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蘇軾與贛州山水文化

2018-07-12 15:31:41肖愛華劉漢波贛南師范大學(xué)341000
大眾文藝 2018年5期
關(guān)鍵詞:贛州東坡成就

肖愛華 劉漢波 (贛南師范大學(xué) 341000)

正如王勃成就了滕王閣,崔顥成就了黃鶴樓,范仲淹成就了岳陽樓,一首名作往往能成就一座樓臺,乃至一座城池。以此類推,我們也可以說江西贛州的八境臺是蘇軾成就的,郁孤臺是辛棄疾成就的,通天巖是王陽明成就的。實際上,蘇軾不僅成就了八境臺,而且以其過化與詩文成就了江西省贛州市(包括十八縣區(qū),俗稱“贛南”)的山山水水。

一、蘇軾與贛州的奇緣

蘇軾與贛州的緣分始于父親蘇洵繪聲繪色的描述。蘇軾十二歲時,蘇洵興致勃勃地向他描繪了虔州(今贛州)天竺寺的鎮(zhèn)寺之寶——白居易所寫的七律真跡,說它“筆勢奇?zhèn)ィE如新”(《天竺寺并引》)1,打開了少年蘇軾對虔州的想象之門。虔州從此成為蘇軾神往的風(fēng)水寶地。

蘇軾與虔州的第二次緣分源于前虔州太守孔宗瀚的索詩。北宋熙寧十年(1077),孔太守請?zhí)K軾為他的《虔州八境圖》按圖題詩,鐫刻永存。蘇軾目睹圖中栩栩如生的八處勝景,逸興遄飛,文思泉涌,揮毫寫下了八首“《虔州八境圖》詩”,成就了贛州八境臺的英名。

盡管八境臺因蘇軾而聞名遠近,但蘇軾直到59歲時才以戴罪之身路過虔州。紹圣元年(1094),蘇軾先后被貶為英州軍知事、建昌軍司馬、寧遠軍節(jié)度副使,惠州安置,途徑虔州。蘇軾在此逗留了十天,先后游覽了郁孤臺、廉泉、塵外亭、天竺寺等名勝風(fēng)景,飽覽了贛南的山光水色,留下了幾十篇詩文。

蘇軾與贛州的第四次結(jié)緣是其遇赦北歸之時。元符三年(1100),徽宗大赦天下,蘇軾被起復(fù)為朝奉郎,于次年正月到達虔州。因河水干涸,蘇軾在贛州滯留四十余天,與鄉(xiāng)賢陽孝本等人詩酒唱和,游山玩水,“縱筆揮染,隨紙付人”,甚至身背藥囊,“遇有疾者,必為發(fā)藥,并疏方示之”。2

二、蘇軾與贛州山水文化的形成

據(jù)論者考證,蘇軾兩次途徑虔州留下詩、贊、散文等共計70余首(篇)3,加上《〈虔州八境圖〉八首》,蘇軾的虔州詩文應(yīng)該不低于80首(篇)。在這些虔州詩文中,蘇軾用他瑰麗的想象和如椽的巨筆,對贛州美景作了匠心獨運的描寫,融實景與虛境于一體,集壯美與秀美于一身。

