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丹[浙江萬里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樂史是宋代文言小說史上不可忽略的人物。首先,其小說著述數量眾多、卷帙浩繁,《太真》 《綠珠》二傳尤為知名;其次,其小說熔史才、議論、學問于一爐,開傳奇小說“宋調”先聲。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宋之志怪及傳奇文》中提到宋傳奇文“亦有作者”,即首推樂史;再次,樂史既編且著,其作各體兼?zhèn)?、內容龐雜,既多野史、雜錄,又不乏志怪、異聞、博物等,其對“小說”一體的認識在宋人中也極具代表性。
目前學界對樂史的專門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其生平和著述的考證,二是對其地理巨著《太平寰宇記》的研究。至于樂史的小說著述,各種小說史、小說書目均有論及,但論者大多沿襲魯迅先生的評價,并未深究,應該說,樂史在文言小說史上的地位和貢獻還有待充分的認識和公允的評價。
樂史(930—1007,一說928—1005),字子正,撫州宜黃人,原籍河南南陽。他一生仕途平順,身為兩朝進士,曾三直史館,又曾先后出知陵州、舒州、黃州、商州,雖無顯赫的政績,但也未有波折,晚年更是久居洛陽,悠游卒歲。樂史學識淵博,勤于著述,恰逢宋初統(tǒng)治者為籠絡降臣,正大力推崇著書、編書,給他帶來大好機遇,四度獻書都獲得朝廷的嘉許,因而獲得仕途的升騰。
樂史積極獻書博取功名,似乎與他的家世有關。樂氏是南陽望族,自居樂毅之后,樂史在《綠珠傳》末尾自稱“南陽生”,顯然對自己的出身是頗為自豪的,并有志于光耀門楣。其著《廣卓異記》,羅列眾多“五世盛德”“一門二十三人封王”“父子三人拜相”之類累世簪纓的事跡,艷羨之情自不待言。他對科舉之事分外留意,編《登科記》三十卷及《解題》 二十卷、《江南登科記》一卷、《宋朝登科記》 三卷、《唐登科文選》 五十卷等,這未嘗不與他兩度中第的經歷有關?!稑肥鲜拮谧V》 中錄有樂史《兩度登第志喜》,詩云:“一枝丹桂兩回春,始覺文章可致身。已把瓊言要上第,又將彩筆冠群倫。龍泉再淬方知利,火浣重燒轉更新。今日街頭看御榜,大能榮耀苦人心?!弊缘弥橐缬谘员?。后來他的三個兒子黃裳、黃中、黃目于淳化三年(992)同登進士第,四子黃庭咸平元年(998)再舉進士,樂史喜不自勝,兩度賦詩,有“老夫兩度穿楊葉,四子三人折桂枝”“一枝丹桂光三族,五夜金門覲九天”等句。
除了功名,樂史熱衷的還有神仙之事。他現存的詩文不多,僅存的兩篇散文《仙鵝池祈真觀記》 和《唐景云觀碑》 都和道教宮觀相關。尤其是前者,津津樂道于崇仁縣祈真觀“仙禽云集”的盛況,發(fā)出“若非修道之輩,孰至是哉”的感嘆。所存少量詩作多是描繪家鄉(xiāng)的名勝,其中《華蓋山》云:“蓬萊宮闕接天關,關鎖云霞紫翠間。夜半雨腥龍起洞,日斜云伴鶴歸山。棋枰石古群仙記,丹藥爐空九轉還。此日登臨興無限,御風身已隔塵寰?!雹贀嶂萑A蓋山是道教名山,相傳神仙浮丘真君在此度王、郭二徒升仙,后世稱為“三真”,曾任撫州刺史的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還曾據舊碑文撰寫了《橋仙觀碑記》 (又名《華蓋山王郭二真壇碑銘》)。故樂史來到此處,如至蓬萊仙山,飄飄然有欲御風而去之感。