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雅
摘要:翻轉課堂作為新的教學模式的典型代表,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在大學教學應用的利與弊仍有待于深入探究,因此本課題使用實驗研究方法對這兩種教學模式進行全方位的對比。選用14級教育技術學兩個班級的學生為實驗對象,劃分為實驗組(即翻轉課堂)和對照組(即傳統(tǒng)課堂),同時學習《多媒體畫面藝術設計》這門課程的第四章六個學時的內容。設計并制作了相關的導學案、微視頻,制作完成后將視頻傳到學生機上,供實驗組的學習者進行學習。之后通過統(tǒng)一的課后測試題、PPT作品展示和問卷調查對翻轉課堂在大學教學中實行的可行性進行多維度的分析,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各項成績均高于對照組的成績,對比顯著,有一定的可行性。最后又對“翻轉課堂”的未來發(fā)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翻轉課堂;傳統(tǒng)課堂;大學教學;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8)14-0207-04
1 研究背景及文獻綜述
“翻轉課堂”(Flippling Classroom,也譯作顛倒課堂,顛倒教室),作為一種新興起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1]。
國外部分地區(qū),經過了很多的實驗以及調查,已經開展了幾年的翻轉課堂,并且有了一些相對比較成熟的研究體系,制定了比較有規(guī)律的研究步驟,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研究模型。國外翻轉課堂的研究集中在將翻轉課堂運用于教學實踐[2]、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對比研究[3]以及探索翻轉課堂與其他的教學方法或技術相結合的應用效果[4]。
國內翻轉課堂的實施大多停留在引進介紹的萌芽階段[5],只有個別學校開展了翻轉課堂的教學實驗,如重慶的聚奎中學和廣州市海珠區(qū)第五中學[6]。與此同時也有研究者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探究[7],以及對網絡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教學設計的研究[8]。總體來看,理論分析多于實踐應用,并且多集中在中小學課堂教學的探討,涉及高校教學的應用研究較少。所以我們打算在大學教學中運用這種教學模式,讓大學課堂能夠真正體驗到這種教學模式帶來的成果,從而達到拓寬教學模式應用領域的目的。
2研究內容
研究翻轉課堂在大學教學中《多媒體畫面藝術設計》這門課程的應用效果。制作詳細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流程圖,制作課前學習的微視頻、導學案、課后的測試題、評價量表以及相關的課后問卷調查,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將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進行對比,采用SPSS分析軟件對各項結果進行科學詳細的分析,再根據(jù)PPT展示結果、課后習題成績結果、評價量表結果以及課后的調查問卷的結果得出翻轉課堂在這門課程中實行的可行性結論。
3 基本理論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
3.1關聯(lián)主義
喬治·西孟斯(George Siemens)提出了一種與21世紀的需求相一致的學習理論—關聯(lián)主義學習理論。該理論考慮了學習的趨勢,學習技術與網絡的使用,以及不斷縮減的知識半衰期。
此理論是一種非常適合當代生活的學習模式,它的起點是個人,通過個體的知識體系構成一個整體的拓撲圖,這種拓撲被制成各種組織和機制,最后這些組織和機制反過來回饋給個人,讓個人繼續(xù)學習[9]。
3.2混合式學習
混合式學習就是一種將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yōu)勢有機結合起來的學習方式[10]。
3.3“雙主模式”
雙主模式就是在發(fā)揮老師的主導性作用的同時也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就是在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中學生參與進來共同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
3.4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翻轉教學模式的比較分析
首先區(qū)分一下這兩種教學模式的含義:
1)“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是指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學生扮演配合的角色,忽視了學生的生命價值,比較重視教師的引領作用,忽略了學生的獨立認知能力;比較看重知識的訓練,忽略了對學生精神世界的關懷。
