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嬌
【摘 要】數學教學應該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夠發(fā)揮好數學教學的價值,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必須要重視對學生的潛力的挖掘,如果只是單純的基礎知識教學的話,會使得小學數學教學的價值大打折扣,只有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教學,才能發(fā)揮好小學數學教學的價值,而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才能夠真正有效地培養(yǎng)好學生的數學思維,需要老師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思維 培養(yǎng)方法 改革建議
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應該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因為如果只是簡單的知識的教學的話,小學數學教學根本無法為學生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打下基礎,也沒有辦法為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升提供任何真正有效的幫助,只有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教學,才能夠保證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收獲得更多,才能夠為學生的日后的數學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
一、注重變化,有效提升思維品質
一是注重一題多解練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靈活和廣闊性。通過一題多解,開拓學生視野,聯系了許多知識。它激發(fā)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二是注重變式題(一題多變),有利于思維發(fā)散,培養(yǎng)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通過上述變換,使學生領悟到一題多變的奧妙,也使學生處于愉快的探索狀態(tài),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解題能力。另外,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編題目,也有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三是注重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謂逆向思維就是把問題倒過來或從問題的反面思考或逆用某些數學公式、法則解決問題。加強逆向思維的訓練,有利于開拓學生解題思維,以豐富學生的解題經驗,提高學生解題的靈活性。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得到有效的遷移,有助于降低思維定勢的影響。四是提倡回顧反思。在一個數學問題解決之后,往往要認真地進行回顧反思,通過回顧反思檢驗思維的正確性和嚴密性,這是優(yōu)化思維品質的基本手段。如果沒有反思,他們就錯過了解題的一個重要而有益的方面。通過回顧所完成的解答,通過重新的考慮和重新檢查這個結果和得出這一結果的路子,學生可以鞏固他們的知識和發(fā)展他們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活動,既可使學生從反思中檢驗,了解自己學習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又可使教師從反思中獲取反饋信息,以便及時調整完善補救自己的教學不足。
二、關注思維形式,有效提升思維能力
思維形式是學生思考數學的基本形式,即由“過程”向“對象”的轉化構成了算術以及代數思維的基本形式,這也就是說,在數學特別是算術和代數中有不少概念在最初是作為一個過程得到引進的,但最終卻又轉化成了一個對象——對此我們不僅可以具體地研究它們的性質,也可以此為直接對象去施行進一步的運算。
例如,加減法在最初都是作為一種過程得到引進的,即代表了這樣的“輸入—輸出”過程:由兩個加數(被減數與減數)我們就可求得相應的和(差);然而,隨著學習的深入,這些運算又逐漸獲得了新的意義:它們已不再僅僅被看成一個過程,而且也被認為是一個特定的數學對象,我們可具體地去指明它們所具有的各種性質,如交換律、結合律等,從而,就其心理表征而言,就已經歷了一個“凝聚”的過程,即由一個包含多個步驟的運作過程凝聚成了單一的數學對象。
三、運用教師示范,有效提升思維能力
教師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是知識的傳播者,在小學階段。學生由于受到知識和經驗的限制,使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的孩子。他們更傾向于模仿學習,因此,在小學教學中,教師為學生作出正確的示范。讓學生模仿學習,是一種很常見的教學方式。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時,教師要為學生作出一定的示范。例如,在講一道典型例題時,為了讓學生掌握這種類型題目的做法以及思考方式,教師必須要先在課堂上多做一些類似的示范,使得學生先從模仿學習開始,然后隨著學習的深入再形成自己獨立的思維能力。
四、遵循教學原則,有效發(fā)展思維能力
所謂的普遍性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必須要面對整體的學生,要挖掘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因材施教,設置多樣化的情境,讓不同學生的數學能力都可以在統(tǒng)一化的教學活動中得到提升;發(fā)展性原則指的就是教師開展數學教學,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發(fā)展狀況,并為整個社會的大發(fā)展構建堅實的力量;最后激勵性原則,它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巧妙的引入激勵機制,激勵學生擴展自己的數學創(chuàng)新性思維。
教師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既能要滿足基礎較好學生的發(fā)展性要求,也能照顧到基礎較差學生的基礎性要求,使得他們能夠共同發(fā)展、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采取一些激勵性的措施,譬如說教師在第一次教授大家學習乘法口訣的過程中,要求同學們積極的開展預習,然后教師提問:“哪位同學能通過自己的預習,準確的說出乘法口訣的具體內容?如果回答上來,可以贈送一個小禮物?!蓖ㄟ^諸如此類的一些激勵性的手段來促使學生自主地進行數學學習。
總之,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在為學生日后的數學能力的發(fā)展打基礎,小學數學教學要重視對學生的數學潛能的挖掘。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相關能力的發(fā)展,比如說,辨析能力、分析能力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價值才得以正常發(fā)揮。
參考文獻
[1]孫艷明.小學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案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王雅琴.數學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體現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