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武勝
《小說課》是著名作家畢飛宇的著作。這本書里的大部分內容都是2015年《鐘山》雜志上的專欄文章,也是他在南京大學給學生開講座的講稿。這些講稿多是他對一些文本的分析。他想通過自己的解讀和分析告訴讀者(聽眾),別的小說家是如何寫出“好小說”的。在這本書里,畢老師共對10篇經(jīng)典文本進行了解讀示范,他撥開文字的密林,讓讀者看到更多文字背后的秘密。
《小說課》告訴讀者讀書應有的態(tài)度。那就是慢。他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北京大學的十大讀書明星中,讀書最多的同學,一年借閱了381本書。對此,他這樣寫道:
我要向這些閱讀狂人致敬,你們很了不起??晌乙蚕胙a充一點,有時候,我們用一年的時間只讀一本書,這也挺好。
我想,這是畢飛宇老師委婉地提醒我們,讀書要慢一點,要讓心靜下來,沉浸到文字里,細細咀嚼品味,讀出自己的心得,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小說尚且如此,更不要說讀其他文學作品了。在解讀《項鏈》時,他不無沉重地寫道:
當代的中國是沒有耐心的。我們熱衷于快。我們喜愛的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益就是生命”。這太滑稽了,這個振奮了我們幾十年的判斷傷害了我們這個民族,它讓高貴的生命變得粗鄙……沒有耐心,極大地傷害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氣質。
這里雖然沒有直指讀書,但我想讀書也包括在內。
《小說課》教給讀者解讀小說的方法。這也是我特別喜歡并推崇《小說課》的原因。傳統(tǒng)的讀書方法提倡熟讀背誦,靠自己悟出來,這就是所謂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為不得其法,入寶山卻空手而歸的人不在少數(shù),買櫝還珠的也大有人在。讀小說尤其如此,很多人只了解了故事情節(jié),就以為讀懂了小說。畢老師提供了不少實用的解讀小說方法:
讀小說,我們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關于“大”的問題,一個是關于“小”的問題?!玫淖x者一定會有兩只眼睛,一只眼看大局,一只眼盯局部。
在《“走”與“走”》這篇文章中,畢老師提出了要注意欣賞小說內部的邏輯與反邏輯:《水滸》中怕事的林沖被逼上梁山,讀者要欣賞的是作家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強大的邏輯性,并由此看出一個作家的積累、社會認知、內心的深度和復雜性;而讀《紅樓夢》則要注意它的反邏輯處,要從“飛白”——也就是沒有寫到的地方去看。
此外,在《兩條項鏈》一文中談到的小說內部的制衡與反制衡,則告訴我們怎樣通過書中的個人遭遇去解讀出當時的世境。
《小說課》雖然屬于理論文章,選入的每篇文章都多達萬字,但讀起來并不吃力。因為《小說課》用語平易,十分接近口頭語言,讀著讀著,作者幽默的表達常常會引得讀者露出會心的一笑。如:
她(尤氏)為什么要回避兒媳婦的祭奠與葬禮呢?這與她丈夫——賈珍——的態(tài)度反差也太大了。范偉一定要問:“同樣是生活在一起的兩口子,做人的差距怎么就這么大呢?”
一句玩笑,就揭示了此處的“反邏輯”,讓讀者在笑聲中開始思考。
又如他分析汪曾祺的《受戒》時寫道:
這個老男人把少女寫得那么好,汪曾祺也可愛。他有一顆不老的心,風流,卻一點也不下流。
語帶調侃,卻一語中的,點出了汪老的人格魅力。
讀了《小說課》,從此學會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