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鶴壽
1991年退休后,當時想法有些迷亂:時想好閑戀逸,貪圖享樂,無所事事,暢度晚年;時想老樹發(fā)芽,煥發(fā)生機,老有所為,發(fā)揮余熱。后經(jīng)朝思暮想,深思熟慮,使我在“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的廣闊天地里,終于看到了夕陽美景,毅然立志選定了“退休光陰莫白度,高舉‘三樂喚春歸”這一亮麗的風景線。從退休那年起,二十多年如一日,“三樂”成了我晚年唯一的追求,也是我晚年生活的美味佳肴。
一是以學習醫(yī)學知識為樂。古人云:“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比藷o論老少,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好學求進”。朝陽有升騰的火熱,晚霞有成熟的燦爛,只不過時機不同而景色各異。退休后,我熱衷于勤學醫(yī)學知識,二十多年共閱讀了醫(yī)學書籍二百多冊,雜志一千多本。為充實醫(yī)保知識,這些年頭,我從重慶、山西、北京、上海等地,通過書販索得了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松等病的自我保健與防治的專項資料十余本。對上述的書籍資料,我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邊學邊記,并加以運用。經(jīng)過十多年來的自我保持,我的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基本穩(wěn)定,由過去的老病號變?yōu)楝F(xiàn)在的小病不求醫(yī)。我深感學習醫(yī)學知識是我晚年追求的第一“樂曲”。
二是以收集編整醫(yī)學知識為樂。學習醫(yī)學知識的過程中,我不僅閱讀學習,而且整理編寫。到目前為止,我已經(jīng)整理編寫35個卷宗,每個卷宗裝有文稿150~200篇;分項摘抄的筆記25本;編寫了6部書稿,共9冊,約80萬字。上述資料書稿的整理與編寫,不僅為自己的保健和防治疾病提供了醫(yī)理,也可說為自己請來了不少“醫(yī)生”請教。開卷有益,保健有方,既方便又順心。這是我晚年的第二個“樂曲”。
三是以無私義傳醫(yī)學知識為樂。我學習醫(yī)學知識絕不為個人私有,而是想對社會輻射余熱,特別是為老年朋友們做些貢獻。自2001年起,我就將學到的醫(yī)學知識向社會無私義傳,本著“求知識者自愿,義傳者無私”的原則,對親友、街坊鄰居口口相傳或者借資料給他們看,對咨詢者主動幫助找答案。近十多年來,我共有65篇文章被報刊刊登,其中獲獎的有11篇,入編的有5篇。已到耄耋之年,更想在有生之年把幾十年的所學投向社會,老當益壯的豪邁使我仍筆耕不輟。每當看到自己的作品與讀者見了面,我就像小學生得了滿分似的高興,晚年生活又多了一份期盼。這是我晚年的第三個“樂曲”。
我今年87歲,人雖老,但我不畏老,不言老,不服老,更不會在黃昏的土壤里散播悲觀的種子。我要時時撥亮“保健”的明燈,讓“三樂”伴隨終生,夕陽喚春歸,晚霞喚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