出于對神仙之說的興趣,樂史集有《總仙記》 《洞仙集》 《諸仙傳》 《神仙宮殿窟宅記》等,雖都已散佚,但《廣卓異記》 卷二十乃是從《總仙記》中摘錄,故可知大略。而他的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在記敘山川形勝時也不忘把相關的神仙傳說也一并寫入,如卷二十《河南道二十》記“登州石橋”,就講述了秦始皇在此與海神的一段故事;又如卷七十五《劍南西道四》記“邛池”,也引用了城陷為湖的傳說解釋邛池的由來,充滿了神異色彩。
樂史還是一個有著強烈倫理意識的正統(tǒng)文人,尤其重視孝道。他所編《孝悌錄》,應該是記錄各種孝悌之人的言行,其后又有《廣孝傳》 《廣孝新書》,一而再再而三,可見樂史對這類題材的關注和用心。不僅如此,在《太平寰宇記》中樂史也不厭其煩地記錄了大量各地孝子孝女的傳說,認為他們的孝行、孝道足以感天動地。如卷十九“孝感水”,記山東歷城縣北孝感水的來歷:“耆老傳云昔有孝子事母,取水遠,感此泉涌出?!彼诹曛萑紊显鳌洞戎裨姟?,看到慈竹叢生、高低相倚的情態(tài),渾似“孝子侍父立,順孫隨祖行”,進而大發(fā)感慨,告誡世人“孝者名常新,逆者污人倫。人既不如竹,乃是一埃塵。夫為人子者,莫若事尊親。夫為人父者,莫若教兒孫。積善與行孝,可以立其身”。相傳樂史還特意把慈竹從四川移植到家鄉(xiāng),在家中屏風上書《慈竹詩》以勉勵子孫,宜黃樂氏因此號稱“慈竹世家”。
樂史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宋史·樂黃目傳》記錄了他累次獻書的具體名目:太平興國五年(980)獻《金明池賦》,雍熙三年(986)獻《貢舉事》二十卷、《登科記》三十卷、《題解》二十卷、《唐登科文選》五十卷、《孝悌錄》二十卷、《續(xù)卓異記》三卷,淳化四年(993)獻《廣孝傳》五十卷、《總仙記》一百四十一卷,以及咸平初年獻《廣孝新書》五十卷、《上清文苑》四十卷,此外并云:“所撰又有《太平寰宇記》二百卷,《總記傳》百三十卷,《坐知天下記》四十卷,《商顏雜錄》 《廣卓異記》各二十卷,《諸仙傳》二十五卷,《宋齊丘文傳》十三卷,《杏園集》《李白別集》 《神仙宮殿窟宅記》各十卷,《掌上華夷圖》一卷。又編己所著為《仙洞集》百卷?!比绱舜致运銇順肥犯黝愔鞫噙_近千卷,其持久而旺盛的創(chuàng)作力實在令人驚嘆。
可惜的是,樂史的各類著作散失嚴重,較為完整留存下來的僅《太平寰宇記》 《廣卓異記》和《綠珠傳》《楊太真外傳》而已?!短藉居钣洝返於藰肥方艹龅乩韺W家的地位,其余諸作則為他在古代小說史上贏得了一席之地。
《太平寰宇記》是樂史最負盛名的著作,他本人在自序中稱此書“萬里山河,四方險阻,攻守利害,沿襲根源,伸紙未窮,森然在目”,使人“不下堂而知五土,不出戶而觀萬邦”,可知其良苦用心。而且,《太平寰宇記》不僅采摭繁復、考據精核,對地理總志的編撰方法和體例也有所創(chuàng)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即云:“后來方志必列人物、藝文者,其體皆始于史。蓋地理之書記載至是書而始詳體例,亦自是而大變然。”樂史有《廣卓異記》二十卷,又有《續(xù)卓異記》三卷,后者很容易被誤認為前者的續(xù)作。其實樂史在《廣卓異記》自序中交代得很清楚:“昔李翱著《卓異記》三卷,述唐朝君臣超異之事,善則善矣,然事多漏落,未為廣博。