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詩閱讀(本大題共2題,共10分)
請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早蟬
〔唐〕白居易
月出先照山,風生先動水。
亦如早蟬聲,先入閑人耳。
一聞愁意結,再聽鄉(xiāng)心起。
渭上新蟬聲①,先聽渾相似。
衡門有誰聽②,日暮槐花里。
【注釋】①新 ”一作“村 ”。 ②衡門:橫木為門,指簡陋的屋舍。此處指家鄉(xiāng)。
送盧戡①
〔唐〕元稹
紅樹蟬聲滿夕陽②,白頭相送倍相傷。
老嗟去日光陰促③,病覺今年晝夜長。
顧我親情皆遠道,念君兄弟欲他鄉(xiāng)。
紅旗滿眼襄州路④,此別淚流千萬行。
【注釋】 ①盧戡:元稹好友。 ②紅樹:落日返照的樹。 ③嗟:嘆息。 ④襄州:今湖北襄樊。元和九年閏八月,淮西吳元濟叛亂,嚴綬移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發(fā)赴唐州,以招撫吳。元稹為從事。十月,嚴綬兼充申、光、蔡等州招撫使,元稹居戎幕,司章奏。
1.“蟬”是古典文學中的重要意象,被賦予了多種含義,下列哪一句描寫的不是蟬的特點?( )(3分)
A.煩君最相警 B.居高聲自遠
C.去以六月息 D.飲露身何潔
【答案】C。
【考點】本題不僅考查了對蟬這個意象的理解,還考查了古詩文的背誦能力。
【解析】C項出自《逍遙游》,說的是鵬徙南冥的特點。其余三項分別出自李商隱的《蟬》、虞世南的《蟬》以及戴叔倫的《畫蟬》,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了蟬的特點。
2.有人說“白居易詩中的蟬聲勾連起了空間,元稹詩中的蟬聲串聯(lián)起了時間”,這一說法是否恰當?請結合詩歌內容進行分析。(7分)
【答案】示例:恰當?!对缦s》中的蟬鳴之聲勾起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拔忌闲孪s聲,先聽渾相似。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 ”詩人以蟬聲為線索,溝通了羈旅之地與家鄉(xiāng)兩個地方,由此地的蟬鳴想到了家鄉(xiāng)的蟬鳴,在思緒的轉換中表達出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端捅R戡》中的蟬聲與紅樹、夕陽組合在一起,從視覺和聽覺上共同組合成一幅“日暮偏聞悲聲起 ”的送別圖景。也引發(fā)了詩人對光陰流轉、年華逝去的傷感,更加深了白首相送友人的復雜而深刻的情感。
(如果認為題目中的說法不恰當,能夠自圓其說亦可。比如認為元稹詩中蟬聲引起的情感更為復雜,不單是對時間流逝的傷感等。)
【考點】本題考查了古代詩歌的鑒賞能力。
【解析】首先要回答是否恰當,然后再結合具體詩句說明怎樣“勾連起了空間 ”,“串聯(lián)起了時間 ”。
五、古文閱讀(本大題共2題,共10分)
請閱讀下面的古文,回答問題。
蔡洪赴洛,洛中人問曰:“幕府初開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賢俊于巖穴君吳楚之士亡國之余有何異才而應斯舉?”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侖之山。大禹生于東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賢所出,何必常處。昔武王伐紂,遷頑民于洛邑,得無諸君是其苗裔乎?”
(節(jié)選自《世說新語》)
【注釋】蔡洪字叔開,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原在吳國做官,吳亡后入晉。西晉太康年間,由本州舉薦為秀才,到京都洛陽。曾經擔任過松滋令。
1. 用“/”斷句。(3分)
幕 府 初 開 群 公 辟 命 求 英 奇 于 仄 陋 采 賢 俊 于 巖 穴 君 吳 楚 之 士 亡 國 之 余 有 何 異 才 而 應 斯 舉?
