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祥
2006年我撰寫過一篇論文,題曰《〈弄譜〉和〈弄譜百詠〉考辨》,宣讀于2006年12月9日至11日在羅江召開的“四川省李調元學術研討會”,繼后收入《李調元研究》(巴蜀書社2007年10月)一書。當時,我沒有見到乾隆刻本《函海》中的《弄譜》,僅憑《童山文集》卷四的《弄譜序》和《童山詩集》卷三十八之《弄譜百詠序》及《弄譜百詠》,用語文考證法,經過比較研究,推斷:“《弄譜》和《弄譜百詠》系李調元的兩種著述?!杜V》有目無書,尚未完成?!杜V百詠》中的百個題目,既是李調元寫作《弄譜》的大綱,也是他的采風目錄,調查提綱?!睍r間過去了7年,蕭瑟秋風,2014年又逢在羅江舉行“四川省第二次李調元學術研討會”。令人可喜的是,羅江李調元研究會的同志提供了以國家圖書館藏乾隆甲辰本《函?!分械膬删怼杜V》為藍本的排印本,使我們有條件再來談談李調元《弄譜》的問題。研讀了《李調元著作選》中的《函?!非〖壮奖緝删怼杜V》后,更加印證了我先前的推測:《弄譜》是李調元一部尚未完成的著述,試論證于后。
甲辰本兩卷《弄譜》共列67目,《弄譜百詠》列100條?!杜V百詠》撰寫時間為嘉慶四年(1799年),即李調元逝世前4年。為什么前后的出入有37條之多?茲將《弄譜》與《弄譜百詠》條目作一比較,視其異同、增減分合。
(一)相同條目(或大略相同)
1.秧歌(《弄譜》三;《弄譜百詠》一五)
2.秋千(《弄譜》六;《弄譜百詠》四五)
3.影戲(《弄譜》八;《弄譜百詠》四《影燈戲》)
4.猴戲(《弄譜》九;《弄譜百詠》五)
5.盤舞(《弄譜》十;《弄譜百詠》三三《杯盤舞》)
6.弄碗(《弄譜》一一;《弄譜百詠》三四《蹴瓶伎》)
7.蹴毬(《弄譜》一二;《弄譜百詠》四三《蹴踘》)
8.緣竿(《弄譜》一三;《弄譜百詠》三○《都盧戲[即緣竿伎]》)
9.繩伎(《弄譜》一四;《弄譜百詠》三一《躧軟索[即繩伎]》)
10.跳索(《弄譜》一五;《弄譜百詠》三五《跳白索[即拔河戲]》)
11.走解(《弄譜》一六;《弄譜百詠》三二《跑解馬[一名走邂]》)
12.長趫(《弄譜》一七;《弄譜百詠》三六《高蹺[即燕戲]》)
13.弄撮(《弄譜》一八;(《弄譜百詠》三七《手擫法》)
14.十不閑(《弄譜》一九;《弄譜百詠》七)
15.三棒鼓(《弄譜》二○;《弄譜百詠》八)
16.鼻吹(《弄譜》二一;《弄譜百詠》七八)
17.相聲(《弄譜》二二;《弄譜百詠》九《像聲[見〈說鈴〉]》)
18.投鋏(《弄譜》二六;《弄譜百詠》三九《翻刀[古燕濯戲]》)
19.蟠杠(《弄譜》二九;《弄譜百詠》四二《蟠杠[即木橦戲]》)
2.擲倒(《弄譜》三○;《弄譜百詠》四一《倒行[一名擲倒伎]》)
21觔斗(《弄譜》三一;《弄譜百詠》三八《打筋斗》)
22.虎跳(《弄譜》三三;《弄譜百詠》五三《虎戲》)
23.迷藏(《弄譜》三四;《弄譜百詠》七六《捉迷藏》)
24.擊壤(《弄譜》三七;《弄譜百詠》六○《踢弄》)
25.鰲山(《弄譜》四一;《弄譜百詠》二三)
26.臺閣(《弄譜》四二;《弄譜百詠》一八《臺閣[即載竿舞]》)
27.競渡(《弄譜》四三;《弄譜百詠》二八《劃龍船》)
28.獅子舞(《弄譜》四四;《弄譜百詠》二二)
29.打耗(《弄譜》四六;《弄譜百詠》二九《打清醮》)
30.爆仗(《弄譜》四七;《弄譜百詠》二六)
31.香毬(《弄譜》四八;《弄譜百詠》五七《輥燈[即古香毬]》)
32.走馬燈(《弄譜》四九;《弄譜百詠》二四)
