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方方 華燕
內(nèi)容摘要: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文化越來越成為各個國家在全球競爭中的一張靚麗名片。傳統(tǒng)飲食作為民族文化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其作用越來越不可低量。中華美食品種豐富、博大精深,做好中餐菜名的翻譯,對于弘揚我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彰顯民族精神等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中餐 命名特征 翻譯技巧
近年來國內(nèi)外文化交流頻繁,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開始向往中國的飲食,央視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A Bite of China)更讓中華美食名揚天下。中華美食歷史悠久,飲食文化自身就是一種旅游資源,不僅能為我國帶來經(jīng)濟效益,而且對于弘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也發(fā)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外國游客來到中國,除去觀賞風光美景外,自然不可或缺的是要品嘗各地的特色美食,此時菜名的翻譯顯得尤為重要,翻譯的好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菜肴的受歡迎程度。
1.中餐命名特征
中餐菜名自古就有講究,一道菜只有色香味俱全,再加一個響亮的名字才稱得上是一份地道的好菜。川、湘、魯、粵、閩、浙、蘇、皖,八大菜系各具特色,名目繁多。古人云“山中走獸云中燕,陸地牛羊海底鮮”,中餐不僅選材豐富,而且制作過程精良,在命名方式上大體可分為三類:
1.1材質(zhì)工藝寫實法
即用烹飪材料、烹飪器皿或烹飪方式組合而成的命名方法。中餐有很多直接用原材料命名的菜肴,如咸水鴨、醬牛肉?!芭腼兤髅?材料”也是一種簡單的命名方式,如砂鍋米線、鐵板炒飯、瓦罐湯、火鍋雞。此外,煎、炸、燒、煮、烤、鹵、燜、蒸、燉、炒等烹飪方式不勝枚數(shù),也有很多用“烹飪方式+材料”命名的菜肴,如水煎包、炸雞翅、炭燒魚、水煮肉片、烤羊腿、打鹵面、燜牛肉、蒸燕窩、燉排骨、番茄炒蛋、干煸土豆、小蔥拌豆腐。
1.2吉慶象征寫意法
即用食材的諧音、象征意義或獨特外形來命名的方法。中餐食材豐富、寓意廣泛,中國人喜吉祥,常用好聽的諧音或一些積極詞匯來給食物命名,以此傳達美好祝愿,烘托喜慶氣氛。如年年有余(“魚”與“余”諧音)、絕代雙驕(紅辣椒炒青辣椒)、百年好合(婚宴上一道百合花甜食)、龍鳳呈祥(以蛇和雞為主要原料的煲類菜,蛇象征龍,雞象征鳳,寓意富貴吉祥)。同時,也會根據(jù)食物外形來命名,如螞蟻上樹(肉末粉絲做成的一道菜,肉末像螞蟻,粉絲像大樹),此種命名方式充滿新意,博人眼球。
1.3虛實結合法
即根據(jù)歷史典故、民間故事或神話傳說來命名的方法。如“紅酥手”(紅燒豬蹄),根據(jù)南宋大詩人陸游的“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佳句來命名,以此紀念他與表妹唐婉之間的凄美愛情故事?!肮凡焕怼卑樱f天津一位男子名叫狗子,他的包子店生意火爆,每天忙的焦頭爛額,別人叫他都沒空搭理,故而得名“狗不理”。另外,還有老婆餅、佛跳墻、嫦娥奔月等。其實一些菜名的典故已無從考究,由來也有實有虛,但卻都流傳了下來。
1.4人名地名法
即根據(jù)發(fā)明這道菜的人名或起源地來命名的方法。如東坡肉、麻婆豆腐、組庵魚翅、叫花雞、方臘肉,北京烤鴨、南京板鴨、新疆大盤雞、四川火鍋、武漢熱干面等等。這一類的例子很多,也很常見。
2.英文翻譯技巧
針對上述四種不同命名方式,筆者整理出了幾種相應的翻譯方法,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也期望能為我國的跨文化交際盡一點兒綿薄之力。下面就從直譯、意譯、直譯加意譯和音譯法的角度,來講如何更好地翻譯中餐菜名。
2.1直譯法
直譯,顧名思義就是直接對菜名進行翻譯。一般對于原材料比較簡單,制作工藝相對常見,且不包含文化背景的菜名常采用此方法,第一類“材質(zhì)工藝寫實法”命名的菜肴即可采用。它有兩種翻譯方式:一是“烹飪方式+原材料”,二是“烹飪方式+主材料+ with/in+調(diào)料/配料”,如:烤鵝(Roast Goose)、燉牛肉(Stewed beef)、炸大蝦(Deep-fried prawns)、回鍋肉(Twice-cooked Pork)、咖喱牛肉(Curry beef)、白切雞(Boiled Chicken with Sauce)、醬肘花(Sliced Pork in Soy Sauce)、醬燒排骨(Braised Spare Ribs in Brown Sauce)、京醬肉絲(Sautéed Shredded Pork in Sweet Bean Sauce)。這樣既能夠讓外國游客直觀地了解中餐的原汁原味、烹飪方式及配料,又顯得簡潔洗練、流暢自然。
2.2意譯法