【答案】幕府初開 /群公辟命 /求英奇于仄陋/采賢俊于巖穴 /君吳楚之士/亡國之余 /有何異才 /而應斯舉?
【考點】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
【解析】文言文斷句一般分四步:一、通讀全文,弄懂大意。二、循序漸進,先易后難。三、借助“特征”,巧妙斷句。四、注意句式,輔助斷句。通過這四步,答案就很容易得出了。
2.翻譯全文。(7分)
【答案】蔡洪奔赴洛陽后,洛陽的一些人問他:“官府衙署設置不久,朝廷百官奉命征召人才,要在出身卑微的人中尋求才華出眾之士,在山林隱士中選取賢人俊杰。您生為吳、楚之人,本來是亡國的遺民,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敢來接受這一選拔?”蔡洪回答說:“夜明珠不一定都出在孟津河中;滿握的玉璧,也不一定都采自昆侖山上。大禹出生在東夷,周文王出生在西羌,圣賢的出現(xiàn),為什么非要在某個固定的地方呢!當年周武王討伐殷紂王,把殷代的頑民遷移到洛邑,莫非各位先生就是他們的后代嗎?”
【考點】本題考查古文的翻譯能力。
【解析】在詞語方面,注意“辟命”“仄陋”“巖穴”“盈握”等的翻譯;注意特殊句式的翻譯。
六、綜合題(本大題共3題,共25分)
1.“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電視節(jié)目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很多人不禁感嘆:復興傳統(tǒng)文化,看起來并不遙遠。也有人表示:通過看幾期電視綜藝節(jié)目,就想讓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水平突飛猛進,那也不現(xiàn)實。請談一談你的看法。(8分)
【答案】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對傳統(tǒng)文化社會熱點的思辨能力。
【解析】答案要做到條理清晰,文從字順。
2.閱讀一則小故事:
鴝鵒之鳥出于南方,南人羅而調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數(shù)聲而止,終日所唱,惟數(shù)聲也。蟬鳴于庭,鳥聞而笑之。蟬謂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嘗言也,曷若我自鳴其意哉?”
(節(jié)選自《叔苴子》,有改動)
假如你是這只鴝鵒鳥,你將如何看待自己“學舌”這一技能?(8分)
【答案】可不拘于《叔苴子》中的原文觀點,言之有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解析】首先要理解全文,在此基礎上做到表述條理清晰,文從字順。
【譯文】八哥出生在南方,南方人用網把它捉到并調教它的舌頭,久而久之,(八哥)便能模仿人說話,但只能模仿幾句罷了,一天到晚說的就是那么幾句。蟬在院子里叫,八哥聽了譏笑它。蟬對八哥說:“你能說人話,很好;可是你自己要說的話卻未曾說出來,還不如像我這樣自己表達自己的意圖??! ”
3.閱讀一則小故事:
列子學射中矣,請于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對曰:“弗知也?!标P尹子曰:“未可?!蓖硕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标P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獨射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p>
(節(jié)選自《列子》)
請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談一談你對關尹子要求“子知子之所以中”的理解。(9分)
【答案】提示:考試做題,不能僅僅滿足于選出了正確的選項,還應該知道這一選項為什么正確,這樣才是真正掌握了題目所要求的知識。不拘泥于示例,言之有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解析】首先要理解全文,在此基礎上做到表述條理清晰,文從字順。
【譯文】列子學射箭,射中了(靶心),向關尹子請教(射箭)。關尹子問:“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嗎? ”列子回答說:“不知道?!标P尹子說:“還不可以?!保凶樱┗厝ズ笤倬毩?。三年之后,又向關尹子請教。關尹子問:“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嗎? ”列子說:“知道了! ”關尹子說:“可以了,要牢記這個道理,不要輕易地丟棄。不僅學習射箭是這樣,治理國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應是這樣。所以圣人不關心存亡,而關心為什么會這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