33.紙鳶(《弄譜》五○;《弄譜百詠》八一《風箏》)
34.泥孩(《弄譜》五二;《弄譜百詠》七七《泥孩兒》)
35.沙戲兒(《弄譜》五三;《弄譜百詠》八三)
36.踢揵(《弄譜》五四;《弄譜百詠》八○《踢毽子》)
37.撚錢(《弄譜》五六;《弄譜百詠》六八《麻雀寶[即撚錢也]》)
38.意錢(《弄譜》五七;《弄譜百詠》六七《意錢[一名攤錢]》)
39.逼樵(《弄譜》五八;《弄譜百詠》八七《逼棋[即宮棋]》)
40.蹙戎(《弄譜》五九;《弄譜百詠》九五《格五[即五馬棋,一名蹙戎戲]》)
41.投子(《弄譜》六○;《弄譜百詠》九二)
42.升官圖(《弄譜》六一;《弄譜百詠》九四)
43.選仙圖(《弄譜》六二;《弄譜百詠》九五)
44.馬吊(《弄譜》六三;《弄譜百詠》一○○《馬吊[一作馬吊腳,有譜]》
45.豁拳(《弄譜》六四;《弄譜百詠》七五)
46.藏鉤(《弄譜》六五;《弄譜百詠》七四《藏鬮[即猜拳]》)
47.不倒翁(《弄譜》六六;《弄譜百詠》七九《扳不倒[亦名勸酒胡]》)
48.無聲樂(《弄譜》六七;《弄譜百詠》七三《無聲樂[如笙、簫、鼓、板,各執(zhí)一器,環(huán)立相視,無其事而有其形,先笑者罰。]》)
(二)從《弄譜》細化出的條目
1.魁儡(《弄譜》七;《弄譜百詠》二《木偶戲》、三《提戲》、六《被單戲》)
2.弄禽(《弄譜》二三;《弄譜百詠》六一《蟻戲》、六二《蛙戲》、六三《雀牌》、六四《龜塔》、六五《鼠戲》、六六《蠅虎戲》)
3.吐火(《弄譜》二八;《弄譜百詠》五四《支解伎》、五五《吐霧》)
4.角抵(《弄譜》三六;《弄譜百詠》五五《角觝》、五八《撲交》)
5.鬼面(《弄譜》四五;《弄譜百詠》二○《假面》、二一《假獸頭》)
(三)《弄譜》本有、而為《弄譜百詠》刪減的條目
1.把戲(《弄譜》一)
2.字舞(《弄譜》五)
3.飛梯(《弄譜》二四)
4.透劍(《弄譜》二五)
5.弄刀(《弄譜》二七)
6.交輥(《弄譜》三二)
7.溜冰(《弄譜》三五)
8.撞鐘(《弄譜》三八)
9.斗草(《弄譜》三九)
10.木熙(《弄譜》四○)
11.竹馬(《弄譜》五一)
12.陀羅(《弄譜》五五)
(四)原《弄譜》無,《弄譜百詠》新增的條目
1.俳優(yōu)(《弄譜百詠》一)
2.連廂(《弄譜百詠》一○)
3.巴蕉鼓(《弄譜百詠》一一)
4.檔曲(《弄譜百詠》一四)
5.打花鼓(《弄譜百詠》一六)
6.太平鼓(《弄譜百詠》一七)
7.六幺(《弄譜百詠》一九)
8.龍燈(《弄譜百詠》二五)
9.煙火(《弄譜百詠》二七)
10.吞刀(《弄譜百詠》四○)
11.擊毬(《弄譜百詠》四四)
12.反銜(即拗腰伎)(《弄譜百詠》四六)
13.扳腳(即加頸伎)(《弄譜百詠》四七)
14.釘叉(即弄槍伎)(《弄譜百詠》四八)
15.射地毬(即飛彈伎)(《弄譜百詠》四九)
16.接線(即變線兒)(《弄譜百詠》五一)
17.斗雞(《弄譜百詠》五二)
18.火判(《弄譜百詠》五六)
19.打拳(《弄譜百詠》五九)
20.紙魚伎(《弄譜百詠》六九)
21.射柳(《弄譜百詠》七○)
22.觥律(《弄譜百詠》七一)
23.韻牌(《弄譜百詠》七二)
24.響簧(《弄譜百詠》八一)
25.圍棋(《弄譜百詠》八四)
26.象戲(《弄譜百詠》八五)
27.投壺(《弄譜百詠》八六)
28.彈棋(《弄譜百詠》八八)
29.夾馬棋(即古四圍棋)(《弄譜百詠》八九)
30.褲襠棋(《弄譜百詠》九一)
31.五木亦(《弄譜百詠》九三)
32.雙陸(《弄譜百詠》九六)
33.打馬戲(《弄譜百詠》九七)