意譯,就是根據(jù)原文的內(nèi)涵進行翻譯。對于一些內(nèi)涵復雜、融合多種文化元素,帶有修辭或吉祥寓意的菜名,翻譯時常舍棄其喻義,直接用平白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第二類中“吉慶象征寫意法”命名的菜肴即可采用此方法。如“夫妻肺片”若直譯成Husband and wife lung slice,就可能會使外國人感到瞠目結舌、望而生畏,此時可對烹飪方法或制作原料作進一步的解釋,就可避免在某方面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誤解,如Well-stewed beef slices。
此外,還有陳皮雞(Chicken in spicy orange peel)、翡翠蝦仁(Shrimp with green vegetables)、龍鳳呈祥(Chicken Feet with Prawn Balls)、百年好合(Sweet Soup with Lily with Lotus Seed)、金玉滿堂(Shrimp and egg soup)、彩鳳喜迎春(Baked chicken and fried quail eggs)、紅燒四喜肉(Braised brisket with brown sauce)、金華玉樹雞(Sliced chicken and ham with greens)、發(fā)財好市(Black moss cooked with oysters)、芙蓉海參(Sea cucumbers with egg-white)、龍虎鳳大燴(Thick Soup of Snake, Cat and Chicken)等。
2.3音譯法
音譯,就是按菜名的漢語拼音翻譯。伴隨近年“漢語熱”的影響,拼音逐漸被大家所熟悉和接受,菜名中一些簡單的元素可直接用拼音標出,外國人通常也能理解,如餃子(Jiaozi)、饅頭(Mantou)、餛飩(Wonton)、炒面(Chowmein)。若英文無對應的概念或拼讀方式,可采用“音譯加注”的方式補譯出中間概念空缺的部分,如油條(Youtiao–Deep-Fried Dough Sticks)、包子(Baozi–Stuffed bun)、鍋貼(Guotie–Pan-Fried Meat Dumplings)、窩頭(Wotou–Steamed Black Rice or Corn Bun)、蒸餃(Steamed Jiaozi–Steamed Dumplings)、湯圓(Tangyuan–Dumpling in Soup)等。
2.4復合法
復合法,即綜合直譯、意譯、音譯的翻譯方法。通常包含典故或人名地名的菜肴適用此方法,菜肴中的人名地名可采用直譯或音譯,其余部分則采用意譯,如北京烤鴨(Beijing Roast Duck)、廣東點心(Cantonese Dim Sum)、東坡肉(Poet Dong Po's Braised Pork)、麻婆豆腐(Mapo Tofu–Stir-Fried Tofu in Hot Sauce)、全家福(Happy Family–a combination of shrimps,pork,beef,chicken and mixed vegetables with brown sauce)、佛跳墻(Buddha Jumping over the wall–steamed abalone soup with shark's fin and assorted meat in broth)、叫花雞(Beggars chicken–roast whole chicken wrapped with lotus leaves in mud,named so because it is a beggar who first cooked it this way)。此翻譯補全了中西文化不對等或文化缺失的現(xiàn)象,保留了“中國味”,同時又準確的解釋了菜品,有助于推廣中國飲食文化。
中華美食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餐在跨文化交際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菜名翻譯搭配絕妙的口感,定能使中華飲食在跨文化交際中大放異彩。只有充分了解中餐菜名的命名特征,掌握合適的翻譯技巧,才能更加得心應手地為傳播中華美食文化做出更多貢獻。
參考文獻
1.陳家基.中式菜肴英譯方法初探.中國翻譯,1993,(2):34-36.
2.任靜生.也談中餐和主食的英譯問題.中國翻譯,2001,(6):56-57.
3.熊力游.中華菜名功能與翻譯處理.長沙大學學報,2004,(3):87-88.
4.劉清波.中式菜名英譯的技巧和原則.中國科技翻譯,2003,(4):52-53.
5.黃芳.中餐菜單譯法研究.中國科技翻譯,2007,(1):40-42.
6.黃藝俊.歸化和異化在中文菜名翻譯中的應用.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12):53-54.
本文得到了上海理工大學2017人文社科培育基金項目支持(項目編號:SK17YB16)
(作者介紹:邢方方,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華燕,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澳大利亞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