2)“翻轉課堂”是指對于傳統(tǒng)課堂的一種顛覆,讓學生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人,它的翻轉不僅體現(xiàn)在對教學順序的顛倒,也體現(xiàn)著對于教學內容的一系列的翻轉,關鍵是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生活價值和人生意義。
其次,表1將詳細介紹這兩種教學模式的詳細對比:
4 《多媒體畫面藝術設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
4.1教學模式設計原則
4.1.1“學生為中心”原則
翻轉課堂的設計一定要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發(fā)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角色[11],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4.1.2“適配性”原則
在整個教學模式的設計中一定要選擇適合翻轉課堂應用的教學資源(例如導學案和微視頻),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一個很高的配合度,從而得出鮮明的結論。
4.1.3“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積極地進行實踐項目(課后學習小組的戶外學習以及PPT作品的制作等),扎實地掌握知識點。
4.2教學模式設計方案規(guī)劃
4.2.1教學視頻設計
首先將教學內容的微視頻分為六段:引入部分;屏幕文本和書本文本的共性和差別;文本在屏幕上的要點以及圖形、圖像的配合;屏幕文本呈現(xiàn)的基本元素;屏幕上文本呈現(xiàn)的視覺要素及藝術規(guī)則;規(guī)范屏幕文本呈現(xiàn)的三條原則。
(1)實驗者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和智力水平,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教學視頻和微視頻進行初步的學習。教學視頻由實驗者進行錄制編輯制成。
(2)觀看教學視頻,引導學生去體驗學習并積極參與[12]。
(3)微視頻以及微課的制作一定要有詳細的腳本設計,讓不同的教學內容得到恰到好處的呈現(xiàn)。
(4)結合教學視頻以及微課,給出相應的針對性的練習和測試,從而加強課程內容的鞏固和發(fā)現(xiàn)難點。
4.2.2導學案設計
(1)按照第四章的每個小單元進行設計,師生共同協(xié)商制定出適合學生學習的“導學案”供同學們進行學習。
(2)單元學習目標不僅包括知識,技能學習目標,更有能力、素質技能學習目標[13]。所有目標和學習任務交互分配,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
(3)學生自己制定學習的具體計劃,將每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進行獨立或者合作完成。
(4)“導學案”還可以設計學生的建議欄,讓學生記下學習建議和想法,使學生可以從整體意義上理解工作任務。
4.2.3學習活動設計
(1)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分組,學生對于分組合作學習具備一定的主動積極性,課程組教師要編制指導性的文件給予支持指導,既要為學生自主探索學習、解決問題提供創(chuàng)新的空間,又要提出一些學習、工作的規(guī)律性要求。
(2)學習小組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定劃分小組成員,人數(shù)控制在5人以內一組,然后,根據(jù)問題的難易,類型進行小組內部的協(xié)作分工設計,并進行協(xié)作探究。
(3)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處理合作和競爭的能力。在課堂上形成競爭的機制和氛圍,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十分重要條件,分組合作學習通過課堂分組展示的競爭實現(xiàn)小組的集體榮譽、滿足學生成功的欲望。課堂學習目標的達成,成為課堂高效推動的驅動力。
(4)課堂中,充分利用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位同學參與的積極性,教師要對學生的互動、爭辯以及各小組的表現(xiàn)給予及時的鼓勵。讓課堂因互動而更加精彩。
(5)在課堂上,小組之間要進行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小組互評和老師評價。
5 《多媒體畫面藝術設計》“翻轉課堂”實驗研究
5.1實驗準備
5.1.1實驗目的
探究翻轉課堂這樣教學模式在《多媒體畫面藝術設計》這門大學課程中應用的可行性。
5.1.2實驗工具
攝像機一臺,教師機一臺,學生機40臺,錄音筆一支。
5.1.3實驗對象
某大學14級教育技術學媒體班全體學生(作為對照組)和網絡班全體學生(作為實驗組)。
5.1.4實驗設計
首先設定:自變量為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兩種),因變量為測試結果以及PPT作品的評價效果,無關變量為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生第四章的學習基礎均為零)。