《〈虔州八境圖〉八首》對贛州山水的書寫就是揉合了現(xiàn)實與想象的產(chǎn)物。一方面,蘇軾的創(chuàng)作是在目睹了孔宗翰的《虔州八境圖》、耳聞了孔宗翰的畫卷創(chuàng)作經(jīng)過之后完成的,而《虔州八境圖》是身為虔州太守的孔宗翰在虔州石城落成之后,“即其城上樓觀臺榭之所見而作”(P791),因此,蘇軾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一定的現(xiàn)實依據(jù);另一方面,蘇軾畢竟沒有親臨虔州卻要完成命題作文,特別是作為題畫詩受到了畫框的限制,超越畫框的心理沖動更加刺激了想象的騰飛,以實現(xiàn)對畫中境界的神游。于是,他不僅想象自己也來到了“東望七閩,南望五嶺”(P791)的虔州,登上石城俯瞰四周,“覽群山之參差,俯章貢之奔流(P791)”,仿佛親眼見到了“云煙出沒,草木蕃麗,邑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P791-792)的盛景,也想象到虔州景致有“寒暑、朝夕、雨旸、晦冥之異”(P792),會發(fā)生“坐作、行立、哀樂、喜怒之變”(P792),這就突破了有限的實景而走向了無限的虛境。這樣一種“接于吾目而感于吾心”(P792)的創(chuàng)作心理幫助蘇軾獲得了暢游在真山實水中的快感,于是欣然提筆創(chuàng)作了八首題畫詩,對虔州八景大書特書,將贛州山水的大氣磅礴與迷離朦朧書寫得淋漓盡致。

盡管從《〈虔州八境圖〉八首》中就完全可以想象贛州山水的雄奇與瑰麗,但當(dāng)蘇軾十七年后真正來到虔州,登上八境臺,“得遍覽所謂八境者”(P796)之后,發(fā)現(xiàn)此地風(fēng)光的確非同凡響,再三慨嘆“前詩未能道出其萬一”(P796),遂補作后序一篇。此外,兩次途徑贛州的蘇軾飽覽了贛州的奇山秀水,為贛州的旖旎風(fēng)光所感動,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郁孤臺》《廉泉》《塵外亭》《過大庾嶺》《贈嶺上梅》《過嶺二首》《詠獨秀峰》《九十九曲水》《郁孤臺再過虔州,和前韻》等山水詩,既借贛州山水抒自己胸中塊壘,也毫不吝嗇地對贛州山水進行了由衷的贊美。

在蘇軾筆下,贛州山水是氣勢恢宏、大氣磅礴的,呈現(xiàn)出一種壯美。且看《虔州八境圖八首》其一(坐看奔湍繞石樓,使君高會百無憂。三犀竊鄙秦太守,八詠聊同沈隱侯)和其二(濤頭寂寞打城還,章貢臺前暮靄寒。倦客登臨無限思,孤云落日是長安)。蘇軾總是選擇一種居高臨下的視角來俯瞰虔州大地,因此,奔騰不息的三條大江(章江、貢江與以及由章貢匯合而成的贛江),遼闊渺遠的七閩大地,逶迤起伏的五嶺風(fēng)光(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都盡收其眼底。這是一種多么闊大的場面,一種多么恢宏的氣勢!虔州的山水就是如此地壯美,如此地醉人!而且,蘇軾還想象登上章貢臺,極目遠望可以眺望到長安,可想而知章貢臺是多么雄偉和壯觀!這種想象中的壯美沒有因為蘇軾的親臨而減弱,反而愈發(fā)得到了蘇軾的肯定。他在《〈虔州八境圖〉八首》其八中驚嘆“回峰亂嶂郁參差,云外高人世得知”(P795);在《郁孤臺》一詩中贊嘆“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P2053);在《詠獨秀峰》一詩中遙想“倚天巉絕玉浮屠,肯與彭郎作小姑”(P2428);在《郁孤臺(再過虔州,和前韻)》一詩中慨嘆“望斷橫云嶠,魂飛咤雪洲”(P2429),由此可見贛州山水的氣勢與壯麗。