臣初入館殿日,亦嘗撰《續(xù)唐卓異記》三卷進上,則唐朝之事,庶幾盡矣。臣又續(xù)漢魏以降,至于五代史,竊見圣賢卓異之事,不下唐時之人,即未聞有纂集者。臣今自漢魏以降,至于周世宗,并唐之人,總為一集,名曰《廣卓異記》,凡二十卷,并目錄二卷?!笨梢?,先有《續(xù)卓異記》即《續(xù)唐卓異記》,后有《廣卓異記》,前者乃是唐代李翱《卓異記》的續(xù)書,后者則包含了前者的內容?!端问贰に囄闹尽穼ⅰ独m(xù)唐卓異記》誤作《續(xù)廣卓異記》,正好顛倒了二者的關系?!稄V卓異記》顧名思義是記各類不同凡響的異聞,側重科舉得意、封侯拜相、滿門富貴等事跡,素材來源既有《晉書》 《漢書》 《唐書》等正史,也有《開天傳信記》 《北夢瑣言》 《唐摭言》等野史筆記。
《綠珠傳》 《楊太真外傳》這兩篇名氣很大的傳奇,卻并不在《宋史》本傳羅列之中。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九“傳記類”收錄了這兩篇雜傳并明確交代作者為樂史?!端问贰に囄亩?傳記類記錄了樂史的另外三部雜傳《唐滕王外傳》 《李白外傳》和《許邁傳》,樂史本人在《李翰林別集序》 中也自稱“史又撰《李白傳》一卷”,明初《文淵閣書目》卷二也可見《唐滕王外傳》,但這兩篇均已不見流傳,至于《許邁傳》,更是不見任何蛛絲馬跡。李劍國先生對此有過一番合理的推測:“樂史著《總記傳》一百三十卷,《李白》 《綠珠》 《太真》《滕王》四篇外傳當在其中?!雹跇肥烦鲇趯ι裣芍f的興趣,搜羅了眾多神仙故事編成《總仙記》,那么以他三直史館博覽群書的經歷,熟悉眾多歷史人物和掌故,為他們立傳是極有可能的,《總記傳》應該就是這些傳記的匯編。
詩有“唐音”“宋調”之別,小說亦然。唐人傳奇“可見史才、詩筆、議論”,宋人于史才、議論之外,又尤重學問。樂史現存的小說,史才、議論、學問兼而有之,是典型的“宋調”。
所謂“史才”,最基本的含義應當是史官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這一點樂史完全符合?!毒G珠傳》雖同情綠珠,但對石崇“劫奪遠使、沉殺客商”的發(fā)跡史以及殘暴、奢靡的行徑也一一揭露,認為他的下場是咎由自取?!稐钐嫱鈧鳌?就更為“嚴冷”:對楊玉環(huán)“歸于壽邸”到“度為女道士”,再到冊為貴妃、“半后服用”的經過,直書無隱;對楊妃得寵后楊氏權傾天下、驕奢淫逸的種種情狀,也都如實道來。
傳奇之見“史才”,應當還包括一層含義,即借鑒自史傳文學的敘事經驗,體現在結構情節(jié)、刻畫人物以及敘述的角度、語言等方面,這卻是樂史的短板?!稄V卓異記》所記諸事,皆只存梗概,每一則寥寥數語,根本無從窺見布局謀篇的功力;《綠珠傳》 《楊太真外傳》雖篇幅曼長,但并無“敘述宛轉”的韻致,樂史仿佛只是把自己耳目所及的相關故事堆砌在一起,完全沒有用心去剪裁、穿插、鋪排。
“議論”其實也是“史才”的表現之一。史官承擔著“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的重任,歷史書寫的立場和導向主要就是通過議論來明確和實現的。樂史對敘事技巧毫不用心,對議論則滿腔熱情?!毒G珠傳》夾敘夾議,甚至可以說敘事都是為議論服務的,在敘綠珠事后,論石崇之敗曰:“崇心不義,舉動殺人,烏得無報也”。敘喬知之、窈娘故事后議論道:“二子以愛姬示人,掇喪身之禍。所謂倒持太阿,授人以柄?!兑住吩唬骸卣d盜,冶容誨淫?!似渲^乎!”