34.除紅譜(即骨牌)(《弄譜百詠》九八)
35.斗虎(《弄譜百詠》九九)
從《弄譜》與《弄譜百詠》條目比較中,可見前后兩種著述相同條目或大略相同的條目共有48條;從《弄譜》六個條目中,細化出《弄譜百詠》15個條目;《弄譜》本有、而為《弄譜百詠》刪減的條目共13條;原《弄譜》無,《弄譜百詠》新增的條目共35條。二者相比較,僅從條目、規(guī)模來看,甲辰本《弄譜》同李調元計劃撰寫的《弄譜》差距便很大,本身就說明甲辰本《弄譜》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述。當然,僅從表面數量的比較,還不能說明實質性的問題。下面,我們再從具體條目引用的材料及李調元的按語,分析一下甲辰本《弄譜》存在的問題。
甲辰本《弄譜》存在的問題:一是體例混亂;二是概念不清;三是抄撮史料草率。分別舉例說明:
(一)體例混亂
1.甲辰本《弄譜》第一條“把戲”:
蘇軾詩:“逢場作戲三昧俱”,見《傳燈錄》:“竿木隨身,逢場作戲?!庇衷疲骸坝螒蛉痢?。古人謂“弄”亦曰“戲”,非真作戲也?!稘摲蛘摗坊蜃髂嘬?、瓦狗、諸戲弄之具以巧詐小兒,皆無益也?!妒酚洝匪^“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秴侵尽O傳》:“敗壞藏中矛戟五千余枚,以作戲具?!奔创怂^“把戲”也?!对贰ぐ俟僦尽罚骸跋楹褪鹫齐s把戲,男女一百五十人?!贝祟愂且?,故作《弄譜》。若戲文,則具截(?)余《曲》《劇》二話,并不贅說。
李調元摘抄文獻不完整,現(xiàn)將其補全如下:
宋蘇軾《六觀堂老人草書》詩云:“云如死灰實不枯,逢場作戲三昧俱?!彼吾尩涝毒暗聜鳠翡洝さ酪欢U師》:“鄧隱峰辭師,師云:‘什處去?對云:‘石頭去。師云:‘石頭路滑。對云:‘竿木隨身﹐逢場作戲?!庇帧毒暗聜鳠翡洝肪戆擞涊d唐代禪師普愿:“入中百門觀精練玄義。后扣大寂之室,頓然忘筌,得游戲三昧。”東漢王符《潛夫論·浮侈》:“或作泥車、瓦狗、馬騎、倡排(俳),諸戲弄小兒之具以巧詐?!薄妒酚洝そ{侯周勃世家》: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孫傳》:“(孫)頃月以來,多所造立,親近劉承,悅于美色,發(fā)吏民婦女,料其好者,留于宮內,取兵子弟十八以下三千余人,習之苑中,連日續(xù)夜,大小呼嗟,敗壞藏中矛戟五千余枚,以作戲具?!?/p>
江按:把戲,即游戲、雜技。清末傅崇榘編《成都通覽》“成都之游玩雜技”條,所列“把戲名目”有:“呼酒、呼席、登壇子、翻云梯、踩索橋、種瓜、殺娃娃、破肚皮、吞刀劍、吐紙腸子、轉盤子、轉水碗、鴨蛋有字、暗里傳書、燈下傳書、水面浮字、雞蛋升空、胡盧金錢、藏杯、獻紅蛋、梭竿子、變鴿子、獻桃子、拋球、頃刻種菜、頃刻蓮花、制豆擊蠅、沸湯令冷、凈水變黑、雨天點火、佳人變鬼、汗巾包煙、雪中暖酒、斟酒不溢、壁上燃燭、口中含火、吹燈不滅、紙灰懸線、紙蝶飛空、盆游紙魚、木狗自走、留魚待客、燈上蛇影?!薄冻啥纪ㄓ[》所列“把戲名目”,顯露的是身手技藝,并無多少戲文唱詞,全由各種技藝拼湊而成,即今日四川人所謂“雜?!薄半s把戲”“耍把戲”。因此,《弄譜》這條不是細目,而是總說。李調元斷章摘句,主要想解釋“把戲”之“戲”字的含義。
2.甲辰本《弄譜》第十八條“弄撮”:
《武林舊事》撮弄曰云機社,供奉志載撮弄雜藝十九人,有“渾身手”等號。按:撮弄亦名手藝,即俚俗所謂做戲法也?!秹袅讳洝罚弘s手藝有弄斗、打硬、藏人、藏劍、吃針等事。《墨客揮犀》夏英公見伶雜手藝有號藏擫者,賦詩云:“舞拋珠復吐丸,遮藏巧伎百千般。主公端坐無由見,卻被傍人冷眼看?!?/p>