在蘇軾筆下,贛州山水也是蒼翠欲滴、迷離朦朧的,呈現(xiàn)出一種秀美。在蘇軾的虔州詩中,“清”“翠”各出現(xiàn)五次,“碧”“秀”也各出現(xiàn)一次4,可想而知水清山美、草木繁茂、蒼翠欲滴的贛南給蘇軾帶來的是一種怎樣的欣喜。翠綠這種生命的色彩似乎將蘇軾因人生挫折所帶來的郁悶與寂寞一掃而空,煥發(fā)了新的生命力。而且,滿眼皆綠的贛南又是雨量充沛、霧氣縈繞的,透過縹緲的煙云、雨霧、暮靄、紫霞、晚嵐以及時明時滅的燈光去看郁孤臺、八境臺、馬祖巖等亭臺樓閣和梅嶺、峰山、獨秀峰等崇山峻嶺,更給人以霧里看花、簾中窺美的感覺,自然別有一番詩意在心頭。那“無限樓臺煙雨濛”(P794)、“煙云縹緲郁孤臺”(P795)、 “半巖花雨落毿毿”(P2427)的朦朧美景,就像海市蜃樓、蓬萊勝境,“山水照人迷向背”(P794),給蘇軾以迷離恍惚、不辨西東之感。他飄飄欲仙,如寄身塵外,自在逍遙,貶謫的痛苦與愁悶似乎也如煙消云散一般無影無蹤了。

集壯美與秀美于一身、通中原與嶺海于一隘的贛州山水是如此醉人,如此達人,仿佛幫助蘇軾看清了人生的本真。他站在梅嶺之巔,遙望中原,發(fā)現(xiàn)了自身存在的獨特價值,因為“浩然天地間,惟我獨也正”(P2057);回首海外,“夢里似曾遷海外,醉中不覺到江南”(P2427),內(nèi)心充滿著感恩,因為“問翁大庾嶺頭住,曾見南遷幾個回?”(P2424)??梢哉f蘇軾的虔州之行與虔州詩文極大地影響贛州山水文化的形成,他不僅以燦爛的詩篇定格了贛州山水的個性,更以灑脫的人格、隨緣自適的精神鑄就了贛州山水文化的魂魄。

三、利用東坡文化,推動贛州山水文化資源的產(chǎn)業(yè)化

蘇軾是一個具有“中國式獨立品格”5的人,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豐碑,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巨匠,他以其出世的態(tài)度成就了入世的事業(yè),以其不朽的詩文成就了中國文學(xué)的高峰,以其對既定文化(儒道釋)的穿越成就了獨特而偉岸的主體形象?;谔K軾與贛州山水文化的淵源,完全可以利用東坡文化來推動贛州山水文化資源的產(chǎn)業(yè)化進程。

1.按蘇軾的想象與描繪重建贛州山水景觀

在《〈虔州八境圖〉八首并引》中,蘇軾以其高視闊步的視野,瑰麗的想象,恣意的筆觸塑造了一個雄偉壯觀的虔州,在中國歷史上首創(chuàng)了“八境”(“城市八景”)之說。“八境”指的是從八境臺上觀察到的八處虔州勝景,因“登上此臺,贛州八景一覽無余,猶如身臨其境”,故將此臺命名為八境臺6。宋代孔宗翰與蘇東坡所見的宋代八景是:虔州石樓、章貢臺、白鵲樓、皂蓋樓、郁孤臺、馬祖巖、塵外亭、峰山。由于時代變遷、滄海桑田,這八處勝景或改顏,或變形,或消失……盡管慕名前來八境臺尋訪蘇軾當(dāng)年足跡的游人絡(luò)繹不絕,但是,如果贛州市政府能順著蘇軾的思路,重建贛州山水景觀,完善八境敘事與想象,打造文化旅游產(chǎn)業(yè)與休閑文化產(chǎn)業(yè)鏈,把“江南宋城”做得更加韻味十足,是否會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效仿蘇軾那樣放飛自己的想象與心靈呢?