其次進行分組:將被試對象分為兩個組,一組為實驗組,進行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的學習,另一組為對照組,進行傳統(tǒng)課堂這種教學模式的學習。
最后設計時要控制:兩組均學習一樣的教學內容(第四章:文本呈現(xiàn)藝術),教學時間均控制在三節(jié)課之內,課后使用同一套試題進行測試以及完成相同的PPT作品。
5.1.5實驗材料
實驗組需要準備:
(1)課前學習導學案(用于課前學習,進行知識梳理);
(2)教學視頻(6段視頻教學,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
(3)教學討論小組(方便溝通學習,利于構建學習環(huán)境);
(4)課后測試題(其中包括10道保持測試,6道遷移測試);
(5)評價量表(包括自評、互評、老師評);
(6)課后調查問卷材料;
(7)課后采訪材料。
對照組需要準備:
課后測試題(其中包括10道保持測試,6道遷移測試),同實驗組內容。
5.2實驗過程
先是對照組的全體學生被安排到一間教室進行第四章的學習:
教師講授第四章的學習內容,之后進行學習測試,最后安排作業(yè)。
之后實驗組的全體學生被安排到同一間教室進行第四章的學習:
(1)由學委提前分好小組,同組同學坐在一起方便交流學習;
(2)統(tǒng)一發(fā)放導學案,進行預習工作;
(3)觀看六段已經經過編輯的教學視頻,中間會安排統(tǒng)一休息進行小組答疑交流等;
(4)教學視頻觀看后,進行和媒體班一樣的學習測試;
(5)安排作業(yè);
(6)作業(yè)展示,進行互評、自評。教師評環(huán)節(jié);
(7)展開問卷調查;
(8)課后進行個別采訪,探究翻轉課堂的可行性。
5.3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
5.3.1課后習題測試分析
從表2我們可以看到傳統(tǒng)課堂組合翻轉課堂組的課后習題測試的平均成績(級均值),兩組的差別具有3分的差異,接下來我們繼續(xù)進行兩組的獨立樣本的檢驗。如下表3。
在表3中,我們首先觀察第一個Sig>0.05,所以分析時看方差相等的這一行數(shù)據(jù)的Sig(雙側)<0.05,則說明結果顯著,翻轉課堂的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傳統(tǒng)課堂的考試成績,則說明這次實驗的效果還是非常具有說明性的。
5.3.2PPT作品評價量表分析
從表4我們可以看到傳統(tǒng)課堂組合翻轉課堂組的課后習題測試的平均成績(級均值),兩組的差別具有8.28分的差異,接下來我們繼續(xù)進行兩組的獨立樣本的檢驗。如下表5。
在表5中,我們首先觀察第一個Sig<0.05,所以分析時看方差不相等的這一行數(shù)據(jù)的Sig(雙側)<0.05,則說明結果顯著,翻轉課堂的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傳統(tǒng)課堂的考試成績,則說明這次實驗的效果還是非常具有說明性的。
5.3.3調查問卷統(tǒng)計分析
本次問卷共收回35份(均來自翻轉課堂組的同學們,目的是對翻轉課堂優(yōu)缺點的一個全面的總結,為下一次實施奠定基礎)。
結果顯示:在課前階段60%實驗組的同學們覺得翻轉課堂的準備材料準備的恰到好處,符合同學們的學習要求,說明為實驗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提供了很好的準備。在課中的課堂活動中有57.14%的同學認為針對性較強,可以讓他們積極地思考,并且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所學知識??傮w來看未來翻轉課堂的發(fā)展還是需要被不斷測試的,只有多實踐多應用才能得到更全面更高效的實施方案。
5.4實驗結論
通過進行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的對比實驗,最后得出以下結果:
(1)通過SPSS軟件對課后習題(包括遷移性知識和保持性知識)結果的統(tǒng)計得出翻轉課堂的學習成績顯著高于傳統(tǒng)課堂的學習成績,說明翻轉課堂在大學教學《多媒體畫面藝術設計》這門課程的應用是值得推廣的。
(2)與此同時本研究還從實踐的角度探究翻轉課堂的應用價值,即通過測試同學們課后PPT作品的評價結果來進行分析,通過老師評價,小組互評以及小組自評對作品進行了全方位詳細的評價,最后將評價結果制成可測量的數(shù)據(jù),進行SPSS軟件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最后得出的結果也是翻轉課堂組的成績顯著高于傳統(tǒng)課堂組的成績,這也有力地說明翻轉課堂在這門課程中推廣的價值。
(3)最后制作了與之相匹配的課后調查問卷以及采訪的環(huán)節(jié),對翻轉課堂組的同學們進行了調查,從三個維度(課前,課中,課后)對于翻轉課堂的實施方案進行了客觀的評價,最后得出在翻轉課堂實施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首先,課前部分,導學案的制作應該按照學習大綱進行嚴謹?shù)牟贾?,微視頻的剪輯也應該注意數(shù)量和質量的要求,課前的學習內容不宜過多等;其次,課中部分盡可能多的去分配一些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課堂活動要具有針對性等;最后,課后部分,要適當?shù)胤峙鋵W習任務,努力培養(yǎng)學生們對于翻轉課堂的興趣度,讓他們樂于參與,并且喜歡這種教學模式。
通過實驗結果,我們接下來將進一步分析總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缺點和實施的可行性以及建議。