《弄譜百詠》三七《手擫法》:
就里機關費揣摩,云機社你漫譏呵。
區(qū)區(qū)小技還能揜,始悟生平被罔多。
江按:“弄撮”,應為“撮弄”,雜技中的手技,變戲法。
南宋周密著《武林舊事》卷六《諸伎藝人》載“撮弄雜藝”有林遇仙、趙十一郎、趙家喜、渾身手、張賽哥(陳刻“寶歌”)、王小仙、姚遇仙、趙念五郎、趙世昌、趙世祥、耍大頭(踢弄)、金寶、施半仙、金逢仙、小關西、陸壽、包顯、女姑姑、施小仙共19人。同書卷三《社會》又曰:撮弄曰云機社,即是說“撮弄雜藝”有行會組織,其名叫“云機社”。
撮弄,不是某一項伎藝名稱,而是宋代百戲中“雜手藝”的類名。南宋吳自牧著《夢粱錄》卷二十《百戲伎藝》曰:“且雜手藝,即使藝也,如踢瓶、弄碗、踢磬、踢缸、踢鐘、弄花錢、花鼓槌、踢筆墨、壁上睡、虛空掛香爐、弄花毬兒、拶筑毬、弄斗、打硬、教蟲蟻、弄熊、藏人、燒火、藏劍、吃針、射弩端、親背、攢壺瓶等,綿包兒、撮米酒、撮放生等藝?!蹦纤喂鄨@耐得翁著《都城紀勝·瓦舍眾伎》:“雜手藝皆有巧名:踢瓶、弄椀、踢磬、弄花鼓槌、踢墨筆、弄毬子、拶筑毬、弄斗、打硬、教蟲蟻、及魚弄熊、燒煙火(《百詠》二七)、放爆仗(《百詠》二六)、火戲兒、水戲兒、圣花、撮藥、藏壓藥、法傀儡、壁上睡,小則劇術射穿、弩子打彈、攢壺瓶(即古之投壺)、手影戲、弄頭錢、變線兒、寫沙書、改字。”可見包括內容之廣。《夢粱錄》卷二十《百戲伎藝》又曰:“淳祐以后,藝術高者有包喜、陸壽、施半仙、金寶、金時好、宋德、徐彥、沈興、趙安、陸勝、包壽、范春、吳順、金勝等?!贝颂幩惺娜耍ɑ蚴膫€家班),有三人(陸壽、施半仙、金寶)見于《武林舊事》卷六《諸伎藝人》。吳自牧著《夢粱錄》卷二十稱這類雜手藝的特點是:“此藝施呈,委是奇特,藏去之術,則手法疾而已?!奔唇袢怂?,變戲法講個眼快手快,干凈利落,不穿幫露餡。
宋代伶人把此類“雜手藝”稱為“藏擫者”。北宋彭乘撰《墨客揮犀》卷八:“丁晉公為昭王宮使,夏英公時以翰林學士為判官。一日,會宴齋宮,伶人有雜手伎號藏擫者在焉。丁顧夏曰:‘古無詠藏擫詩,內翰可作一首。英公即席獻詩曰:‘舞紼拋珠復吐丸,遮藏巧伎百千般。主公端坐無由見,卻被傍人冷眼看?!惫使P者視《弄譜百詠》三七《手擫法》與甲辰本《弄譜》第十八條“弄撮”為:相同條目。
既然“撮弄”為雜手藝類名,《弄譜》又列“弄碗”“爆仗”“弄禽”等細目多條,便顯得體例混亂。此病,《弄譜百詠》照犯:既有“手擫法”類名,又列“爆仗”“耍壇(蹴瓶伎)”“吞刀”“接線(變線兒)”“蟻戲”等細目。讀李調元《弄譜》,給讀者的印象,就是一本資料收集簿,既不完備,又未仔細考證編纂。
(二)概念不清
甲辰本《弄譜》第二條“評話”:
《七修類稿》:評話謂之淘真,其起處每曰“太祖太宗真宗帝,四祖仁宗有道君”,蓋始宋時。姜南《洗硯雜錄》:瞿存齋“陌頭盲女無窮恨,能撥琵琶唱趙家。”
今照上例,補全引文如下:
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二:“閭閻淘真之本之起,亦曰‘太祖太宗真宗帝,四帝仁宗有道君,國初瞿存齋(佑)過汴之詩有‘陌頭盲女無愁恨,能撥琵琶唱趙家,皆指宋也?!泵鹘稀断闯庪s錄》:“翟存齋詩:‘陌頭盲女無窮恨,能撥琵琶唱趙家。今瞽者彈琵琶演說小說以覓衣食,蓋自昔如此。”
江按:本條題目叫“評話”,而引的卻是“陶真”的材料。
