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興題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fā)智力的鑰匙。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
欲望”。學生對學習的冷淡態(tài)度比成績不良更可怕(蘇霍姆林斯基語)。所以學習作文,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一定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去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創(chuàng)造學生良好的習作心境。
【關鍵詞】習作興趣;激發(fā);表達欲望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激情生趣,激發(fā)學生習作的主動性
葉圣陶先生說:“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兒童只有在心情愉快的情況下,情感才能真切,興趣才能盎然,思維才能活躍,想象才能豐富,文章自然才能寫得好。因此,教師必須善于把握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作文動機和表達興趣。例如老師要家訪,但不知如何走,在習作課上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同學們,我們在一起學習、生活一年多了。近來,我有一個愿望,一個非常強烈的愿望。”這時學生為之一動?!拔曳浅O肴ツ銈兗彝???晌以鯓硬拍苷业侥銈兊募夷??”學生也在思索著。此時,老師板書《老師請到我家做客》這個題目,并要求附上路線圖。老師進一步說:“誰寫得最好,老師一定先上他家家訪,并帶著這篇作文給他的父母看?!崩蠋煹囊幌捳Z激起了學生的習作熱情,調動了學生的習作興趣,學生躍躍欲試。
二、創(chuàng)設作文情境,豐富作文的“貨源”
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猶如給學生再現(xiàn)一個個生動的鏡頭,學生會用自己的心里話去催動筆尖,通過豐富的形象形成自己的思維和語言。如在指導《不想說再見》這篇作文時,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每個人都會成長,在成長中變化,年齡會變,身體會變,性格會變,愛好會變……但有一點不會變,也不應該變,那便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那樁樁往事涌向心頭,那張張可親可敬的老師的面龐清晰地出現(xiàn)在眼前……”這時學生的思維已被引入情境。通過師生談話,再現(xiàn)那留在記憶深處的情境,激起了學生強烈的表達愿望。
三、利用各種有趣的形式,為作文新辟蹊徑
(一)與藝術巧妙結合,豐富寫作內容,調動習作興趣
在藝術學科里學生學會了唱、跳、畫、折、剪等技藝,學會了制作很多精致的藝術品。以每一件藝術品的制作過程為題材就可以寫出篇篇好文章。每逢節(jié)日,如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教師節(jié),可發(fā)動學生為媽媽爸爸、為老師做一件“小小藝術品”,然后寫出作文,作為獻給他們的節(jié)日禮物。
(二)為學生提供體驗活動,讓學生做一做,親自去感受感受,為習作提供興趣點
例如圍繞“雞蛋”做文章,在一定的時間內看誰立的雞蛋多,雞蛋從樓上扔下去摔不爛等;在家扮演孕媽媽,腰上綁上十斤左右的沙袋,要做家務,上下樓……感受媽媽十月懷胎的不易;母情節(jié),可以為媽媽做一件事,如洗腳、捶背等。學生做得興趣盎然,寫出來的作文感受很深刻,內容也非常生動具體。
(三)舉行“猜猜我寫的是誰”的小練筆活動
先讓學生快速構思,從正面描寫班上一個學生的外表,抓住特點寫;然后學生朗讀,讓大家來猜,寫得成功的予以表揚。在歡聲笑語中,學生們不僅學會了抓住特點寫人物,還極大地激發(fā)了寫作興趣。
(四)在游戲中,老師引導學生捕捉精彩鏡頭
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在游戲中,老師引導學生學會捕捉精彩鏡頭,習作時運用想象把所見、所聽、所想寫進自己的文章中。例如做貼鼻子的游戲,學生在歡聲笑語中認識到游戲的道理。鼻子貼在什么位置的都有,引來學生的一陣陣哄笑,同學們笑的表現(xiàn)也不一樣,有的捧腹大笑,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笑出了眼淚……我就引導學生觀察周圍同學笑的姿態(tài)。在之后的寫作中,學生寫的也是栩栩如生。
(五)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供豐富的習作資源
利用節(jié)假日,布置學生做一些校外實踐活動。學生們自己組織起來,去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去社區(qū)或公園等人口比較多的地方,用自己的雙手為美好的環(huán)境貢獻自己的力量。由于是身體力行,會產生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文字就像涓涓細流自然流出。
(六)創(chuàng)建班刊,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
全班學生興致勃勃地為班刊起名,踴躍參與編輯工作。同學們把平時日記中的好文章,自己打印出來進行投稿。班刊一周一期,從內容到形式完全由學生自己編排設計。學生在文字編輯、版面設計、插圖排版上下功夫,其樂無窮。同學們看到自己的作文發(fā)表了,內心特別激動,寫作的興趣更濃了。
四、讓學生參與習作評改過程,發(fā)展學生的習作興趣
為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要讓學生完全參與到作文評改過程中。首先,要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利用多媒體出示較為典型的習作,指導學生進行分析評價,由扶到放,訓練學生逐步掌握評改的本領。
其次,學生“互改、互評”與“自改、自我提高”相結合。在學生對評價的內容以及方法熟悉后,把學生合理搭配,分成若干小組進行作文評改。每個學生既是作者,又是評論家,都能積極、主動地審議、評價別人的文章,同時也提高了鑒賞與寫作能力。這樣,同學之間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從而調動了每個學生的作文興趣,激發(fā)了習作熱情。
最后,上好佳作欣賞課,多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讓小作者朗讀小組推薦上來的佳作,讀后全班進行評議,找出有特色的詞、句、段進行品味,使他們感到習作成功的快樂。
總之,興趣是一種內驅力,學生對作文有了持久的興趣,常常會推動學生滿腔熱情地去習作,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簡介:王愛軍,1971年生,山東茌平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