6 總論與展望
在這個網絡信息庫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各種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都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拓寬了我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而且也讓更多人可以在一個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下得到優(yōu)質的包含圖文生像交互的信息資源。特別是教學多媒體的利用,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超媒體等形式建立教學內容的動態(tài)化、組織化、立體化表達。在學習中,老師,家長,學生這三者的角色身份有發(fā)生一些相應的改變,讓老師更好地展示這種教學模式,家長更好的配合學校完成這種教學模式,學生積極地去適應這種學習方式。
翻轉課堂近些年來在大學中的利用很多,即便如此,還是存在著很多不合時宜的現(xiàn)象,很多研究者沒有進行一些后期的采訪或者調查來探究翻轉課堂的后期實施效果以及給學生們帶來的實際影響,所以未來還有很多挑戰(zhàn)等著我們。
翻轉課堂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教學模式,不僅僅是大家理解的只是教學流程的改變,更多的是教學理念的一種改變。而這種理念的改變,不僅需要學生來轉變一些學習的思維,需要老師來跟進授課方式的改變以及教學思維的改變等,只有學校家庭還有個人都積極地響應這種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在未來的發(fā)展之路才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 Katie Ash. Educators Evaluate 'Flipped Classrooms' Benefits and drawbacks seen in replacing lectures with on-demand video[J].Education Week, 2012(10):6-8.
[2] Justin G. Gardner. The Inverted Agricultural Economics Classroom: A new way to teach? A new way to learn?[A] .presentation at the Agricultural &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s 2012 AAEA Annual Meeting, Seattle[C]. Washington, 2012:12-14.
[3] Jeremy F. Strayer. How learning in an inverted classroom influences cooperation, innovation and task orientation[J].Learning Environ Res , 2012(15):171-193.
[4] Gerald C. Cannod, Janet E. Burge, Michael T. Helmick. Using the Inverted Classroom to teach Software Engineering[A]. 2008 ACM/IEEE 3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8:777-786.
[5] 張渝江.翻轉課堂變革[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0):118-121.
[6] 張金磊,張寶輝.游戲化學習理念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2):73-78.
[7]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8] 趙玉,周元春.基于行動研究的教育技術學專業(yè)英語教學實踐[J].電化教育研究,2007(3):81-84.
[9]曹璐. MOOC對高校學習型組織建構的理論意義[J]. 高教學刊,2015(15):184-185.
[10]張歡. 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5(05):93-94.
[11]何麗杰. 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淺談高中政治的主體性教學[J].中國教師,2013(20):34-35.
[12]薛嫻. 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中的“有效閱讀”——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的技能與策略[J]. 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09):131-132.
[13]張茂林,董澤芳. 教育的四個支柱對大學教學的啟示[J]. 教書育人,2011(12):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