陶真,是一種說唱(主要是唱)的曲藝。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卷二十《熙朝樂事》:“杭州男女盲者多學琵琶,唱古今小說平話,以覓衣食,謂之‘陶真。大抵說宋時事,蓋汴京遺俗也。瞿宗吉(佑)《過汴梁》詩云:‘歌舞樓臺事可夸,昔年曾此擅繁華。尚余艮岳排蒼昊,那得神霄隔紫霞。廢苑草荒堪牧馬,長溝柳老不藏鴉。陌頭盲女無愁恨,能撥琵琶說趙家。其俗殆與杭無異。”陶,本作“淘”。南宋《西湖老人繁勝錄》:“唱涯詞,只引子弟;聽淘真,盡是村人。”這是說宋代的淘(陶)真的題材和文詞比涯詞通俗,因而為農民所喜好。陸游《劍南詩稿》卷三十二《小舟游近村三首》之三:“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后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庇申懹嗡浬疥庌r村負鼓盲翁演唱蔡中郎故事的情景,可推測同時代臨安“聽淘真,盡是村人”的場面,大略與之仿佛。至明代,陶真流行于城市,以市民為對象,改變了原先的樸素風格,由打擊樂器的鼓改為節(jié)制旋律的弦樂;由盲翁改為盲女,而且又色藝并重。到了清代,陶真還在杭州和南京流行,李調元《童山詩集》卷三十八《弄譜百詠》(嘉慶四年,1799年作)之十三:“曾向錢塘聽琵琶,陶真一曲日初斜。白頭瞽女臨安住,猶解逢人唱趙家?!鳖}作:“聞書調一名陶真”。葉德鈞先生在《宋元明講唱文學》一書中說:“按‘聞書調名稱很新奇,未見清人記載。據范述祖《杭俗遺風》杭州稱彈詞叫‘文書,現(xiàn)在兩浙也有同樣的名稱,如‘四明文書就是寧波彈詞。這‘聞書必是‘文書的誤寫,正如詩中誤‘八角鼓為‘芭蕉鼓是一樣的?!睘槭裁磿`寫呢?陶真和彈詞同是用七言詩贊的講唱文學,兩者只有名稱的差異。“就歷史的發(fā)展說,宋明的陶真是彈詞的前身,而明清的彈詞又是陶真的綿延,兩者發(fā)展的歷史是分不開的?!?/p>
評話,亦稱平話。以講述歷史故事或短篇小說為主。因用口語講述,故稱為平話。相當于后來的說書,為曲藝之一種。講話底稿稱為話本。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卷十一《虹橋錄下》:“評話勝于江南,如柳敬亭、孔云霄、韓圭湖諸人,屢為陳其年(維崧)、余澹心(懷)、杜茶村(濬)、朱竹垞(彝尊)所賞鑒?!鼻謇钫衤暋栋賾蛑裰υ~·評話序》:“其人持小扇指畫,談今古稗史事,以方寸木擊以為節(jié),名曰‘醒木?!薄杜V百詠》之十二題作《評話》,其竹枝詞曰:“銀字鐵騎雄辯社,四家金鼓競爭雄。要知今古興亡恨,只在三聲醒木中?!北闳侵v的《弄譜》四《說書》的內容。不過,《弄譜》四《說書》下的引文卻又有些草率。
《弄譜》四《說書》原文:
《古杭夢游錄》:說話有四家,一銀字兒,謂煙粉靈怪之事;一鐵騎兒,謂士馬金鼓之事;一說經,謂演說佛書;一說史,謂說前代興廢。《武林舊事》百戲社名,小說為“雄辯社”。按:今俗謂之“說書”?!罢f書”字見《墨子·耕柱篇》:“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比凰耘c今事別。