2.沿蘇軾的行經(jīng)路線打造“東坡文化長廊”

因緣際會,蘇軾兩次路過贛州都做了短暫的逗留。在途徑贛州近三個月的時光里,蘇軾不僅遍覽了贛州的旖旎風(fēng)光,造訪了贛州的名寺古剎(天竺寺、祥符宮、光孝寺、景德寺、慈云寺、南塔寺、崇慶禪院、顯圣寺等),更與達官貴人、鄉(xiāng)賢士紳、高人隱士乃至黎民百姓詩酒唱和、禮尚往來。

為了紀(jì)念蘇軾與贛州的情緣,歷代贛州人已先后留下一些帶有蘇軾烙印的文化遺跡,如夜話亭、蘇步坊、玉虹塔。如果能進一步恢復(fù)蘇軾的遺跡,比如在通天巖重新鐫刻蘇軾為陽孝本像所題之贊與詩,在大余復(fù)置蘇軾當(dāng)年所留下的詩文墨跡,在蘇軾更名的獨秀峰頂建造東坡亭,在南康浮石鑄造東坡像,在贛州各地仿蘇軾與諸公的交往建立起名人文化館(園)……并將之連綴成一道“東坡文化長廊”,肯定別有一番風(fēng)味。當(dāng)然,也可以利用現(xiàn)代高科技手段,打造《蘇東坡在贛南》《蘇東坡傳奇》等影視劇。還可以讓東坡文化進校園,在贛州一中等東坡學(xué)校建設(shè)“東坡文化長廊”。

要之,蘇軾與贛州是一種相得益彰、互相成全的關(guān)系:蘇軾積極入世、超脫率真、看透世事的情懷在贛州的懷抱中得到了升華,而贛南人多年來秉承的熱情好客、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或許正是受到了蘇軾當(dāng)年豁達率真、隨遇而安精神的影響。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日益得到重視的當(dāng)下,挖掘蘇軾等過化名人的文化資源,正可以助推贛州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

注釋:

1.清·王文誥,輯注.蘇軾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2:2056.以下所涉蘇軾詩文,如無特殊標(biāo)注,皆引自本書,下文僅標(biāo)注頁碼。

2.宋·何薳.春渚紀(jì)聞[M].北京:中華書局,1983:92.

3.李云彪.蘇軾與贛州的文化認同[J].蘇軾研究,2011(01):100.

4.《〈虔州八境圖〉八首》其三中的“白鵲樓前翠作堆”,其七中的“積翠浮空雨半開”,《郁孤臺》中的“山為翠浪涌”,《過嶺二首》其二中的“霧繞征衣滴翠嵐”,《留題顯圣寺》中的“翠竹江村繞白沙”;《廉泉》中的“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擾之”,《塵外亭》中的“贛水清可厲”,《乞數(shù)珠贈南禪湜老》中的“蓬萊又清淺”,《用前韻再和霍大夫》中的“江山清獻游”;《〈虔州八境圖〉八首》其四中的“碧溪青蟑繞螺亭”;《詠獨秀峰》中的“獨秀江南知有意”。

5.吳炫.論蘇軾的“中國式獨立品格”[J].文藝理論研究,2008(04):8.

6.韓振飛.贛州現(xiàn)存的宋代文史古跡[J].南方文物, 2001(04):81.

猜你喜歡
贛州東坡成就
了不起的成就
贛州最最美
心聲歌刊(2019年4期)2019-09-18 01:15:30
東坡詩元代接受論
贛州就業(yè)扶貧“251”模式成榜樣
贛州港開通兩趟中歐班列
失戀“成就”的CEO
華人時刊(2017年13期)2017-11-09 05:39:16
回顧五年成就
贛州:“1+100”為青年辦實事 做青年貼心人
中國共青團(2017年4期)2017-06-05 14:58:26
宜興:東坡書院憶東坡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49
全椒县| 渭源县| 石河子市| 高青县| 且末县| 阿坝县| 潍坊市| 章丘市| 上饶县| 石首市| 崇义县| 杨浦区| 绵竹市| 德惠市| 前郭尔| 邹城市| 佛山市| 丁青县| 白水县| 枣强县| 徐州市| 丰镇市| 沭阳县| 靖安县| 甘洛县| 沿河| 醴陵市| 稷山县| 平山县| 洪雅县| 始兴县| 河北省| 德阳市| 高碑店市| 江门市| 房产| 上犹县| 东安县| 山东省| 信宜市| 神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