。這就是悖論所在:母愛是需求之愛,但她需求的是給予;母愛是給予之愛,但她需要被人需求?!雹偃藗兞晳T于贊美母愛的偉大,因為她承受劇痛產(chǎn)下嬰孩,又用甘美的乳汁哺育嬰孩,為孩子的成長無私地給出一切。但現(xiàn)在有很多醫(yī)學研究表明,哺乳對于女性身體健康大有裨益,女性的哺乳期長,乳腺癌發(fā)病風險呈下降趨勢。②同時,由于妊娠期間卵巢暫停排卵功能、得以休息,也為卵巢的自我修復創(chuàng)造了機會,因此給出去的母親之愛實際上也極大地祝福了母親的健康。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誰是一個孤島,利他正是自利。當林丹太太來到娜拉的家后,不但找到了工作忙碌起來,而且找到了忙碌的意義——嫁給柯洛克斯泰,幫他照顧孩子們。所以,她的奉獻之愛本質(zhì)上仍然是需求之愛,她渴望自己被別人需要的需要得到了滿足。
與常見的索取型愛不同,這種付出型的需求之愛因著明顯的利他效果而很容易被各種文化冠以過高的溢美之詞,予以旌表。這是很值得警惕的,因為奉獻并不是一定比索取好,一個人如果受制于為別人付出的需要,也是很可怕的。
路易斯在文中寫到一位菲吉特太太,她在世的日子終日勞碌,把家人照顧得無微不至,連家里的寵物狗都享受著女主人事無巨細的關(guān)照。當菲吉特太太去世以后,作者去看望她的家人,本以為他們會非常悲傷無助,沒想到,卻看見他們?nèi)季翊笳?。從前總拉長臉的菲吉特先生會笑了,不著家的大兒子天天按時回家,從前乖戾愛抱怨的小兒子變得很有人情味,一向被視為體弱多病的女兒居然開始騎馬、打網(wǎng)球、通宵跳舞??傊萍匾患蚁袷墙饷摿?,而不是失去了頂梁柱。同樣,在2018年夏天引起熱議的朱雨辰母子的故事里,兒子四十歲還單身的悲劇也與母親強制型的密集母愛有直接的關(guān)系。朱媽媽的無私奉獻倒坑害了自己的兒子。因此,在現(xiàn)實生活中,林丹太太式的愛也是要適可而止的。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說,人類的愛總是體現(xiàn)為某種需求之愛。比如在《玩偶之家》中,海爾茂的愛是出于自我需要的私己之愛,這是毫無疑問的。娜拉看上去跟林丹太太有類似之處,也為家庭奉獻了不少。她冒著極大的風險借錢挽救丈夫的生命,凡事盡量考慮丈夫的需要,為了偷偷還債八年來一直忍受艱苦的日子,其情不可謂不感人。但我們?nèi)艏毦扛?,就會發(fā)現(xiàn),娜拉的努力也基于一種需求——被愛的需求。在劇中,娜拉始終想確證一個問題:“托伐愛我嗎?”娜拉看起來非常篤定丈夫的愛 :“克里斯蒂娜,他不是瞎說。你想,托伐那么癡心愛我,他常說要把我獨占在手里。我們剛結(jié)婚的時候,只要我提起一個從前的好朋友,他立刻就妒忌,因此我后來自然就不再提了?!彼龑θ羁舜蠓蛘f:“托伐怎么愛我,你是知道的。為了我,他會毫不躊躇地犧牲自己的性命?!钡鋵?,當她言之鑿鑿說這些話的時候,內(nèi)心卻并不是那么篤定。因此當自己的罪過可能被揭露時,她惴惴不安。她所一再設(shè)想的奇跡、既渴望發(fā)生又害怕發(fā)生的,就是柯洛克斯泰公開了自己的罪過,而托伐勇敢地說:我來承擔!但現(xiàn)實則是,托伐不但沒有出頭承擔后果,反而對娜拉極盡羞辱謾罵之能事。愛之幻象的破碎使娜拉心碎,并看明白自己家庭的真相:一個耍把戲、玩游戲的地方。正因為破碎如此徹底,她才走得那樣毅然決然!
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為何人類的愛總是潛伏著某種自限性或傷害性?是否存在一種非需求的自足之愛呢?根據(jù)路易斯的觀點,我們整個的存在本質(zhì)上就是一個巨大的需求,唯有上帝之愛是自足之愛,因為他是自身完滿,給出而不至于自己減少。丹麥哲學家克爾凱郭爾也曾提過愛的生命與愛的果實兩個概念,人類之愛多半是某種愛的果實,愛的生命體現(xiàn)于愛的果實,但只有愛的生命才是愛本身,“讓我們不要在相互間的愛之關(guān)系中不耐煩地、猜疑地、評判著地去要求持續(xù)不斷地看果實……人必須信仰愛,否則人根本不會感覺到它存在”③。所以,對有限的人來說,需求之愛是本分。向人求無私,實在是強人所難,強求其所無有。反過來說,如果人們不能清醒地看到人類之愛的必然局限性,就很可能錯誤地把一些愛的表現(xiàn)形式絕對化,例如把強烈的愛情、愛國主義看成一種極為高尚的愛,刻意加以美化,其結(jié)局很可能是悲劇性的,如西諺所說的:愛一旦成為上帝,即淪為魔鬼。
這是值得每一個愛者和需求者警醒的!
① C.S.路易斯:《四種愛》,汪詠梅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1頁。
② 李旭東等:《中國六城市女性生理生育因素與乳腺癌關(guān)系的病例對照研究》,《中國健康教育》2009年第6期,第433頁。
③ 索倫·克爾凱郭爾:《愛的作為》,京不特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第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