江按:余嘉錫著《四庫提要辨證》卷八《史部》六:“嘉錫案:《百川書志》云:‘《古杭夢游錄》一卷,宋灌園耐得翁著,記杭風俗凡十三事,今世罕傳,中多斷文,惜專市肆,無政教之說焉。是《都城紀勝》,一名《古杭夢游錄》?!蹦纤喂鄨@耐得翁著《都城紀勝·瓦舍眾伎》:“說話有四家:一者小說,謂之銀字兒,如煙粉、靈怪、傳奇。說公案,皆是搏刀趕棒,及發(fā)跡變泰之事。說鐵騎兒,謂士馬金鼓之事。說經,謂演說佛經。說參請,謂賓主參禪悟道等事。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戰(zhàn)爭之事。最畏小說人,蓋小說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頃刻間提破。”又見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十《小說講經史》:“說話者謂之‘舌辯,雖有四家數,各有門庭。且小說名‘銀字兒,如煙粉、靈怪、傳奇、公案、樸刀桿棒、發(fā)跡變泰之事,有譚淡子、翁三郎、雍燕、王保義、陳良甫、陳郎婦、棗兒余二郎等,談論古今,如水之流。談經者,謂演說佛書。說參請者,謂賓主參禪悟道等事,有寶庵、管庵、喜然和尚等。又有說諢經者,戴忻庵。講史書者,謂講說《通鑒》、漢、唐歷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zhàn)之事,有戴書生、周進士、張小娘子、宋小娘子、邱機山、徐宣教;又有王六大夫,元系御前供話,為幕士請給講,諸史俱通,于咸淳年間,敷演‘復華篇及中興名將傳,聽者紛紛,蓋講得字真不俗,記問淵源甚廣耳。當最畏小說人,蓋小說者,能講一朝一代故事,頃刻間捏合,與起令隨令相似,各占一事也。”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社會》:“二月八日為桐川張王生辰,震山行宮朝拜極盛,百戲競集,如緋綠社(雜?。R云社(蹴毬)、遏云社(唱賺)、同文社(耍詞)、角觝社(相撲)、清音社(清樂)、錦標社(射弩)、錦體社(花繡)、英略社(使棒)、雄辯社(小說)、翠錦社(行院)、繪革社(影戲)、凈發(fā)社(梳剃)、律華社(吟叫)、云機社(撮弄)?!?/p>
宋朝人管說書叫做說話。說話,就是說評(平)話的簡稱。蘇東坡稱講說三國故事叫“說古話”(《東坡志林》卷一“塗巷小兒聽說三國語”)?!抖汲羌o勝》稱宋代說話有四家。至于四家的劃分,近代學者王國維(《宋元戲曲史》)、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胡適(《〈宋人話本八種〉序》)、孫楷第(《宋朝說話人的家數問題》)、陳汝衡(《說書小史》)、趙景深(《南宋說話人四家》)、李嘯倉(《宋元伎藝雜考·談宋人說話的四家》)等各有說法,以李嘯倉的分法較好,即:(1)銀字兒(煙粉、靈怪、傳奇);(2)說公案、說鐵騎兒(樸刀桿棒、發(fā)跡變泰之事,士馬金鼓之事);(3)說經、說參請、說諢經(演說佛書、參禪悟道等事);(4)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zhàn)之事)。前兩項總稱“小說”,即短篇故事。從李調元不全的引文看出,他心目中的宋人說話四家,接近李嘯倉分法,然遺漏太多,顯得行文粗率倉促?!杜V百詠》將《弄譜》中第二條《評話》和第四條《說書》合并為一條,題作《評話》(見《弄譜百詠》十二),是對的;然僅提綱而已,未引用明、清兩代許多很有價值的材料來加以說明。
(三)抄撮史料草率
1.甲辰本《弄譜》一五《跳索》:
《酉陽雜俎》:“婆羅門,八月十五日,行像及透索為戲。”按:近世有跳白索,即此。《帝京景物略》:元夕,“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輪,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被蛟啤姿?,訛也。又《留青日札》云:“今小兒兩頭拽索對挽之,強牽弱者而仆,以為勝負,喧笑為樂。即唐清明節(jié)拔河之戲也,見《金坡遺事》。”與白索不同。
《弄譜百詠》三五《跳白索(即拔河戲)》:
元夕清明透索頻,白光輪里挽千鈞。
怪來兒輩俱爭跳,世事全輸有力人。
江按:李調元說“跳白索即拔河戲”,將“跳索”和“拔河戲”兩種游戲混為一談。
“跳索”(跳繩)是一種兒童游戲,由來甚久。《北齊書》卷八《幼主》:“游童戲者好以兩手持繩,拂地而卻上,跳且唱曰‘高末,高末之言,蓋高氏運祚之末也?!碧贫纬墒阶队详栯s俎》前集卷之四《境異》:“婆羅遮(龜茲古國),并服狗頭猴面(戴狗頭猴頭面具),男女無晝夜歌舞。八月十五,行像及透索為戲。”透索,即跳索。明劉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二《燈市》:“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輪,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又同書同卷《春場》曰:“跳白索無稚壯”,亦即是說,大人小孩都參加跳繩游戲。
拔河,是雙方各執(zhí)繩一端進行角力的體育活動。唐封演撰《封氏聞見記》卷六《拔河》:“拔河,古謂之牽鉤,襄、漢風俗,常以正月望日為之。相傳楚將伐吳,以為教戰(zhàn)。梁簡文臨雍部,禁之而不能絕。古用篾纜,今民則以大麻長四五十丈,兩頭分系小索數百條掛于胸前,分二朋,兩向齊挽,當大(大繩、粗索)之中立大旗為界,震鼓叫噪,使相牽引,以卻者為勝,就者為輸,名曰‘拔河。中宗曾以清明日御梨園毬場,命侍臣為拔河之戲。時七宰相二駙馬為東朋,三宰相五將軍為西朋。東朋貴人多,西朋奏輸勝不平,請重定。不為改。西朋竟輸。仆射韋巨源、少師唐休璟,年老,隨而踣(跌倒),久不能興(很久都站不起來)。上大笑,令左右扶起。玄宗數御樓設此戲,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動地,番客士庶觀者,莫不震駭。進士薛勝為《拔河賦》,其辭甚美,時人競傳之?!泵魈锼囖孔读羟嗳赵肪硎拧栋魏又畱颉罚骸敖裥簝深^拽索而對挽之,力強者牽弱者而仆,則以為勝負,而笑讓為樂。此唐清明節(jié)拔河之戲也。當時君臣亦以此為樂,不典甚矣。見《金坡遺事》。”
本來,跳繩、拔河二者區(qū)別,史料記載清清楚楚,憑李調元的學識和經歷,不可能搞不清楚。抄書抄得如此草率粗疏,只能說明這是一部尚未完成的草稿。
2.再看甲辰本《弄譜》三《秧歌》:
秧歌本馌(yè,往田里送飯)婦所唱?!段淞峙f事》元夕舞隊“村田樂”即此。北人扮雜色跳舞,失其意矣。山歌,始吳越王鄉(xiāng)飲。
今仍照上例,補全引文如下:
《詩·豳風·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薄段淞峙f事》卷二《元夕·舞隊》:“大小全棚傀儡……旱劃船、教象、裝態(tài)、村田樂……其品甚夥,不可悉數。首飾衣裝,相矜侈靡,珠翠錦綺,眩耀華麗,如傀儡、杵歌、竹馬之類,多至十余隊?!彼挝默撟断嫔揭颁洝肪碇校骸伴_平元年(907),梁太祖即位,封錢武肅镠為吳越王?!悄晔L壟,延故老,……為牛酒大陳鄉(xiāng)飲,別張蜀錦為廣幄,以飲鄉(xiāng)婦。凡男女八十已上金樽,百歲以上玉樽,時黃髪飲玉者尚不減十余人。镠起,執(zhí)爵于席,自唱《還鄉(xiāng)歌》以娛賓曰:‘三節(jié)還鄉(xiāng)兮掛錦衣,吳越一王駟馬歸。臨安道上列旌旗,碧天明明兮愛日輝。父老遠近來相隨,家山鄉(xiāng)眷兮會時稀,斗牛光起兮天無欺。時父老雖聞歌進酒,都不之曉,武肅覺其歡意不甚浹洽。再酌酒,高揭吳喉唱山歌以見意,詞曰:‘你輩見儂底歡喜,別是一般滋味子,永在我儂心子里。歌闋,合聲賡贊,叫笑振席,歡感閭里,今山民尚有能歌者?!?/p>