接下來列舉了數首文人吟詠綠珠的詩篇,以“綠珠之沒已數百年矣,詩人尚詠之不已,其何故哉”又引出“蓋一婢子,不知書,而能感主恩,憤不顧身,其志烈凜凜,誠足使后人仰慕歌詠也。至于享厚祿,盜高位,忘仁義之性,懷反復之情,暮四朝三,惟利是務,節(jié)操反不若一婦人,豈不愧哉”的大段議論。最后交代了孫秀的下場,還要仿“太史公曰”的形式,以“南陽生曰”的議論結尾。從石崇到孫秀、趙王倫,樂史都沒有放過,一一加以鞭撻?!稐钐嫱鈧鳌?也是如此,結尾處大段議論,且冠以“史臣曰”,明確創(chuàng)作意圖“非徒拾楊妃之故事,且懲禍階而已”,自玄宗而下,安祿山、李林甫,以及楊妃、楊國忠、虢國夫人等,都在他批判的行列。
樂史精于地理,《綠珠傳》 中稱綠珠為白州博白人,其地“州則南昌郡,古越地,秦象郡,漢合浦縣地。唐武德初削平蕭銑,于此置南州,尋改為白州,取白江為名。州境有博白山、博白江、盤龍洞、房山、雙角山、大荒山。山上有池,池中有婢妾魚。綠珠生雙角山下,美而艷,越俗以珠為上寶,生女為珠娘,生男為珠兒。綠珠之字,由此而稱”。從地名的沿革到山川形勢、物產風俗,信手拈來,津津樂道,與《太平寰宇記》 卷一六七“白州·博白縣”條大致相同?!稐钐嫱鈧鳌?也考證了蜀地“落妃池”的由來,并稱“亦如王昭君生于峽州,今有昭君村;綠珠生于白州,今有綠珠江”,而且兩傳均是雜采旁收,不僅“薈萃稗史”,就連后人吟詠詩篇也羅列其中,顯示了樂史所見之廣。倘若一百三十卷的《總記傳》均是如此,樂史的“學問”實在是驚人。至于篇幅宏大的《廣卓異記》 《總仙記》,則簡直可以小說類書視之,上承《太平廣記》,下開《類說》 《說郛》等宋元類書體文言小說集。
魯迅認為蒲松齡《聊齋志異》是“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那么樂史的《綠珠傳》 《楊太真外傳》則可稱為“用筆記法,而以傳奇”。綠珠和楊玉環(huán)的故事,纏綿悱惻蕩氣回腸,其實非常適合“著文章之美,傳要眇之情”;但樂史志不在此,而是把很多細節(jié)和情感都過濾掉,用非常簡約的筆觸記其梗概??梢?,樂史并不想沿著唐才子們“文采與意想”的道路前行,而是回歸了筆記的傳統(tǒng),他的這兩篇傳奇,更像是若干軼事連綴而成,堪稱加長版的“志人”。
《李白外傳》雖已失傳,但樂史在《李翰林集序》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其諸事跡,《草堂集序》、范傳正撰《新墓碑》亦略而詳矣。史又撰《李白傳》一卷,事又稍周。然有三事,近方得之。開元中禁中初重木勺藥,即今牡丹也……白嘗有知鑒,客并州,識汾陽王郭子儀于行伍間……白之從弟令問,嘗目白曰:‘兄心肝五臟皆錦繡邪?不然,何開口成文,揮翰霞散爾爾?’傳中漏此三事,今書于序中?!憋@然,《李白外傳》也是雜采諸書,連綴成篇,和上述二作同一機杼。由此或可大膽揣測,一百三十卷的《總記傳》均是如此,甚至《總仙記》 《諸仙傳》二書,也采用了這種結構。