江按:李調元說:“秧歌本馌婦所唱”,概念不準確。黃芝崗說:“秧歌是農人插秧、耘田,在田里相聚群唱或對唱、競唱的一種歌。如你愿更文雅一點,可稱它做農歌、田歌;但有時牧童放牛、村婦采茶、樵夫打柴、船夫蕩槳、漁夫撒網也相聚群唱或對唱、競唱,或獨唱這類的歌,因此,有些地方稱它做山歌、采茶,有些地方又稱它做樵歌、漁歌、船歌?!保S芝崗:《從秧歌到地方戲》,1950年)宋釋文瑩《湘山野錄》所記錢镠封吳越王后,回到臨安,大陳鄉(xiāng)飲,自己“高揭吳音”向故老唱的山歌,可算是山歌的最初記載。從前,農人插秧、耘田,在田里群唱秧歌,用來興歌、節(jié)歌、送歌的有一面大鼓,這鼓叫秧歌鼓。明何宇度《益部談資》說:“長腰鼓長七八尺,以木為桶,腰用篾束二三道,涂以土泥,兩頭用皮幪之。三四人橫抬扛擊,郡獻春及田間插秧時,農夫皆擊此,復雜以巴渝之曲?!边@是明代四川地區(qū)的秧歌鼓。李調元《南越筆記》說:“農者每春時,婦子以數十計,往田插秧。一老撾大鼓,鼓聲一通,群歌競作,彌日不絕,是曰秧歌。”“粵俗,歲之正月,飾兒童為彩女,每隊十二人,人持花籃,籃中然一寶燈,罩一絳紗,以(粗繩)為大圈,緣之踏歌,歌十二月采茶?!崩钫{元當乾隆三十九年、四十三年兩度主持廣東學政。這是他親眼所見廣東插秧也用鼓作秧歌伴奏,也親眼看見正月間民間表演的采茶歌舞,其時在甲辰(乾隆四十九年)本《函海》刊刻之前,李調元應該知道當時秧歌實際情況的。由秧歌鼓,后來又增加鑼伴奏,秧歌鑼鼓慢慢離開實際而變成一種儀式,純然變?yōu)橐环N娛樂,成為直至今日還在全國各地流行的新年秧歌。新年秧歌有化妝、有表演,為集歌、舞、戲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記元夕隊舞“首飾衣裝,相矜侈靡,珠翠錦綺,眩耀華麗,如傀儡、杵歌、竹馬之類,多至十余隊?!倍按逄飿贰眲t為其中一隊,顯然是一種有化妝、有表演的新年秧歌。李調元卻說“北人扮雜色跳舞,失其意矣!”結論下得過于輕率!
像這種以斬頭去尾隨意摘抄的不完整的材料為據,便貿然下斷語的條目,在甲辰本《弄譜》中不乏其例,無須枚舉。
由此,我們推測《弄譜》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述,便不是信口雌黃了!嘉慶、道光和光緒版的《函?!肪词铡杜V》,恐怕事出有因,不是刊者一時之疏忽!李調元晚年打算重新撰寫《弄譜》,《弄譜百詠》便是他“寫作《弄譜》的大綱,也是他的采風目錄,調查提綱”。盡管《弄譜百詠》這個提綱亦存在問題,但整個寫作框架比甲辰本《弄譜》好多了??上В杜V百詠》完成四年后他便撒手人寰,一部多達一百個題目的《弄譜》書稿胎死腹中!若天假以年,憑李調元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生活閱歷,他是能夠完成這部著作的!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