《廣卓異記》就更不必說了,二十卷三百余則均為短小的故事,長則二百余字,短則寥寥數語,全然是筆記的體例。樂史在自序中說:“臣撰《總仙記》,其間有全家為卿相,累代居富貴者何異焉。今撮其殊異者入此書中……此書既成,不敢不進,雖不補三館之新書,亦擬為一家之小說。”可見,樂史視《總仙記》 《廣卓異記》這類著作為“一家之小說”,不能算是正經“立言”的文字;雖然謙稱其“不補三館之新書”,但既然書成之后將其獻給朝廷,自然還是覺得有可觀之處的。這完全吻合了東漢桓譚《新論》對“小說家”的定義:“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樂史所持,乃是東漢以來“子部小說家”的正統(tǒng)觀念,也是中國古代居于主流地位的小說文體觀。考察宋代的幾部重要的小說集,無論宋初的《太平廣記》,還是南宋的《類說》,內容駁雜的筆記體占據了絕對優(yōu)勢和中心地位,“雖然當時已經產生了很多符合現代小說文體界定的傳奇體小說,也引起了一定的關注和興趣,但時人所秉持的仍是‘子部小說家’的標尺,并未將小說視為一種獨立的文體”③。
樂史認為小說是有價值的,其價值又何在呢?在他看來,小說的功能首先在于教化,上述《綠珠傳》 《楊太真外傳》中連篇累牘的議論說教便是明證,他在《廣卓異記》自序中也有類似論調:“其累代簪纓,蓋世功業(yè),三復省之,不無所益。何者?昔曹景宗讀穰苴樂毅列傳嘆曰:‘大丈夫當如是!’此乃見賢思齊之道也。《易》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依鄞毁F,豈不由積善之致焉……況夫立身朝廷,致位華顯者,其或慶者在堂,吊者在閭。若能以此道消息,寄懷于虛無之中,則躁競之心塞,清凈之風生。壽骨欲低,自然高矣;禍門欲開,自然閉矣?!苯栊≌f以勸誡世人的意圖非常明顯。
教化之外,樂史看重的是小說增廣見聞的知識性功能。樂史以博學著稱,《太平寰宇記》征引文獻多達四百余種,《廣卓異記》引書也在三十種左右,單篇傳奇《綠珠傳》 《楊太真外傳》引書也高達近二十種。在《楊太真外傳》 中,樂史對所涉人物、地理、器物、音樂等都詳加說明,僅《霓裳羽衣曲》 的由來,就用三百余字介紹兩種說法,并特意表明“以二說不同,故備錄于此”的態(tài)度。筆記體的《廣卓異記》 也好,傳奇體的《綠珠傳》 《楊太真外傳》 也好,都帶有一定程度的類書性質,前者專輯卓異之人事跡并按身份分類標目,后者是把中心人物的相關傳聞記載都集中為一篇,尤其《綠珠傳》還記載了相似的王進賢、六出、窈娘的故事,更帶有匯編的性質。宋初統(tǒng)治者崇文抑武,提倡優(yōu)游文史、整理典籍的風氣,《太平廣記》 以及樂史的眾多著述,都是這種時代氛圍的產物。
曾慥在《類說序》 中說:“小道可觀,圣人之訓也。余僑寓銀峰,居多暇日,因集百家之說,采摭事實編纂成書,名曰類說,可以資治體、助名教、供談笑、廣見聞。”可見,助教化、增見聞、供消遣,乃是宋人從事小說著述的主要動機。相對而言,樂史對小說的娛樂功能是最不重視的,作為一個有著強烈功名意識和倫理意識的正統(tǒng)文人,致力于勸懲教化的同時傳播知識,他可以說是把小說的教育功能發(fā)揮到了極致。
總而言之,樂史的小說著述數量眾多、各體兼?zhèn)洌绎L格鮮明,是時代氛圍的產物,也體現了時人對小說這一文體的普遍認識??梢哉f,樂史是宋初較有影響的小說家,更是宋代極富代表性的小說家。
① 胡可先:《新補〈全宋詩〉150首》,出自沈松勤主編《第四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609頁。
② 李劍國:《宋代志怪傳奇敘錄》,南開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31頁。
③ 余丹:《從文言小說類書看宋人小說觀念》,《學術研究》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